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知磁鐵兩端與中間磁力的不同,發(fā)現(xiàn)條形、U型及斷開的磁鐵都是兩端的磁力大。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發(fā)現(xiàn)。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環(huán)境與材料】
1、磁鐵;在每種磁鐵的.兩端和中間貼上顏色不同的小標志,表示磁鐵的不同位置。
2、鐵制品若干。
3、《科學》下P.29。
【教學過程】
一、經驗重溫請幼兒回憶磁鐵能吸起什么東西,不能吸起什么東西。
二、猜測探究
1、出示貼有標記的條形磁鐵,引導幼兒猜想:磁鐵每個地方的磁力都一樣嗎?哪個地方磁力大?
2、按照畫冊《哪兒的磁力大》,試一試磁鐵離曲別針多遠就不能吸起來了。
3、出示標有記號的U型磁鐵、斷開的磁鐵,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并嚴正:U型磁鐵、斷開的磁鐵哪個地方的磁力大?
4、實驗中培養(yǎng)幼兒通過結果獲得認識科學的態(tài)度
三、交流討論
1、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實驗結果。
2、小結:條形、U形和斷開的磁鐵都是兩頭的磁力大。
四、磁鐵的用途大
幼兒將自己的認識告訴大家,在生活中磁鐵是怎樣幫助人們故事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幼兒對雨十分好奇,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對此充滿幻想。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點,根據(jù)大班幼兒思維和認知發(fā)展的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利用視、聽、講、做的結合,幫助幼兒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聲音和動作對雨進行模仿,引發(fā)幼兒對雨的思考,打開幼兒思維的空間,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動中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1、畫雨形成的循環(huán)圖。
2、探究云和風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課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風頭飾,紙和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
小花,小草,小樹,小鳥和小朋友都說太熱了,要被曬干了。幫他們想辦法。
二、欣賞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幫了什么忙?(許多云聚在一起,負荷太重,變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們怎么會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變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風,吹得云很冷很冷,它們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它們變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畫雨形成的循環(huán)圖。
1、討論。
2、分組合作畫雨循環(huán)圖。
五、游戲:云彩和風兒
幼兒演風和云。
扮演“風”的`幼兒站在周圍一圈,用力吹氣,扮演“云”的幼兒先表現(xiàn)出各自的形態(tài),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當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時,發(fā)出“嘩啦啦”的雨聲。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guī)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fā)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fā)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xiàn)象,是由大氣循環(huán)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huá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fā)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內容:大班健康——我會旋轉
活動目的:
1、運用肢體表現(xiàn)的動作。
2、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節(jié)奏感和能快樂的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八音盒一個。
活動過程:1、開始部分:導入活動。
。1)做第一套廣播體操。
。2)音樂:對列入場
2、基本部分: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魏寐牭囊魳泛鸵欢蝺?yōu)美的舞蹈。請小朋友們看看。ㄓ變盒蕾p)
。2)提問:小朋友剛才看到了什么?(小娃娃跳舞)那我們也來學學這個娃娃跳舞好嗎?(幼兒開始學跳,提醒幼兒速度要慢)
再提問: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因為…)(引導幼兒說出轉)你是怎么轉的?(…)
教師總結:小朋友說的很對,那聽我來說: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體順著一個方向轉圈,這就叫旋轉。(請幼兒再次嘗試)
(3)全體幼兒坐下休息,我們討論一下,除了用身體做旋轉以外,還可用身體的什么地方旋轉。(幼兒討論,回答,并請幼兒進行示范)。
(4)全體幼兒起立:
音樂:教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將說出的旋轉動作結合音樂做一遍。(做完后,小結,再來一遍)
。5)啟發(fā)幼兒相互結合著做旋轉的游戲。
教師:剛才呀!每一個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體部位旋轉,那如果兩個兩個小朋友,三個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還能旋轉嗎?(我們試一試,請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討論一下)教師對每一組小朋友進行指導。
音樂:待每組小朋友準備好后,教師放音樂,請每組小朋友而跟著音樂做自己的動作。
3、結束部分:
每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
教師:小朋友剛才只玩了其中的一個,還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ㄌ嵝延變河螒蚩梢曰Q…)
延伸活動;各種旋律的物品:球、木棒、橢、螺帽、沙包、瓶子、風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測量過程中養(yǎng)成做事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體驗測量成功的快樂。
2、學會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測量不同動物身體各部位,能對測量結果進行簡單記錄。
3、喜歡將自己探索的過程及結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學會分析解決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4、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一寸蟲”卡片若干;小圖片若干(知更鳥的尾巴、巨嘴鳥的嘴巴、斑鷺的腿、蜂鳥的全身)、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出示課件,提問:“這里是哪里,它是誰?”問:“一寸有多長”
二、運用“一寸蟲”測量不同動物的部位,探索測量方法,初步學會運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進行測量。
(一)運用多條一寸蟲測量知更鳥的尾巴。
1、出示課件,介紹一寸蟲,講述知更鳥請一寸蟲幫忙量尾巴的故事。提問:猜猜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
2、幼兒用一寸蟲量知更鳥尾巴的長度。
3、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和方法,解決測量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二)出示課件,觀看一寸蟲測量知更鳥尾巴的片段,共同總結首尾相接的方法。
觀察課件,引導幼兒總結一條一寸蟲量知更鳥尾巴的方法。提問:一寸蟲是怎樣量的?它把身體的什么地方連接在一起呢?
