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yǎng)孩子時間知覺的辦法
孩子時間知覺怎樣培養(yǎng)才好呢?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知覺,家長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才行,這樣培養(yǎng)起來才能起到滿意的效果,下文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孩子時間知覺怎樣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孩子時間知覺的辦法1
時間知覺的培養(yǎng),時間知覺的發(fā)展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一個盆要方面,時間與空間都是運動著的物體的屬性,人們要認識事物,不僅要認識它的空間變化,而且要認識它的時間變化。孩子時間知覺的發(fā)展和時間概念的掌握是他們掌坦各科知識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
相對于對事物的空間關系的反映來說,孩子對事物的時間關系的反映,要感到更困難一些,因為,時間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從無窮的過去直到無窮的將來,時間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也不能和它玩’。山于時間不具備直觀形象的性質,所以,孩子無法對它進行感性直觀。學齡前的孩子時間知覺還處于極不準確、極不德定的狀態(tài)。如果不在教育中給以有意識的培養(yǎng),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荃本上還不會使用時間標尺,基本上不會用1分鐘”、“1小時”、1天”等時間概念進行時間估計。
日常生活經驗對學前孩子時間知覺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孩子對時間概念的常握和運用有先有后,主要是在他們的生活實踐中,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與孩子日常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時間概念先掌握,與孩子生活經臉相距較遠的時間概念后掌握。
時間知覺的發(fā)展分為時間單位、時間定向和時間關系、認識鐘表三個方面。
時間單位:對學前孩子來說,較容易掌捉的時間單位是天、星期、上午、下午等。對于較小的時間單位如幾秒、幾分、幾小時,或較大的時間單位如幾個月,幾年、兒十年等,則較難理解,因為超越了孩子生活經驗的范困。為了衍助孩子理解時間單位,要有意識地提示孩子注意不同時間的長短。例如,當孩子早晨起來穿衣時,提醒他注意時間:“你今天穿衣服用了3分鐘”;在出門等車坐車的時候告訴孩子:“今天我們等車用了5分鐘,坐車用了半小時”等:晚飯后帶孩子出去敞步用了1小時,告訴孩子今天散步用了1小時:到朋友家去訪問,出門時記一下時間,到了再看一下表,告訴孩子:今天路上用了1個小時;蒸包子的時候,告訴孩子要蒸20分樹,讓孩子幫助計時,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正確的理解時間單位。對于像幾秒鐘這樣很短的時間,通過對一些事情發(fā)生過程的觀察,也是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的。例紅夏天在雷雨天觀察閃電和雷聲之間相隔的時間,一般也就是幾秒鐘。讓孩子進行一些相應的計時練習等,也可以使孩子體會到秒的時間單位。
時間定向和時間關系:對于孩子來說,時間計算的標準點就是今天,他們對于時間的計算,是從他們對現(xiàn)實的今天的生活過程開始的。所以,救孩子認識時間定向和時間關系也是從現(xiàn)實的'今天開始,經常的告訴孩子孩子今天是星期幾,是那一年的幾月幾日,進行什么活動時順便的提到現(xiàn)在是兒點了,我們該干什么什么事情了等;讓孩子在日歷上指出今天的日期,在日歷上指出星期天等:如果準備在周末帶孩子進行某種活動,可以提前讓孩子在日歷上找出要進行活動的日期等:和孩子閑談時問問孩子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上幼兒園、上午幾點上課,中午幾點吃午飯、下午幾點回家,晚上幾點睡覺等,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一天的時間過程。一般來說,孩子掌握白天和黑夜、上午下午容易些,其次是哪一年,星期幾,幾月幾日,最難掌握的是幾點鐘。
在時間關系上,教孩子以“今天”為準,認識昨天是已經過去的一天;明天是即將來到的一天:,以及前天、后天、大前天、大后天等的實際意義:理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含義,了解一生由12個月組成等,
認識鐘表:孩子認識鐘表的順序是,先會看整點鐘,然后會粉半點鐘,但認識分鐘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小孩子的時間知覺培養(yǎng)是要慢慢一點點的培養(yǎng)起來的。
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一、生活習慣
