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9篇[集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紙船或小木船,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見過什么樣的船?用簡介的語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樣的船
1.老師出示自制的小紙船或小木船: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小木船,也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艇,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走進大自然,采摘蘆葉做小船。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互相欣賞。
3.出示預習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再在組內(nèi)交流
(1)組員輪讀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每人準備提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4.各組代表發(fā)言,教師梳理問題。
a 匯報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生字:橫、豎、蜘、蛛、窄、喇、叭、航、浩、蕩、桅
詞語:風帆、保險、手藝、晴朗、浩浩蕩蕩、遠航、
強調(diào)字形:豎(堅) 航(船) 喇、窄
b 說說本文寫了什么?
著重引導學生探究下面三個問題:
。1)課文講了關于蘆葉船的什么事?
(2)蘆葉船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3)“我們”放蘆葉船時產(chǎn)生過哪些聯(lián)想,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聯(lián)想?
三. 自讀自悟,想象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試著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同時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感受或標注問題。
2.小組互相交流
四. 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交流認字方法。
2.提示寫字中易出錯的地方。
五. 布置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
1.聽寫本課詞語。
2.同桌互評互改。
二. 研讀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談話導入。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讀著讀著,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就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吧。
2.合作學習,感受童年的樂趣。
。1)同桌一起細細的品讀課文。課文寫了關于蘆葉船的什么事?找出有關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2)“我們”做成蘆葉船,放在家鄉(xiāng)的小河里,放在長江里。說說“我們”放蘆葉船時產(chǎn)生過哪些聯(lián)想?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聯(lián)想?(小組交流,各抒己見)
。3)通過交流,通過感悟課文的內(nèi)容,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
三. 朗讀訓練,加深體驗
1.最后一段是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
2.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四. 讀背說寫,積累語言
1.配樂朗讀課文。
2.把喜歡的'句段多讀幾遍,熟讀成誦,摘抄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3.能畫一畫你想象中的蘆葉船嗎?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歡作者的童年生活嗎?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六. 作業(yè)
1.理解句子。
2.課外閱讀《蘆葦》和《風箏》。
板書設計:
飄向 豎河——長江——東海
2. 蘆葉船
帶來 驚喜——希望——向往教學反思:教學沒有花俏的設計,甚至由于電腦壞了,連課件也沒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樸實的讀讀說說中,給了孩子們最大的參與空間,師生同臺訴說自己的感悟,激辯不同的觀點,看似熱鬧中收獲了思維的訓練與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課堂該是本色的回歸吧。
語文教案 篇2
一、 導入
播放歌曲《媽媽的吻》
導入語:
這是流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聽起來仍然很動人,也許因為它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更唱出了兒女對母親的深摯的傾訴,這種感情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而改變,這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恒主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與它同樣題材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
泰戈爾是印度偉大的詩人、作家。他的散文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小說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過渡】下面,我請三位同學和我共同完成這篇文章的范讀。
二 、朗讀
1 師生共讀 師讀1、2、3段,一位讀4, 一位讀5、6, 一位讀7、8、9 。
【過渡】三位同學讀的都很不錯,接下來,我想請其他同學起來試一下,選一段你最喜歡的.場景。在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媽媽嬉戲的場景,選一部分你最喜歡的,讀幾句話也可以,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個性表達出來,把孩子的感情表達出來。如果讀得好,我們在座的同學就給他以掌聲來表示肯定。來誰愿意試一下。
2 學生試讀 (選6人)
三 、 以讀帶問,引出重點(母子對話)的朗讀分析
1 孩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 媽媽是怎樣的人?
【過渡】剛才這些同學讀的過程中,你們?yōu)槭裁磿o予掌聲?因為他們讀的怎么樣?
(讀出了感情,讀出了個性,或者說,我們聽他們讀了以后,感覺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板書】孩子 天真 淘氣 貪玩 孝順 關愛 (還有沒有?這個孩子還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可愛 善良
【過渡】那么,從同學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媽媽又是怎樣的人呢?
