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電話號碼的收集,培養(yǎng)幼兒初步、分類的能力。
2、引導幼兒大膽嘗試設計電話號碼,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收集家庭電話號碼,幼兒操作材料,小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家庭號碼1、你們都知道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吧,請小朋友來寫下這些電話號碼?
。ㄓ變簩懺诎准埳,一個號碼寫一張。教師將其寫的貼在黑板上。)
2、你們看了寫的電話號碼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幼兒:為什么有的是8位數(shù),有的是11位數(shù)。)
小結:8位數(shù)的是家里的固定電話號碼,而8位數(shù)中以2開頭的是小靈通的電話號碼,11位數(shù)的是移動電話號碼。
二、區(qū)分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
1、集中區(qū)分:引導幼兒將寫的電話號碼的數(shù)字多少進行區(qū)分(如移動的是11位,小靈通的和固定電話都是8位數(shù))
2、幼兒自行區(qū)分收集的號碼。(幼兒互相討論各自寫的號碼是屬于哪種的)
3、歸類區(qū)分號碼(幼兒將移動,小靈通和固定電話號碼按三排分開排列。)
4、觀察尋找電話號碼中的秘密你看看上面的三類電話號碼,發(fā)現(xiàn)電話號碼有什么秘密嗎?(幼兒:有的電話號碼前面的數(shù)字是一樣的,有的卻是不一樣的。)
小結:住在同一地區(qū)的電話號碼前面4位數(shù)是一樣的,如5608;而后面四個數(shù)是不一樣的。
三、小動物裝電話(水中的烏龜,小魚;陸地上的大象,老虎;天上飛的小鳥,蝴蝶。)
1、分清陸地和水中和空中的`各種不同動物。
2、設計電話號碼。
要求:住在同一個地方的電話號碼前四個數(shù)是不變的但要和后面的四個數(shù)字不一樣!
比如水里的動物前面四位數(shù)字必須是1234;陸地上的動物前四位數(shù)字是4321,而天上的動物要5678開始,而后面的數(shù)字可以不一樣,你自己選擇喜歡的寫,但看好要是八位數(shù)的固定電話哦四、展示作品分析1、你剛才請了哪些動物朋友,是住在哪里的?
2、你為它們設計的電話號碼是什么?
3、活動延伸為小動物設計了固定電話號碼,以后我們?yōu)樗鼈冊O計手機號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產(chǎn)生尊敬叔叔的感情和向警察叔叔學習的愿望。
2.能用”假如我是警察,我要……”的句式進行想象講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管理和想象能力。
3.初步了解這個職業(yè)的基本情況,懂得從小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與警察取得聯(lián)系,幼兒事先準備問題。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教師請社區(qū)民警與幼兒座談,鼓勵幼兒提問:平時,大家都很喜歡模仿警察叔叔,有的小朋友長大以后還想當警察。今天有機會和他們坐在一起聊聊,你們最想問他們什么問題呢?
2.采訪警察叔叔。
–教師引導幼兒繼續(xù)向警察叔叔提問,了解其職業(yè)特點和工作情況:關于警察叔叔的工作,你們有些什么問題想向他們請教呢?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提問,幼兒了解警察的種類,警察的工作特點,重點介紹交警和110民警的工作。
3.想象講述:”假如我是警察,我要……”
–通過了解警察的工作,引導幼兒進行講述,并運用規(guī)定的`格式”假如我是警察,我要…..”
–幼兒在集體中講述,教師巡回傾聽。
–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其他幼兒點評。
4.和警察叔叔一起玩游戲、表演節(jié)目等。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活動前,教師應與社區(qū)民警進行充分溝通,告訴他們幼兒希望了解的問題,讓他們有時間做準備。
2.請家長與孩子一起了解警察的故事,進一步增強對警察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我能行”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毅力。
2、培養(yǎng)幼兒互助、合作、友好交往等品質(zhì)。
二、教育過程:
。ㄒ唬┏霭l(fā)前談話,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和努力克服困難的意識。
1、活動特點:
A、今天老師要帶著小朋友背著書包,走著去雙秀公園, 小朋友高興不高興?
B、以前你們?nèi)ミ^雙秀公園嗎?誰帶你們?nèi)サ模?/p>
C、今天去雙秀公園與平時爸爸媽媽帶你們?nèi)ビ惺裁床灰粯拥牡胤剑?/p>
。ㄒ郧白嚾セ蛘唑T車去、爸媽幫著拿東西。今天我們要自己走著去,自己背東西。)
D、為什么要自己走著去呢?(我們是大班小朋友了, 可以走長一點的路了。我們要鍛煉鍛煉自己。)
E、我們走很長的路,還背著包會不會累?(對,看誰能克服困難,不怕累。)
F、那我們自己背著水、背著點心,還要走著去, 背不動了怎么辦?
