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術基本功動作要領及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武術的內容十分豐富,從教材選編的視角,可以分為武術基本功、武術基本動作、武術組合動作、武術套路、武術對抗項目、武德等幾類內容。各類內容和教學要點各具特色。那么,武術基本功動作要領和教學方法有哪些呢?下面jy135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武術基本功的動作要領和教學方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一、武術基本功的內容和教學要點
(一)武術基本功的主要內容
武術基本技術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柔韌性基本功、力量性基本功、擊打和抗擊打基本功等內容,是提高練習者習武能力的基礎練習方法。對武術運動員和武術專業(yè)人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每日必習之法,民間有“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之說。基本功的形式簡單,可選擇性強,某些內容簡單易學,容易量化,對學生有較好的鍛煉效果,便于教師進行課堂組織,對提高學校的武術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學校武術教材中選用的武術基本功主要是腿部柔韌性的練習內容。
武術中對于腿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十分豐富,F(xiàn)在經常運用的主要有壓腿、耗腿、搬腿、踢腿、控腿等多種傳統(tǒng)練習方法。腿部柔韌性的傳統(tǒng)練習方法還有吊腿、撕腿等。
為盡快提高腿部的柔韌性,使腿法既柔又韌,上述各種練習方法必須注意“動靜結合”的練習原則,把壓腿、耗腿、搬腿等抻拉性的練習和踢腿、控腿等速度、力量性練習結合起來進行;同時還要特別注意一次練習的運動量不能太大,避免肌肉拉傷。腿部柔韌性的練習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長期堅持不懈。練習腿法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以免肌肉拉傷。
(二)武術基本功的教學要點
學校體育教材中的武術基本功內容,主要是壓肩、正壓腿、側壓腿、俯腰下壓腿;正踢腿、側踢腿、外擺腿、里合腿等內容。這些內容形式簡單,易學難練。教學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把上述內容在一次課內教完,最好第一次課用少量時間教學2-3種;在以后的課準備活動之后,用少量時間復習邊教學新內容,每次課新教1種。如此類推進行教學,直至教完。
2、每節(jié)課的準備活動之后,都要用少量時間練習學過的武術基本功內容。并不斷提高動作幅度的要求。
3、武術基本功內容是單個反復練習的動作,對于教師來講,可選擇性強,容易組織。教師可以利用次數(如壓腿的次數)、高度(如踢腿的高度)、距離(如壓腿前額與腳尖的距離)的比賽來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4、武術基本功內容學生練習時有明顯的身體疼痛和疲勞感覺,教師要順勢進行意志品質教育。
二、武術基本動作的內容和教學要點
(一)武術基本動作的主要內容
1、基本手型和手法
手型和手法是武術技術中上肢進攻和防守時,手的形狀(手型)和手臂的運動方法(手法)。屬于武術 “四擊(踢、打、摔、拿)” 技術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類。武術中的手型、手法因拳種流派各異,方法多、變化奇巧。
(1)基本手型
手型按其形態(tài)可分為拳、掌、勾、爪等幾種。
各種手型均要求造型規(guī)范。
(2)基本手法
手法按其作用可以分為進攻和防守兩類。進攻手法主要攻擊對方的頭部和軀干等部位,按其基本運動形式可以分為直線向前擊打手法,如沖拳、推掌等;弧線側擊的手法,如貫拳、鞭拳等;由下向上的如勾拳、挑掌等;由上向下的如劈掌、砸拳等;講究擊打的速度和力度。防守手法按主要阻止對方的攻擊,按其基本運動形式可以分為由外向內的拍擋;由內向外的格擋;由下向上的架檔;由上向下的壓檔;以及用肩背阻擋等;強調防守的時機和準確度。
各種手法均要求出擊迅速,力點準確。
2、基本步型和步法
步型和步法是武術各類技術的技術基礎?梢哉f武術“踢、打、摔、拿”各類技術都是在的步型和步法的基礎上完成的。
(1)基本步型的主要內容
馬步、弓步、仆步、虛步、獨立步。
各種步型均要求平穩(wěn)扎實,重心清晰。
(2)基本步法的主要內容
上步、進步、退步、閃步、墊步、插步。
攻擊和防守大多是在移動中進行的,在移動中調整與對方的距離,尋找和創(chuàng)造進攻與防守的最佳機會。在接近對手和與對手對峙時的身體移動是“步法“。
3、基本腿法
腿法在武術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拳諺有“手似兩扇門,全憑腿打人”的說法,表明腿法在武術中的重要作用。腿法是武術“四擊(踢、打、摔、拿)”技術中較有難度的一類技術,因此必須要經過腿部的柔韌性練習和踢沙袋等硬度練習,腿法才能達到一定水平。腿法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直擺性腿法,如正踢腿、外擺腿;伸屈性腿法,如彈腿、瞪腿;掃轉性腿法,如前掃腿、后掃腿;擊響性腿法,如拍腳、里合腿擊響等。
主要的腿法有:彈腿、蹬腿、側踹腿。
4、基本跳躍動作