【板書】媽媽 關心 擔心 無私的愛 慈祥 親切
【過渡】慈祥、親切,為什么呢?
。ê⒆幼兂山鹕,玩了一天,媽媽也沒有責怪孩子)
那么,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愕侥睦锶チ耍磕氵@壞孩子。)
媽媽的話中,哪個詞應該強調(diào)呢?媽媽一天沒有見到孩子,此時一見,什么心情 ?
。〒模
那么,哪個詞應該強調(diào)呢?
。睦铮
壞孩子是什么含義?該怎么讀?
。ㄠ凉、擔憂、焦慮、欣喜交織在一起的情感 假裝生氣 親切)
孩子不回答媽媽的話,是撒謊嗎?那是什么?應是什么語氣?
。B皮 撒嬌 得意洋洋 淘氣 天真 機靈)
語文教案 篇3
這堂課上得非常出色,可以看出華老師為此作了非常而充分的準備。這堂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借鑒學習。
一、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一走進教室,我就看到了屏幕上一幅清新美麗的圖畫,以及黑板上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藍湛湛的天空。學生一走進教室,注意力都被這些畫吸引住了。我相信,學生雖未上課,但已入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自己的語言、精美的畫面,和學生一起貼花、數(shù)星星,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得活潑、愉快而扎實。
二、課件的使用。
現(xiàn)在,課件的使用非常廣泛,但有些時候教師是為用而用,不是為學生學而用。過多的使用反而削弱了學生自身對文本的感悟。今天華老師的課件運用地恰到好處。背景基本上沒怎么更換,除了那幅星空圖,主要出示,突出重點的詞語。但這些都能有效地啟發(fā)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三、重視朗讀訓練。
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朗讀體現(xiàn)層次性。
每次讀都有明確的任務,而且逐步深入。學習第一段的時候,學生共齊讀了四遍:第一遍,自讀,說說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是初步的感悟。第二遍,哪里感覺到鮮花的多?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第三遍,還有哪些詞語也讓你感覺到鮮花的.多?進一步體會。第四遍,你還感覺到鮮花怎么樣?透過文字表面的意思體會鮮花的美。體現(xiàn)了從理解性的讀—表達性的讀—感受性的讀這樣一個過程。
2、引導感悟的方法多樣。
在練習讀第一段之前,老師首先讓學生說“滿地”是什么意思,然后讓學生在黑板上貼圖,呈現(xiàn)滿地的形象,最后再說哪里還盛開著鮮花,喚取學生的多種體驗,建立起相關形象。感悟真切了,朗讀也到位了。
有兩個商榷的地方:
1、在理解“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的時候,老師拿出兩朵紙花貼,以此讓學生理解“這”是指離得比較近的地方,“那”是指遠一點的地方。個人認為“這里一朵,那里一朵”主要寫出了花的多。
2、教學生字所用時間太少了。我看到黑板上畫了兩個田字格,但后來因時間關系只教了一個,顯得有點倉促。而分析第一段老師足足用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前面的環(huán)節(jié)是否可以緊湊些,再騰出點時間進行寫字教學。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蓖ㄟ^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材軐懞唵蔚幕顒涌偨Y。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寫童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教學準備與詩同行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活動1——自己動手寫寫詩。
⒈師:讀了許多名篇佳作,領略了詩中豐富深厚的內(nèi)蘊,讓我們收獲頗多。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詩歌是那樣神奇,/詩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其實,大詩人也一樣是逐步嘗試而有所成就的。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同齡人的詩作。
、矊W生自由閱讀《致老鼠》、《爸爸的鼾聲》。
、硨W生交流感受。
⒋學生說說自己比較喜歡的一首詩,并簡述理由。
⒌教師小結:原來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能夠大膽想象,就能發(fā)現(xiàn)一般人不能發(fā)現(xiàn)的趣味,寫出有趣的童詩。
⒍課件展示補充的詩歌,學生賞讀。
⒎師:書中還有另外三首詩,你喜歡哪首詩,讀一讀,試著模仿它寫一寫,注意想象要大膽,語言要生動,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冈谛〗M里交流自己寫的詩。互相評議、修改。
、剐〗M推薦優(yōu)秀詩作全班交流。
二、活動2——舉辦詩歌朗誦會。
、睅煟鹤x一首好詩,如飲一杯美酒;讀一首好詩,如品一杯香茗。詩中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丹青”的浩然正氣;詩中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盎然生機;詩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厚友情;詩中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曠達胸襟,詩中情詩中意讓我們在誦讀吟詠中升華感情,陶冶性情,收獲快樂。那么。讓我們在詩歌朗誦會上傾吐我們的詩情吧!