。▽Γ巢粍恿,還要堅持。只要努力走,就一定能走到。)
G、那看到別人走累了,咱們怎么辦?(可以幫他拿東西, 還可以為他鼓勁。)
被別人幫助的小朋友應該怎么辦呢?(別人幫助我還是要努力堅持,我可以有禮貌地告訴他,謝謝你,我能行。)
H、小結:好,小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是大班小朋友, 我們要鍛煉自己。老師問問你們有信心嗎?
2、活動的注意事項:
我們走在路上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注意看路、不掉隊、不打鬧、互相幫助。)
好,我們背上書包,整理好衣服,準備出發(fā)。
。ǘ┳⒁夤膭钣變毫己玫男袨楸憩F(xiàn):
鼓勵語:累不累,還走得動嗎?還能堅持真勇敢,××已經(jīng)累了還堅持要自己背東西。
鼓勵語:看××多棒呀,走這么長路還這么有精神。
鼓勵語:看××自己也走了那么長路,還能主動地幫助小朋友,真棒!
。ㄈ┰诠珗@:
1、我們背著包,走了這么遠的路,小朋友累不累?
。ㄗ吡诉@么長的路,實際上還是有點累的,可小朋友怕了嗎?沒有,說明我們都很勇敢,能努力地堅持、真棒。
2、進入公園,參觀環(huán)境:
參觀翠石園、入廁等。
3、二人三足游戲:
A、咱們小朋友都玩過二人三足走的游戲, 以前是在幼兒園的操場上玩,今天我們要玩二人三足上山坡,小朋友敢不敢玩?那好,我們一會兒分三隊游戲,先到達頂峰的一隊為勝。
B、有的小朋友說我累了,又要上山坡,我走得慢怎么辦?
(走得慢也要堅持著走,我們給你加油。)
C、沒走好摔了怎么辦?
。ㄕ酒饋碓倮^續(xù)走,我們給你鼓掌、加油。)
好,那咱們玩游戲時,看哪一隊小朋友不怕困難,勝利登上頂峰。
D、幼兒游戲:
游戲中教師注意進行隨機教育:
走得快的.:真棒,不怕困難,這么快就上來了。
走得慢的,沒走完呢,別著急,加把勁,咱們大家給他們加油。最后,但還堅持著。
摔倒的:摔了還堅持,真勇敢,加油,加油。
E、小結:
兩個人綁著腿走路,不象我們平時走路那么容易吧?還要上山坡,就更難了,我們小朋友登上山頂后,感覺怎么樣?
。ê苡赂业乜朔щy,很高興、自豪。以后我們再遇到困難應該努力克服,堅持到底。)
4、吃午點。
5、自由活動。(游樂場)
鼓動幼兒克服困難、友好、謙讓。
(四)回園:
1、回園討論:
A、累不累?玩了這么長時間也有點餓了吧?那我們怎么回去呀?
對!走回去。
為什么不坐車回去呢?
為什么不讓老師幫你們拿著書包回去呢?
(我們要鍛煉自己,努力克服困難。)
B、我們走回去,比走著來還困難,走不動了怎么辦。 背不動了怎么辦?真好,咱們再加把勁,努把力,看誰能堅持著走回去。
準備出發(fā)。
2、路上:
及時發(fā)現(xiàn),鼓勵不怕困難的孩子。
A、走了那么長的路,玩了那么長時間還那么有精神, 你們看××多有精神呀,小朋友是不是也象他一樣不怕累,真棒。
B、能走到這兒已經(jīng)很不錯了,加把勁,堅持一會就走到了。
C、看××多好呀,自己也累了,還主動幫助別人。××也很好,都累了,還堅持自己背書包。
3、到園:
到幼兒園啦,你們感覺怎么樣?
今天我們走了這么長路,走著去,又走回來,而且背著這么重的包,還有點餓了,咱們還那么努力堅持著走回來了,老師為你們自豪。
老師為你們鼓掌。
你們是不是也為自己特別的……(自豪)給我們自己拍拍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內(nèi)容簡介
無論高興還是傷心,月亮總會陪伴著我。偶爾我們也會互相走丟,但她總會在老地方等著我。月亮一直在變,中秋節(jié)的那天月亮最圓,人們分享著她的光亮,享受團圓的幸福。月亮和我是朋友!
(二)主題分析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和月亮之間不離不棄的情意,詮釋了“雙月”是“朋”的寓意。月亮雖時圓時缺,卻總會將一抹清暉灑向你,撫慰著你的心靈,帶給你安詳與寧靜。讓我們孚到了月亮這個朋友的忠誠,同時明白這也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月亮寄托了許多中國人的情感,在中秋節(jié)滿輪的月光里,親人們總會聚集到一起享受團圓的喜悅。這也讓孩子們知道了中秋節(ji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相關習俗。
(三)情節(jié)分析
故事一開始即點明主題,用第一人稱講述了“我”和月亮之間的朋友之情:也讓讀者隱隱喻出“我”以月抒情,抒發(fā)內(nèi)心那份眷戀的鄉(xiāng)情。
為什么月亮是主人公的朋友呢?故事慢慢鋪陳,把空中那一輪時圓時缺的月亮當做口己,詮釋什么是朋友。原來朋友會像月亮一樣為我歡喜、為我解憂;朋友像月亮一樣為皂指路、為我等待;朋友就像溫暖的月光一樣伴隨我入睡、呵護我的心靈......
