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導語:有效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靈敏性。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在課堂提問中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使課堂提問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腳手架!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一)加強引導技巧的優(yōu)化,提高提問實效
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設計得十分巧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收不到應有的啟發(fā)思考、發(fā)展思維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進行了引導,但“啟而不當”、“啟不得法”。只有“啟而得當”、“啟而得法”,課堂提問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實處。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優(yōu)化對策:
1.鋪路架橋。當學生由于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影響思維暫時受阻,無法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鋪路架橋予以疏導。當有些問題因為難度太大,學生一時無法講清時,教師要適時架梯子,在終結性問題的前面,補充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
2.引向、指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時會出現(xiàn)“東拉葫蘆西扯瓢”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適時地給學生引向、指津。
(二)合理激勵,提高積極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效率,其提問的實效性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首先要信任、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創(chuàng)設一個融洽、和睦、協(xié)調的課堂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賞識激勵每個學生。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學生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中多發(fā)現(xiàn)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tài)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并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學生答題正確了,教師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樣”、“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語言予以贊賞。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趣”。激發(fā)學生的趣,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興趣怎么來?就是要老師根據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生動、誘人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思維。
二、要引導學生“問”。引導學生問,是打開課堂教學實效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去做“監(jiān)工”,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讓課堂充滿開放。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問”的方式可以自由化:可以是教師向學生、學生向教師、學生向學生提問題,并讓他們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即使錯了,教師也要鼓勵和幫助,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
三、要讓學生大膽地“想”。讓學生大膽地想,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源泉。這里的“想”就是想象力,它是由此岸到達彼岸,由已知通達未知的橋梁。“想”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入角色、融入課文,想象再現(xiàn)課文情節(jié),幫助他們感悟、導行。
四、要給學生十二分的“護”。給學生十二分的呵護,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好奇、好表現(xiàn)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大多在剛開始就被家長和教育者所扼殺。因此,要給孩子們十二分的呵護——用激勵評價性語言,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呵護他們的表現(xiàn)欲。
五、要鼓勵學生求“異”。鼓勵學生求異,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靈魂。美國教育家可羅韋爾指出:“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去發(fā)展新的思維方式。”所謂“新的思維方式”就是“求異思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見。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一)讀透教材,巧設問題
教師在問題設計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學內容,透徹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以教材為基礎設計問題。具體來說,問題設計要注意:1.置問于教材的關鍵處。2.置問于教材的疑難處。3.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為學習指引方向,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
(二)優(yōu)化課堂問題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這就需要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六性”,即趣味性、啟發(fā)性、層次性、整體性、深刻性和開放性。
1.創(chuàng)設趣味性問題,激發(fā)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才能引導學生在擬人化的世界或者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2.設計啟發(fā)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fā)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fā)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fā)現(xiàn)“為什么”。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可以觀察這個平行四邊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fā)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
3.設置層次清晰、又具整體性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jié)奏,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設計深刻性問題,促進思維拓展。學生中不良習慣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數學科,他們往往熱衷于大題、難題,疏忽對小題的思考與研究。為此,教師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并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guī)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這樣的素材其實很多,例如一條線段上取兩個點,則可以得到幾條線段?取n個點呢?如果把線段換成角呢?又如三條兩兩相交的公路,要建一個加油站,使加油站與三條公路距離相等,請你選點,你有幾種選法?等等。
5.設計開放性問題,發(fā)展學生思維。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chuàng)新,才會有發(fā)展。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認識結構的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學六年級“數的整除”的復習課“在2、4、5、8、12中,你認為哪個數與眾不同”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問題,檢索已有知識,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做好了充分準備。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調動起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活起來了,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合理運用等待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學會使用等待這種技巧。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學生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思考時間;二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應該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詳細說明、斟酌、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tǒng)、完善,而不至于打斷他們的思路。
研究表明,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如果只給學生一、二秒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并在學生還沒有想好時就重復問題或請另外的學生回答,其結果是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失去了信心,減少了學生的思維,從而達不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師使用了等待這種技巧,學生在答問中就會發(fā)生一些重大的變化:1.學生會做出更長的回答,他們回答問題的語句數量會隨著回答問題時間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會有更多的學生自愿回答問題,一些學業(yè)失敗者回答問題的次數也會增加;3.學生的回答會更具有分析性、創(chuàng)造性和評價性,并且學生還會出示更多的論據,在提出論據之前或之后也都會對推理過程進行說明;4.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xiàn)象有所減少;5.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明顯增強等等。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幼兒課堂教學語言的實效性06-04
怎樣才能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06-03
怎樣才能提高籃球蓋帽技巧06-14
初三怎樣才能提高成績06-03
怎樣才能打造高效課堂04-30
怎樣才能提高班級的凝聚力10-14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03-03
怎樣才能打造小學英語的有效課堂05-01
老年人怎樣才能提高記憶力05-09
如何提高學校課堂效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