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名稱:音樂
活動內(nèi)容:開始和停止
活動目標:1.通過耳朵對音樂開始、進行和停止的判別,再去指揮身體的運動,訓練幼兒的'聽覺靈敏性、聽覺和運動覺協(xié)調(diào)反應(yīng)能力。
2.養(yǎng)成聽音樂信號指揮自身活動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聽音樂信號指揮自身活動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藤圈每人一個,沙錘、串鈴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音樂欣賞
1、聽音樂《開始和停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音樂的特點:音樂反復地開始和突然停止。
2、發(fā)揮想象,讓幼兒說說在這首樂曲中,你想到什么、能干什么。
三、原地活動:
1、在《開始和停止》的音樂中,幼兒用拍手、跺腳捕捉音樂開始和停止的信號;
2、嘗試跟著音樂用各種有趣的聲音唱歌;
3、教師指揮,幼兒嘗試用沙錘和串鈴等樂器給音樂伴奏;
但一切有趣的行為都要聽音樂的指令:音樂開始,各種行為開始;音樂沒停,行為不能停;當音樂突然停止,各種行為要象急剎車一樣迅速停止并保持停止狀態(tài)等待音樂的再次開始。
四、更大范圍的活動:開車
五、結(jié)束:幼兒開汽車出活動室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用交叉的方法尋找中心點,掌握平衡技巧。
2、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長短相同的竹竿;飛盤、書本、方盒子、硬紙板等物體;
活動過程:
(一)嘗試自由探索"頂物"
1、幼兒每人選一竹竿、任一物體進行嘗試"頂物"。
2、請頂物比較成功的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的方法。
。ǘ⿲W習尋找中心點
1.教師示范用交叉方法尋找中心點。
2.幼兒嘗試操作找出中心點,并做好標記。
3.教師小結(jié):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物體可以用對角交叉的方法來找出中心點。
。ㄈ┑诙翁剿"頂物"
1、幼兒按照所做標記進行再次操作頂物。
2、與同伴交換物品進行操作,發(fā)現(xiàn)只要找出中心點就能頂物成功。
3、在操作中體驗探索樂趣和成功感。
反思:
活動層次清晰、目標達到,本活動沒有挑戰(zhàn)性,孩子興趣不太高,可以適當提高難度。
中班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由于孩子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大部分孩子接送任務(wù)都落于爺爺奶奶身上,但我經(jīng)?梢钥吹接行┖⒆訉Υ隣敔斈棠谭浅o理,書包老人拿著,出門老人背著,有些過分的還會對爺爺奶奶無理取鬧,蠻不講理,老人對孩子的付出是無怨無悔的,不要回報的,但若問起孩子的最愛的人是誰,孩子都會說爸爸媽媽,而對于爺爺奶奶的付出,很少有孩子能體會和珍惜,針對孩子普遍對關(guān)愛老人情感的缺失,我設(shè)計并組織這一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將視線裝移到和自己生活最近但自己卻并不了解的.老人身上,將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延續(xù)下去。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老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要。
2.產(chǎn)生尊敬老人、關(guān)愛老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自拍的采訪錄像。
2.制作七色花所需要的花瓣及吸管、膠棒等。
3.記錄表一張。
4.邀請幼兒的爺爺或奶奶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通過重陽節(jié)節(jié)日引出老人(爺爺奶奶)-你愛你的爺爺奶奶嗎?請幼兒都去擁抱自己的爺爺或奶奶。說說爺爺奶奶表情怎樣?為什么?
-爺爺奶奶愛你嗎?你從哪里感覺到的?
-小朋友每天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你知道爺爺奶奶每天都做些什么?他們有什么心愿嗎?
2.觀看自拍錄像-你聽了爺爺奶奶的話心里有什么感覺嗎?
-爺爺奶奶的心愿是什么呢?
