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亚洲ww亚在线观看,wwwxxxx日韩高清,真实14初次破初视频在线播放,五月丁香婷婷综合激情,日本熟妇丰满的大屁股,a级免费按摩黄片,黄色视频.wwww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時間:2025-07-04 17:26:40 晶敏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在日常學(xué)習(xí)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lǐng)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于個人提升。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受戒節(jié)選》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受戒(節(jié)選)汪曾祺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娘,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老兩口沒有兒子。趙大伯是個能干的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里場上樣樣精通,還會晉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墻、燒磚、箍桶、劈蔑、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jié)結(jié)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閑著。煮豬食,喂豬,腌威萊,地腌的咸蘿卜干非常好吃,春粉子,磨小亞腐,編裝衣,織蘆筐。她還會剪花樣子。這里嫁閏女,陪嫁妝,瓷壇子、錫罐子,都要用梅紅紙剪出吉祥花樣,貼在上面,討個吉利,也才好看:“丹風(fēng)朝陽”呀,“白頭到老”呀,“子孫萬代”呀,“福壽綿長”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來請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來!”“一定呀!”——“一定!一定!”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脫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里的風(fēng)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個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fā)!通紅的發(fā)根,雪白的簪子!母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嘰嘰呱呱不停。大姐說:

  “你一天到晚嘰嘰呱呱——”“像個喜鵲!”“你自己說的!——吵得人心亂!”

  “心亂?”

  “心亂!”

  “你心亂怪我呀!”

  二姑娘話里有話。大英子已經(jīng)有了人家。她偷偷地看過,人很敦厚,也不難看,家道也殷實,她滿意。她這兩年,很少出房門,整天趕她的嫁妝。大裁大剪,她都會。挑花繡花,不如娘?伤窒幽锍龅臉幼犹狭。她到城里看過新娘子,說人家現(xiàn)在繡的都是活花活草。這可把娘難住了。最后是小英子忽然一拍屁股:“我給你保舉一個人!”

  這人是誰?是明子。小英子說:

  “他會畫!畫得跟活的一樣!”

  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里來,給他磨墨鋪紙,小明子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不得了:

  “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就可以亂孱!”——所謂“亂孱”是繡花的一種針法:繡了

  第一層,第二層的針腳插進(jìn)第一層的'針縫,這樣顏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跡,不像娘那一代繡的花是平針,深淺之間,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

  “畫一朵石榴花!”

  “畫一朵梔子花!”

  她把花掐來,明海就照著畫。

  到后來,鳳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葉、天竺子、蠟梅花,他都能畫。

  大娘看著也喜歡,摟住明海的和尚頭:

  “你真聰明!你給我當(dāng)干兒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

  “快叫!快叫!”小明子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頭,從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大英子繡的三雙鞋,方圓三十里都傳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來看?赐炅耍驼f:“噴噴噴,真好看!這哪是繡的,這是一朵鮮花!”她們就拿了紙來央大娘求了小明子來畫。有求畫帳檐的,有求畫門簾飄帶的,有求畫鞋頭花的。每回明子來畫花,小英子就給他做點好吃的,煮兩個雞蛋,蒸一碗芋頭,煎幾個藕團(tuán)子。

  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茬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zhuǎn)。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薅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jīng)很高了,低下頭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

  梔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

  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薅起草來。傍晚牽牛“打汪”——水牛怕蚊子。這里的習(xí)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透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xué)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兒,讓他回家吃飯。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

  “格當(dāng)嘚——”

  這打場號子有音無字,可是九轉(zhuǎn)十三彎,比什么山歌號子都好聽。趙大娘在家,聽見明

  子的號子,就側(cè)起耳朵:

  “這孩子這條嗓子!”連大英子也停下針錢:“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

  “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他們并肩坐在一個石磁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吵——”,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小英子說。

  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圓附近的人家都來請趙大娘剪花樣子,農(nóng)忙時人們通過換工相互幫忙,都體現(xiàn)出鄉(xiāng)土社會熱情淳樸的民風(fēng)之美。

  B.大英子、小英子模樣俊俏,大英子羞澀矜持、心靈手巧,小英子伶俐活潑、善良可愛,二人從外到內(nèi)都是美的化身。

  C.小英子和明子一起牽!按蛲簟薄④嚫咛锼,晚上看場時并肩而坐,聽蟲鳴、看流星等內(nèi)容富有鄉(xiāng)土生活氣息。

  D.同樣作為散文化小說,本文的風(fēng)格和沈從文的《邊城》一樣,帶有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情調(diào),充滿了淡淡的哀傷。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亮亮”“滑溜溜”“結(jié)結(jié)實實”“嘰嘰呱呱”等一系列疊詞的使用,使文章氣氛輕快,生動活潑。

