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江南早春的天氣,就象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白天的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卻又突然刮起大風來,氣溫也驟降。一大早小朋友們到了幼兒園,議論紛紛,彭娟說: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蔣紫堇說: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竟竟說: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我發(fā)現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于是我便開始有意識地帶領幼兒來到戶外去感受風,引導他們把有關風的內容與每天的天氣記錄結合起來,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究風的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在幼兒探究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研究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于風,幼兒無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和體驗,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存在、風的大小、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著用常見的工具制造風。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遵循幼兒的探究過程,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充分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學會自主的收集信息(書上、光盤、網上,或問自己的家長),并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在一系列"探究風"的活動中,使幼兒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fā)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并嘗試自己制造風。
2、了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周圍事物和現象,在探究的過程中細心、專心,并以客觀的態(tài)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并著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事先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請家長予以配和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如圖)微風大風看感受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臉與生氣的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興趣教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春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天氣情況。那么,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幼兒發(fā)言)教師:誰說的好?為什么?他們說了哪些內容?(幼兒回答)
二、感受發(fā)現風的大小教師:在關于風的記錄里,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幼兒討論)風級說明了什么?(風有大小,風力也不同)這兩天是幾級風?(幼兒回答)風級小的是微風,級數大是大風在微風和大風里,你都會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幼兒發(fā)言)(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后再分類幼兒歸類、集體檢查教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究判斷風的方向教師:今天是北風,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到戶外觀察、感受)教師:你是怎么用自己的方法來判斷風向的?(幼兒發(fā)言)風有方向,風的方向叫風向。
四、嘗試制造風的方法教師:風能和我們做游戲?誰有好辦法讓活動室里有風?
(幼兒動手操作產生風的方法)
五、討論風的利弊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么?(幼兒討論)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xù)收集有關風的資料,了解各種各樣的'風。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我設計的這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于環(huán)節(jié)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松口吹到幼兒的頭發(fā)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顒泳瓦@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材料制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懂得除特殊情況外不得隨便讓人觸摸。
2、學習正確、合理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3、懂得自我保護重要性,增強保護隱私的意識。
二、聽課內容記錄如下:
。ㄒ唬┯螒驅。
師:找一個好朋友,用身體的其中一個部位和好朋友碰一碰。
(1)你和好朋友碰了哪里?(手、屁股……)
。2)身體有哪些地方不能碰?
游戲碰一碰,玩一玩,將幼兒帶入情境,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ǘ┱J識隱私部位。
1、什么是隱私部位?幼兒自主貼貼紙,認為是隱私部位的地方遮擋起來。
2、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
認識隱私部位時建議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急于把結果說出來。建議加一個小結:隱私部位不能被亂摸亂看。
。ㄈ┩卣菇涷。
如果有人要看,我們怎么保護隱私部位?
1、播放課件,了解小羊如何保護隱私部位。
2、觀察圖片,討論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開放性提問,借助課件與讓幼兒分辨對錯,拓展幼兒經驗。建議在詢問小朋友哪里是錯的'時候,要引導說出哪里是錯的,不要“這個……那個……”,注意到細節(jié)。
。ㄋ模⿹尨鹩螒,鞏固知識點。
環(huán)節(jié)設計巧妙,通過知識問答,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幼兒保護隱私部位的經驗,但是建議搶答題之前,講清楚要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蟋蟀、蝗蟲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話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昆蟲嗎?
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誰想說一說。
2、小朋友已經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蟲嗎?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的秘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蟋蟀
。1)圖上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它長的什么樣?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蟋蟀?
。3)蟋蟀喜歡在什么地方生活?
(4)蟋蟀都會叫嗎?為什么?
2、蜻蜓
。1)蜻蜓長的什么樣子?
(2)數一數有幾對翅膀?幾對腳?
(3)蜻蜓的.頭上有什么?
重點讓幼兒了解蜻蜓的眼睛。
。4)什么時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飛的很低?
(下雨前)
3、螳螂
。1)請幼兒觀察螳螂的外形特征
讓幼兒根據圖片,互相講一講。
。2)螳螂有幾對翅膀,幾對足?最前面的一對大足長的像什么?
。3)螳螂喜歡捉什么吃?
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 。
4、蝗蟲
。1)認識蝗蟲的外形特征
。2)蝗蟲在什么地方生活?