當讀者沉浸在故事的溫暖中時,一輪中秋節(jié)的滿月照耀著每個人,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引發(fā)孩子們?nèi)チ私飧嘤嘘P月亮的故事。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角只是“我”和“月亮”。故事中的月亮富有人性和人的情感,她總是在 “我”身邊陪伴著我,為我歡喜,為我解憂,為我指路……始終笑瞇瞇的月亮,看上去是那么的忠厚、那么的隨和。當“我”開心的時候,她也綻開了憨厚的笑臉;當我遇到煩惱的事情,她的嘴角、眼瞼全耷拉了下來…… 月亮真是我的好朋友!
(五)圖畫分析
畫面呈現(xiàn)了一種水墨畫的意境,配以蠟染效果,產(chǎn)生一份古樸、寧靜的故事氛圍。圖畫中最大的亮色是“我”和“月亮”,淡雅的背景更烘托出那一片鮮黃,突出了畫面的重點,也引起了幼兒對主角的關注。而其他點綴在其中的亮色,如:紅色的燈籠與廊柱渲染了中國色彩;黃黃的燈光與森林里透出的光亮傳達著溫暖的友誼……
故事中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使月亮有眼睛、手臂和嘴巴,。她會和主人公說話、劃船、喝酒等,使月亮有了情感,也會為主人公難過、擔心、開心,生動表現(xiàn)了主人公和月亮之間的濃濃情誼。每幅畫面都描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景,那里有小河、小橋……一派祥和的小鎮(zhèn)生活場景,富有水鄉(xiāng)生活情趣,也讓我們讀出了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情。
在森林里暗藏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使作品更具童趣,滿足幼兒欣賞的需要。故事的最后,畫面勾勒出一幅滿月圖,將“團圓”的寓意賦予其中,人們和諧地生活在圓圓的月亮里,身邊都有不同形狀的月亮陪伴,享受著她的光亮,也給讀者帶來無限的遐想。
(六)語言分析
故事用散文詩般舒緩的語氣營造了淡雅的故事氛圍,文字間仿佛灑滿一片月光,傳遞著溫暖的情緒。故事語言簡潔,句式都是“我怎么樣,月亮怎么樣”,清晰傳遞著主人公和月亮之間的情誼——不離不棄、緊緊相隨。
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月亮是那么熟悉而陌生,是那么平常而神秘。她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她隱藏著無數(shù)秘密,總能引發(fā)孩子無盡的遐想和好奇。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都是中國人,怎樣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呢?不如讓我們一起過豐富的“中國節(jié)”吧!在節(jié)日里,我們將一起聽聽看看、說說講講、玩玩嘗嘗……體驗一次有趣的民俗文化、民族情感之旅。
“中秋節(jié)”是月亮的節(jié)日,所以相關活動安排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前后進行;顒右l(fā)張予們探索月亮的興趣,以期待了解更多有關月亮的故事.
2、活動目標
(1)欣賞圖畫故事,體驗主人公和月亮之間的美好情誼
(2)知道月亮會變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月亮不同的樣子
3、活動準備
密圖畫書《月亮朋友》、ppt課件
文字:中秋節(jié)
月亮變化記錄表
4、活動過程
(1)出示月亮,引發(fā)興趣
—(出示文字: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就要到了,人們在中秋節(jié)會做哪些事情呢?
小結:中秋節(jié),人們會做許多和月亮有關系的事情,中秋節(jié)就是月亮的節(jié)日
(2)閱讀圖畫書,理解故事
、俪鍪痉饷婕暗趌、22頁: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月亮朋友》 )
—猜猜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這地方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畫面里的房子和平時看到的房子一樣嗎?你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房子和景色?
小結:故事發(fā)生在江南水鄉(xiāng),那里有許多中國式的房子,有小河,還有小橋。
、诔鍪镜3~l0頁:
—為什么說月亮是“我”的朋友?(出示ppt、講述故事 )
—“我”和月亮是朋友,月亮陪“我”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月亮和“我”一一起高興、一起憂愁,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她總是陪“我”到最后,她是“我”的好朋友!
、鄢鍪镜11~22頁:
一要離開家鄉(xiāng)了,月亮會離開“我”嗎?她會怎么做呢?
一這樣的月亮,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嗎?為什么呢?(幼兒講講喜歡月亮的理由。)
一我們會和月亮走失嗎?怎樣才能找回月亮呢?
一什么時候我們需要月亮指路呢?
小結:月亮總是在天上等著“我”,她為我們照亮前面的路,她還陪伴我們?nèi)胨俏覀兯腥说暮门笥选?/p>
一你有朋友嗎?你們是怎么成為朋友的呢?