  B.本文破折號的使用靈活多變,或解釋說明,或表示聲音延長,或表示話題轉(zhuǎn)換,使情節(jié)節(jié)奏變得舒緩。

  C.“全把式”“格掙掙”“亂孱”“打汪”“寒蛇”等方言俚語,形象地傳遞出地域風(fēng)俗和特色文化。

  D.末段含蓄蘊(yùn)藉,耐人尋味,暗示出小英子心事未能如愿的傷心與惆悵,與《邊城》的結(jié)尾有異曲同工之妙。

  8.小說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學(xué)習(xí)課文《邊城》后,班級讀書小組擬召開“和諧之美”主題讀書交流會,請結(jié)合本文和《邊城》,談?wù)剝晌墓餐w現(xiàn)了哪些“和諧之美”?具有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6分)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2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受戒(節(jié)選)汪曾祺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娘,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老兩口沒有兒子。趙大伯是個能干的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里場上樣樣精通,還會晉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墻、燒磚、箍桶、劈蔑、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jié)結(jié)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閑著。煮豬食,喂豬,腌威萊,地腌的咸蘿卜干非常好吃,春粉子,磨小亞腐,編裝衣,織蘆筐。她還會剪花樣子。這里嫁閏女,陪嫁妝,瓷壇子、錫罐子,都要用梅紅紙剪出吉祥花樣,貼在上面,討個吉利,也才好看:“丹風(fēng)朝陽”呀,“白頭到老”呀,“子孫萬代”呀,“福壽綿長”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來請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來!”“一定呀!”——“一定!一定!”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脫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里的風(fēng)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個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fā)!通紅的發(fā)根,雪白的簪子!母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嘰嘰呱呱不停。大姐說:

  “你一天到晚嘰嘰呱呱——”“像個喜鵲!”“你自己說的!——吵得人心亂!”

  “心亂?”

  “心亂!”

  “你心亂怪我呀!”

  二姑娘話里有話。大英子已經(jīng)有了人家。她偷偷地看過,人很敦厚,也不難看,家道也殷實,她滿意。她這兩年,很少出房門,整天趕她的嫁妝。大裁大剪,她都會。挑花繡花,不如娘。可她又嫌娘出的樣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過新娘子,說人家現(xiàn)在繡的都是活花活草。這可把娘難住了。最后是小英子忽然一拍屁股:“我給你保舉一個人!”

  這人是誰?是明子。小英子說:

  “他會畫!畫得跟活的一樣!”

  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里來,給他磨墨鋪紙,小明子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不得了:

  “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就可以亂孱!”——所謂“亂孱”是繡花的一種針法:繡了

  第一層,第二層的針腳插進(jìn)第一層的針縫,這樣顏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跡,不像娘那一代繡的花是平針,深淺之間,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

  “畫一朵石榴花!”

  “畫一朵梔子花!”

  她把花掐來,明海就照著畫。

  到后來,鳳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葉、天竺子、蠟梅花,他都能畫。

  大娘看著也喜歡,摟住明海的和尚頭:

  “你真聰明!你給我當(dāng)干兒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

  “快叫!快叫!”小明子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頭,從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大英子繡的三雙鞋,方圓三十里都傳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來看?赐炅,就說:“噴噴噴,真好看!這哪是繡的,這是一朵鮮花!”她們就拿了紙來央大娘求了小明子來畫。有求畫帳檐的,有求畫門簾飄帶的,有求畫鞋頭花的。每回明子來畫花,小英子就給他做點好吃的,煮兩個雞蛋,蒸一碗芋頭,煎幾個藕團(tuán)子。

  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茬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zhuǎn)。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薅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jīng)很高了,低下頭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

  梔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

  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薅起草來。傍晚牽!按蛲簟薄E挛米印_@里的習(xí)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透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xué)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兒,讓他回家吃飯。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

  “格當(dāng)嘚——”

  這打場號子有音無字,可是九轉(zhuǎn)十三彎,比什么山歌號子都好聽。趙大娘在家,聽見明

  子的號子,就側(cè)起耳朵:

  “這孩子這條嗓子!”連大英子也停下針錢:“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

  “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他們并肩坐在一個石磁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吵——”,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小英子說。

  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圓附近的人家都來請趙大娘剪花樣子,農(nóng)忙時人們通過換工相互幫忙,都體現(xiàn)出鄉(xiāng)土社會熱情淳樸的民風(fēng)之美。

  B.大英子、小英子模樣俊俏,大英子羞澀矜持、心靈手巧,小英子伶俐活潑、善良可愛,二人從外到內(nèi)都是美的化身。

  C.小英子和明子一起牽!按蛲簟薄④嚫咛锼,晚上看場時并肩而坐,聽蟲鳴、看流星等內(nèi)容富有鄉(xiāng)土生活氣息。

  D.同樣作為散文化小說,本文的風(fēng)格和沈從文的《邊城》一樣,帶有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情調(diào),充滿了淡淡的哀傷。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亮亮”“滑溜溜”“結(jié)結(jié)實實”“嘰嘰呱呱”等一系列疊詞的使用,使文章氣氛輕快,生動活潑。