。ㄈ┯靡粭l一寸蟲測量三種動物身體的不同部位。
1、出示課件,提問:又有許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蟲幫忙,你認識它們嗎?
2、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鳥類圖片測量長度。要求:只能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總結測量方法,鼓勵幼兒測量時要認真、仔細。
5、看課件,幼兒檢查自己測量的結果。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測量。
三、游戲:量一量。
1、用一寸蟲量一量五官,再次體驗測量的方法。
2、兩個小朋友合作測量。交流測量結果
四、結束部分
講訴故事的結尾部分,當一寸蟲碰到夜鶯,是怎么逃脫的`。(因為他有數(shù)學家的腦袋,他能快樂的解決困難)。在今后我們也會碰到很多困難,我們也能快樂的解決,因為我們也有數(shù)學家的腦袋。
活動反思:
《一寸蟲》原是一個繪本教材,其寓意深遠。周聯(lián)老師通過借助于故事情景來激發(fā)孩子們的測量興趣,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有關測量的概念。周老師利用繪本開展數(shù)學教學,理念新、選材巧,富于創(chuàng)新、效果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聽課之時,我就萌發(fā)了一個念頭:回去后我也要試一試上這個活動。
回園后,我認真整理了聽課筆記,網(wǎng)上購買了《一寸蟲》故事書,反復閱讀故事,感覺《一寸蟲》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書籍。開展測量活動也適合大班幼兒,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試試開展“一寸蟲”數(shù)學活動,但又擔心:一是自己好久沒有開課了,缺乏自信;二是觀摩的課是特級教師上的,我行嗎?在陳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寫教案、準備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課了,剛開始比較投入,到出示課件時出了“洋相”,圖片放不出來,當時我慌了手腳,“是從頭開始,還是活動停下來”,正在這時,吳老師靈機一動,上來幫我調好電腦,還好,我總算“一路順風”把課上完。通過這次活動,
有感之一是:感覺自己落伍了。特別在現(xiàn)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遠遠不如青年教師。在課件的制作、多媒體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們對于“寸”、“尺”這些測量單位沒什么概念,測量對于孩子來說,枯燥而難于掌握!兑淮缦x》雖然是繪本,是語言學習的教材,但周聯(lián)老師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數(shù)學元素,開發(fā)優(yōu)秀繪本的教育價值,同一繪本能設計出不同類型的活動,充分地發(fā)揮了繪本圖書的教育價值,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今后,在自己的活動設計前,我將更加注重對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價值,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有感之三是:對我們教師來說,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zhàn),讀書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愛讀書,才能有效的教好書,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更好的育人。讀書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讀書可以幫助你走向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和意境。
2.初步了解散文詩中趣味性的語言和整齊的句式。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著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活動準備:
優(yōu)美的音樂、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雨”。
播放下雨的圖片與聲音,幼兒觀看、傾聽。(提問:剛才你們看見什么?聽見什么?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
二、用故事導入散文詩。
講述簡要故事內容。
三、分段欣賞散文詩,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ㄒ唬┬蕾p第一段
播放第一段,師朗誦(提問:媽媽教給豆豆的是什么辦法。慷苟故窃趺绰犛甑哪?學學她聽雨的樣子。)
。ǘ┬蕾p第二段,重點了解雨點在不同的地方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
1、幼兒帶著問題聽教師朗誦第二段(“豆豆會聽到怎樣的雨聲呢?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回答“豆豆聽到的雨聲是怎樣的?”(幼講師點擊相應的畫面)
3、師小結、過渡語:“剛才,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說出了豆豆聽到的不同的雨聲。那么,這些雨點分別落在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兒說說看)我們一起再來靜靜地、仔細地聽一聽好嗎?(師再播放、朗誦一遍第二段)
。ㄈ┩暾蕾p散文詩
1、這首散文詩講的是豆豆在干什么?(聽雨)對了,這首散文詩的名字就是“聽雨”。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一遍,請小朋友注意聽,聽完以后告訴大家:你最喜歡散文詩里的哪一句?
2、教師完整朗誦散文詩。(配樂、ppt)
四、拓展幼兒對雨聲的經驗和想象。
1、提問:小豆豆聽到的雨聲是這樣的,你覺得雨點還會發(fā)出什么聲音?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幼兒交流)請個別幼兒說說。
2、和好朋友用散文詩的句式說說自己對雨聲的經驗和想象(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
五、引導幼兒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著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1、提問:你們猜猜看,現(xiàn)在豆豆還討厭下雨天嗎?
2、總結:是啊,其實下雨天也有一種特別的趣味兒呢,我們小朋友無論在什么天氣、什么時候,都要想辦法讓自己和別人快樂起來,做一個快樂寶貝!你們說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19
幼兒園大班教案09-1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