1、堅持不懈,嚴格要求。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他是長期在固定時間做著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隨著日積月累,慢慢養(yǎng)成習慣,習慣就成自然了。今兒東,明兒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久而久之,這也成了習慣。
2、家長樹立好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體現(xiàn),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管父母做的好與壞,孩子都會照單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長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長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傳。
二、學習習慣
1、配合學校老師。做好預習和復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有錯題本,平時把錯題抄寫在錯題本上,及時弄清做錯的原因,是馬虎,還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過來。期末時,把錯題篩選歸類,即便于復習又節(jié)省時間。
2、樹立緊迫的時間觀念。告訴孩子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復返。過去了,你再想找回來,那是不可能的。對于醫(y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于你,時間就是知識和成長。利用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長得很枯干。
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安排好,一樣一樣做。做的時候不要拖泥帶水。寫作業(yè)是寫作業(yè),玩是玩,不要寫也沒寫好,玩也沒玩痛快。
給孩子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時候這些方法一個都能錯過,最重要的是家庭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風氣,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家里面不能經常吵架,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和傷害是很大的,而如何給孩子培養(yǎng)良好習慣也是大家傳授出來的,如果自己真的不懂,那么平時還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然后傳授給孩子。
培養(yǎng)孩子時間知覺的辦法2
時間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珍惜也好,不珍惜也罷!良好的時間觀念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守時、惜時的孩子,往往心智的成熟程度較高,很容易建立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學習的效率高,同時他們有自信、有樂觀精神,對外交往能力也強。
沒有“時間觀念”,孩子會有哪些問題?孩子從小作息混亂,與他人生活不同步,在0~2歲之間,孩子的這一習慣僅僅是對父母和保姆的作息提出嚴峻挑戰(zhàn)。
寶寶進入托兒所或幼兒園后,與他人的生活嚴重脫節(jié),別的小朋友吃飯時他要睡覺,別的孩子睡覺時他要玩耍,常常被老師視為“搗亂分子”加以斥責,換言之,從來沒有經歷過“時間培訓”的孩子,乍一進入一個對時間要求嚴格的環(huán)境里,他會有很嚴重的挫折感。這種挫折感有可能強化孩子的分離焦慮,令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喜歡上幼兒園,排斥集體生活。
寶寶做事磨蹭拖沓,長大以后容易學習效率差,嚴重的還會誘發(fā)“哭泣綜合征”和“橡皮綜合征”
“哭泣綜合癥”是指因為拖沓受到成年人的催逼與斥罵后,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作為誘發(fā)了大人的怒氣,只能以哭泣來反抗與宣泄。而“橡皮綜合癥”是指缺少時間觀念的孩子在初學寫字時,老是在一兩個字上打轉,反復挑剔、反復懷疑,缺少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和流暢的“行動力”。而這兩種癥狀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寶寶每天活動的目標性差
對“時間”懵懂不明的孩子,很少要求自己何時何地完成什么,換言之,很少有主動的“目標”,在幼兒園老師眼里,常常被視作心智發(fā)育滯后的表現(xiàn),自然而然的,這樣的寶寶會感到自己承受了很多額外的壓力。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時間觀念不明的寶寶也面臨“信用缺失”
——久而久之,小伙伴會對動輒遲到、缺席的他有批評、有疏遠,認為他講話不算數(shù),不守信用,這將嚴重阻礙寶寶“外交活動”的正常進行。