跳躍是兩腳蹬地起跳,身體在騰空時完成攻防招數的各種動作。是武術中難度較大的一類技術。跳躍技術不僅是武術套路中“錦上添花”的動作;在格斗實戰(zhàn)中有時也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進攻效果。
跳躍技術主要包括四類:
(1)屈伸與直擺跳躍(如騰空飛腳等)。(2)轉體跳躍(如旋風腳等)。(3)旋翻跳躍(如側空翻等)。(4)遠竄跳躍(如大躍步等)。
跳躍動作是武術中難度較大的技術,是武術套路中“錦上添花”的動作。平衡動作是體現(xiàn)身體平衡能力的動作。二者都需要有腿法基礎和彈跳、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以及騰空后對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武術基本動作的內容和教學要點
學校體育教材中的武術基本動作主要是拳、掌、勾等手型;沖拳、推掌、擺掌、撩掌等的手法;弓步、馬步、仆步等步型;彈踢、蹬腿等腿法。這些內容是單一的武術動作,形式簡單,細節(jié)要求多。教學時要在示范的基礎上,向學生依次講清動作的外型、結構、運動路線的幅度、主要的作用等內容。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在拳、掌、勾等手型的教學時,要重點強調每種手型的動作規(guī)格?梢越M織學生進行不同手型的變換練習,提高練習興趣。
2、教師在的教學沖拳、推掌、擺掌、撩掌等的手法時,要重點強調每種手法的動作規(guī)格和勁力。強調沖拳推掌不能只用手臂的動作和力量,要借助擰腰的力量,配合步型時要借助腿的蹬地之力?梢越M織學生進行單個手法的練習,也可以把幾種手法組合起來進行練習。
3、教師在馬步、弓步、仆步等步型的教學時,要重點強調每種馬步、弓步的動作規(guī)格。因為學武術教材中的步型主要是馬步和弓步。練習步型也是武術的傳統(tǒng)要求?梢越M織學生進行步型的變換練習和適當的站樁練習。盡快使步型定型。
4、教師在彈踢、蹬腿等腿法的教學時,要重點強調每種腿法的動作規(guī)格和要點。要先教學生彈腿,強調繃腳尖;因為有些學生沒有繃腳尖的意識。掌握了彈腿之后蹬腿容易掌握。另外,教學腿法的同時要柔韌性的練習相結合?梢越M織學生進行彈踢和蹬腿的行進間連續(xù)練習。
三、武術組合動作的內容和教學要點
武術組合動作就是把兩種以上的武術不同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基本素材串聯(lián)起來,進行單人的或兩人進攻和防守的連貫練習。這種練習對于初學者掌握武術的基本動作,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和連貫完成不同動作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武術組合的主要內容
1、武術單人組合動作
2、武術雙人攻防組合動作
武術組合動作的規(guī)律性要求是每個動作要規(guī)范;每動作的連接要自然連貫,有節(jié)奏感。對練要攻防逼真。
(二)武術組合動作的教學要點
動作組合是幾個武術動作組編在一起的練習。教學前要復習學過的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然后在示范的基礎上,向學生依次講清所教組合是由幾個完整動作組成;每個完整動作的結構和特點;其中有沒有以前沒有學習過的新動作;每個動作的銜接,有無方向的變化等內容。在講解中要及時組織學生體驗練習,講解和體驗練習之后,要盡快帶領小學生反復進行練習鞏固。以便讓學生盡快掌握這些基本內容。
(三)武術操的教學要點
武術操是把幾個武術動作組編在一起,用操的形式進行練習。教學前可以組織學生練習復習學過的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或者練習幾個在武術操中的規(guī)律性動作。然后再逐節(jié)教給學生。學生初步掌握之后,再向學生講解所教動作的結構和特點;其中以前沒有學習過的新動作要重點講解。教學武術操時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武術操中的每拍動作都是比較簡單的動作。因此,教師在初期的教學過程中不必細致講解,要以領做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2、學生初步掌握了一節(jié)操的動作,教師就要盡快用口令指揮學生進行二八拍的練習,強化學生的記憶。
3、學生初步學會了全部操的動作,教師要全套操領做,并盡快組織學生配樂練習,加速學生的記憶和掌握。
四、武術套路的教學要點
武術套路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遵循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變化規(guī)律組編成的整套動作練習。武術套路運動按運動形式可分為徒手(拳術)套路、器械套路、對練套路和集體演練套路等四類。單練包括徒手的拳術與器械,對練包括徒手的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集體演練分徒手的拳術、器械或徒手與器械。
(一)武術單練套路的教學要點
教學前要有針對性地復習學過的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或把拳術套路中的和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近似的動作抽出來,在準備部分之后進行少量時間的練習。之后宣布正式教學拳術套路。
1、向學生做全套拳術套路的完整示范。
