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1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說說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么?”,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讓自己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己備課時想得一樣,而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么不寫成“往窗外看去”?
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2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因此,《雷雨》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前布置他們去收集關于雨的資料,因而在拓展時學生非常積極。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我體現(xiàn)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思想。在識字、寫字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學習過程:學生按“雷雨前”的學習方法學習“雷雨中”和“雷雨后”兩部分內容,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體驗到了自主、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體驗到了自主、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
新課標強調“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課的教學中體現(xiàn)了:
1、自讀感知內容。上課前一天,正好下了一場雷雨,我布置學生認真觀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然后讓學生講述觀察到的情景,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初步勾畫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讀深化感知。我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情感基本了解后,相信學生,指導他們從語氣、表情、動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3、緊扣重點,讀中感悟。我從圖入手,通過畫面、音樂、觀察比較,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雷雨前特有的“靜”,雷雨中的“猛”和雷雨后“美”。我抓住文中重點句、關鍵詞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如學習雷雨中的“猛”,我問為什么“往窗外看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學生通過感悟讀后,紛紛發(fā)言,有的說是雨打在窗子上了,有的說是雨太大天都黑了,有的說是雨象簾子一樣擋住了人的目光,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我也更加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有些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于我今后再進行訓練。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的方式最好是大聲地朗讀,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鍛煉他們的用詞造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我還要加強自己范讀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3
我執(zhí)教的《雷雨》,經(jīng)過精心設計,課后也得到了同事的好評,但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現(xiàn)總結如下:
一、教學主線清晰,但細節(jié)目標不夠明確。
我教學從整體入手,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明白課文寫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再深入到局部,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順序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讀書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點,再回歸到整體總結全文,較好地把握了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關系,教學主線非常清晰。并且緊扣雷雨前、中、后的特點進行設問,如雷雨前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雷雨中問“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樣的?這樣設問,比較符合低年級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年齡特征,有益于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對細節(jié)目標顯得不夠明確,如“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到底要讓學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事先沒有考慮周到。
二、注重挖掘文本,但語言文字訓練不夠具體。
我從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特點出發(fā),充分挖掘課文,著重于說話能力的訓練,如最后一段中“你聽到青蛙說什么?你還看到哪些景象?但對于理解“垂”,“掛”,“坐”過于簡略,在訓練過程中有欠扎實有序。如“蜘蛛又坐在網(wǎng)上了”的“坐”,從學生朗讀的效果來看,學生一直在強調“又”并未強調“坐”,說明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并未完全對“坐”的“悠閑”理解到位,訓練還有欠扎實。
三、學習課文圖文相依,但看圖與學文順序本末倒置。
課文有兩幅圖,圖畫是供學生觀察的對象,又是理解的憑借。教學中,我讓學生先看圖,表述圖意,再學文,用“課文是如何描述這場雨下得大,下得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這場雷雨的,并指導朗讀,拉近了學生觀察圖畫與作者觀察生活之間的距離,又利于理解文中的詞句。但是本文非看圖學文,因此應先學文,再借助圖加強理解,不能本末倒置。
以上是這節(jié)課的反思,希望自己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雷雨教學反思04-14
《雷雨》教學反思07-05
雷雨教學反思06-23
《雷雨》教學反思優(yōu)秀02-14
《雷雨》教學反思(精選30篇)05-10
雷雨教學反思(精選16篇)01-12
《雷雨》教學反思(15篇)03-19
《雷雨》教學反思15篇02-14
《雷雨》優(yōu)秀教學反思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