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瓣舞》影評
《花瓣舞》影評(一):風聲
畫面真的美哭了!強薦!就算悶但是有菅野洋子的音樂和美好的風景可看,就這兩點就值二星了。
純子(葵)用受傷的手指追尋飛機和海鷗的步伐,女孩們都穿著深色大衣搭灰白圍巾,畫面也都是這個色系。
旅程(莫名其妙走到一起互相陪伴了一小段)過后,每個人都變了一點,又似乎一點沒變。
忽那汐里(五官還是很美的):“我是彎曲的吧,既不是純白也不是筆直的。”這個少女內(nèi)心有一點渴望死亡,所以才會去圖書館懇請葵幫她找關于自殺的書,葵也確實熱心地幫忙她找了。之后在等電車的時候她站的離軌道很近,所以葵誤會她要自殺,所以撲過去摁倒了她(百合大法好)。
宮崎葵:“我是渾濁的,總覺得被很多事情攪渾著!
石川寬的畫面很冷淡,很蕭索,然而又隱約透出幾縷光,柔柔地照過來。明亮度的變化好美,雪和樹木、女孩的臉龐都好美。
劇情很簡單:三個分別為工作、家庭、戀愛所負累的少女,開著一輛廢品車前去療養(yǎng)院探望好友美紀,見面了以后也發(fā)現(xiàn)沒什么好說的。中途的言語交流多以“嗯……”、“欸?”、“hey!”草草結束,非常潦草,幾乎沒有臺詞。不過姑娘們的輕聲低語更襯出了風聲的音量巨大。
一株很細的、保持著風的形狀的樹惹人注目,它“雖然搖晃著,但是像這樣拼盡全力站立著!边@也是她們用來安慰好友的唯一一句話。
《花瓣舞》影評(二):關于電影未來的一種可能
首先我要承認,如果不是因為我愛小葵到這種程度,我也許不會看完這部電影,更也許不會找來看它。不過在我看完之后,卻是十分喜歡,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在VR這種媒介下的電影的一種表現(xiàn)的可能。
《花瓣舞》在拍攝方法上有一些很不一樣的地方,它幾乎是自然主義的,也就是,攝像機只是提供一個視角,沒有很多鏡頭上的處理,特寫也幾乎沒有,讓人感覺不到,整個的故事是沿著時間線,跟隨電影里面的角色,角色也沒有任何刻意表演的成分,僅僅是表現(xiàn)出一種日常的狀態(tài),有一種紀錄片的印象,但是和紀錄片不同的是,里面的角色似乎從來都沒有看到攝影機。
其實前面說的是很多電影的風格,包括很多現(xiàn)實主義的,或者文藝的電影都有類似的手法,但是花瓣舞還是有一些非常特別的地方,比如,你無法確定電影里面的主角,或者人人都可以是主角,或者沒有一個人是主角,鏡頭一直在幾個人之間游離,一會兒你是主角,別人都是他者,一會兒忽然另一個人又成了敘事的主角,你又成了他者。
比如在海灘的那一段,最后離開的時候,鏡頭幾乎是在等著每個人經(jīng)過,每個人經(jīng)過的時候她就成了我們的焦點,在我們觀察每個人的時候,都會從這個人的視角感受到整個世界的冷漠,或者一些值得期待的美好的憧憬,仿佛你成為了她,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中心,但是忽然又換了一個人,這個時候剛才的那個人,或者你,又忽然成為了別人的他者,成為無法理解自己的人,成了世界上無關的風景。
比如在小葵接到表白電話的時候,你會代入進去,就像你自己接到了這樣的電話,世界忽然變得明媚,抑制不住的笑容。但是這時候鏡頭又聚焦到了另一個悲傷的人身上,她剛剛從一次自殺中幸存,這時候你忽然會感覺到,一個人的幸福忽然成了別人痛苦的映襯,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忽然被從自己身上抽離,轉移到了另一個你身邊的人身上,你的快樂變成了別人的殘忍,或者你的殘忍變成了別人眼中的毫無關系。
從我看電影的經(jīng)驗來說,很多都是想要講一個故事,一般比較大眾化的電影都是有豐富的情節(jié),有敘事的主線,有主角,然后所有劇情和臺詞都是為了這個故事服務的,而且它的焦點和關注點都集中在一個或者兩個人身上,其他的人本身都是無關緊要的,是為劇情而生的。
花瓣舞放棄了主角和主線,或者你也可以認為,這部電影里面的四個人都是主角,但是它并不想探究事情的來龍去脈,沒有一種刻意,似乎并不關心觀眾能否知道事情的緣由,她們在發(fā)自己的呆,想自己的心事,就像是你偶然在大街上跟上了幾個人,跟隨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你的存在。