  B.本文破折號的使用靈活多變,或解釋說明,或表示聲音延長,或表示話題轉(zhuǎn)換,使情節(jié)節(jié)奏變得舒緩。

  C.“全把式”“格掙掙”“亂孱”“打汪”“寒蛇”等方言俚語,形象地傳遞出地域風(fēng)俗和特色文化。

  D.末段含蓄蘊(yùn)藉,耐人尋味,暗示出小英子心事未能如愿的傷心與惆悵,與《邊城》的結(jié)尾有異曲同工之妙。

  8.小說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學(xué)習(xí)課文《邊城》后,班級讀書小組擬召開“和諧之美”主題讀書交流會,請結(jié)合本文和《邊城》,談?wù)剝晌墓餐w現(xiàn)了哪些“和諧之美”?具有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6分)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3

  《受戒》

  汪曾祺

  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

  他是十三歲來的。

  這個地方的地名有點怪,叫庵趙莊。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做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里兩三家。一出門,遠(yuǎn)遠(yuǎn)可以看到,走起來得走一會,因為沒有大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連庵里的和尚也這樣叫!皩殑x何處?”——“荸薺庵。”庵本來是住尼姑的!昂蜕袕R”、“尼姑庵”嘛?墒禽┧j庵住的是和尚。也許因為荸薺庵不大,大者為廟,小者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xiāng)不叫“出家”,叫“當(dāng)和尚”。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個出去當(dāng)和尚。當(dāng)和尚也要通過關(guān)系,也有幫。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遠(yuǎn)。有到杭州靈隱寺的、上海靜安寺的、鎮(zhèn)江金山寺的、揚州天寧寺的。一般的就在本縣的寺廟。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夠種的了。他是老四。他七歲那年,他當(dāng)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議,決定叫他當(dāng)和尚。他當(dāng)時在旁邊,覺得這實在是在情在理,沒有理由反對。當(dāng)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xiàn)成飯。哪個廟里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xué)會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懺,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當(dāng)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他舅舅給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幾步,后走幾步,又叫他喊了一聲趕牛打場的號子:“格當(dāng)嘚——”,說是“明子準(zhǔn)能當(dāng)個好和尚,我包了!”要當(dāng)和尚,得下點本,——念幾年書。哪有不認(rèn)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開蒙入學(xué),讀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四言雜字》、《幼學(xué)瓊林》、《上論、下論》、《上孟、下孟》,每天還寫一張仿。村里都夸他字寫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約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帶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領(lǐng)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點,給明子穿上。明子穿了這件和尚短衫,下身還是在家穿的紫花褲子,赤腳穿了一雙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個頭,就隨舅舅走了。

  他上學(xué)時起了個學(xué)名,叫明海。舅舅說,不用改了。于是“明!本蛷膶W(xué)名變成了法名。

  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穿過一個縣城。縣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wù)局,肉鋪里掛著成邊的豬,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么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勁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個河邊,有一只船在等著他們。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艙里,船就開了。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dāng)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dāng)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fù)u了搖頭。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

  大伯一槳一槳地劃著,只聽見船槳撥水的聲音:

  “嘩——許!嘩——許!”

  ……

  荸薺庵的地勢很好,在一片高地上。這一帶就數(shù)這片地勢高,當(dāng)初建庵的人很會選地方。門前是一條河。門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場。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樹。山門里是一個穿堂。迎門供著彌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顏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佛背后,是韋馱。過穿堂,是一個不小的天井,種著兩棵白果樹。天井兩邊各有三間廂房。走過天井,便是大殿,供著三世佛。佛像連龕才四尺來高。大殿東邊是方丈,西邊是庫房。大殿東側(cè),有一個小小的六角門,白門綠字,刻著一副對聯(lián):

  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提

  進(jìn)門有一個狹長的天井,幾塊假山石,幾盆花,有三間小房。

  小和尚的日子清閑得很。一早起來,開山門,掃地。庵里的地鋪的都是籮底方磚,好掃得很,給彌勒佛、韋馱燒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燒一炷香、磕三個頭、念三聲“敲三聲磬。這庵里的和尚不興做什么早課、晚課,明子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豬。然后,等當(dāng)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來,教他念經(jīng)。

  教念經(jīng)也跟教書一樣,師父面前一本經(jīng),徒弟面前一本經(jīng),師父唱一句,徒弟跟著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邊唱,一邊還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響,就跟教唱戲一樣。是跟教唱戲一樣,完全一樣哎。連用的名詞都一樣。舅舅說,念經(jīng):一要板眼準(zhǔn),二要合工尺。說:當(dāng)一個好和尚,得有條好嗓子。說:民國二十年鬧大水,運河倒了堤,最后在清水潭合龍,因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臺大焰口,十三大師——十三個正座和尚,各大廟的方丈都來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誰當(dāng)這個首座?推來推去,還是石橋——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薩一樣,這就不用說了;那一聲“開香贊”,圍看的上千人立時鴉雀無聲。說:嗓子要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和尚里也有狀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貪玩!舅舅這一番大法要說得明海和尚實在是五體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著舅舅唱起來:

  “爐香乍爇——”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法界蒙薰——”

  “諸佛現(xiàn)金身……”

  “諸佛現(xiàn)金身……”

