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新技術(shù)革命的挑戰(zhàn),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頭腦應當更靈活、更機敏。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fā)展就不可能想象。為了趕超世界先進的國家,為了民族的騰飛,為了使小學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主力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是十分必要的。
創(chuàng)造思維的特征是:新穎性、獨特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表現(xiàn)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fā)現(xiàn)或有創(chuàng)見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散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三個特征。
發(fā)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避免考慮問題的單一化,促使人們思維活躍不呆板、僵化。
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常用以下幾種方法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一、克服從眾心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多數(shù)學生具有從眾心理。他們習慣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來。他們習慣依據(jù)以課本和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為準則,生怕自己的意見、見解同大家發(fā)生矛盾。這種從眾心理容易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我們要幫助學生打破這種心理狀態(tài),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敢于對課文、以及老師的話提出疑問。記得我在五年級講《小桂花》一課時,部分學生對課題產(chǎn)生疑問,他們問:老師,課文內(nèi)容主要記載周總理的'兩件事,其中涉及到小桂花,為什么課題叫《小桂花》,內(nèi)容與題目不相符合。經(jīng)研究,我認為學生提的問題有道理,這其中有他們的發(fā)現(xiàn),于是我及時把問題反映給有關(guān)單位。一年后課文題目改為《一張珍貴的照片》。我把這個信息告訴學生,他們高興極了,為自己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而歡欣雀躍。
二、改變單一思考模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思維的流暢性是指思維敏捷、迅速,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而討論法最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尋求問題盡可能找出多種答案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如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書中這樣描寫內(nèi)洞的景物: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nèi)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這時我提問:內(nèi)洞的雙龍葉老看罷說‘有點像',到底像還是不像呢?學生各抒己見,爭論得十分激烈。我提示說:像與不像,不是憑你們的主觀臆斷,而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具體的語言文字進行分析,來體會葉老的感受。學生帶著問題再閱讀課文,然后繼續(xù)討論。認為不像的同學說:有點像,從字面上看,就是有一點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總起來說還是不像。這個同學雖然有自己的判斷,但說理性不強,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學說:我不同意他的發(fā)言。有點像,我以為還是像。因為兩條龍是石鐘乳沉積自然形成的,沒有經(jīng)過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兩條龍蜿蜒在洞頂。蜿蜒這個詞本來是用來形容蛇爬行的樣子,現(xiàn)在用來描寫雙龍那種張牙舞爪的姿態(tài)。
又因為是借著燈光去看,燈光搖曳,朦朦朧朧,大輪廊又很像,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葉老語言準確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應當理解‘有點像'是說像而不是不像。課堂上這樣的討論,盡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字里行間的意思,反復推敲,會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通過討論最后意見、認識會趨于一致的,不必老師奉送正確答案。學生在課堂上經(jīng)常這樣分析、推理、判斷,就會逐漸克服解答問題時的盲目從眾心理和不合邏輯的猜測,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思維的邏輯性、推理的嚴密性。
三、滿足學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心理學認為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jīng)逐步產(chǎn)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們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們。我們上課時不能要求學生答問只許對不許錯。有些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常同一般學生不同,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近于荒唐,有時不易被老師理解,但認真考慮,他們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講完《將相和》老師提問: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
絕大多數(shù)同學表示喜歡藺相如。并講明他的機智勇敢。老師進一步啟發(fā)還喜歡誰?又有幾位同學說喜歡廉頗。老師滿意地點點頭。正準備結(jié)束課,突然又有一名同學舉手了,老師表示意見相同的就不用重復了。但這位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叫起他,他說:我喜歡趙王。老師驚訝地問:為什么?學生振振有詞地說:藺相如本來是一位官職卑微的小官,趙王看他有才華,就大膽地使用他。秦國本來是虎狼之國,在趙王與秦王面對面斗爭,藺相如都挺身而出,戰(zhàn)勝強大驕橫的秦王,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每次斗爭勝利后,趙王就對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還高。我就喜歡趙王敢于大膽使用人這一點。學生說得多好,有理有據(jù)。趙王本身也是統(tǒng)治者,但學生不涉及他整個的為人、執(zhí)政的情況,只就他用人這一點來評論。觀點鮮明、論述清楚、敢抒己見。老師給以肯定:同學們都喜歡藺相如、廉頗,你能從不同角度看到趙王的優(yōu)點,這是很可貴的。你很會思維。學生聽到這樣的肯定,心里十分高興。調(diào)動了發(fā)言學生及全班同學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發(fā)言時消除了顧慮,充滿信心,增強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感知破壞環(huán)境所帶來的惡果,進行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一、揭題導入
1、師板書,生默看,指出錯誤。
2、齊讀,突出“這樣”
3、師:三讀課題,問題就出來了,誰來說。
4、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也就是本堂課的第一個目標。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5、目標是你們自己制定的,辦法是你們自己選擇的,下面實踐。
二、初讀課文
1、放聲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相互指導。
三、欣賞、感悟小村莊的美
1、小村莊在什么地方,指名上臺把村莊畫下來。
2、指導學生把小河的“清澈”畫下來。
3、山村后是——樹林,指名上黑板畫樹,相機理解郁郁蔥蔥。
4、誰來畫空氣?怎么畫空氣?得畫出什么?小組討論后指名上臺畫。
5、表演背誦。
6、小村莊美嗎?最后呢?指導朗讀“什么都沒有……”,三讀后又產(chǎn)生了什么問題。
四、深入學習課文,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1、自讀,劃出重點的句子,找出原因,寫寫體會。
2、交流。
3、說說課文想告訴我們什么?