、踩喾纸M討論開好詩歌朗誦會的有關事宜。
、糯_定內(nèi)容。⑵商定形式。⑶組織分工。⑷確定時間、地點。⑸確定評委。
三、活動3——合作編本小詩集。
、睅煟涸谇懊娴幕顒又校覀兯鸭艘恍┰娮,賞讀了我們喜愛的作品,還小試牛刀當了回小詩人,/article/這么多我們喜歡的詩猶如一個個五彩繽紛的貝殼,那么就讓我們來編本詩集,把這些貝殼串成一串美麗的項鏈吧!
、残〗M合作編輯,討論注意事項。
、痴故境晒
四、活動4——詩歌知識競賽。
、睅煟何覀冊谠姾V绣塾危械耐瑢W“水性”深一些,有的同學“水性”淺一點,我們可以用比賽的'形式來比一下“水性”,看哪些同學“功力”深厚。
、艓熒黄鸶鶕(jù)班級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組。
、扑鸭傎愵}目:可以是詩句接龍、詩謎競猜、詩歌常識、詩人簡介等。
⑶題型設制:必答題、搶答題、風險題。
、戎谱髡n件。
、策M行詩歌知識競賽。
、吃u出優(yōu)勝團隊和個人,頒發(fā)獎品。
⒋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詩歌競賽,我們比出了“水性”,決出了優(yōu)勝者,希望同學們不輟閱讀,以達到更高境界。
五、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總結。
、睅煟涸凇拜p叩詩歌的大門”系列活動中,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摘取了生活中的浪花,到詩海中拾貝,與詩歌同行,受益匪淺。今天我們就把自己點滴的收獲總結一下,為以后的活動打下基礎。
、步Y合教材,讓學生明確總結的寫作要求。
開展情況——收獲——反思——建議
⒊學生結合活動前擬訂的活動計劃和活動過程中隨時記下的點滴收獲和體會學寫總結。
、慈嘟涣骰顒涌偨Y。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談。
、翟u選出優(yōu)秀總結。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詩歌教學,與詩同行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5
2.草船借箭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新詞的意思。
3.通過讀課文,理解諸葛亮的為人。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給課文分段。
教具:錄音、投影
教學過程:
一、審題激趣:我們知道中國古典文學中有一部是寫東漢末年的農(nóng)民起義的書,其中“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你知道這是本什么書?(《三國演義》)
二、學生自學課文,自學生字詞。
出示思考題:
1.課文中誰是主要人物?圍繞“借箭”,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2.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質(zhì)疑問難,分清因果。
1.學生提問,教師整理后存疑。
2.帶著問題邊讀邊想。組織討論,著重解決:
(1)諸葛亮為什么到東吳來?為什么要借鑒?(要求學生細讀課文第一段,弄懂事情發(fā)生的原因。)
。2)“妒忌”是什么意思?以“妒忌”為線索,抓住有關句子邊讀邊議:周瑜怎樣步步緊逼,故意為難加害諸葛亮?諸葛亮又是怎樣將計就計,成竹在胸的?
。3)對話朗讀訓練,
。4)討論:諸葛亮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陰謀?