  ……

  等明海學(xué)完了早經(jīng),——他晚上臨睡前還要學(xué)一段,叫做晚經(jīng),——荸薺庵的師父們就都陸續(xù)起床了。

  這庵里人口簡單,一共六個人。連明海在內(nèi),五個和尚。

  有一個老和尚,六十幾了,是舅舅的師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稱之為老和尚或老師父,明海叫他師爺爺。這是個很枯寂的人,一天關(guān)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見他念佛,只是那么一聲不響地坐著。他是吃齋的,過年時除外。

  下面就是師兄弟三個,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稱他們?yōu)榇髱煾、二師?有的稱之為山師父、海師父。只有仁渡,沒有叫他“渡師父”的,因為聽起來不像話,大都直呼之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為他還年輕,才二十多歲。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當(dāng)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卻叫“當(dāng)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確確實實干的是當(dāng)家的職務(wù)。他屋里擺的是一張帳桌,桌子上放的是帳簿和算盤。帳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經(jīng)帳,一本是租帳,一本是債帳。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錢,——要不,當(dāng)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規(guī)的焰口是十個人。一個正座,一個敲鼓的,兩邊一邊四個。人少了,八個,一邊三個,也湊合了。荸薺庵只有四個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別的廟里合伙。這樣的時候也有過,通常只是放半臺焰口。一個正座,一個敲鼓,另外一邊一個。一來找別的廟里合伙費事;二來這一帶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時候,誰家死了人,就只請兩個,甚至一個和尚咕嚕咕嚕念一通經(jīng),敲打幾聲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經(jīng)錢不是當(dāng)時就給,往往要等秋后才還。這就得記帳。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錢不是一樣的。就像唱戲一樣,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為他要領(lǐng)唱,而且還要獨唱。當(dāng)中有一大段“嘆骷髏”,別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個人有板有眼地曼聲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為這容易呀?哼,單是一開頭的“發(fā)擂”,手上沒功夫就敲不出遲疾頓挫!其余的`,就一樣了。這也得記上:某月某日、誰家焰口半臺,誰正座,誰敲鼓……省得到年底結(jié)帳時賭咒罵娘!@庵里有幾十畝廟產(chǎn),租給人種,到時候要收租。庵里還放債。租、債一向倒很少虧欠,因為租佃借錢的人怕菩薩不高興。這三本帳就夠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燭、燈火、油鹽“福食”,這也得隨時記記帳呀。除了帳簿之外,山師父的方丈的墻上還掛著一塊水牌,上漆四個紅字:“勤筆免思”。

  仁山所說當(dāng)一個好和尚的三個條件,他自己其實一條也不具備。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鐘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連海青直裰也免了。經(jīng)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一天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里走走,那里走走,發(fā)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

  二師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間來住幾個月,因為庵里涼快。庵里有六個人,其中之一,就是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師娘。這兩口子都很愛干凈,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時候,坐在天井里乘涼。白天,悶在屋里不出來。

  三師父是個很聰明精干的人。有時一筆帳大師兄扒了半天算盤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轉(zhuǎn)兩轉(zhuǎn),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贏的時候多,二三十張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時,總有人愛在他后面看歪頭胡。誰家約他打牌,就說“想送兩個錢給你。”他不但經(jīng)懺俱通(小廟的和尚能夠拜懺的不多),而且身懷絕技,會“飛鐃”。七月間有些地方做盂蘭會,在曠地上放大焰口,幾十個和尚,穿繡花袈裟,飛鐃。飛鐃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鐃鈸飛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幾十副大鐃緊張急促地敲起來。忽然起手,大鐃向半空中飛去,一面飛,一面旋轉(zhuǎn)。然后,又落下來,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種架勢,“犀牛望月”、“蘇秦背劍”……這哪是念經(jīng),這是耍雜技。也許是地藏王菩薩愛看這個,但真正因此快樂起來的是人,尤其是婦女和孩子。這是年輕漂亮的和尚出風(fēng)頭的機(jī)會。一場大焰口過后,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后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他還會放“花焰口”。有的人家,親戚中多風(fēng)流子弟,在不是很哀傷的佛事——如做冥壽時,就會提出放花焰口。所謂“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調(diào),拉絲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點唱。仁渡一個人可以唱一夜不重頭。仁渡前幾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據(jù)說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他平?墒呛芤(guī)矩,看到姑娘媳婦總是老老實實的,連一句玩笑話都不說,一句小調(diào)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場上乘涼的時候,一伙人把他圍起來,非叫他唱兩個不可。他卻情不過,說:“好,唱一個。不唱家鄉(xiāng)的。家鄉(xiāng)的你們都熟,唱個安徽的。”

  姐和小郎打大麥,

  一轉(zhuǎn)子講得聽不得。

  聽不得就聽不得,

  打完了大麥打小麥。

  唱完了,大家還嫌不夠,他就又唱了一個:

  姐兒生得漂漂的,兩個xx子翹翹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里有點跳跳的。

  ……

  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guī),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

  仁山吃水煙,連出門做法事也帶著他的水煙袋。

  他們經(jīng)常打牌。這是個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飯的方桌往門口一搭,斜放著,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從他的方丈里把籌碼拿出來,嘩啦一聲倒在桌上。斗紙牌的時候多,搓麻將的時候少。牌客除了師兄弟三人,常來的是一個收鴨毛的,一個打兔子兼偷雞的,都是正經(jīng)人。收鴨毛的擔(dān)一副竹筐,串鄉(xiāng)串鎮(zhèn),拉長了沙啞的聲音喊叫:

  “鴨毛賣錢——!”