小結:是啊!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愿意幫助人,能給大家?guī)砜鞓返娜艘欢〞泻芏嗯笥选?/p>
(3)認識月亮,大膽想象
一月亮總在老地方等“我”,她的樣子是一直不變的嗎?(引導幼兒說說月亮不的樣子。)
一(出示ppt,根據(jù)幼兒的描述,點擊出現(xiàn)不同樣子的月亮。)當月亮圓圓的時候人們叫她“滿月”,滿月像什么呢?
一彎彎的月亮又像什么呢?
一半圓形的月亮又像什么呢?
小結:月亮每天都在變,滿月的時候她像圓盤、像圓餅干……有時候她彎彎的樣子像香蕉、像小船……
一月亮到底怎樣變化的呢?(出示月亮變化記錄表。)我們每天去看看她,把她,樣子記錄下來,看看她到底是怎么變化的。
(4)觀察畫面,感受情誼 一(出示第23、24頁。)每年中秋節(jié)這一天,月亮變成什么樣子了?
小結:中秋節(jié)時月亮朋友是最圓、最亮的,她照耀著每個人。
—中秋節(jié)的這天,我們也在圓圓的月亮照耀下過節(jié),需要作哪些準備呢?
—讓我們把中秋節(jié)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作好準備。
(5)活動延伸
、儆^察月亮,完成“月亮變化記錄表”,從而了解月亮的變化。
、趲熡坠餐占嘘P“中秋節(jié)”的資料,如書、錄像、物品等。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中秋節(jié)那天,月亮最圓、最亮,是每個中國人都會過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延續(xù)了許多關于月亮的風俗。幼兒園可以利用此節(jié)日資源,讓幼兒體驗民族情感,感受民俗文化,激發(fā)愛國情感。
在熱鬧的節(jié)日情景中,師幼、同伴在一起過節(jié),中秋節(jié)我們要做哪些事情呢?賞月、講講月亮的故事、品嘗美味的月餅……
在幼兒園里和同伴一起品嘗美味的月餅是幼兒最期待的事情。月餅怎么分享呢?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節(jié)日的美味呢?
2、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團圓的日子。
(2)分月餅,能嘗試等分圓形、橢圓形、正方形。
3、活動準備
月餅展覽會:幼兒每人帶1~2個月餅,圖片:滿月,文字: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團圓、月亮、月餅等,幼兒人手一份:圓形紙片若干,圖畫書《月亮朋友》、PPT課件
4、活動過程
(1)說月亮
一(出示“月亮變化記錄表”。)《月亮朋友》的故事里,月亮會變成哪些樣子呢?她是怎么變化的呢?
一(出示課件。)原來,月亮總是在變。
一(出示圖片:滿月。)一年中,哪一天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呢?
一(出示文字: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在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我們中國人要過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
一中秋節(jié),人們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課件:中秋節(jié)的時候。) 小結: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每年這天中國人總是和家人在一起吃飯,欣賞又圓又亮的月亮,品嘗美味的月餅……這是個團圓的日子。
(2)月餅會
、僭嘛炁c月亮。
一中秋節(jié)時人們最喜歡吃的是什么呢?(月餅。)
—(出示文字:月餅,)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呢?
小結:中秋節(jié)是月亮的節(jié)日,所以人們把月餅做成圓圓的樣子,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
、谠嘛炚褂[會,
—展示幼兒帶來的月餅
—幼兒欣賞月餅的形狀、圖案、花紋,并請個別幼兒介紹月餅的口味。
(3)分月餅
—“中秋節(jié)”是團圓節(jié),我們親親熱熱在一起過節(jié),分享美味的月餅好嗎?(出示“紙月餅” )
一圓形的“月餅”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吃得一樣多,可以怎么分?(幼兒操作。)
—圓形的“月餅”平均分給四個人,可以怎么分?(幼兒操作 )
一分其他形狀的“月餅”(橢圓形、正方形),分成四等分
(4)嘗月餅
—(幼兒四人圍坐在一起,每人一塊月餅。)思考:每人最多可以品嘗到幾種口味的月餅呢?
小結:老師和小朋友們親親熱熱的像一家人,團圓在一起過“中秋節(jié)”,吃月餅真開心!
(5)活動延伸
一(幼兒繼續(xù)操作討論 )不同形狀的圖形如何等分,還能怎么分呢?