-小結(jié):爺爺奶奶辛苦養(yǎng)育了我們的爸爸媽媽,為國家貢獻了自己力量,現(xiàn)在他們年紀大了,還要照片我們小朋友,其實他們也有需要別人對他們的關(guān)愛和幫助的。
3.請幫爺爺奶奶做事情-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每天可以為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讓他們幸福開心呢?幼兒討論回答,教室記錄在記錄本上。
4.七色花的祝福-請幼兒說說自己對爺爺奶奶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七色花可以幫助你實現(xiàn)這些心愿,幼兒和爺爺奶奶一起制作七色花,將做好的七色花送給爺爺奶奶并送上自己的祝福,活動結(jié)束。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準備時間還是挺長的,在拍采訪錄像是老人們既認真、興奮、又顯的緊張,活動邀請了所有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參與,活動開始當孩子們張開雙臂擁抱爺爺奶奶的時候,班上的氣氛很溫暖,我看到有些老人的眼睛濕潤了,我也很受感動,采訪錄像里我設(shè)計了一些孩子們從來沒有關(guān)注過的問題,如"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你白天都會做哪些事情呢?你最愛的人是誰?你有什么心愿嗎?等"所有的孩子都會看的很認真,這些普通回答讓孩子真實的了解到爺爺奶奶的生活,由于孩子們平時并不太在意爺爺奶奶,所以當孩子們說我能為爺爺奶奶做的事情時,孩子們說的比較局限。制作七色花的活動又將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整個活動充滿了溫情,但一次體驗是不夠,今后我將這一活動延伸下去,讓孩子真正的在生活中做到尊敬、關(guān)愛老人。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從高20—30厘米處往下跳,輕輕落地,保持平衡
2.能勇敢,不怕困難,有聽指揮,守紀律的好品質(zhì)
二、活動準備
高20—30厘米的平衡凳三至四條,放在場地四周做“游泳池”邊。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跟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模仿操兩遍(動作可自編)。
小小運動員(上肢運動),動作真好看(體側(cè)運動),
跳臺高又高(下蹲運動),跳水真勇敢(跳躍運動)。
2.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lǐng):站在平衡凳上,兩手前后自然擺動,身體向下稍蹲下,再充分向上伸展,往下跳。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膝蓋稍彎曲呈蹲狀。正、側(cè)、背示范三次。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請?zhí)煤玫挠變鹤鍪痉丁?/p>
。3)玩“跳水運動員”的游戲。
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從平衡凳上跳下,在平衡凳中間的“游泳池”模仿游泳的動作。當教師說:“休息一會吧!”幼兒游回“池”旁,游戲重新開始。
3.結(jié)束部分:
游戲“冰雪融化”
四、活動建議
1.幼兒在“池內(nèi)”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
可以用高度相同的小椅子或臺階代替平衡凳。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習依據(jù)abab等簡單規(guī)律排列物體。
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珠子。
活動內(nèi)容
學習領(lǐng)域:
形式:小組
1.老師出示小珠子,請幼兒說說可以用它們來做什么!靶∨笥严氲暮芎,可以用來做項鏈。今天我們就用珠子來做一條美麗的項鏈。好嗎?”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項鏈做好想送給誰呢?”“為什么?”引導幼兒認識到,媽媽一直照顧自己很辛苦,要把項鏈送給媽媽,謝謝媽媽對自己的'照顧。
3.老師出示自己編的項鏈,請幼兒說說項鏈是怎么編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xiàn)項鏈上珠子的排列規(guī)律。老師最后總結(jié)編項鏈的規(guī)律:ababab,如一個紅色一個藍色一個紅色一個藍色。
4.請幼兒自由編項鏈,并嘗試說說自己是按什么規(guī)律編的。如一個綠珠子一個紅珠子。
5.完成后,請幼兒把項鏈帶回家送給媽媽,借此表達對媽媽的愛意。
評價
·能按abab的規(guī)律排列物品。
活動建議:
·如幼兒做得到,可請幼兒記錄自己所編項鏈的規(guī)律,如在所畫方格中涂色記錄。
·還可以讓幼兒先進行設(shè)計,并將自己設(shè)計的項鏈先畫在紙上,再設(shè)計制作項鏈。
·如果幼兒除abab的排列規(guī)律外創(chuàng)造出其他規(guī)律,教師更應(yīng)該鼓勵,并使幼兒明晰這些規(guī)律的序列。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內(nèi)容:
中班數(shù)學活動《比一比:輕重》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并初步學會記錄。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大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yīng)能力。
活動準備:
*天枰、記錄紙、筆、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積木、磁鐵、梨、蘋果等
*幼兒每組一份材料:天枰、幼兒記錄表、筆、實物若干份(塑料蛋殼與鐵質(zhì)小汽車、磁鐵與橡膠玩具、橘子與香蕉、積木與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觀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識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出示一個大皮球和一個小皮球,你知道誰輕誰重呢?