3.首尾兩句聯(lián)系對照,通過朗讀,思考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讀最后一段,抓住關鍵詞“交箭”—“長嘆”分清事情的結果。
四、小結:學習敘事的課文,應該分清事情的起因、結果,才能深入理解課文。
五.填空:因為周瑜( )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來( )諸葛亮;諸葛亮( )答應( )天交箭,并立下軍令狀。經(jīng)過“草船借箭”,又一次證明了諸葛亮是一位( ) 的人。
作業(yè):抄寫生字新詞。
作業(yè)本1、2題
板書: 接受任務——做好準備——草船借箭——按時交箭
(1—2) (3—5) (6~9) (10)
教學后記: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理解諸葛亮草船借箭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
2.深入認識諸葛亮這一人物,簡要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探究課文,深入了解諸葛亮。
教學難點:簡要復述課文。
教具: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3—5自然段,討論:
1.周瑜派魯肅去探聽情況,“探聽”可以換成什么詞?
2.魯肅是怎樣對待諸葛亮的?
二、細讀課文6—9自然段,切入重點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為什么成功?
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一個中心詞來概括回答,并用上“因為------所以”(神機妙算)
三、引導學生探究,領悟方法。
1.理解“神機妙算”
2.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機妙算”到了什么?
聯(lián)系“大霧滿天”一句,說說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朗讀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讀懂“神機妙算”的?(抓住關鍵句—聯(lián)系上下文)
四、導學法,探究討論。
1、根據(jù)學法,再讀課文,討論諸葛亮還“妙算”到了什么?怎樣安排計策?劃下有關句子
2、組織討論,在讀讀議議中把握重點。
(1)讀“諸葛亮笑著說”一句,體會他充分“妙算”到的.情況。
。2)讀議“一字兒排開”一句,想想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結果怎樣?(出示掛圖)
“一字兒排開”與“一列縱橫”有什么區(qū)別?
再讀“飛箭如雨”句,“船頭掉向”又說明了什么?
。3)結合第9自然段,你還讀懂了什么?齊讀。
3.小結:學習課文,要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五、擴展探究,加深認識。
1.默讀課文,哪些地方也表現(xiàn)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學生相互交流)
2.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能神機妙算?(知己知彼,博學多才,善于分析,巧妙運用計策)
六、簡要復述課文。
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復述。自由復述—指名復述—同桌復述
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 )的較量。諸葛亮深知周瑜( ),魯肅( ),曹操( );還利用( )( )天氣和( )條件,巧妙的安排,運用( )進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說明諸葛亮是一個既( )又( )的人。
作業(yè):作業(yè)本3、5、6題
板書: 知天時:大霧
草船借箭 識人心:周瑜 魯肅 曹操
諸葛亮 懂地理:順風順水
資料提供者:張歡琴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nèi)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本課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從小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肴。那么,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與感受呢?(學生放談讀書的經(jīng)歷與體會,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適當?shù)募钆c點評。)
2、剛才,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你們讀書的樂趣。是啊!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測:為什么要竊讀?是怎么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那么多問題,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認真讀邊思考,課文寫什么事?(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概括能力。)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
3、自學生詞新詞。
6分鐘后看誰學得最好!
三、檢測學情
1、 認讀生字與寫字:
如“目的地”的“的”讀 dì;“踮起腳尖”中的“踮” 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 zàn;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 體會詞語的含義:
3、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敘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復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么記敘“我”竊讀的經(jīng)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fā)現(xiàn)──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4、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jīng)歷
(1) 、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什么?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急切地尋找”,寫出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2)、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把鮮活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3)、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
(4)、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問題,當堂訓練。
1、她是一個多么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2 、讀一讀,寫一寫: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
3 、解釋劃線的詞語: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
4 、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nèi)容。
3、過渡: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為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力氣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么感受?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學提示:
1 、認真閱讀課文。
2 、用--畫出“我”竊讀時的樣子;用﹏﹏畫出“我”竊讀的方法。并同桌交流體會。
8分鐘后看誰學得最好!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談各自的體會。
2、重點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nèi)心:
、 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
、 “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表現(xiàn)出作者如饑似渴地讀書。)
(感悟寫法,體會語言精妙,訓練語言運用能力。)
、 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 快樂的是什么?恐懼的是什么?