(三)活動拓展
1、中秋節(jié)親子晚會:“中秋節(jié)看月亮”
①歡歌朗誦:與月亮有關的歌曲、詩歌、童謠等
、谙胂螽嬚梗何液驮铝镣嬗螒颉
、矍墒种谱鳎赫奂埫、做桂花等
、荛_心品嘗:月餅、桂花糕、芋艿等,2.區(qū)域活動:把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形狀的“月餅”進行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
(四)閱讀區(qū)的活動
1、提供更多關于“月亮”和“中秋節(jié)”的圖書、故事等。
2、師幼共同收集民間傳說,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夢是非常美妙、神秘的,有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有可能在夢中都一一實現(xiàn)。夢對于小朋們來說,總是充滿了幻想與向往!顿I夢》是一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它描繪了一只可愛的小松鼠聽夢-想夢-買夢-做夢這一過程,情節(jié)的發(fā)展符合幼兒思維特點,故事能抓住幼兒的好奇心,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和想象!毒V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顿I夢》這一語言活動無非是符合大綱要求的。這個故事想象描述的空間特別多,幼兒也有機會大膽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夢。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豐富詞匯和語言。
2、大膽想象,嘗試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夢境。
3、喜歡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帶來的優(yōu)美意境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nèi)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感受故事的優(yōu)美意境。
活動難點:
大膽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夢。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1、幼兒有做夢的體驗。
2、有繪畫的基礎。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播放課件的電腦,投影儀,音響設備。
3、油畫棒,長廊畫畫紙。 活動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師: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老師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夢見老師和你們這些小寶貝在一起玩游戲呢!老師可開心了。問:你們做過夢嗎?你們都做過哪些夢?你們喜歡做夢嗎?有許多的小動物也和小朋友們一樣可喜歡做夢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們都做了什么夢吧!
二、活動過程:幼兒觀看課件,欣賞故事。
1.播放動畫-小松鼠聽夢部分.(小紅鳥和小黃鳥做的夢)問:小紅鳥做了個什么夢?小黃鳥做了個什么夢?師:它們的夢可真美,小松鼠聽了可羨慕了,它也好想做一個夢,它做夢了嗎?我們來看一看吧。
2.播放動畫-小松鼠想夢(小松鼠回家后的情景)師:小松鼠做夢了嗎?(沒有)沒有做夢,它的.心里很難過,它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拿了一分錢去買夢)它會買到夢嗎?它會向誰去買夢呢?我們趕緊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3.播放小松鼠買夢動畫幼兒情景表演:問:小松鼠最先向誰買夢?紅鯉魚賣給它了嗎?紅鯉魚是怎么說的?接著小松鼠又遇見了誰?(白天鵝)它是怎么說的?最后小松鼠又遇見了小白兔,它又說了什么呢?(誰來當小松鼠,學小松鼠去買夢,幼兒角色表演。)買到夢了嗎?小松鼠買不到夢,心情會怎樣?(難過)可是小松鼠回到家發(fā)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
4.播放小松鼠做夢的情景。問:小松鼠做夢了嗎?他做了什么夢?小松鼠做夢了心情是怎樣的?小松鼠的夢是買來的嗎?
師小結:原來夢是用錢買不到的,夢不是一樣東西,它不能買也不能賣,它不能借也不能送,夢是靠我們睡覺的時候自己做出來的。
5.給故事取名字。這個故事好聽嗎?可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呢?誰來幫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6.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進行情境熏陶,情感教育。角色表演。問題:小松鼠以前不會做夢,為什么現(xiàn)在又做夢了呢?
師小結:夢和我們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和我們白天發(fā)生的事情有關,小松鼠才開始一個人,所以就沒有夢,后來它看到了許多的伙伴,所以就有夢了。
三.延伸活動:
1.小朋友說夢;小朋友們有夢嗎?你們都做過什么樣的夢,快來和我們分享分享。
2.小朋友畫夢。我想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五彩夢,那我們都來動手把自己的夢畫下來吧。四.幼兒趁著歌聲的翅膀放飛自己的夢想,活動結束。
附: 童話故事《買夢》有一天,小松鼠獨個兒呆在松樹上,東張西望地忙著采松子。一只小紅鳥飛來了,很高興地對小松鼠說:小松鼠,告訴你吧,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和一只好漂亮的大蝴蝶一起玩呢!小松鼠眨眨眼睛,心想:喲,這可真好!小紅鳥飛走了。小黃鳥又飛來了,對小松鼠說:小松鼠,告訴你吧,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朵孔雀花,美極了。小松鼠又眨眨眼睛,心想:喲,這可真好!小黃鳥說完,就飛走了。小松鼠想:呀,做夢真美。今天晚上,我也要做一個夢。到了晚上,他早早睡在床上,閉上眼睛,等著夢來。小松鼠等呀等呀,慢慢睡著了。可是他沒有做夢。小松鼠一覺醒來,閉著眼睛想了想:咦?我什么夢也沒有做呀。他很不高興。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小百科:夢(英文:Dream),主要為兩大類,即噩夢和美夢。是每個人都親身經(jīng)歷的一種現(xiàn)象,做夢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類已知的這兩方面,人類依然無法解釋夢形成的機制原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能在教師引導下細致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nèi)容。
2、以探尋“大衣的秘密”為線索進行閱讀, 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樂和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神秘的大衣”一件,大衣內(nèi)側(cè)掛滿動物玩具。
2、東方娃娃繪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冊,幻燈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身穿“神秘的大衣”出場,導入活動。
1、師:看,我穿的這件大衣看上去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學習詞匯:鼓鼓囊囊、寬大)
2、師:大衣里面會是什么?猜猜看! 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嗎?
