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開展整體性教學設計
合理的整體性教學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本文通過對開展整體性教學設計的意義與具體策略的淺要分析,提出了教師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加強單課教學活動設計的整體性以及對某一教學進行課前、課中、課后設計的整體性。
什么是整體性教學設計
整體性教學設計是指對課堂教學系統(tǒng)化規(guī)劃的教學方法的設計。
教學設計作為一個系統(tǒng),它的主要特征在于整體性,不能因為強調(diào)它各部分的獨立重要性而丟棄大系統(tǒng)的觀念。我們應該通過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的教學系統(tǒng)來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格蘭特·威金斯提出的逆向教學模式中,從傳統(tǒng)的將評價置于教學活動之后,到逐漸將其放于教學目標制訂之后、教學活動設計之前。
這個大轉變是指教師在思考如何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先要思考學習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同時要思考哪些證據(jù)能夠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這是一種從學生的輸出端對設計進行思考的方式,要求更多的教師先去關注學生的學,再去關注自身的教法。
為什么要進行整體性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指向?qū)W生的深度學習,教與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也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源頭和依據(jù),而各種能力的形成并非用機械記憶的簡單學習能建構的。
深度學習是在具有簡單學習的基礎上,經(jīng)過整體性的、需要多重思考的任務后而逐步建立相關的能力,這才使學生形成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
為使學生產(chǎn)生深度學習,有預期的教學設計是不可或缺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最佳效果,教師就必須對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
怎樣進行整體性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
剖析學科本質(zhì)
目前,大多教育體系都在談論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核心素養(yǎng)到底是什么?實質(zhì)上是一些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能夠解決他們將來在社會上需要面對的問題的能力,也是適應社會的關鍵生存力。
當前我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以堅持科學性、注重時代性、強化民族性為三大基本原則,分別指向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并具體細化為18個能力維度。
為了使學生獲得這些能力,不同的學科從學生本位的角度進行自上而下的分析,并同時產(chǎn)生自下而上的學科素養(yǎng)的制訂,從而產(chǎn)生每一種學科的基本教學要求,其中界定出每一學科必須塑造的能力。
總之,創(chuàng)建整體性的設計需要符合學科特點,每一門學科都具有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需仔細推敲并進行剖析,找到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每一門學科應在基于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解構與重構。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在整體性教學設計中,需充分考慮學生的現(xiàn)狀。教師分析時要結合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已有認知、通過本次學習需達到的認知以及在未來成長中能夠逐漸突破的認知進行細化分析。分析的維度至少要包含思維水平、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其他可根據(jù)學科特點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
(三)整體性教學設計的思路
整體性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步驟:
第一,教學目標的擬定,主要考慮學生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夠做什么;
第二,評價方式的制訂,主要考慮學生是否已經(jīng)達成了教學目標,哪些證據(jù)能夠證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教學活動的建構,在頭腦中有了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合適的證據(jù)后,就可根據(jù)目標與評估證據(jù)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的設計。使教學活動具有整體性的方式很多,如單課教學活動設計的整體性,對某一教學進行課前、課中、課后設計的整體性等。
單課教學活動設計的整體性
單課教學活動設計的整體性是指在一堂課中用問題鏈的方式將各個教學活動串聯(lián),使整個教學設計中不出現(xiàn)明顯獨立的活動,而是在一個大問題研究背景下以階梯式的問題開展教學過程,使教學設計富有整體感,促進學生學習的完整性。
例如,在自然學科《味覺與嗅覺》一課上,教師首先根據(jù)教材分析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嘗味道的活動,初步知道舌頭表面的不同區(qū)域?qū)ξ兜赖拿舾谐潭炔煌岣邔嶒灢僮鞯哪芰?
2.通過體驗捏住鼻子辨別味道的活動,初步了解嗅覺會對味覺造成影響,提高實驗分析能力;
3.通過合作式的探究任務,意識到團隊合作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實驗操作,養(yǎng)成團隊合作、共同探究的良好科學學習習慣。
其次,教師根據(jù)需要觀測的評價點,設計兩個教學活動:
1.在實驗作業(yè)單的輔助下,學生兩兩合作,嘗四種不同味道的液體,對舌頭表面的不同部位對酸、甜、苦、咸四種味道的敏感程度進行探究;
2.蒙眼捏住鼻子辨別汽水與可樂,探究嗅覺會對味覺造成影響的現(xiàn)象。教師用創(chuàng)建問題鏈的方式將兩個活動進行整體設計,以貼近生活的問題“為什么小明同學吃藥時喜歡將藥片放在舌根的位置?這樣吃藥是否真的不太苦”出發(fā),引起學生對味覺的關注,隨之開展活動,并在活動最后回到最初的大問題“今后我們該怎樣吃藥”,讓學生運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加以解決。
整堂課在用一系列階梯式問題進行串聯(lián)過渡后,形成一個整體,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思考更為順暢,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對某一教學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整體性設計
這類整體性設計是圍繞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概念進行提前式的浸潤,加入預習階段,同時又在經(jīng)過課堂學習后,增添學習單,使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具有連續(xù)發(fā)展性,形成一個整體。
例如,在《毫升與升的認識》一課上,教師采用研學單、實驗作業(yè)單與練習單,圍繞教學目標及評價觀測點,對教學活動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整體性設計。
首先,教師課前向?qū)W生布置研學單的任務“和家人一起去超市,找一找貨架上擺放的液體類物品,并仔細觀察它們外包裝上的文字,看看包裝上是怎樣表示液體多少的”,并選擇一樣喜歡的物品拍照給教師,在下節(jié)課帶上物品的包裝并介紹“我?guī)淼氖鞘裁雌孔,里面能放多少毫升的飲?rdquo;,讓學生對毫升與升的概念進行淺表化的認識。
接著,教師課中以研學單的任務交流順利展開,并向?qū)W生遞發(fā)實驗作業(yè)單,以活動“研究1毫升”“研究100毫升”“研究1升”幫助學生形成對毫升與升的相關概念。
最后,教師課后給予學生練習單,以3個需要運用本課相關知識的任務,即“給小胖家一天的用水情況填上單位”“計算小胖家一天的用水量”“為小胖家節(jié)約用水提出建議”,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進行鞏固。整個學習效果在整體性的設計中呈現(xiàn)良好。
怎樣呈現(xiàn)整體性教學設計
完成教學設計整體性構思后,教師需要基于此構思撰寫課堂教學實踐手冊——教案。在教案中,為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呈現(xiàn),教師們可運用思維導圖中的流程圖、樹形圖、圈圖、括號圖等。
什么是思維導圖?
它本來源于對大腦思考過程的剖析,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亦是教師思考教學的過程。人類大腦處于腦殼內(nèi)部,思維過程難以呈現(xiàn),“世界大腦先生”東尼·博贊便針對這個現(xiàn)象,創(chuàng)造了如瑞士軍刀般的思維剖析工具——思維導圖,用圖表的方式呈現(xiàn)大腦思考和產(chǎn)生想法的過程。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顯性呈現(xiàn),使得教師設計時的思路能夠更為清晰,整個教案的脈絡也更顯條理性。
【如何開展整體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如何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設計04-27
教學科研工作如何開展?04-29
如何制定工作教學設計04-28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數(shù)學教學04-27
幼兒園如何開展數(shù)學活動教學04-27
如何開展高效的課堂04-30
如何開展勵志教育11-08
如何開展環(huán)保教育04-29
如何黃山奇石教學設計04-26
如何有效開展集體備課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