4、寫一句深情的話告訴21世紀的人們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寫出的話要深情,要能打動別人。
五、情境表演。
點評:
總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2.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闡述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3.結(jié)合文本分析擺事實、講道理以及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注重實踐、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性,積極爭取做一名有開拓精神的人。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以及對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見,實踐精神有多么重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講述實踐精神的文章《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開頭點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學實驗”。
2.速讀全文,找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的特征:表判斷的陳述句;高度概括、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觀點。)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三、文本分析。
1.作者在文中探討了哪四個問題?初步了解各節(jié)大意及寫作思路。
(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
(2)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3)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病?
(4)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怎樣培養(yǎng)“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的題目即是中心論點。課文開頭先剖題,由“格物致知”的出處,帶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視的原因分析
澄清了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樣把這種精神應用到科研實際中去,最后誠摯地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2.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3.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因為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四、論證方法。
1.引用古語。
如,開頭引用《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自然段中引用《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2.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jié)合。
列舉事例時,采用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相結(jié)合的說理方法。反面事例:
(1)列舉明朝大理論家王*明“格竹子”頭痛失敗的事例,闡述了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錯誤態(tài)度。
(2)中國學生功課成績好,面臨實際工作卻束手無策。
(3)作者在念大學時,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正面事例:通過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了解竹子的性質(zhì)。
好處:典型事例論證,說理充分,令人信服。
3.運用對比。
如,中國傳統(tǒng)教育通過內(nèi)心體悟和自我檢討維護社會制度,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說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對比。好處:正反互陳,發(fā)人深省。
五、小結(jié)。
本文思路清晰,例證確鑿,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長了人們的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人們的思想
學完本文后,最重要的應在于積極培養(yǎng)這種精神上。
六、延伸、討論。
1.討論:怎樣才能真正成為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
2.有人認為:丁肇中先生將中國學子的“不愿動手”歸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
為了強調(diào)自然科學而否定社會科學,有否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請依據(jù)本文,獨立思考,做出回答。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能說出推和拉的動作要領(lǐng)與方法。
二、技能目標:能做好單人、雙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戲活動,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標:能認真參與,吃苦耐勞,發(fā)揮小組合作精神,鍛煉身體并注意安全。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組織,以實踐活動得出結(jié)論。
教學準備:
一、場地:學校操場(草地)。
二、設(shè)備器材:墻、大樹、籃球架、游戲器材(紙幣、圓圈等)
教學時間:
一、本課1課時完成。
二、教學內(nèi)容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雙人、多人推拉游戲,小組套圈比賽游戲。
活動過程:
一、預備運動
為頭、頸、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運動,為后面劇烈運動做好準備,以便拉傷。
