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教師怎樣與幼兒進行溝通
導語:兒童時期是心理衛(wèi)生的黃金時期,其思維、個性、道德觀念的形成,感覺、知覺、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情感、意志的發(fā)展無不需要教師的密切注視和科學的教養(yǎng)。據研究,孩子的某些能力發(fā)展是有時間性的,在某一特定時期,孩子對某種能力的發(fā)展或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既容易又學得快,若錯過了這個時期再去學,就得花費更大的精力和時間,而還只能事倍功半。
一、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良性溝通的意義
(一)良性的溝通是知識信息傳遞的媒介
在課堂中,幼兒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則更多的體現在了及時的引導、及時的糾正錯誤、及時的幫助等方面。從性質來說,教師的作用是輔助性的。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共同的完成教學目標。也只有通過良性的溝通,才能夠在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起一種全方位的、綜合性的、靈活的溝通渠道。
(二)良性的溝通是教育效能實現的關鍵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得一種關系體現。而這種關系的建立也是完全的得益于教師和幼兒之間良性溝通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實現的。它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可謂是大有裨益。同時,它能夠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為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現狀
我們所說的溝通,主要是指實現信息在不同主體之間傳遞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梢哉f,溝通是產生人于人之間不同聯系的重要介質。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大多數都是由于溝通不到位,溝通效果不佳的原因導致的。換句話說,矛盾的根源可以歸結為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溝通的原因造成的。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良性溝通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一)“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無法做到了解幼兒在興趣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諸多差異。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都是都是采用的“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成長空間,抹殺了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比如:在我們的教學中,會遇到一些具有某一些特長的幼兒,倘若我們采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孩子的優(yōu)勢和長處得不到發(fā)揮和表現,那么他們的某種天賦在無形中被浪費了,這也有特長的孩子也成為了“泯然眾人矣”!而需要承擔 “劊子手”的責任的,就是我們教師。
(二)“一味強硬”的溝通方式
教師在于幼兒溝通的過程中,并沒有選擇好著力點。他們在教育行為中,并沒有給予幼兒足夠的耐心和語言上的解釋。反而,是選擇了“一味強硬”的溝通方式,激化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矛盾,導致溝通效果不佳。比如:在我的教學中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幼兒,他的身上有著非常之多的閃光點,他聰明、活潑,遇到事情能夠自己動腦筋去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有自己的思想和小主意,這讓很多教師都非常的喜歡他。
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那就是非常的貪玩、調皮、愛使小性子,而且有著一股“牛勁”,這也讓很多的教師都非常的頭疼。為了能夠“降服”這個孩子,讓他變得怪怪聽話,我們的教師大多都是采用的嚴格且嚴肅的態(tài)度,企圖以教師無上的權威來讓孩子妥協(xié),聽話,甚至是畏懼,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但是,這種“一味強硬”的教學方法,卻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抹殺了孩子天性中的那種活潑和純真,讓孩子不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再敢將自己真實的想法流露出來。反而,是將對教師的那種不滿深深的埋在了心底。長此以往,不僅僅讓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疏遠。嚴重的,還會造成幼兒對教師的那種敵對心理,甚至是仇恨心理的現象。
三、如何實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良性溝通
在教育活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幼兒是不可或缺的兩個參與主體。而良性的溝通則是搭建在二者之間的橋梁,是保證預期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保證。因此,溝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門功課。如何的實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良性溝通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被擺在了首要的位置。
(一)教育方法的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
1..耐心引導,為幼兒贏得成長的時間
教育幼兒,不能一味的強硬,不能一味的約束,不能一味的要求他們服從,而是需要以充足的耐心去講道理,去解釋。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教師需要做的是耐心且嚴肅的告訴他們問題錯在哪里,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為幼兒贏得成長的時間。
2..愛心呵護,為幼兒營造成長的空間
教育幼兒,需要用愛心去呵護,為幼兒營造成長的空間。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做的并不是“替他做”,也不是“幫他完成”,而是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引導動作,一句溫馨的話語。這樣才能夠融化孩子的心靈,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和幼兒成為好朋友,才能夠樹立起教師的威信。
(二)尊重幼兒,注重幼兒個性的塑造和發(fā)揮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與幼兒接觸最為直接、最為緊密的人。教師的尊重和理解,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欣賞,能夠有效的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溝通,能夠間接的融洽幼兒與同伴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從心中熱愛班集體,融入班集體,找到一種自我的歸屬感,實現幼兒個性化的塑造和發(fā)揮。
(三)換位思考,掌握溝通的技巧
從家長角度來說,需要家長朋友們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把握孩子的思想動向,了解孩子的主觀意愿,讓家長能夠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到幼兒成長過程中。
從教師角度來說,需要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真正的融入幼兒的世界。鍛煉和提升幼兒的自我表達能力。
從幼兒角度來說,要引導幼兒站在同伴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學會為他人著想,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交往。