用句子"……重,……輕"和"……比……重輕"來說明物品的輕重。
你們又是怎么標記的輕重的呢?(箭頭)
2.掂一掂,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1)教師出示1塊泡沫積木和1塊磁鐵,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么,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師:現(xiàn)在請一個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泡沫積木和磁鐵的輕重。老師這還有好多東西,你們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輕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對了,我們可以借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xiàn)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4.稱一稱,比一比。
(教師示范稱一稱蘋果和梨)師:誰輕誰重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翹起來了。(這邊是垂、這邊是翹)叁、幼兒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請幼兒每兩人一組從籃子里拿兩樣東西比輕重,輪流操作。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jié)果。
四、活動小結(jié):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shù)嗖怀鲇挚床怀龅臅r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做折紙“紅綠燈”。
2、學習對稱涂色的方法。
活動準備:
油畫棒、幼兒美術(shù)用書《紅綠燈》。
活動重點:
四角向中心折,看圖示進行折紙。
活動難點:
學習對稱涂色方法。
活動過程:
1、回憶:
—“在馬路上,你們看到什么?”
“交通信號燈有什么作用?”
2、演示“紅綠燈”的.制作方法:
。1)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演示四角中心折的方法,正確找到中心點,四角向中心折。
(3)引導幼兒觀察紅綠兩色涂色方法。
3、請幼兒操作:
。1)提醒幼兒四角中心折時,四角對中心。邊線壓平。
。2)提醒幼兒涂色時,以正方形的中線為對稱軸。
4、組織幼兒開展游戲:
引導幼兒自主游戲,邊玩邊念兒歌:“紅燈停,綠燈行,交通規(guī)則要遵守,注意安全最重要!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欣賞樂曲《野蜂飛舞》,欣賞音樂故事,從中感受樂曲的特點,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大膽表達對樂曲的感受,發(fā)展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2.體驗音樂欣賞活動的快樂,調(diào)動幼兒熱愛音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保镔|(zhì)準備:《野蜂飛舞》音樂碟,課件一套。
。玻R準備:幼兒參加活動前已積累了豐富的關(guān)于野外蜜蜂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活動過程
。、激趣引題,激發(fā)幼兒的情感。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播放音樂)身帶尖槍,最愛花香,一生勤勞,專把蜜釀。是什么小動物?(小蜜蜂)(點擊畫面)
師:大家真聰明,是蜜蜂,看它們飛來飛去,在干什么?(采蜜)我們也來跟著音樂一起學蜜蜂飛舞。(播放音樂)
這兒有好多的鮮花,我們腳尖踮起來,輕輕的,聞一聞花香。(連播兩次播放音樂)好,請坐,真是一群勤勞、可愛的小蜜蜂。
。、引導幼兒欣賞樂曲《野蜂飛舞》。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很特別的樂曲,樂曲里講的還是一群小蜜蜂。我們來聽聽這些小蜜蜂有什么不一樣?他們在干什么?(播放音樂)
師:這些小蜜蜂和剛才有什么不一樣?(這首樂曲的節(jié)奏非?,小蜜蜂也飛得很快。)小蜜蜂這么著急,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在干什么呀?我們來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一想發(fā)生什么事。(播放音樂一段)
。ㄓ變褐v述,森林里著火了。遇到大灰狼了。捅了馬蜂窩了。正在忙著勞動釀蜜。)
。常龑в變焊鶕(jù)樂曲想象音樂故事。
師:剛才小朋友們的講得真好!真有想象力。
這段音樂叫《野蜂飛舞》,它還有一個故事呢。在一座古老的王國里,生活著國王和皇后,有一年,國王和皇后生了一個可愛的小王子。全國舉行了慶祝?墒窃谶@座城堡里,有一個可惡的巫婆,她想做國王。她施了一個魔法,把國王和皇后關(guān)了起來。又把小王子裝在木桶里,想讓他沉到海底,幸運的是,木桶沒有沉到海底,而是一直漂,漂到了一個小島上。后來王子長大后,仙女告訴他的,國王和皇后被巫婆關(guān)起來,等他去救。他知道巫婆最怕蜜蜂的刺,于是,在仙女的幫助下,他變成了蜜蜂,許多小蜜蜂也來幫助王子,飛躍高山、飛過海洋。來到自己的`王國,趕走巫婆,救出了國王和皇后。
這個故事好聽嗎,小王子知道國王和皇后被關(guān)起來,心里怎樣?(非常著急)想救出自己的父母。
4、鼓勵幼兒跟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律動,表現(xiàn)野蜂飛舞的情景。
。1) 師:(點擊畫面)小王子要變成蜜蜂?怎樣來變呢?先長出什么來?(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變一下。)(播放音樂1)
。2)師:蜜蜂小小的,要飛過茫茫大海能行嗎?我們一起來鍛煉身體。(播放音樂2)
。3)師:小蜜蜂飛過草地時做什么動作,飛過高山時做什么動作,飛過大海時做什么動作?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練習一下。 (播放音樂3)
小朋友本領(lǐng)練好了嗎,我們和小王子一起來變成小蜜蜂,去救國王和皇后吧。(播放音樂完整表演一次)
師: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王子終于感到了皇宮,趕走了巫婆,救出了自己的父母,他也變回了真正的王子。幸福的和國王皇后生活在一起。小蜜蜂在王子的花園里每天守護著王子。小蜜蜂我們到王子的花園里采蜜去吧。(播放音樂輕)幼兒跟著音樂飛到外面。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陌生人與熟人。
2、知道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拒絕陌生人碰觸自己的身體。
3、知道跟陌生人走時,要征得老師和家長的同意。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準備家人、熟人、陌生人的照片各3—4張。
2、餅干、巧克力、玩具適量。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分陌生人和熟人。
1、請幼兒把照片上的人按家人、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分成三組,說一說每一組都有誰。
2、: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都是家人,認識的人是熟人,不認識的人是陌生人。
二、引導幼兒討、交流正確理解陌生人的含義。
1、陌生人都是壞人嗎?