二、推拉伸展
1、雙手互拉:雙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兩側(cè)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劃腳:運用手來做猜拳的游戲活動。
跪撐手猜拳、俯撐手猜拳。
3、雙腳屈伸:雙腳左右側(cè)拉及前后分腿等。
運用腳來做猜拳的游戲活動。
站立腳猜拳、坐姿腳猜拳、躺撐腳猜拳、仰撐腳猜拳、俯撐腳猜拳。
4、用力推墻:運用單手、雙手或腳用力推(墻、大樹、籃球架等均可)。
三、雙人推拉游戲:推拉動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進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進行。
2、用手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為宜),用單手或雙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騎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動作。
3、雙手拔河:兩人一組,雙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狀,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離愈長者為負,對方為勝,可增加不同組別勝者與負者彼此挑戰(zhàn)的`機會,以增加課堂氣氛的有趣性。
4、搬運:背扛、背負走、同心協(xié)力。
5、手推車:
6、鼓勵學生自創(chuàng)其他雙人的推拉游戲:教師從旁協(xié)助或指導,并適時讓學生發(fā)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戲
1、用力拉動。(本游戲可一人拉二個人也可反過來變成二個人拉一個人)。
2、團體拔河:本游戲為雙人拔河的延伸,人數(shù)約四、五人,雙方應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師指導時應特別強調(diào)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則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遠近距離不同的地方分別放有不同分值的紙幣,每人五個圈,看誰套的分數(shù)最多。
指導要點:
注意事項:
一、教學時宜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才能充分伸展肢體。
二、推拉游戲時,應特別注意課前的場地安全檢查。教學活動應兼顧安全為原則。
三、團體拔河,以雙方人數(shù)各3——5人最能引起學生高昂興趣又較安全。
四、投圈游戲時教師可提醒學生體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評量:
一、指導學生自我評量。
二、具體評量標準參考:
1、推拉游戲中,盡全力而有明顯用力且流汗者為3分,其次為2分,再其次為1分。
2、學會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種以上者為3分,6~9種為2分,5種以下者為1分。
3、投圈游戲中,以圈投中的紙幣的分值之和計算。
4、在游戲中能盡全力,肯合作者為3分,其次為2分,再其次為1分。
三、評出優(yōu)秀活動小組
把個人得分與小組集體得分總和作為活動小組總分,評出優(yōu)秀小組并給予獎勵。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認讀5個生字.
2.會讀本課的詞語和句子。
3.知道各種蔬菜都有營養(yǎng)。
4.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寫富、扁、姜。
教學重點
學習8個生字,認讀5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寫“富、扁、姜”。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水果圖
師:秋天來了,什么豐收了?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
2.師:秋天到了,不僅各種各樣的水果豐收了,蔬菜也豐收了。讓我們一起走進蔬菜的世界吧!今天我們來學習識字二第5課(提前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提出讀書要求:借助拼音讀,不多字,不少字。
2.師:同學們讀的真認真,文中有些詞寶寶,你認識它們嗎?
大屏幕出示詞語
指名讀,其他同學跟讀。
3.如果把詞寶寶頭上的拼音小帽子摘掉,還認識嗎?
大屏幕出示詞語
鮮姜 大蔥 紫皮蒜
芹菜 蘿卜 柿子椒
翠綠的 金黃的 細長的
圓溜溜 甜絲絲 火辣辣
齊讀后引導學生觀察第三行、第四行的詞語,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它們具有什么特點?照樣子說一些這樣的詞。
4.如果把這些詞再放入課文中,你還認識它們嗎?
三、細讀感悟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蔬菜的?
指名說,師隨之板書:顏色 形狀 味道
2.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從顏色上介紹蔬菜的?
(1)指名讀句子
出示:翠綠的扁豆
金黃的南瓜
師:扁豆、南瓜大家都吃過吧,你喜歡嗎?那就請你把自己喜歡的感情讀出來吧!(老師評讀)
(2)學習“扁”字
說說你是怎樣記這個字的?仔細觀察在寫這個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師范寫、學生描紅、反饋、組詞)
3.出示:細長的韭菜
圓溜溜的茄子
(1)指名讀,說一下課文中是從哪方面介紹它們的'?
(2)教詞語!凹氶L的韭菜”還可以說“又細又長”,請用這個詞再讀讀這句。
(3)運用“( )的蒜苗、( )的黃瓜”會說話。
(4)再讀“圓溜溜的……”句子。
怎樣讀,才能讓我們聽出它的樣子呢?圓溜溜是什么樣子?指名描述一下。(明確:很圓、很光滑)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說:圓溜溜的( )
估計:眼睛、皮球、乒乓球、西瓜等等。
4.師:同學們有點累了吧,我們來輕松一下,猜個謎語。
(1)臉圓像蘋果,酸甜營養(yǎng)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明確:西紅柿)
師:大家都吃過西紅柿吧,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覺?
你能填填嗎?( )的西紅柿
估計:酸甜、甜甜的、又大又紅、圓溜溜等等。
(2)紅口袋,綠口袋,有人害怕有人愛。(明確:辣椒)
大家都吃過辣椒吧,請談?wù)勀愠岳苯返母杏X。
師:就是這種感覺,多辣呀,快讀出來吧。(指名讀、評讀)
5.難道秋天就只有這幾種蔬菜嗎?還有其他什么嗎?(讓學生自由說)
蔬菜的種類這么多,你能用個詞來表達嗎?(明確:各種各樣)
6.師:各種各樣的蔬菜你們愛吃嗎?為什么?