  偷雞的有一件家什——銅蜻蜓?礈(zhǔn)了一只老母雞,把銅蜻蜓一丟,雞婆子上去就是一口。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繃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

  明子曾經(jīng)跟這位正經(jīng)人要過銅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門前試了一試,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罵明子:

  “要死了!兒子!你怎么到我家來玩銅蜻蜓了!”

  小英子跑過來:

  “給我!給我!”

  。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jié)大桑椹,三棵結(jié)白的,三棵結(jié)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院墻下半截是磚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門是桐油油過的,貼著一副萬年紅的春聯(lián):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余

  門里是一個很寬的院子。院子里一邊是牛屋、碓棚;一邊是豬圈、雞窠,還有個關(guān)鴨子的柵欄。露天地放著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磚基土筑,上面蓋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還露著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薩的畫像上貼的金還沒有發(fā)黑。兩邊是臥房。隔扇窗上各嵌了一塊一尺見方的玻璃,明亮亮的,——這在鄉(xiāng)下是不多見的。房檐下一邊種著一棵石榴樹,一邊種著一棵梔子花,都齊房檐高了。夏天開了花,一紅一白,好看得很。梔子花香得沖鼻子。順風(fēng)的時候,在荸薺庵都聞得見。

  這家人口不多,他家當(dāng)然是姓趙。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媽,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老兩口沒得兒子。因為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災(zāi),也沒有大旱大水鬧蝗蟲,日子過得很興旺。他們家自己有田,本來夠吃的了,又租種了庵上的十畝田。自己的田里,一畝種了荸薺,——這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她愛吃荸薺,一畝種了茨菇。家里喂了一大群雞鴨,單是雞蛋鴨毛就夠一年的油鹽了。趙大伯是個能干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里場上樣樣精通,還會罩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墻、燒磚、箍桶、劈篾、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jié)結(jié)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閑著。煮豬食,喂豬,腌咸菜,——她腌的咸蘿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編蓑衣,織蘆篚。她還會剪花樣子。這里嫁閨女,陪嫁妝,磁壇子、錫罐子,都要用梅紅紙剪出吉祥花樣,貼在上面,討個吉利,也才好看:“丹鳳朝陽”呀、“白頭到老”呀、“子孫萬代”呀、“福壽綿長”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來請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來!”

  “一定呀!”——“一定!一定!”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里的風(fēng)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上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fā)!通紅的發(fā)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說:

  “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像個喜鵲!”

  “你自己說的!——吵得人心亂!”

  “心亂?”

  “心亂!”

  “你心亂怪我呀!”

  二姑娘話里有話。大英子已經(jīng)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過,人很敦厚,也不難看,家道也殷實,她滿意。已經(jīng)下過小定,日子還沒有定下來。她這二年,很少出房門,整天趕她的嫁妝。大裁大剪,她都會。挑花繡花,不如娘。她可又嫌娘出的樣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過新娘子,說人家現(xiàn)在繡的都是活花活草。這可把娘難住了。最后是喜鵲忽然一拍屁股:“我給你保舉一個人!”

  這人是誰?是明子。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時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園》,他喜歡得很。到了荸薺庵,他還常翻出來看,有時還把舊帳簿子翻過來,照著描。小英子說:

  “他會畫!畫得跟活的一樣!”

  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里來,給他磨墨鋪紙,小和尚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了不得:

  “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就可以亂孱!”——所謂“亂孱”是繡花的一種針法:繡了第一層,第二層的針腳cha進(jìn)第一層的針縫,這樣顏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跡,不像娘那一代繡的花是平針,深淺之間,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

  “畫一朵石榴花!”

  “畫一朵梔子花!”

  她把花掐來,明海就照著畫。

  到后來,鳳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葉,天竺果子、臘梅花,他都能畫。

  大娘看著也喜歡,摟住明海的和尚頭:

  “你真聰明!你給我當(dāng)一個干兒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

  “快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個頭,從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大英子繡的三雙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來看。看完了,就說:“嘖嘖嘖,真好看!這哪是繡的,這是一朵鮮花!”她們就拿了紙來央大娘求了小和尚來畫。有求畫帳檐的,有求畫門簾飄帶的,有求畫鞋頭花的。每回明子來畫花,小英子就給他做點好吃的,煮兩個雞蛋,蒸一碗芋頭,煎幾個藕團(tuán)子。

  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zhuǎn)。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薅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jīng)很高了,低下頭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

  梔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

  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薅起草來,傍晚牽!按蛲簟保敲髯拥氖。——水牛怕蚊子。這里的習(xí)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xué)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讓他回家吃飯!w家自己沒有場,每年都在荸薺庵外面的場上打谷子。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

  “格當(dāng)嘚——”

  這打場號子有音無字,可是九轉(zhuǎn)十三彎,比什么山歌號子都好聽。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cè)起耳朵:

  “這孩子這條嗓子!”

