一包面紙引發(fā)的思考
作者:聚優(yōu)時間:2017-06-06
集體活動的音樂已經響起,像往常一樣,我在孩子們中間走了一圈,看看我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回到了活動室。當我走到媛媛那一桌時,我看到周圍的地上零零碎碎的掉了些面紙。我當即詢問是誰把紙扔在地上的,一旁的欣怡說是超超扔的。超超自知犯了錯,一邊撿起地上的碎紙一邊檢舉說,凡凡也有、樂樂也有。這時,小穎說是媛媛帶來發(fā)給小朋友們的。我轉而問媛媛是不是,媛媛點了點頭默認了。接著,我問媛媛帶面紙來做什么用的,媛媛理直氣壯地說是奶奶給她擦鼻涕的。我又問,“那你現在是用來擦鼻涕的嗎?”媛媛低下了頭,沒有回答?梢,奶奶的本意是讓媛媛用面紙擦鼻涕的,可現在面紙卻被孩子們當成了玩具,用來撕著玩,且扔的滿地都是。
是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手帕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面紙。記得一次集體活動的內容是散文詩——《捉迷藏》,其中有“黑夜用長長的手帕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了”,為了讓孩子能有更真實的體驗,我決定買一塊手帕和孩子們做游戲?晌艺冶榱顺、小商店、飾品店,竟然都沒有手帕的蹤影。一位商店的售貨員還一本正經地跟我說,現在人們都不用手帕了,都改用面紙了,手帕太不衛(wèi)生了,面紙用一次就可以扔掉了,方便又省事。當時的我無言以對,我相信這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觀點。相信大部分7080后的家長都還會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用別針或用線縫一塊手帕在我們的胸前,每當跑起來的時候,手帕還會隨風飄揚。有時小伙伴們做游戲時,手帕更是可以花樣百出:可以折小老鼠,可以玩丟手絹,可以玩“揪尾巴”……可現如今,如此實用的,且曾經給我們7080后們帶來無窮樂趣的手帕竟要退出歷史的舞臺。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短短數年時間內,手帕幾乎完全從國內市場中被淘汰。而形成鮮明比照的是,發(fā)達國家對手帕的需求并未減少,以致現在國內許多手帕生產廠商開始以外銷為主。那么,發(fā)達國家的手帕為什么沒有“下崗”呢?我們以13億人口計,全國一年消耗的生活紙制品為338萬噸。生產一噸紙制品要用20多棵大樹,那么生產338萬噸生活紙制品就要砍伐大樹7700多萬棵。作為森林覆蓋率還不到17%的中國,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子孫后代將如何生存?
由面紙,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另外一些物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內衣、一次性打火機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方便實用主義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雖有不良商家在生產一次性物品時,衛(wèi)生不達標,可人們已漸漸不再關注此類物品的衛(wèi)生功能,而是一味地考慮方便省事,更不可能關注使用一次性物品之后帶來的浪費資源的問題。且不說我們的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嚴重缺乏。就從我們身邊說起,還有著許多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們。
偶爾會有家長們議論,自己的孫子孫女是如何的不好好吃飯,總是吃一部分剩一部分,但因為舍不得倒掉,爺爺奶奶們都會把剩下的吃掉,邊吃還邊說“糧食來之不易”“過去窮的哪有飯吃”之類的話。有的孩子讓家長買畫畫或寫數字的本子,個別家長會埋怨孩子說:“不是剛買了本子的嗎?這么快就用完了,怎么不省著點用?”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家長的思想意識中,還是有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的?墒,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呢?
1.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言行受家長影響很大,父母應該在生活中樹立勤儉典范,在日常生活中,從一粥一飯、點點滴滴中培養(yǎng),言傳身教。
2.及時給予鼓勵。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成人的評價。因此,當孩子出現勤儉節(jié)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做出肯定和鼓勵。
3.培養(yǎng)過程的堅持性。習慣的養(yǎng)成,是要經歷較長的一個過程的,孩子是否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在于成人的堅持和培養(yǎng)。
家長朋友們,就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珍惜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支筆,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是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手帕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面紙。記得一次集體活動的內容是散文詩——《捉迷藏》,其中有“黑夜用長長的手帕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了”,為了讓孩子能有更真實的體驗,我決定買一塊手帕和孩子們做游戲?晌艺冶榱顺、小商店、飾品店,竟然都沒有手帕的蹤影。一位商店的售貨員還一本正經地跟我說,現在人們都不用手帕了,都改用面紙了,手帕太不衛(wèi)生了,面紙用一次就可以扔掉了,方便又省事。當時的我無言以對,我相信這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觀點。相信大部分7080后的家長都還會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用別針或用線縫一塊手帕在我們的胸前,每當跑起來的時候,手帕還會隨風飄揚。有時小伙伴們做游戲時,手帕更是可以花樣百出:可以折小老鼠,可以玩丟手絹,可以玩“揪尾巴”……可現如今,如此實用的,且曾經給我們7080后們帶來無窮樂趣的手帕竟要退出歷史的舞臺。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短短數年時間內,手帕幾乎完全從國內市場中被淘汰。而形成鮮明比照的是,發(fā)達國家對手帕的需求并未減少,以致現在國內許多手帕生產廠商開始以外銷為主。那么,發(fā)達國家的手帕為什么沒有“下崗”呢?我們以13億人口計,全國一年消耗的生活紙制品為338萬噸。生產一噸紙制品要用20多棵大樹,那么生產338萬噸生活紙制品就要砍伐大樹7700多萬棵。作為森林覆蓋率還不到17%的中國,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子孫后代將如何生存?
由面紙,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另外一些物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內衣、一次性打火機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方便實用主義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雖有不良商家在生產一次性物品時,衛(wèi)生不達標,可人們已漸漸不再關注此類物品的衛(wèi)生功能,而是一味地考慮方便省事,更不可能關注使用一次性物品之后帶來的浪費資源的問題。且不說我們的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嚴重缺乏。就從我們身邊說起,還有著許多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們。
偶爾會有家長們議論,自己的孫子孫女是如何的不好好吃飯,總是吃一部分剩一部分,但因為舍不得倒掉,爺爺奶奶們都會把剩下的吃掉,邊吃還邊說“糧食來之不易”“過去窮的哪有飯吃”之類的話。有的孩子讓家長買畫畫或寫數字的本子,個別家長會埋怨孩子說:“不是剛買了本子的嗎?這么快就用完了,怎么不省著點用?”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家長的思想意識中,還是有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的?墒,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呢?
1.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言行受家長影響很大,父母應該在生活中樹立勤儉典范,在日常生活中,從一粥一飯、點點滴滴中培養(yǎng),言傳身教。
2.及時給予鼓勵。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成人的評價。因此,當孩子出現勤儉節(jié)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做出肯定和鼓勵。
3.培養(yǎng)過程的堅持性。習慣的養(yǎng)成,是要經歷較長的一個過程的,孩子是否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在于成人的堅持和培養(yǎng)。
家長朋友們,就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珍惜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支筆,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上一篇:鞋子的故事
下一篇:幼兒應不應該在園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