。3)蝗蟲吃什么?(農作物)
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三、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
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給益蟲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會堅持夢想總會實現的美好,萌發(fā)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情感。
2.解讀圖像并樂意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表現。
3.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故事PPT、音樂、錄像
活動過程:
知道芭蕾舞1、(出示芭蕾舞照片)這是誰?你知道的芭蕾舞是怎樣的?
。ǘ╅喿x故事1、介紹小雅。這是小雅,和我們一樣大。
2、看圖聽賞。
1)跟著小雅學舞蹈2)看著圖示學舞蹈3)看圖講述:小蘋果。
4)看圖講述動作比賽。
5)幼兒說老師做。
3、回歸故事就這樣,有一天,他們家要發(fā)生一件大好事,你看出來了嗎?
看圖聽賞。
4、解讀封面。
這就是小雅的故事。為這本書去個名字吧(出示書名)為書取個名字吧。為什么是這個名字呢?因為我想對愛跳舞的小雅說"跳舞吧,小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圖書,結合自己的感受觀察畫面并猜測故事內容,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
2.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jié)和對白。
3.能正確認識城市。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jié)對白,能正確認識城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故事讀本人手一冊、頭飾(夜貓、斑馬、奶牛、老鼠、河馬)。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聽音樂走線。
二、感知活動
1.引出故事主角(夜貓),引導幼兒觀看課件,說一說我們的城市是什么樣?城市里有什么?
2、自主閱讀
夜貓參觀完了我們的城市來到森林里,它給森林里的.動物們講故事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本看一看,里面有誰?猜猜它們在做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呢?
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初步猜測故事情節(jié),觀察人物的表情變化。
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初步猜測故事情節(jié),觀察人物的表情變化。
3.完整欣賞
教師:它們到底在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播放故事課件,有有感情有表情的講故事。
三、理解活動
1.教師提問:夜貓說城市有許多馬路,人們過馬路的時候要走哪里呢?
夜貓是怎樣介紹斑馬線的?斑馬覺得城市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誰來學一學斑馬說的話?做一做它的表情?
我們走斑馬線時斑馬線會疼嗎?野貓這樣介紹城市的斑馬線對嗎?
教師總結:城市里有斑馬線,斑馬線是在馬路上的,我們過馬路的時候要在斑馬線上行走,因為城市是一個講交通規(guī)則的地方。
3.野貓說城市里的爸爸都喜歡坐在抽水馬桶上看報紙,野貓講的城市給老鼠是什么樣的感覺?它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呢?
4.剛才野貓介紹了城市的哪些地方?動物們喜歡它介紹的城市嗎?為什么呢?
教師總結:因為野貓用錯誤的方法來介紹城市,讓森林里的動物們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很沒羞的地方,所以動物們都不喜歡野貓說的城市了,其實我們的城市是一個美麗而又舒適的地方。
四、講述故事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劃指講故事。
五、結束活動
現在我們去請森林里的動物們來參觀我們的城市,好嗎?讓它們也喜歡上我們的城市。
聽音樂走線,結束。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對故事內容很新穎。同時課堂氣氛活躍,,積極參加活動中每個模仿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理解故事,幼兒明白了要用正確的方式來介紹城市,知道城市是一個美好而又文明的地方。達到預定的課堂效果,不過本班幼兒有一定的個體差異,仍然有部分幼兒沒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相關的內容,需要老師在活動后更進一步的鞏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整點、半點和的計時方法。2練習加減運算及看圖紡應用題。
活動準備:
上節(jié)課做的鐘面每人一個,大電子鐘一個;翻得數 3套;進位計數 6套(全組合用);減法運算 3套;記錄時間 6套(每套有鐘點記錄單若干張,鐘面卡3~5張,筆一支);說題列式(—) 6套;看圖編者按應用題(2)。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認識時鐘
、伲ǔ鍪倦娮隅姡╃娒媸鞘裁礃幼拥模惺裁?有長針和短針。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
、诋旈L針走一圈時,短針走幾個刻度?(請幼兒猜測,然后把鐘從12:00撥至1:00驗證)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格,是多少時間呢(一小時)
③請小朋友把自己的鐘面拿來出來,撥至一點。
④兩點鐘的時候,長針、短針是在什么位置?(請小朋友撥一撥鐘面,并回答,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2)
、輧牲c半的時候,長針、短針是在什么位置?(請小朋友撥一撥鐘面,并回答,長針指向6,短針在數字1和2的中間)
⑥老師報整點,半點,幼兒撥鐘,老師撥鐘,幼兒說出時間。
(2)學習記時
、僭鯓影褧r間記錄下來呢?整點時把短針指向的數字記在記錄單左邊,把長針指向的位置記做“00”,就像這樣(示范記錄)。半點時,如二點半,把2記錄在記錄單左邊,把長針指向的位置記做“30”(示范記錄)。
②老師撥鐘至某整點和半點,請幾個幼兒在黑板上記錄時間。
。3)學習新活動的規(guī)則
今天新活動的'名字叫記錄時間(出示鐘面卡)看鐘面卡上有一個圖形標記,把圖形標記先記在作業(yè)單的左上角,然后再根據鐘面指針的位置,在記錄單上寫下鐘點,最后說一說是幾點鐘,新活動安排在第4組。
。4)介紹其他小組的活動內容與要求(略)
2、幼兒分組活動
。1)重點指導幼兒記錄時間,要求幼兒填寫3~5張不同的整點,半點記錄單,盡可能安排幼兒輪流到第4組活動一次。
。2)巡視其他小組活動情況,并酌情指導。
3、活動小結
(1)了解參加新活動的人數。
(2)指出小組活動中發(fā)現的問題:如把1:30填成2:30,討論如何判斷半點時間。
。3)根據常規(guī)提醒的要求小結。
4、活動建議:
本課導入部分內容多,可將“認識時鐘”的部分提前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發(fā)現小田鼠種種拖拉行為的可笑。
2、萌生轉變拖拉習慣的行為,期待小田鼠來向自己學習。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快睡吧,小田鼠》故事的課件;鼠爸爸、鼠媽媽、小田鼠形象的指偶各一個。
活動進程:
一、田鼠爸爸和媽媽的煩惱。
老師演示田鼠指偶。以鼠爸爸、鼠媽媽的口吻講述“煩惱”。
——鼠媽媽:我家小田鼠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樣不好,拖拖拉拉不肯睡覺。誰能幫幫他?
——鼠爸爸:哦,我先把小田鼠不愿睡覺的.事兒講給小朋友聽一聽,再請你們來幫幫他吧。
二、拖拖拉拉的小田鼠。
1、幼兒觀看故事《快睡吧,小田鼠》的課件。
2、小田鼠睡覺之前,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玩玩具,他的爸爸、媽媽生氣嗎?
3、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覺,都做了些什么?
三、幫助小田鼠。
1、我們再來看一遍故事。想一想,應該怎樣幫助小田鼠,讓他睡覺前不要拖拖拉拉。
2、幼兒根據《快睡吧,小田鼠》故事課件討論。如:睡覺之前,不應該再吃東西了,因為,小田鼠并不是真正餓了,他只是在餅干上啃了十個洞;小田鼠不應該再拍皮球了,因為,媽媽已經幫他洗完臉,洗完手了;仙人掌也不用澆水;灰鼠大媽早已睡著了……
3、拖拖拉拉的小田鼠惹得爸爸、媽媽生氣,他應該怎么做,才不會惹得爸爸、媽媽生氣呢?(按時上床睡覺,不要磨磨蹭蹭)
4、感謝小朋友的幫助,我們一定把小朋友的話告訴小田鼠。還要請爸爸、媽媽吧你們的好習慣告訴老師,誰的習慣最好,老師就會叫小田鼠到誰的家里去向他學習。小田鼠改掉壞習慣以后,還要來和你們比一比呢。
四、活動延伸。
請家長與小朋友一起閱讀《快睡吧,小田鼠》,并將孩子的轉變反饋老師。比一比誰的進步最大,讓小田鼠向他學習。
活動反思:
在我班有很多孩子有拖拖拉拉的習慣,對于這個習慣要讓孩子有所認識,有所行動。如何促成幼兒的這種習慣的轉變呢?我們不宜去直接去告訴幼兒,而是應該以適宜的方式去觸動他們,讓他們自己發(fā)現拖拉不是好習慣,幫助他們改正。
活動中,首先應該讓幼兒以“觀察者”的眼光去看待小田鼠,發(fā)現小田鼠種種拖拉行為的可笑;進而,以“幫助者”的身份去幫助小田鼠;然后,又在希望小田鼠向自己學習的期盼心態(tài)的驅動下,比比看同伴之間誰的習慣最好。
活動后,請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并將幼兒的轉變及時反饋給老師。誰在家中的進步最大,就將小田鼠指偶帶回家,讓小田鼠去向他學習。在活動的過程中,開始很好,但是由于時間有些超時了,也有三名幼兒表現的有些不耐煩了,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8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2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2
幼兒園大班教案12-0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