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壞人?為什么?
2、:陌生人中有好人也有壞人。很多陌生人都是好人,醫(yī)院里的醫(yī)生能給病人看病、清潔工人能給我們帶來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警察能保護大家的安全,所以他們是好人。但陌生人里也有一些壞人,他們看上去和好人一樣,他們看上去和好人一樣,但是會想一些壞主意,做一些壞事,欺騙小朋友,有的還會傷害小朋友。所以遇到陌生人時,要多加小心。
三、教師和幼兒進行游戲《遇到陌生人》,引導幼兒學習與陌生人正確交往。
1、教師扮演陌生人,走到某個幼兒面前搭話并請他(她)回答,引導全體孩子思考、討論:你同意他的說法嗎?怎樣回答更好?
陌生人:“婷婷,給你一塊巧克力,可好吃了!”
婷婷:“謝謝你!我不認識你,我不吃巧克力。你走吧!
陌生人摸摸瑞瑞的頭和身體說:“瑞瑞,我知道你的名字,咱們做朋友吧!”
瑞瑞:“請別摸我!我不認識你,我要去找爸爸了。”
陌生人:“同同,媽媽在那邊等你,讓我來接你,跟我走吧!”
同同:“媽媽說好來接我的.,讓老師打個電話問問媽媽,媽媽同意我才能跟你走。”
陌生人:“唉!這些小孩真機靈!”
2、:陌生人給的食物不吃也不要;陌生人觸摸、拽拉自己時,要馬上避開,大聲告訴他不行;陌生人要帶你走時,一定要有爸爸媽媽、老師的同意才可以走,爸爸媽媽、老師不知道不能走。用這些辦法可以很好地保護還好自己。
活動延伸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幼兒安全教育書8—9頁,在家做《遇到陌生人》的親子游戲,豐富孩子與陌生人交往的經(jīng)驗,強化孩子我保護意識。
中班教案 篇10
一、設(shè)計思路:
紙(木)棒是幼兒身邊常見又熟悉的物件。這個活動利用最簡單的紙棒,進行民間游戲“跳竹竿”滿足了幼兒喜愛玩民間游戲的心理,發(fā)展幼兒的彈跳能力。大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積極的愿望,教師及時提供這次機會,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共同體驗得到的歡樂。
二、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三、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觀看過錄像
物質(zhì)準備: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
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設(shè)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chǔ)。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
導語:紙棒可以和我們玩坐馬車的游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兒四散游戲)
隊形:兩路縱隊(見附圖)
。2)學習“跳竹竿”游戲
A、講解游戲玩法
導語:剛才小朋友用紙棒玩了許多游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用紙棒玩一個新游戲——跳竹竿,這個游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小伙伴一起試一試。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
隊形:四散
。4)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導語:你剛才和誰一起玩的?你們是怎么跳竹竿的?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5)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
隊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jié)伴游戲 。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jīng)驗。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4、游戲“叫號接棒”
隊形:四散
反思:
結(jié)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紙棒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fā)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shè)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chǔ);静糠种校茸層變豪眉埌暨M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jié)伴游戲 。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jié)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xiàn)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yǎng)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zhì)得以良好、健康地發(fā)展。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精選)中班教案09-20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9-17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20
(精選)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9-26
【精選】中班教案10-04
(經(jīng)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05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