估計:菜對人身體有好處、蔬菜有營養(yǎng)……
對策:老師補充:蔬菜含的營養(yǎng)元素很多,如:胡蘿卜素、纖維、糖、維生素等等,所以說蔬菜的營養(yǎng)很豐富。
7.出示最后一句話:
各種各樣的蔬菜,營養(yǎng)都很豐富。(指名讀、評讀、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富”字
你能記記這個字嗎?說說在書寫這個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生獨立寫,然后組詞)
2.把剩下的字分分類來記。
五、全文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了蔬菜營養(yǎng)豐富,知道了各種各樣的蔬菜都有營養(yǎng),所以我們不要挑食。
六、作業(yè)
請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介紹一種蔬菜。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海燕”這一敢于搏擊暴風雨的勇敢形象,學習它不懼怕困難的戰(zhàn)斗精神。
2.進一步學習象征、映襯、對比等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學習象征手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激趣導入)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好,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高爾基的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zhàn)斗的革命詩歌”——《海燕》又稱《海燕之歌》。
二、檢查預習情況(現(xiàn)代文預習6步法)
學生回答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海燕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為什么?
1) 暴風雨即將來臨時,海燕是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動
表現(xiàn)了對暴風雨的渴望,在海上高傲地飛翔。
2) 暴風雨迫近時,海燕是一個搏風擊浪,積極戰(zhàn)斗,以其歡
樂的情懷,必勝的信念,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的形象。
3) 暴風雨將臨時的奇觀,反復抒寫海燕是一個呼喚暴風雨的
戰(zhàn)斗者的形象。
2、課文贊美海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贊美海燕的勇敢、樂觀、大聲疾呼的形象,不懼怕困難的戰(zhàn)斗精神。
如:“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沖”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斗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然后著重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云聽出了“叫喊”的憤怒的力量和勝利的信心,側(cè)面烘托這“叫喊”具有震懾敵膽的威力,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爭的精神。
四、、深入探究
本文除了海燕,還描寫了海鷗、海鴨、企鵝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形象的高大。
五、體驗與反思
1、學習本文后,你喜歡哪一形象?并說明理由。
2、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類似暴風雨的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應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它會對海鷗、海鴨、企鵝說些什么?試以“海燕的宣言”為題,寫一段話,充分表現(xiàn)出海燕的心理活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高爾基的《海燕》。
二、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停頓的處理。
三、深入研討:
1、文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大海的波濤象征什么? 象征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風暴;
海燕象征什么?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者;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什么?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與比喻的比較:
兩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幾分相似,但適用的程度和表達的范圍上明顯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體形象化地表現(xiàn)本體;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僅僅局限于自身,還蘊含著別的意義。而詩的意圖,象征的對象,恰如隱身在那別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長于用單純的揭示復雜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種托具體形象、寄深遠意蘊的藝術(shù)手段。比喻只是一種修辭手法,只針對一種現(xiàn)象。
如“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個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矯健。象征是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往往體現(xiàn)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從一句話來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義。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構(gòu)思全文,把一切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讓它們分別象征斗爭的形勢、環(huán)境和各種力量,表現(xiàn)了在1905年俄國革命前夜的社會現(xiàn)象,預示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四、小結(jié)
作者創(chuàng)造了“海燕”的藝術(shù)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chǎn)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逗Q唷芳仁且皇咨术r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今天,也可以從另外角度來閱讀這篇散文詩,如不懼怕困難,迎著困難前進,與困難斗爭,其樂無窮等。
五、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四。
2.學習本文后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六、附板書設(shè)計
高傲飛翔 大聲疾呼 穿過烏云
海燕 勇敢 對比
海鷗 海鴨 企鵝 膽怯
不怕困難 迎接困難————戰(zhàn)斗精神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山中雜記》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間在山中養(yǎng)病時寫的。原來是一組,共十篇,我們學習的這篇是第十篇。這篇小文寫了作者在山中所見的許多可愛的動物和昆蟲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它們給作者帶來的無限的樂趣,也抒發(fā)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寫對象具體,先寫馬,次寫小狗,再次之是小貓,重點寫小鳥,一筆帶過的是小蟲兒們(小蝴蝶、小蝸牛、蜜蜂、青蛙、螢火蟲)。在具體的描寫過程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物的關(guān)愛、尊重、平等、欣賞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用詳略結(jié)合的手法敘事。繼續(xù)學習用平淡、自然、流暢、親切的語言敘事。對“我”(冰心)從各種動物身上獲得樂趣的原因的理解。
教學重點
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對博愛思想的理解。
教學構(gòu)想
教學本課,不必要求學生理解每一個詞語,學生以自學為主,借助課后第一題,理解各種動物給我的樂趣,并討論這些動物為什么能給我?guī)順啡ぃ吭僖龑W生練習自己觀察小動物的經(jīng)歷,引起與作者的共鳴。
教學準備
搜集冰心的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習生字新詞。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冰心的哪些作品?