2、從拳術套路的第一個完整動作開始,依次逐動地進行教學,直至教完套路的最后一個動作。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動作示范講解之后都要進行帶領學生進行3-4次的練習和讓學生自己練習2次;然后進行下一個動作的教學。教學3個動作以上,就要進行前面動作的練習,如此循環(huán)進行。
3、在每節(jié)課的結束之前,一定要留有時間進行本課新授內容的總復習,其中要有學生自己“消化”的時間。
4、用數節(jié)課把全套動作教完之后,就要馬上轉入糾正課。在糾正課上,可把根據動作運行的方向,把整個拳術套路分成兩段(如動作多也可以分成4-6段),然后進行每段動作的糾正練習和全套動作的練習。
5、糾正課之后就要進行全套動作的演練課。此時教師要組織學生練習拳術套路的全套動作,并在練習的間歇時間內,向學生介紹重點動作的進一步要領和相關的武術文化知識;也可以進行正確和錯誤動作的對比;還可以進行個人或分組的觀摩演練。
間歇時間不可過長,要盡量組織學生反復進行集體的全套練習,以在集體中促進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習的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全程中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能過多向學生講解和示范動作的攻防含義,點到即可。不然會影響拳術套路的學習質量。
(二)武術對練套路的教學要點
武術對練套路是兩人或兩人以上,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三種練法。目前學校開展的主要是徒手對練套路。
武術對練套路是練習者之間按照固定的動作次序進行的假設性對打練習,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武術的的攻防技術原理,表現(xiàn)武術攻防的美感和韻律,以動作的難度質量及完成的效果分勝負。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經常進行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練習
2、要搞清武術對練套路中每個動作的規(guī)格和要點
3、要弄清每個動作的具體攻防含義。
4、要持之以恒地經常練習
(二)武術對抗項目的教學要點
武術的本質是攻防技擊,目的是要造成對手傷亡的。因此,武術的動作是帶有傷害性質的。武術對抗教材再怎樣選擇,也是具有一定的傷害性。這一點是每一位從事武術對抗教材教學的體育老師首先應有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采用相應的安全教學方法。在武術對抗教材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1、每種武術對抗教材一定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2、要給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讓學生具有“我不能傷害對方”和“我也不能讓對方傷害”的意識。
3、武術對抗教材必須要經過兩人的配合對練,學生才能達到初步掌握的學會程度。教師在教學每種具體的武術對抗教材技術時,在教會學生技術的同時,一定要用語言告之學生練習時的安全程度。在具體的練法上一定要有限制,限制使用一方學生的技術發(fā)揮和用力程度,確保安全和有趣味的學習。
五、武德的內容和教學要點
武德的概念:武德是習武之人在社會生活中應自覺遵守的練武和用武的道德標準。1987年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將武德定義為“尚武崇德,修身養(yǎng)性”!拔涞隆币辉~最早見于《左傳》!蹲髠鳌ば辍分姓f:“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民安、和眾、豐財!
武德教育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具有我國傳統(tǒng)特色的民族自信和愛國主義的道德教育的價值。對全面推行和實施素質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行武德教育,主要是把武德的內容滲透在武術課堂常規(guī)的約束、武術禮儀的教授實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鄭重向學生介紹和講解武德的內容。
2、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接受武德的內容。
3、要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向學生理解武德的內容。
上述各類內容對從事學校體育教學的教師和幾乎全部沒有武術基礎的學生而言,教學雙方都是有難度的。要想在有限的課時內教會學生教材的內容,并收到新課標中五個領域目標的效果,必須以教材內容為重點,在掌握技術動作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五個領域的目標。
【武術基本功動作要領及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散打基本功的動作要領08-17
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要點07-20
蛙泳的動作要領09-25
仰泳的動作要領09-08
稍息的動作要領09-24
競走的動作要領08-17
敬禮動作要領09-28
仰泳動作要領09-08
武術基本功教學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