二、 教師出示“胡默爾先生”畫面(課件中P2—3頁或?qū)⒋隧撋系暮瑺栂壬羟邢聛淼膱D樣),介紹其名字,引導幼兒觀察。
1、 師:這件大衣其實是胡默爾先生的,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為什么說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幼兒自由表達)
2、 師:胡黙爾先生正準備干嘛?(出門)你怎么看出來的?
三、以探究大衣的秘密為線索,師生共同閱讀繪本(課件)自封面起至第8頁。
1、 當讀到P2—6頁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詞匯:好奇)
師:街道邊有三個孩子,他們看著胡默爾先生,心里在想什么?
這三個孩子為什么要躲在柱子后面?他們在聽什么?想什么?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觀看課件中P7—9頁。
師:胡默爾先生有什么變化?他怎么會長高的?(幼兒自由表達)
3、 師生共同閱讀P10—1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畫面細節(jié)(如:漏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從而進一步進行猜想。
師:孩子們繼續(xù)跟蹤,后面還有什么奇怪的'事發(fā)生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四、幼兒人手一本繪本自主閱讀,教師巡回參與。
引導幼兒按照“大衣的秘密是什么”這條線索閱讀。
師:孩子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大衣里面的秘密呢?胡默爾先生愿意讓他們看看大衣嗎?
五、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胡默爾先生原來是干什么的?(動物園園長)
他為什么要帶動物們回家?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幻燈,并請幼兒用動作表示P20—23動物們擠在大衣中的夸張場景;找找P24—25中動物在胡默爾先生家中的位置。
六、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最后帶著觸摸“神秘的大衣”的滿足感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shù)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fā)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進一步感知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
3、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掌握6種分和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分合式中遞增遞減規(guī)律和互換規(guī)律。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里》,玻璃彈子,磁性吸鐵,吸管,鉛筆,羊骨頭,各種圖形,紐扣,果凍盒,各種圖片(與幼兒人數(shù)相當),幼兒操作材料(過生日)。
活動過程
1、復習6的組成 拍手游戲: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師:小朋友我問你6可以分成2和幾?幼兒:朱老師我告訴你6可以分成2和4。
2、學習7的分解。
。1)讓幼兒自主探索7的分解組成。將幼兒分成8組,每組幼兒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7的分解組成,記錄分合式,并在集體面前表述。
(2)創(chuàng)設情境,并出示課件:
7只小豬在玩,讓幼兒看圖片找出小豬的不同,并寫出分合式。讓幼兒看分合式,教師引導幼兒體驗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知道總數(shù)總比部分數(shù)大。
。3)出示花的圖片讓幼兒區(qū)分花的不同,進一步學習掌握7的分解組成。
(4)出示漂亮的魚圖片讓幼兒分解,加強對7的分解組成。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7的分合式,了解分合式的前后兩個數(shù)之間的遞增和遞減的關系,知道前面的數(shù)不斷增大1,后面的數(shù)不斷減小1,總數(shù)不變。通過讀一讀、看一看、說一說,使幼兒進一步了解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
4、玩游戲:拍手問答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7可以分成1和幾?幼兒:朱老師我告訴你7可以分成1和6。鞏固幼兒對7的分合的掌握。
5、玩游戲:“找朋友”加強對7的分解組成的學習掌握。
每位幼兒手拿一張卡片,聽《找朋友》的音樂開始找朋友。(兩個幼兒拿的卡片上的實物圖數(shù)量合起來是7,就是自己的朋友。)
6、小組對抗賽,鞏固掌握7的分解與組成:將幼兒分成三組,教師出示課件題卡讓幼兒搶答比賽,看哪一組獲勝,并獎勵。
7、完成幼兒操作材料上的練習。
8、評價幼兒參與活動及完成操作情況。
教學反思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數(shù)學知識對于孩子們是枯燥乏味的,只有他們對數(shù)學有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起來才能樂此不疲。本節(jié)課我從幼兒已有知識出發(f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通過游戲、動手操作和小組對抗賽,讓幼兒自主探索掌握7的分解與組成。下面我談談在教學7的分解與組成時的幾點體會:
一、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很多可操作材料。開始,我將幼兒分成了8組,每組不一樣的操作材料,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自主探索7的分解,并用分合式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探索操作時,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操作著自己組的材料,想盡一切辦法將材料分成兩份,并記錄操作結果。有的組記錄的分合式都重復了,可是孩子們還在不停的操作,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發(fā)現(xiàn)有重復記錄的分合結果在不停的提示。有個別小組的幼兒不知從何下手,在我的指導下,他們能自己動手操作,探索7的分解。孩子們在同伴的合作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二、以游戲為主線,引起幼兒探索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奧秘。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幼兒通過各種游戲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本次活動,幼兒已有了6以內(nèi)數(shù)的分解與組成的概念,我在活動開始設計了拍手游戲。幼兒對拍手游戲特別感興趣,玩游戲時,幼兒都能注意力集中,準確地對出老師的問題。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興趣;顒又,為了加強幼兒對7的組成的掌握,同樣,我又一次運用了拍手游戲,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游戲—找朋友,不但讓幼兒點數(shù)了卡片上的物體的數(shù)量,還使他們體驗了有朋友的快樂。游戲是本次活動的主線,即讓幼兒玩了游戲,從游戲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達到了自主探索學習的目的。
“學中玩”、“玩中學”,讓幼兒在自主操作中探求知識,在游戲中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奧秘,在比賽中培養(yǎng)幼兒的競爭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及圖片來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探究能力,讓幼兒在輕松、愉悅、自主的范圍中掌握了7的分解與組成,并能很好地了解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百科:分解,數(shù)學名詞,即和差化積,其最后結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為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幼兒扮演“記者”,體驗接著的工作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社交方式,增長見聞,培養(yǎng)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和繪畫能力。
2、利用廢舊材料制作各類采訪器材。
3、在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記者采訪素材帶、VCD機、電視機、統(tǒng)計表、各類廢舊材料(紙箱、飲料瓶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素材帶,討論新聞就是播報員的事嗎?