、 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
、 引導學生讀出這種復雜的內(nèi)心。
3、默讀5~10自然段:
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
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后,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lián)系生活,關注體驗。
、 “害怕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是什么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 “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么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 “趕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為讀書,卻慶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著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 “餓得饑腸轆轆”是什么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太累,腰酸,腿疼,腳也麻。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獲很多,也付出很多。)
、 “日光燈亮起來”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沒吃,卻咽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獲很多知識,心里非常高興。)
、 “我走出書店時”是什么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她卻感到渾身輕松,說明她讀完書后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lián)系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边@句話的理解: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zhì)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四、感悟寫法
1、引導: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
(學生討論,相機引導學生朗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小結: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五、拓展延伸
1、以后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
六、當堂訓練:
1、填空:
課文以____為線索,以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寫幾條讀書的名言。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貪婪 害怕
開心 樸實而又生動感人
饑餓 依依不舍
麻木 輕松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講讀課文,領會中心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內(nèi)容。思考、討論。
最能表現(xiàn)這段中心的是哪一句?
這段通過什么來說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
二、講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內(nèi)容。思考。
馬克思生活為什么這樣困窘?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馬克思是怎樣對待的?這說明什么?理解“困窘’’和“毫不在意’’
恩格斯是怎樣竭盡全力,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理解“竭盡全力’’)
討論思考題。
齊讀后。
三、講讀第三段
指名讀三段。思考: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親密合作的具體事例有哪些?
討論:
同住倫敦時,他們是如何討論政治事件和科學問題的?(相機理解“各抒已見’’“滔滔不絕’’)
分開后,他們又是如何討論政治事件和研究工作的?
工作上,他們是如何互相幫助的?
引讀三個事例。
。
四、講讀第四段
齊讀四段,思考:
為什么說他們的'友誼是偉大的?
聯(lián)系課題,理解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討論。
。
全文內(nèi)容,領會中心。
作業(yè)設計
給帶點字注音
1、寧愿()寧靜()
2、厭惡()惡心()惡果()
選詞填空
依然 毅然
雖然現(xiàn)在已是盛夏,可鼓嶺( )涼風習習,真是避暑的好地方。
五壯士( )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撤退的任務。
認真 驕傲 懶惰 勤奮 馬虎 謙虛
在學習上,我們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
語文教案 篇8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關知識,包括敘事散文的基本特點,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現(xiàn)手法。
2.體會作者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3.了解如何運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寫作中進行模仿。
過程與方法
1.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內(nèi)涵。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
3.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對“綠”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本文作者對“綠”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發(fā)的對不屈服于黑暗、頑強抗爭的精神的贊美。
4.結合作者的身世,引導學生加深對本文內(nèi)涵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2.樹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散文,尤其注意節(jié)奏和語氣的運用。
2.體會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特點,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寫作手法。
3.體會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內(nèi)涵美及其象征意義。難點1.理解“綠”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賦予“綠”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2.結合作者贊美“綠”的歷史環(huán)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教學突破1.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分組討論“我心中的綠”。2.通過講解,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組,提出預習內(nèi)容和要求,讓學生查找有關贊美綠的文章,并將本文與之進行比較;查找有關抗戰(zhàn)前期中國歷史的資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與本課在寫法、語言上進行比較。
學生準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自己對于綠的認識,并與作者的認識進行比較;標出課文中難理解的字詞句,以便共同討論。
2.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準確地把握本文的寫作目的和贊美對象,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以人們對綠的認識導入新課。2.朗讀教學,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
3.組織學生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
4.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1.進入新課學習。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散文。3.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4.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并思考原因。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新課(約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出上節(jié)課所學的有關散文的知識,并請學生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從人們對綠的各種不同認識人手,導入
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介紹現(xiàn)代散文作家陸蠡及其寫這篇文章時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然后放《囚綠記》的朗讀帶,或者教師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默讀課文,細細體會文章表達的意境。
學生活動1.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
2.積極發(fā)表自己對綠的認識和看法,如有的說“綠象征聲睨”,有的說“綠象征希望”,等等。
3.結合歷史知識想象當時社會惡劣的歷史環(huán)境,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交流自己對當時社會歷史狀況的認識;注意課文中生字的讀音及朗讀技巧。
4.閱讀課文,劃出不能理解的字句,體會散文的意境。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這朝東的房間令人感到炎熱”,作者為什么還選擇“這朝東的房間”?
