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緩解運動之后肌肉酸痛方法
一、劇烈運動后肌肉酸痛原因
肌肉酸痛是正常的生理表現(xiàn)。人們往往在力量訓練或一個不太適應(運動量偏大或新的運動項目)的練習后,會產生明顯的肌肉酸痛和不適。而這些癥狀在休息一段時間后會自然消失,當再次進行同樣的運動時,肌肉酸痛癥狀會明顯減輕或不產生。
許多人參加鍛煉后發(fā)現(xiàn),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鍛煉后即刻出現(xiàn),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現(xiàn),持續(xù)2-3天后才逐漸緩解。
如果說,肌肉酸痛是由于運動時乳酸積累所致,那么,應該在運動時或運動后即刻達到高峰,怎么會在第二天以后才出現(xiàn)呢?這種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這種一般在鍛煉后24小時后出現(xiàn)的肌肉酸痛在運動醫(yī)學上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癥”。鍛煉后24-72小時酸痛達到頂點,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
除酸痛外,還有肌肉僵硬,輕者僅有壓疼,重者肌肉腫脹,妨礙活動。任何骨骼肌在激烈運動后均可發(fā)生延遲性肌肉酸痛,尤其長距離跑后更易出現(xiàn)。
長跑者可出現(xiàn)髖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側伸肌和后側屈肌的疼痛,在肌肉遠端和肌腱連接處癥狀更顯。
在炎熱天氣進行極量運動后,除肌肉疼痛外,還可出現(xiàn)脫水、低鈣、低蛋白等癥狀。這種肌肉酸痛的確切原因還未完全清楚。
多數(shù)人認為,肌肉的過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癥,其原因為。
1、肌肉的張力和彈性的急劇增加,可引起肌肉結構成分的物理性損傷。
2、新陳代謝的增加,代謝廢物對組織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經調節(jié)發(fā)生改變,使肌肉發(fā)生痙攣而致疼。
二、如何預防和緩解劇烈運動后肌肉酸痛
1、鍛煉安排要合理
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后,原先出現(xiàn)的肌肉酸痛癥的運動量,就較少出現(xiàn)癥狀了。并且表現(xiàn)有特異性。例如下坡運動鍛煉一段時間后能減輕下坡鍛煉帶來的肌肉酸痛癥。
2、局部溫熱和涂擦藥物
鍛煉后用溫熱水泡洗可減輕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劑、糊劑或按摩擦劑也可減輕疼痛。
3、牽伸肌肉的運動可減輕酸疼
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于緊張肌肉的恢復。這種肌肉牽伸練習也為預防鍛煉時的拉傷打下基礎。
4、做好鍛煉時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準備活動做得充分和整理運動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減輕肌肉酸痛。
5、適當服用維持肌肉結構的蛋白類營養(yǎng)補劑
可以減輕癥狀,促進恢復。
其它預防方法
充足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關鍵。運動者每天應保證8一9個小時的睡眠,使機體處于完全放松狀態(tài)。
按摩
通過按摩不但能促進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轉換,因疲勞引起的神經調節(jié)紊亂消失,還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局部血液供應,消除疲勞。按摩時以揉擔為主,交替使用按壓、扣折等手法,按摩可在運動結束后或晚上睡覺前進行。
整理運動
劇烈運動后驟然停止,會影響氧的補充和靜脈血回流,使血壓降低,引起不良反應。因此,運動后應做整理運動,動作緩慢、放松,使身體恢復。
溫水浴
有刺激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消除疲勞的作用。溫水浴的溫度宜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鐘。
藥物療法
使用維生素或天然藥物,能有效調節(jié)人體生理機能,加速新陳代謝,補充能量,減少組織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補充肌肉營養(yǎng)。目前,常用藥物有維生素b1、b12,維生素c、e、黃芪、刺五加、人參、冬蟲夏草和花粉等。
合理安排膳食
疲勞時應注意補充能量和維生素,尤其是糖,維生素c及b1,應選吃富有營養(yǎng)和易于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三、運動后肌肉酸痛的處理
1、休息
如果在運動后肌肉酸痛,那么你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但并不是說就不能鍛煉了。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現(xiàn)象,并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huán),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yǎng)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
2、伸展
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于痙攣肌肉的恢復。對酸痛局部進行靜態(tài)牽張練習,保持伸展狀態(tài)2分鐘,然后休息1分鐘,重復進行,每天做幾次這種伸展練習有助緩解痙攣。
3、按摩
對酸痛局部進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進肌肉血液循環(huán),有助損傷修復及痙攣緩解。當然也可以進行自我放松治療,一般以頸背、四肢為主,頭部和胸腹為輔。
4、熱敷
熱敷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很多健身老手都會選擇這種方式,對酸痛的局部肌肉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酸痛的緩解和恢復,尤其是配合輕微的伸展運動或按摩,將更能加速消除延遲性肌肉酸痛。
5、口服維生素C和E
有促進結締組織中膠原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和緩解酸痛。維生素C不僅是連接組織間的潤滑液的主要成分,還可保護細胞免遭毀壞和防止衰老。主要來源:堅果類、種籽類、深綠色蔬菜、菜籽油、全谷類等。
四、運動損傷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造成運動損傷的兩個潛在因素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tǒng)一,也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存在僅能說明運動中具有發(fā)生損傷的可能,并不一定直接導致?lián)p傷的發(fā)生,在進行體育運動及身體鍛煉中沒有適當?shù)谋Wo措施則使受傷的危險性增高。但是身體的不協(xié)調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損傷。下面介紹促使運動損傷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一)認識不足,措施不當
首先就是體育教師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麻痹,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如“運動損傷難免”、“運動損傷不過是些小傷小病”,關系不大,甚至將預防運動損傷的科學態(tài)度與勇敢、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對立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未能積極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發(fā)生損傷后也不認真總結分析。
其次,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經驗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傷觀念,運動中好勝心強,好奇心大,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從事力所不及的運動動作,導致運動損傷;一些女學生在體育運動膽小、害羞、畏難,做動作時恐懼、猶豫、緊張、這些都會造成動作失敗而受傷。
(二)準備運動不足
不論在何種體育運動中,充分的準備活動是保證學生不受損傷主要手段。因此,無論是在平常的體育鍛煉還是教學、訓練中,都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特別是克服植物性神經的惰性。通過全身各關節(jié)、肌肉的活動,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以便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并恢復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聯(lián)系,為正式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運動量安排不合理
運動實踐證明,運動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會引發(fā)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