二、一則新聞還需要誰的合作?他們負責干什么?
三、分工討論:如果你是小記者你該怎么做?(采訪對象、需要采訪的事情)攝像師需要做什么?主編有什么用?
四、出示各類材料,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興趣。
你能用這些做什么采訪用的器材?(幼兒分組制作)
五、記者團采訪
幼兒可二人或三人一組自由組合進行“采訪”。
六、“記者行動專欄”:
在顯眼的墻面設立“采訪報道專欄”,貼上大張白紙,讓“小記者”將“采編”的內(nèi)容,以繪畫的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
“報刊雜志”:
提供四開的繪畫紙,“小記者”們自己設計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將“采編”來的各中信息繪制在紙上,以“報紙”的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也可將信息描繪在本子上制成“雜志”。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
1、活動的設計
本次活動,作為我園十一五課題中期匯報的公開活動,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活動設計上,我從太湖藍藻爆發(fā)引發(fā)無錫自來水發(fā)臭這樣一個社會熱點出發(fā),結合大班的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職業(yè)》以及大班孩子好奇愛問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堂以語言為主體,與科學及社會相結合的活動。
2、記錄形式形象、巧妙
活動開始部分,我通過一段優(yōu)美的畫面,巧妙地把活動的主題引入到太湖水上,引發(fā)幼兒拋出了各種各樣的疑問:“無錫的自來水為什么會變臭?”,“無錫的水變臭了,能不能喝?”,“藍藻是怎么爆發(fā)的?”“怎樣可以控制藍藻爆發(fā)?”“如何處理藍藻?”“爺爺奶奶小時候的水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現(xiàn)在的水跟以前的不一樣”等等?紤]到大班的孩子還不會寫字,因此在采訪記錄時,我讓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進行,既形象生動,也易于孩子理解。
3、“黃金搭檔”配合默契
活動中我嘗試讓兩個幼兒組合成“黃金搭檔”,根據(jù)幼兒自身的特長,進行分工與合作,畢竟兩個人的智慧比一個人要大得多,讓幼兒在相互商量中解決采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不但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地縮短了活動的時間。
4、注重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幼兒進行小記者播報時,我除了對幼兒的播報進行適時的'點評外,還注重了解了幼兒在采訪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通過集體的力量進行解決,幫助提高他們在以后活動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活動開始時的《太湖美》的音樂及幻燈片的作用比較單薄,可以適當?shù)卦O置提問“太湖美在哪里?”,讓孩子再欣賞一遍美的圖片,感受以前的太湖美。
2、活動的最后制作倡議書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幼兒比較感興趣,但是也因此讓活動的時間增長了不少。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的感受到,社會與幼兒切身相關的熱點最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因為只有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與經(jīng)驗才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nèi)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開展小組合作探索與交流分享活動,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
2、進一步了解各行各業(yè)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各行各業(yè)工作人員的情感。
3、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事先構建三個合作小組、幼兒圖畫、與交通警察事先聯(lián)系并攝像、投影儀、字卡(預檢——掛號——門診——配藥<付費>等。
活動流程:
談話導入——幼兒交流分享——活動小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最近,我們一起了解了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yè),知道了每種職業(yè)所從事的工作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我們還成立了三個合作探索小組:超市小組、醫(yī)院小組、交通警察小組。大家還一起分頭進行了調(diào)查、尋找資料,今天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二、幼兒交流活動:
1、超市小組:
1)超市里的購物順序是什么?(幼兒圖畫)
2)超市里賣些什么東西?
3)幼兒交流:我們周圍有很多超市。(邊講邊出示相應的超市里的塑料袋)
4)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分別是做什么事情的?
5)超市里發(fā)現(xiàn)的黃、白標簽各代表什么?(出示實物、認識價格、比較價格)
6)介紹超市里舉行的一些“買一送一”活動、發(fā)宣傳單、抽獎活動。(展示一些收集的小資料、幼兒經(jīng)驗介紹)那為什么要舉行這類活動?小組幼兒問: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們嗎?