循序漸進,幫助寶寶建立時間觀念
兩歲之前以活動區(qū)分時間段
專家認為出生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剛剛從溫暖的羊水包容中來到這個寒涼、陌生、“不舒服”的世界,他會用不同的.哭聲表述不同的要求。吃、喝、拉、撒、睡,一刻也等不得,有需要馬上就會號啕大哭,這個階段,不必刻意調整他的作息,應盡量滿足其需要,給予新生兒足夠的“安全感”。滿月之后,孩子就進入到了一個可以形成吃奶、睡覺的“生物鐘”的“配合期”,這個階段父母可仔細揣摩孩子吃奶量的變化,來微調其作息時間,可以規(guī)律地將喂奶間隙時間,從兩小時一次逐漸加長到4小時一次,慢慢地,寶寶與媽媽都會睡得很香甜,休息得更充分。
等到孩子6個月以后,寶寶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生活中除了吃、睡,還多了游戲、看街景、與父母“對話”,和其他小朋友比比劃劃玩耍的時間。這時,父母就要著手調整他的作息了,比如固定每天喂食、玩耍、睡午覺的時間;晚上則陪他進行較安靜的活動,如念兒歌、講故事等等,作為睡眠前的暗示。
2~3歲
用數(shù)數(shù)感受時間的流逝
兩歲到兩歲半的孩子已經有了“數(shù)數(shù)”的興趣和能力,父母可以利用數(shù)字,讓他們了解時間流逝的感覺。比如,可以把“馬上”,這樣的抽象概念切換成數(shù)5下,從5數(shù)到1;把“等一下”這樣的概念切換成從1數(shù)到20,讓寶寶具體感受時間如何在1、2、3……這樣的數(shù)數(shù)中度過。
數(shù)數(shù)“量時間”的游戲做多了以后,聰明的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組成的,或者,是由從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段活動組成的,而且,它在不斷地流逝。
孩子到了兩歲半,可以開始玩“鬧鐘游戲”,父母可以教他認識時鐘上的數(shù)字,并親手撥轉時針和分針,告訴孩子,當時針轉到某一位置時,就表示該進行某些活動了;可以先固定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的時間,比如午后吃點心的時間是下午4點鐘,再比如早上加餐的時間是10點鐘,上午9點鐘是玩玩具的時間,下午3點鐘是畫畫時間等,慢慢把“按時間分配活動”的意念擴展到一整天,反復強化,最終,孩子自然知道什么時間該干什么,生活自然規(guī)律充實。
3~4歲
認識時間詞匯,使時間具體化
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將生活中的具體活動,和時間結合在一起,幫助寶寶認識時間語匯。父母可增加如“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吃面包,太陽落山時看動畫片,天黑了要回自己的房間睡覺”等談話內容,將白天、中午、傍晚、晚上等時間副詞,與寶寶一天的活動結合到一起,幾經反復后,寶寶就會熟練運用這些相對抽象的時間語匯,也能夠對自己一天的活動有一個初步的規(guī)劃,比如,“星期天早上吃完早飯我們要去婆婆公公家,中午吃過午飯會去動物園”;再比如“天黑了,小山羊也希望快點回家,我也是!钡鹊。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述能力,也讓孩子逐漸學會休息日的安排和規(guī)劃,不會起床后不知道下一步想干啥。
5歲到
學齡前
簡單了解“過去”與“未來”
孩子3~4歲時,對“過去”、“未來”的了解還很模糊,跟孩子提到“昨天”、“明天”,他還勉強可以了解,但是像上星期五、下星期天這樣的時間副詞,則很難跟他說得清楚。了解與今日時間跨越比較大的“過去”和“未來”,可能要到孩子滿5歲,認識能力再上一個臺階才可以。
一開始,父母可選擇故事書中的事件進展來講述“過去”和“未來”,利用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來帶領孩子的時間觀念。父母若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一開始可選擇時間跨度小,且與生活作息密切相關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小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孩子會因與故事中的主角有共同的生活經驗,而接受其中的時間表述。之后,可以根據(jù)孩子的運用能力,再讓他復述比較復雜的故事,從而帶入“未來”的時間觀念。
【培養(yǎng)孩子時間知覺的辦法】相關文章:
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興趣的辦法03-30
培養(yǎng)孩子快樂的性格的辦法05-15
5個培養(yǎng)孩子陽光樂觀健康心態(tài)的辦法10-27
孩子天賦的培養(yǎng)08-16
讓孩子迅速學會拼音的辦法07-20
培養(yǎng)孩子閱讀心得02-14
怎么培養(yǎng)孩子情商07-23
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08-23
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建議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