  連大英子也停下針線:

  “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

  “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j庵收來的租稻也曬在場上。他們并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唦——”,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小英子說。

  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扌歪”荸薺,這是小英最愛干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xì)細(xì)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

  明子常搭趙家的船進(jìn)城,給庵里買香燭,買油鹽。閑時是趙大伯劃船;忙時是小英子去,劃船的是明子。

  從庵趙莊到縣城,當(dāng)中要經(jīng)過一片很大的蘆花蕩子。蘆葦長得密密的,當(dāng)中一條水路,四邊不見人。劃到這里,明子總是無端端地覺得心里很緊張,他就使勁地劃槳。

  小英子喊起來: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發(fā)瘋啦?為什么劃得這么快?”

  ……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你真的要去燒戒疤呀?”

  “真的!

  “好好的頭皮上燒十二個洞,那不疼死啦?”

  “咬咬牙。舅舅說這是當(dāng)和尚的一大關(guān),總要過的!

  “不受戒不行嗎?”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處?”

  “受了戒就可以到處云游,逢寺掛褡!

  “什么叫‘掛褡’?”

  “就是在廟里住。有齋就吃。”

  “不把錢?”

  “不把錢。有法事,還得先盡外來的師父!

  “怪不得都說‘遠(yuǎn)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就憑頭上這幾個戒疤?”

  “還要有一份戒牒!

  “鬧半天,受戒就是領(lǐng)一張和尚的合格文憑呀!”

  “就是!”

  “我劃船送你去!

  “好!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劃到荸薺庵門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興奮得很。她充滿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這座大廟,看看受戒是個啥樣子。

  善因寺是全縣第一大廟,在東門外,面臨一條水很深的護(hù)城河,三面都是大樹,寺在樹林子里,遠(yuǎn)處只能隱隱約約看到一點金碧輝煌的屋頂,不知道有多大。樹上到處掛著“謹(jǐn)防惡犬”的牌子。這寺里的狗出名的厲害。平常不大有人進(jìn)去。放戒期間,任人游看,惡狗都鎖起來了。

  好大一座廟!廟門的門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門矗著兩塊大牌,一邊一塊,一塊寫著斗大兩個大字:“放戒”,一塊是:“禁止喧嘩”。這廟里果然是氣象莊嚴(yán),到了這里誰也不敢大聲咳嗽。明海自去報名辦事,小英子就到處看看。好家伙,這哼哈二將、四大天王,有三丈多高,都是簇新的,才裝修了不久。天井有二畝地大,鋪著青石,種著蒼松翠柏!按笮蹖毜睢,這才真是個“大殿”!一進(jìn)去,涼嗖嗖的。到處都是金光耀眼。坐在一個蓮花座上,單是蓮座,就比小英子還高。抬起頭來也看不全他的臉,只看到一個微微閉著的嘴唇和胖敦敦的下巴。兩邊的兩根大紅蠟燭,一摟多粗。佛像前的大供桌上供著鮮花、絨花、絹花,還有珊瑚樹,玉如意、整根的大象牙。香爐里燒著檀香。小英子出了廟,聞著自己的衣服都是香的。掛了好些幡。這些幡不知是什么緞子的,那么厚重,繡的花真細(xì)。這么大一口磬,里頭能裝五擔(dān)水!這么大一個木魚,有一頭牛大,漆得通紅的。她又去轉(zhuǎn)了轉(zhuǎn)羅漢堂,爬到千佛樓上看了看。真有一千個小佛!她還跟著一些人去看了看藏經(jīng)樓。藏經(jīng)樓沒有什么看頭,都是經(jīng)書!媽吔!逛了這么一圈,腿都酸了。小英子想起還要給家里打油,替姐姐配絲線,給娘買鞋面布,給自己買兩個墜圍裙飄帶的銀蝴蝶,給爹買旱煙,就出廟了。

  等把事情辦齊,晌午了。她又到廟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個“膳堂”,坐得下八百個和尚。吃粥也有這樣多講究:正面法座上擺著兩個錫膽瓶,里面插著紅絨花,后面盤膝坐著一個穿了大紅滿金繡袈裟的和尚,手里拿了戒尺。這戒尺是要打人的。哪個和尚吃粥吃出了聲音,他下來就是一戒尺。不過他并不真的打人,只是做個樣子。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點聲音!他看見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個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嘩,就大聲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見明子目不斜視地微微點了點頭,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搖大擺地走了。

  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知道明子受戒是第三天半夜,——燒戒疤是不許人看的。她知道要請老剃頭師傅剃頭,要剃得橫摸順摸都摸不出頭發(fā)茬子,要不然一燒,就會“走”了戒,燒成了一片。她知道是用棗泥子先點在頭皮上,然后用香頭子點著。她知道燒了戒疤就喝一碗蘑菇湯,讓它“發(fā)”,還不能躺下,要不停地走動,叫做“散戒”。這些都是明子告訴她的。明子是聽舅舅說的。

  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墻根底下的荒地里。一個一個,穿了新海青,光光的頭皮上都有十二個黑點子!@黑疤掉了,才會露出白白的、圓圓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興。她一眼就看見了明子。隔著一條護(hù)城河,就喊他:

  “明子!”