2.讓一位學生朗讀第五段,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贊美綠的,又如何形容其對綠色的渴望的。
3.提問:“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的花草的莖葉的歡喜”各自說明了綠色給人什么的感覺?
4.引導:作者是如此的愛綠,以致“忽然有了一種自私的念頭”。作者為什么要“囚綠”?請同學們思考。
5.提問:作者“囚綠”后,常春藤的生長狀況如何?作者有什么新的感受?
作者的一片“善意”,為什么感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惱怒它的固執(zhí)”?學生活動1.思考問題,在課文中第四段找到答案: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
2.把文中作者贊美綠的句子找出來:“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從中感受作者對綠的喜愛和深情。
3.回答教師的提問,結合“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色是自然的顏色”,更深地體會綠色給人的感覺。
4.帶著問題閱讀第八段,并說出自己的看法:“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作者太愛綠了,以致于想占有它。
5.用課文中的語言回答:“他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它漸漸失去了清蒼的顏色”,“好像病了的孩子”。
三、組織討論.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約分鐘)
教師活動
“善意有時候是具有危險和破壞性的”。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代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對“善意有時是具有危險性和破壞性的”的看法,如父母的溺愛,等等。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復習上課時教學內(nèi)容,進入新課。
2.分析作者對綠的感情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3.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意義。
4.引導學生比較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的寫作特點。
學生活動1.復習上課時所學知識,進入新課。
2.聽講,理解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及其原因,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
3.聽講,把握文章的主旨。4.通過比較,了解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各自的寫作特點。
一、朗讀本文,復習已學內(nèi)容,進入新的學習(約分鐘)
教師活動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以適當?shù)墓?jié)奏讀散文,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
2.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由愛到囚的過程及其原因。學生活動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節(jié)所學的內(nèi)容。
2.暢所欲言,結合生活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課文(約
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問:作者為什么最后讓綠囚恢復了自由,并且“向他致以誠摯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
2.結合學生的回答給予正確的引導分析,并總結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即由愛到囚再到釋放并祝福的原因。
3.通過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說明“綠囚”的象征意義。(可組織學生討論)
4.提問:聯(lián)系文章中交待的歷史背景說一說,課文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活動1.展開討論,回答:作者要走了;作者太愛綠了;作者被它的不屈服感動了。
2.通過教師的分析,進一步了解作者思想變化的過程,感受其變化的原因。
3.討論“綠囚”的象征意義,如代表了當時不怕任何黑暗勢力的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作者也被這種精神所折服)
4.討論作者在本文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
1.分析本文作者的語言特點,結合學生難以理解的字句進行分析說明。
2.總結全文,對于敘事散文的一般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并與抒情散文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其區(qū)別。
學生活動1.結合教師的分析,理解課文的重點字句,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
2.把本文與以前學的散文進行比較,加深對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寫作語言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
本節(jié)總結
本文是現(xiàn)代散文家陸蠡的代表作,寫作者在上!肮聧u”時期,懷念在北京的生活:窗外的兩枝碧綠的長青藤被自己牽進迎窗的案頭,然而這“囚進”屋里的綠藤,尖端仍朝著窗外的陽光,顏色卻一天天變得萎黃,枝條也細瘦起來。直至抗戰(zhàn)爆發(fā),作者被迫南歸,才將這個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釋放,并真誠祝福它繁茂蒼綠。
課文寫的是“囚綠”的故事,實際上是贊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頌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也是作者期望淪陷的祖國山河早日擺脫日寇黑暗統(tǒng)治、重獲光明的內(nèi)心的表露。
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兩枝綠藤的想象描寫,啟人聯(lián)想,讓人尋味。散文意境常用曲筆,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給人留下思維空間,把人引向一個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學探討與反思通過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散文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散文知識,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興趣是學習的最好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發(fā)言,多發(fā)表觀點。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朗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散文的意境美和內(nèi)涵美。補充資料陸蠡(1908一1942),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陸考原,幼時有“神童”之稱。他有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問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加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綠記》。三個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煉、質(zhì)樸,蘊藉而秀美。
陸蠡也寫過許多短篇小說,給人的感覺總是“渴望著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點:
復習鞏固生字詞,學習全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不帶拼音),要求學生認讀,并組成詞語。(第一課時學的9個生字)
2、說說”海、面、歌、唱、籃“五個字的筆順。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帶音節(jié)的字,并想想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說的是什么?)
