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電腦的地位日趨顯要,網(wǎng)絡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鄧小平曾指出的“計算機應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孩子從小接觸、學習計算機已成了全社會的共識。因此,向“40分鐘”要成績,要質(zhì)量,要效率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一直在困擾著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需要有效備課
一堂課的效率高不高,大多數(shù)原因來源于組織者是否能有效的組織運用好這“40分鐘”,而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教師就應在進課堂之前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需要有效備課。備課不等于寫教案,備課包括鉆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多個步驟。
1.備教材
一篇課文擺在面前,教師所做的第一步是鉆研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在備教材時要全面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徹底理解每冊書,每一篇課文的學習內(nèi)容,找出教學的重難點,將所學知識點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2.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盡可能的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實際水平,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nèi),設身處地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備好教學方法。
3.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任務驅(qū)動、巧設懸念、案例教學、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和學生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比如可以將語文、數(shù)學、品德、科學、英語、美術等學科與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事物,將整堂課用一個重點線索串聯(lián)起來,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所學的知識是實實在在自己能在生活中運用到的,從而更進一步的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4.備教學組織形式
井然有序的課堂對提高效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前備好教學組織形式也是關鍵的一步,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特點和學校硬件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
二、課堂教學
1.生動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關鍵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jié)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jié)課的開始,課程的導入很關鍵,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
2.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保持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師生相互溝通,建立互信。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使用,盡可能的貼近兒童,采用較活潑童趣的語言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朋友。
3.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zhì)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標,而使學生真正地具有自學能力還需要教師的精心培養(yǎng)。信息技術課的一個特點是:知識的一致性與操作的多樣性并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的習慣,必然會在平時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探討,課堂上再經(jīng)過教師的講解、指點及自己的練習,所掌握的操作技術就會更多、更快。這樣也使整個課學教學更快、更高質(zhì)量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大膽放手,鼓動創(chuàng)新,張揚學生個性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信息技術課就是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要做到與眾不同,發(fā)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留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空間有許多,如:“畫圖”中作品的創(chuàng)新,Word中小報的設計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的范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的強求一致性,應大膽放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5.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進步
在課堂上,新課程一個明顯的標志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fā)生徹底的變化,學生樂于合作,樂于探究。信息技術課技術性、實踐性非常強,通過合作學習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一種團結協(xié)作自主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像我校的實際情況不允許學生一人一機,所以我將他們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相互配搭、相互幫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學習成果,從而產(chǎn)生更強的學習動機。 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解決電腦過于機械化,缺少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和感情的交流的弊端,還解決了人多機少的問題。而且通過小組合作,使每個小組都有互相學習的榜樣,課堂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小組合作讓全班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了活動中,也讓每一位同學動起來了,真正實現(xiàn)了全班共同進步,不讓一位同學掉隊。
6.給足學生操練時間
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要想學生對以后的學習更有興趣,就得讓學生掌握一手過硬的本領。而操作技能只有在操練中掌握,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給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操練中掌握、提高技能。
7.重視學生信息反饋,以學促教
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過程中,最忌諱的現(xiàn)象是教師無事可做。“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就是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內(nèi)信息反饋。“以學促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钌恼n堂、活生生的人,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會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及時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與合作,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不斷調(diào)整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是促進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具體措施。
8.恰當評價,獎勵中鼓干勁
每個人都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小學生更是如此。對于操作性很強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來說,學生掌握了一點兒小小的操作技巧,都是不簡單的。所以當學生有了一點發(fā)現(xiàn)、完成了一幅作品、掌握了操作技巧,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與表揚。哪怕是“一張笑臉”、“一個大拇指”、一句“你真棒”、“你的作品簡直太好了”都會成為學生學習信息的動力。所以老師不要吝嗇你的獎勵與鼓勵。努力讓學生在你的恰當鼓勵與獎勵中學習興趣高漲!
三、課后寫好教學反思
新課標非常強調(diào)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后)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通過反思,一能強化正確認識,鞏固已有經(jīng)驗,進而揭示教學規(guī)律,并在今后的教學中再實踐,最后深化為教學理念。二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的決定改進教學策略,最終解決問題,達到學會教學。
總之,我們應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zhì)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jù),堅持新課程理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相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更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