  “小英子!”

  “你受了戒啦?”

  “受了!

  “疼嗎?”

  “疼!

  “現(xiàn)在還疼嗎?”

  “現(xiàn)在疼過去了!

  “你哪天回去?”

  “后天!

  “上午?下午?”

  “下午!

  “我來接你!”

  “好!”

  ……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小英子這天穿了一件細(xì)白夏布上衣,下邊是黑洋紗的褲子,赤腳穿了一雙龍須草的細(xì)草鞋,頭上一邊插著一朵梔子花,一邊插著一朵石榴花。她看見明子穿了新海青,里面露出短褂子的白領(lǐng)子,就說:“把你那外面的一件脫了,你不熱呀!”

  他們一人一把槳。小英子在中艙,明子扳艄,在船尾。

  她一路問了明子很多話,好像一年沒有看見了。

  她問,燒戒疤的時候,有人哭嗎?喊嗎?

  明子說,沒有人哭,只是不住地念拂。有個山東和尚罵人:

  “俺日你奶奶!俺不燒了!”

  她問善因寺的方丈石橋是相貌和聲音都很出眾嗎?

  “是的!

  “說他的方丈比小姐的繡房還講究?”

  “講究。什么東西都是繡花的!

  “他屋里很香?”

  “很香。他燒的是伽楠香,貴得很!

  “聽說他會做詩,會畫畫,會寫字?”

  “會。廟里走廊兩頭的磚額上,都刻著他寫的大字。”

  “他是有個小老婆嗎?”

  “有一個。”

  “才十九歲?”

  “聽說。”

  “好看嗎?”

  “都說好看。”

  “你沒看見?”

  “我怎么會看見?我關(guān)在廟里!

  明子告訴她,善因寺一個老和尚告訴他,寺里有意選他當(dāng)沙彌尾,不過還沒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議。

  “什么叫‘沙彌尾’?”

  “放一堂戒,要選出一個沙彌頭,一個沙彌尾。沙彌頭要老成,要會念很多經(jīng)。沙彌尾要年輕,聰明,相貌好!

  “當(dāng)了沙彌尾跟別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沙彌頭,沙彌尾,將來都能當(dāng)方丈,F(xiàn)在的方丈退居了,就當(dāng)。石橋原來就是沙彌尾!

  “你當(dāng)沙彌尾嗎?”

  “還不一定哪!

  “你當(dāng)方丈,管善因寺?管這么大一個廟?!”

  “還早吶!”

  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dāng)方丈!”

  “好,不當(dāng)!

  “你也不要當(dāng)沙彌尾!”

  “好,不當(dāng)!

  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花蕩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dāng)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聲說:“要——!”

  “快點劃!”

  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jìn)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jié)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yuǎn)了。

  ……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

  拓展閱讀:《受戒》讀后感

  《受戒》篇幅不長,卻寫得十分有畫面感。我讀著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繪的場景,故事性很強(qiáng)。雖然沒有什么驚人的場面描述,沒有華麗的辭藻,僅是白描的筆觸卻也寫得生動。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飽滿,是完整的人。比如寫明子受戒時,有一個山東和尚受戒燒戒疤太疼,山東和尚罵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燒了!”簡直就是村野俗夫!這和尚的反應(yīng)讓人覺得十分的真實,直爽的山東漢子的形象躍然紙上。雖寫的是和尚,卻不是超脫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齋念佛,不食人間煙火。和尚也在那個世外桃源過得瀟灑,能夠自給自足,靠著自我的本事獲得吃穿,那里的和尚能夠偶爾吃肉,甚至能夠娶妻。還有小英子家房子獨村獨落,有田沒有全拿來種糧食,而是有半畝種了小英子喜歡的荸薺。這種有些理想化的社會生活,在當(dāng)時就應(yīng)是有些超凡的。

  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間的感情純純的。從開始到結(jié)尾,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總有些微妙。開頭埋了伏筆,將兩人從空間上拉近,到之后兩人之間不斷的交集。似乎只是孩子間,玩伴間的情誼,沒有明確的錯綜復(fù)雜的感情,一向簡簡單單,似水長流,一點一點滲透到故事中,一種朦朧的感情,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高潮。最后,文章用一個省略號結(jié)尾。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 4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受戒(節(jié)選)

  汪曾祺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zhuǎn)。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薅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jīng)很高了,低下頭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梔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薅起草來,傍晚牽!按蛲簟,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這里的習(xí)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xué)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讓他回家吃飯!w家自己沒有場,每年都在荸薺庵外面的場上打谷子。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

  “格當(dāng)嘚——”

  這打場號子有音無字,可是九轉(zhuǎn)十三彎,比什么山歌號子都好聽。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cè)起耳朵:“這孩子這條嗓子!”