2、討論以上思考題。(第一自然段由兩句話,第一句告訴我們”我“家住在什么地方。第二句碩離家門口不遠有什么。)
3、圖上哪兒是海灘?”海灘“是什么顏色的?(板書:金色海灘)
4、指名朗讀,要求用敘述的語氣讀。
第二段。
1、指名朗讀(正音)
2、課文說什么”又松又軟“?(沙子又松又軟)
3、”我們“躺在又松又軟的海灘上時,大海怎么樣?(板書:大海唱歌海浪爬上來)
4、大海真的會唱歌嗎?為什么要說”聽大海嘩嘩地歌唱“呢?(大海真的是不會唱歌的。”嘩嘩的唱歌“實際是海浪的.聲音。我們”躺在又松又軟的海灘上,“很舒服。所以大海浪嘩嘩的聲音,聽起來就想唱歌一樣。)
5、為什么說海浪是”爬“上來,”搔“”我們“的腳板?(海浪很小,當捧到”我們“的腳板時,就像小蟲在輕輕的搔,很有趣,很舒服。)
6、躺在又松又軟的海灘上,聽著大海嘩嘩地歌唱,讓海浪輕輕的搔著”我們“的腳板,”我們“的心情會又多么的愉快,誰能把”我們“這種舒服、愉快的心情讀出來?
7、指名讀,集體讀。
第三段。
1、指名讀(正音)
2、你見過貝殼嗎?(拿出實物或圖片讓學生看。)
3、海灘上的貝殼有哪些顏色,課文里是怎樣說的?(板書:貝殼各種顏色)
4、海灘上的貝殼多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板書:多)
5、海灘上有這么多美麗的貝殼,多有意思!誰來讀讀著一段,并說說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讀?
6、個別讀,集體讀。
第四段。
1、齊讀。
2、這一段中的哪一句和第一段中的一句話是一樣的?
3、”我家住在大海邊“這句話,為什么還要再說一次呢?(說明”我“很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很愛大海,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感到很自豪。)
4、”我“愛大海,”我“愛家鄉(xiāng),那么,這一段讀的時候,那個字要讀的重一點?
5、集體讀。
三、課堂練習。
回答課后第2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會正確朗讀課文,課文,培養(yǎng)學生愛大海、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同時進行有關句字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聽寫生字詞。
二、學習朗讀。
1、聽課文錄音。
2、自由朗讀課文。指名逐節(jié)朗讀課文,并進行評議。分組朗讀,集體朗讀。
三、課文。
1、課文些”我“的家鄉(xiāng)在大海邊,大海邊有金色的海灘,”我們“躺在海灘上聽大海嘩嘩的歌唱,在海灘上撿美麗的貝殼!蔽摇皭鄞蠛!ⅰ蔽摇皭劢鹕暮,”我“愛家鄉(xiāng)。
2、你的家鄉(xiāng)在什么地方?你喜歡家鄉(xiāng)嗎?為什么?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3、5題。
2、抄寫句字。
五、板書設計:
沙子又松又軟
大海歌唱
金色的海灘海浪爬山來
貝殼各種顏色多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zhì)教案語文03-07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蝸!方贪03-14
語文園地教案03-2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4
語文關懷教案03-04
《語文樂園》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