(四)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1..搭建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
打破“孤軍奮戰(zhàn)”的僵局,讓家長朋友們積極的參與到幼兒的教育活動中去,家園共育,共同搭建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尤其是在現代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園共育也需要隨著不斷的成長和更新,保證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發(fā)揮。比如:搭建網絡幼兒教育的平臺。通過平臺,家長朋友們能夠及時的了解幼兒和學校的一些最新的動向,了解到幼兒每天在學校的具體活動,進一步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以此,來保障學校教育的順利實現。家長朋友們也能夠通過平臺來及時的反饋幼兒在家的表現。同時,可以與學校和教師直接對話,及時有效的解決幼兒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家長朋友們還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真正實現學校-家長-教師同步互動的局面,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大助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是一種學問,講究的是藝術,追求的是效果。教師在教育幼兒時,需要注重教育方法的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發(fā)揮,尊重幼兒,注重幼兒個性的塑造和發(fā)揮,學會換位思考,家園共育,搭建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幼師與幼兒溝通的方法(一)用愛心接納每個孩子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遺傳與后天環(huán)境都不同,他們在學校里的表現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體會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而樂意留在里面學習。
幼師與幼兒溝通的方法(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學生感到最痛苦莫過于誤解,最快樂的莫過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從小在呵護中長大,有主見,敢發(fā)表,挫折的忍受力卻顯的偏低,一遇到困難,自我壓力甚大,不知如何自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積極開朗的情緒,掃除內心的陰霾,建立自信心,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學生努力著手于善后的處理時,最好在一旁默默關注,等到確實需要幫助時解決,再即時伸出援手。
幼師與幼兒溝通的方法(三)用誠心贊美鼓勵
花草樹木大都向陽生長,人也一樣,喜歡被贊美,被鼓勵。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贊美的行為。若發(fā)現孩子有值得贊美的行為時,更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幼師與幼兒溝通的方法(四)專心傾聽
單憑表面的舉止是無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聽眾,有耐心的傾聽學生們表達的意見。當他們情緒困擾時,給與適度的支持。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為他們設想,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當學生沒說完,別急著給建議。
幼師與幼兒溝通的方法(五)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實教師日常的種種行為,學生都看在眼里。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經常對學生敷衍了事,學生也可能養(yǎng)成推卸責任的惡習。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承續(xù)教師的缺點與優(yōu)點,不要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因為這時期他們是敏感且學習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確的教師形象,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如果教師和學生溝通無障礙,如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滿笑聲,如果每一個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歸屬感,讓學生上起課來,有如沐春風,如沐春雨的感覺,學生自然會視上學為樂事,且視上課為不得放棄的權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學生必然春風滿面。
1.針對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表現時的溝通
在家長向教師了解幼兒在幼兒園情況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辭,對孩子在幼兒園表現要就事論事,切不可對家長泛泛而談,讓家長感覺作為孩子的老師,一點也不關心他的孩子,不了解他孩子的情況。也不要一味只說孩子什么都好,或說孩子什么都不好,而是要明確地告訴家長他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告訴家長一些細致的事情,讓家長了解到點上。在告訴家長孩子的缺點時,要注意措辭,語氣要緩和,用委婉的語句與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的不足就可以了。切忌咄咄逼人,傷到家長的自尊,更不要在其他家長的面前批評孩子。反映幼兒缺點的同時,還可以向家長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他孩子的真切關心。
2.給家長布置配合任務時的溝通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經常會碰到需要家長配合的情況。要家長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難免會影響到家長的時間、精力等。因此,在與家長的溝通上就要多下工夫。除了開家長會以外,很難把家長像幼兒園一樣把教師召集起來開會布置工作,所以教師給家長布置配合任務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梢赃x擇通過短信、QQ群等方式簡單明了地和家長說明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果面對的是全體家長的工作還需要在班級門口張貼相關通知。不管選擇何種方式,教師都要注意語言的簡練與委婉,不能讓家長感覺這是教師在逼迫他們完成的任務。
3.針對孩子在幼兒園出現意外時的溝通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卻又是天真爛漫,正是喜歡瘋玩的年紀。所以,在他們玩耍、游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意外。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無可避免地要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時教師首先要冷靜,對事情過程要了解清楚,同時要及時把受傷的孩子送到醫(yī)院,聯系家長共同面對,誠懇表達歉意,勇于承擔責任。要把事件的詳細事實告知家長,減少家長的猜測與擔心。同時,教師還要說明在孩子受傷期間會進行特別照顧,如果情況嚴重,要主動安撫家長的情緒,理解家長的埋怨,并在后續(xù)的過程中積極關注孩子的最新健康情況。
【幼兒園教師怎樣與幼兒進行溝通】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怎樣溝通11-23
怎樣進行幼兒教育10-13
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03-11
如何與員工進行溝通12-09
怎樣對幼兒進行自我安全保護的教育10-11
幼兒園教師如何與幼兒溝通10-20
怎樣進行感恩教育08-10
小學教師怎樣與家長溝通03-18
怎樣與人溝通技巧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