  連大英子也停下針線:“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j庵收來的租稻也曬在場上。他們并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唦——”,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小英子說。

  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抷(音wǎi)荸薺”,這是小英最愛干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嘩嘩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xì)細(xì)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

  明子常搭趙家的船進(jìn)城,給庵里買香燭,買油鹽。閑時是趙大伯劃船;忙時是小英子去,劃船的是明子。

  從庵趙莊到縣城,當(dāng)中要經(jīng)過一片很大的蘆花蕩子。蘆葦長得密密的,當(dāng)中一條水路,四邊不見人。劃到這里,明子總是無端端地覺得心里很緊張,他就使勁地劃槳。

  小英子喊起來: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發(fā)瘋啦?為什么劃得這么快?”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你真的要去燒戒疤呀?”

  “真的!

  “好好的頭皮上燒十二個洞,那不疼死啦?”

  “咬咬牙。舅舅說這是當(dāng)和尚的一大關(guān),總要過的!

  “不受戒不行嗎?”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處?”

  “受了戒就可以到處云游,逢寺掛褡!

  “什么叫‘掛褡’?”

  “就是在廟里住。有齋就吃!

  “不把錢?”

  “不把錢。有法事,還得先盡外來的師父!

  “怪不得都說‘遠(yuǎn)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就憑頭上這幾個戒疤?”

  “還要有一份戒牒!

  “鬧半天,受戒就是領(lǐng)一張和尚的合格文憑呀!”

  “就是!”

  “我劃船送你去!

  “好。”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劃到荸薺庵門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興奮得很。她充滿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這座大廟,看看受戒是個啥樣子。

  1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篇交代了庵趙莊人們勞作的內(nèi)容和方式,展示了當(dāng)?shù)氐纳钪刃,體現(xiàn)出互幫互助、淳樸自然的民風(fēng)。

  B.作者寫明子喊起打場號子,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式,寫出了明子嗓音的悠揚、婉轉(zhuǎn)、動聽。

  C.當(dāng)有流星從天上掉下來時,英子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她感到非常懊惱,她擔(dān)心自己想的好事不能如愿。

  D.“受戒就是領(lǐng)一張和尚的合格文憑呀!”體現(xiàn)了小英子對“受戒”的通俗理解和“了解”受戒后的輕松心情。

  12.趙大娘、大英子、小英子對明海號子的不同反應(yīng),體現(xiàn)了她們各自怎樣的心理?

  13.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明海與小英子之間朦朧的愛情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14.有人評價《受戒》“有一種超功利的瀟灑與美!闭埥Y(jié)合全文談?wù)剬@句話的理解。

  答案:

  11.C項,“非常懊悔”錯,應(yīng)為“遺憾”。

  12.①大英子:脫口而出,只是純客觀地夸贊號子。②趙大娘:既有對號子的贊美,又有長輩對晚輩的憐愛。③小英子:既有對號子的贊賞,又有對人的喜愛,更有心上人受到別人夸贊的自豪感。

  13.①通過生活場景。一起看場、抷荸薺、小英子送明子進(jìn)城、去受戒等生活場景,為表現(xiàn)明海與小英子之間的情感鋪設(shè)背景。②細(xì)致入微心理描寫。文中多次寫到明子“心里癢癢”“心搞亂了”“無端端地心里很緊張”等內(nèi)容,表現(xiàn)明子內(nèi)心對小英子的朦朧情感。③人物對話。小英子與明子的關(guān)于“受戒”對話中,充滿了對明子的關(guān)心。④細(xì)節(jié)描寫。如“三步兩步就趕到”,“低頭薅起草來”的動作細(xì)節(jié);小英子聽到明子的歌聲“非常驕傲”的神態(tài)細(xì)節(jié)等。

  14.①詩意和諧的生活狀態(tài)。文中所描繪栽秧、薅草、割稻等農(nóng)業(yè)勞作活動,沒有著意表現(xiàn)其艱辛,反而呈現(xiàn)出和諧、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②純真而質(zhì)樸的情感。小英子和明海的感情既有玩伴之間的純真,又有情竇初開的羞澀和浪漫,清純而美好。③率性和本真的人性。作者通過典型的環(huán)境、簡單的生活場景和質(zhì)樸的人物語言,展現(xiàn)著率性本真的人性之美。

【《受戒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平凡的世界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10-28

默契節(jié)選閱讀答案01-20

紅巖節(jié)選閱讀答案08-27

大師節(jié)選閱讀答案01-09

鹽節(jié)選 閱讀答案05-14

父子節(jié)選 閱讀答案06-10

紅巖節(jié)選閱讀答案02-12

《孔乙己》節(jié)選閱讀答案07-05

理財節(jié)選閱讀答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