2、你對冰心有哪些了解?
冰心(1900~1999)現(xiàn)、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yún)f(xié)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fā)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后,相繼發(fā)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jié)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fā)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回國,執(zhí)教于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xiàn)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nèi)涵?谷諔(zhàn)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chuàng)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后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后》、《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shù)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于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guān)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3、今天我們來學習她的另一篇文章——《山中雜記》。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
馴xùn(馴服、順從) 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蹣跚pánshān
2、詞語: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本文是形容小鳥。
龐然大物:形容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玲瓏嬌。杭氈,嬌嫩小巧。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5、說說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6、簡介作品
《山中雜記》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間在山中養(yǎng)病時寫的。原來是一組,共十篇,我們學習的這篇是第十篇。這篇小文寫了作者在山中所見的許多可愛的動物和昆蟲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它們給作者帶來的`無限的樂趣,也抒發(fā)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寫對象具體,先寫馬,次寫小狗,再次之是小貓,重點寫小鳥,一筆帶過的是小蟲兒們(小蝴蝶、小蝸牛、蜜蜂、青蛙、螢火蟲)。在具體的描寫過程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物的關(guān)愛、尊重、平等、欣賞的情感態(tài)度。
三、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
1、課文哪些具體語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物的關(guān)愛、尊重、平等、欣賞的情感態(tài)度。
寫馬:
溫馴地磨動它的松軟的大口和齊整的大牙。側(cè)轉(zhuǎn)那狹長而又善良的臉來看我,表示它的歡迎與等待。它雖然不說話,它必每日地懷念我。
寫狗:
它看我嚇怔了,才住了吠,得了勝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它竟搖尾走了過來。它總算助了我不少的膽子。
寫貓:
它并不抓人,仰臥在草地上,用前面兩只小爪,撥弄著玫瑰花葉,自驚自跳,充滿了活潑的歡悅。
從上述所舉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筆下的各種動物有情有意,充滿人性和靈性,個個都可愛極了。
2、本文重點寫的是什么?
是小鳥,共用五段文字。
作者先寫各種鳥,如青鳥、知更雀,說它們是快樂的象征,然后寫鳥的形態(tài),鳥鳴,最后進一步詳寫了鳥的家庭,小鳥破殼,大鳥哺育它們的情景。這部分文字寫得親切、生動、感人,是文字的精華,同學們應該反復品味,從中獲取養(yǎng)料。
3、這些動物為什么這么可愛,作者為什么能從它們身上獲得無限的樂趣?
是因為冰心始終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與它們深交,而不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讓動物給自己服務(wù),逗自己開心。這樣平等、關(guān)愛、尊重、欣賞的情感就是一種博愛思想。
冰心這種博愛思想是因為接受基督教博愛思想的影響和印度的泰戈爾哲學思想的影響,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個人教養(yǎng)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最高理想和一貫的主題。
4、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愛——對動物的愛,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
四、學習作者的敘事手法
1、本文詳寫了小鳥,略寫了小蟲,二者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文章開頭選寫了大馬、小狗、小貓三種動物,從描寫對象的數(shù)量看,已經(jīng)從面上鋪開了,然后收筆,集中一點,詳寫小鳥的各個方面,把文章內(nèi)容、抒發(fā)的情感推向**,推向頂峰,最后收筆寫小蟲們,點到為止。如果再詳寫小蟲,顯得拖踏、臃腫、做作,讀起來會索然無味。
2、這篇小文的語言細膩、柔和、含蓄而又清麗,通篇“滿蘊著溫柔”,充分顯示了女性作家的特點,這也是冰心作品的語言特點。
五、教師小結(jié)
主要指導寫作方法的運用。
作業(yè)設(shè)計
1、理解課后題。
2.以“博愛”為主題,寫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的故事。
板書設(shè)計
山中雜記
馬、狗、貓、鳥
對動物的關(guān)愛、尊重、平等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zhì)教案語文10-06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有關(guān)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9-02
語文教案01-19
語文教案01-19
語文教案01-19
語文教案01-19
語文教案01-20
語文教案01-21
語文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