當然,電影里面也有少量的臺詞,或者一些舉動,可以給你詮釋和想象的空間,比如自殺未遂的人對同學的到來感到意外,然后小葵又對她的意外感到意外,這是因為,一個徹底絕望的人,是不會相信別人也會在乎她的,或者說,她已經(jīng)感覺不到別人的存在。
還有在海灘上,在很大的海風吹拂之下,小葵提議說要畫畫,當大家畫好之后問她然后的時候,她說沒有然后了。這個情節(jié)也許和這個電影給人的感覺有些相似,就像你看到最后,她們一起開車很遠去看了她,她們?nèi)チ撕_,然后呢,然后也沒有發(fā)生什么。
小葵指著自己受傷的手指說,我已經(jīng)開始喜歡它了,因為如果沒有它,我們就不會在這里了。就像我之前也經(jīng)常說,其實受傷也沒什么不好,不然我現(xiàn)在感覺美好的東西,也不會存在了。也許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因為你也不能說,那些沒有發(fā)生過的生活,就一定不好,但是至少,對于一切后果的接受,這樣的一種欣喜的感恩的態(tài)度,比后悔怨恨要好很多,這樣一個可愛的人,也許真的是因為這些不好的事情才造就的。
還有在車站,小葵以為陌生人想要自殺,然后就上去阻止,也許是因為,她知道了自己同學自殺未遂的消息,如果在平時,她可能就不會這樣去想了。如果沒有這個誤會,他們也不會認識。
說回來,說一下我本來想談的一個題目,就是在VR這種媒介出現(xiàn)之后,視角不再完全由電影控制,而是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間,這時候的電影表現(xiàn),還有我們的感受是否會更豐富呢,這部電影似乎提供了一種回答。
如果把電影中移動的鏡頭換成全景的VR視角,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同時關注電影里面的不同角色,而整個的電影時間線是同步的,比如同一個事情,你可以像在現(xiàn)場一樣,同時觀看每個人的反應,也可以通過切換視角選擇關注特定一個人,比如發(fā)生這個事情之后,我只關注小葵的反應,然后我的意識會和小葵同步,或者我可以切換很多視角,取得一個上帝的視角,或者我可以只關注兩三個人,這樣一個電影就像一個時空的標本一樣,有了無數(shù)種可能,你可以選擇從這個人角度看一遍,也可以選擇從另一個角度看一遍,或者你可以把鏡頭拆分,一點點的剖析對比分析,就像你成了某一個時空里里面的鬼魂或者上帝。
《花瓣舞》影評(三):笑著 活下去……
《花瓣舞》算是一部優(yōu)質(zhì)的文藝片。
不急不緩的情緒積淀,文藝女王宮崎葵的演繹,菅野洋子的音樂……最棒的還是攝影,看過才知道,與風景無關。
影片開始十幾分鐘,只會越來越覺得色調(diào)好灰暗,天空的顏色,所有女主的服裝,那永遠停不下來的風……而且節(jié)奏好悶,劇情完全不知所云啊。
之后漸漸明白,說的是自殺這回事兒啊。年輕人尋短見,在日本是經(jīng)常會遇見的話題吧。在我們的內(nèi)心又何嘗不是呢……活不下去了……好想死啊……活著好難啊……生而為人對不起啊……
一邊是見朋友最后一面時沒有詢問與慰藉的原木,天天祈禱著好友平安無事;一邊是朋友跳海獲救后去探望的仁子和素子,好友最后釋懷說出了謝謝。
一邊是關店前沒有勇氣說再見的店長;一邊是堅持好好、用力道別的店員。
這部片子的風格還是治愈系的。無論是對著乘風而起的東西許愿;還是海邊那棵細細的,因風而彎下腰的小樹;還是海面上乘風翱翔的海鷗;都可以默默給你力量。我們雖然弱小,但我們亦很強大,風吹不倒,雪壓不彎。
嗯。笑著,活下去……
這樣就好。
【《花瓣舞》影評】相關文章:
《云圖》影評03-26
《立春》影評03-18
死寂影評03-26
電影戰(zhàn)馬影評03-18
《最好的我們》影評03-18
碟中諜4的影評05-01
關于《哥斯拉》影評04-14
《等風來》影評03-18
《思悼》的影評04-08
催眠大師影評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