小結:有了超市,我們大家購物方便了很多,超市里的工作人員為了我們的方便每天都辛苦地工作著,所以我們要做個文明的購物者,尊重他們的勞動。
2、醫(yī)院小組:
1)幼兒介紹看病的順序:預檢——掛號——門診——配藥(付費),看病為什么要預檢?
2)醫(yī)院里有哪些工作人員?分別是干什么的?(了解醫(yī)院里的一些科室)
3)(幻燈)出示一幅幼兒的“問題畫”,由幼兒介紹畫面的意思。(共同解決問題)
4)我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那么你們覺得是瘦好還是胖好?
5)出示一張憂郁的圖片,問:圖片上的人怎么了?(心里不太高興,很憂郁。)師:如果人經(jīng)常很憂郁的話,會得心理方面的病,就要去看心理醫(yī)生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心里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要告訴大人,或告訴朋友,這樣你就會心里舒服一些。
小結:所以,我們大家知道了人的健康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健康,一種是心理健康,看身體方面疾病的醫(yī)生可以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心理醫(yī)生就可以保障我們的心理健康,只有身體與心理都健康,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健康快樂的人。
3、交通警察小組:
1)共同觀看攝像:
2)幼兒分別交流問題(如果馬路上有車或有人闖紅燈或撞車了,那么交通警察是怎么處理的?如果天下雨交警叔叔還站在馬路上指揮交通嗎?交通警察在上班時做些什么事情?小朋友該怎樣過馬路?……)(先幼兒之間問答,再請交通警察小組成員回答。)
教師小結:交通警察叔叔很辛苦的,不論刮風下雨都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為交通秩序公正執(zhí)法、堅守崗位,保障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保障了城市的交通暢通!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人,他們的辛勤勞動保障了大家幸福的生活!設計思路:近階段,我班正在進行《各行各業(yè)》的探索型主題活動,同時又結合“五一”勞動節(jié),將“培養(yǎng)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這一教育目標結合起來,在班級中產(chǎn)生了三個不同的探索內(nèi)容:超市、醫(yī)院、交通警察,孩子們能根據(jù)興趣自主結對,由此形成了三個合作探索小組,在小組合作活動中,通過教師引導、組內(nèi)成員共同收集資料,對已有經(jīng)驗回憶,對于各自探索的活動內(nèi)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了解,通過本次的交流活動以達到經(jīng)驗共享的目的,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與價值。
活動反思:
《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是學生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課題,孩子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見到不同的勞動者,但是并沒有真正去留意、觀察他們,對于他們的行業(yè)、生活并不了解,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做了較多的調(diào)查,也不知孩子們特意去留意一下身邊不同行業(yè)的勞動者。
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們積極的探究,經(jīng)過課后調(diào)查,孩子們課上踴躍發(fā)言,所表達的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要多放權給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
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在課上我以一天的生活開始導入,引導學生逐漸進入主題,認識我們周圍行業(yè)的多樣性。在課堂中學生活動起來很有興趣,我更用了問答、演示、填表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行業(yè)之間的分類,課堂氣氛活躍。更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nèi)解決重、難點的學習,更進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要尊敬不同行業(yè)勞動者以及他們的勞動成果。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改進:
一、多了解學生,對于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只是儲量有一定的了解。
二、課堂語言就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讓自己的教學語言豐富多彩起來,多用鼓勵性積極的評價語言。
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體會其心靈陽光。
四、作為老師要善用引導語言,引導學生,不輕易下結論,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小百科:各行各業(yè),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
2、學習使用剪刀、筷子、筆、刀、吸管、游戲棒等物品的正確方法。
3、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大班下學期安全教案《尖利的東西》
活動準備:準備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筆、刀、吸管、游戲棒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稱,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擺放著些什么東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
。3)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們?yōu)槭裁匆O計成這個樣子?
(5)你還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有著尖尖的頭,有的東西有著鋒利的邊緣,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幫了我們許多的忙。但尖利的東西卻容易傷人。
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當造成傷害的體會。
。1)你在生活中用過哪些尖利的東西?
。2)它有沒有對你造成傷害?
。3)為什么會弄傷?
使幼兒知道不正確地使用尖利的物品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3、討論正確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來使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的使用方法。
4、教師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目標比較明確,內(nèi)容的貼近幼兒生活。不足的是在活動中教師沒有能很好的讓幼兒理解“尖利”的特征和含義,在引導幼兒觀察回答問題不夠深入,比較著急的說出答案。在課堂的隨機性教育也要加強,像有個孩子說到藥也是容易傷害我們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局限在活動內(nèi)容中急忙反駁幼兒的說法,說藥不能傷害人,其實藥在無形之種隱藏的危害也是很大的。還有就是教師在小結時語言的表達還不夠緊密,活動結束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應該可以更活躍一些。教師應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上要想得更周到,更詳細,這樣孩子在活動中掌握的知識會更多,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9-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6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