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伯牙絕弦》第一課時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第一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第一課時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于“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zhuǎn)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nèi)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里,伯牙子期又該經(jīng)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其次,繼續(xù)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xiàn)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nèi)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xiàn)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nèi)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xiàn)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diào)“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引導質(zhì)疑。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zhì)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nèi)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lián)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僮x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诮釉诠盼睦镞吿刂浮伴L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2、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nèi)涵。、
、倮斫忡娮悠谂c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谘a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nèi)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劬毠P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芡卣归喿x《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借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提領一頓——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2、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五、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知音
《伯牙絕弦》第一課時教案2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通過預習,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教學重點:
通過預習,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一首動聽的歌曲,請欣賞-----
。ǔ鍪菊n件古箏伴奏《高山流水》)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欣賞《高山流水》,從中領悟音樂的魅力,從而走進文中的意境中。
2、欣賞完這美妙的歌曲,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讓學生說出高山、流水等,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與音樂有關的'故事《伯牙絕弦》。這是一個流傳了千年,也被吟誦了千年的故事,為什么千古流傳呢?讓我們?nèi)プx讀吧。
二、揭題,質(zhì)疑。
1、(板書課題)請大家把課題讀兩遍。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預設:絕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為什么絕弦?伯牙為誰絕弦?)
2、剛才同學們提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文中找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通過題目質(zhì)疑,喚起學生對“伯牙”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課文中的伯牙為什么絕弦?伯牙為誰絕弦?等問題的探討,帶著問題更好地進入課文的學習,正所謂“學貴在疑”。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朗讀要求。
出示:自由讀,放聲讀,把字音讀準,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板書“哉”和“兮”)
3、分別講解“哉”和“兮”的意思。
出示:哉:文言語氣助詞。
a.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于“嗎”,“呢”,如“何哉?”“有何難哉?”b.表感嘆,相當于“啊”,如“快哉!”。
哉:語氣詞,在文中表示感嘆。
兮:文言語氣助詞,相當于現(xiàn)代的“啊”或“呀”。
4、知識擴展。
引出“哉”和“兮”在其他古文中的句子,并讀一讀。
出示:關于“哉”的句子
1、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
2、吾何以觀之哉!”
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示:關于“兮””的句子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3、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5、指導寫字。
【設計意圖】通過對生字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注意把握文章的節(jié)奏和韻味.)
1、檢測朗讀。(一個學生讀一句)
出示: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5、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老師范讀。(配樂《高山流水》)
3、提示節(jié)奏,讓再學生放聲讀。
出示文章的節(jié)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4、指名朗讀。
5、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個人讀、老師范讀、全班讀等形式,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熟悉,為文章的理解做好充分的準備。
五、理解詩句。
1、在全文中,你讀懂了哪一句?(小組討論)
2、分享交流詩意。(分別請幾個學生說說。)
3、教師小結詩意。
出示全文意思: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聽別人彈的琴。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如癡如醉,擊節(jié)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鐘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式方法。
六、課堂小結。
七、全班齊讀全文,加深印象。(配樂《高山流水》)
八、布置作業(yè):
1、背熟全文。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背誦全文和復述故事內(nèi)容是為了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認識,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過渡。
【《伯牙絕弦》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教案12-18
《伯牙絕弦》優(yōu)秀教案04-02
人教版伯牙絕弦教案09-07
《伯牙絕弦》教案5篇03-02
《伯牙絕弦》教案(15篇)11-08
伯牙絕弦教案15篇03-26
《伯牙絕弦》教案15篇09-18
《伯牙絕弦》教案(精選20篇)09-08
《伯牙絕弦》教案(合集15篇)11-08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