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顏氏家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
教子
王大司馬①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②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梁元帝③時有一學士④,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
導讀:文中列舉了正反兩個"教子"事例,孰好孰壞,讀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難分辨.
注釋:①王大司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字君才,初仕北魏,歸粱后任湘東王蕭繹的左常侍及司馬.②湓(p n)城:也稱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蕭繹(508~554年),字世誠,南朝梁蘭陵(今江蘇武進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zhèn)守江陵(今屬湖北),侯景叛亂時,派王僧辨,陳霸先等討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為西魏所擄,被殺.④學士:官名,南北朝時,學士為編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蓋.⑥婚宦:結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性甚嚴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飾( )
二,翻譯
1.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
三,文中將魏老夫人教子與梁元帝時一父親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來說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嬌慣溺愛自己的子女.
四,試舉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參考答案
一,l.品性2.超過3.稍微4.掩飾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訓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業(yè). 2.一句話說得有道理,(他父親)便在路上廣為宣揚,一年到頭都贊不絕口.
三,方式結果對比
四,孟母三遷;傷仲永……
參考譯文
大司馬王僧辨的母親魏老夫人,品性非常嚴謹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駐守時,是統(tǒng)率三千人的將領,年齡已過四十歲,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還用棍棒教訓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業(yè)。梁元帝的'時候,有一位學士,聰明有才華,被父親嬌寵,缺乏教養(yǎng),他如果有一句話說得有道理,他的父親便在路上廣為宣揚,一年到頭都贊不絕口;但他如果有一件事做錯了,他的父親便想方設法為他遮掩粉飾,希望他自己能改正。等到學士長到結婚和做官的年齡后,他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長,最終因說話不檢點,被周逖殺死,腸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戰(zhàn)鼓。
附注釋
1、王大司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字君才,初仕北魏,歸梁后任湘東王蕭繹的左常侍及司馬.
2、湓城:也稱湓口,古城名.
3、梁元帝:即蕭繹(508~554年),字世誠,南朝梁蘭陵(今江蘇武進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zhèn)守江陵(今屬湖北),侯景叛亂時,派王僧辨,陳霸先等討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為西魏所擄,被殺。
4、學士:官名,南北朝時,學士為編纂撰述之官
5、揜:同"掩",遮蔽,掩蓋
6、婚宦:結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7、釁:涂抹
8、為:表被動
9、非:錯誤
10、冀:希望
11、少:同“稍”,稍微
12、竟:終究
13、周逖:顏之推(531年-約595年),字介,漢族,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篇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2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說明一個道理:不能一學到一點東西就自高自大,驕傲自滿 ,要謙虛好學,學而不厭。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南北朝】顏之推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注解
1.夫:句首發(fā)語詞。
2.學者:學習的人。
3.求益:求得長進。
4.凌忽:凌,欺侮;忽,輕視。
5.輕慢:輕視。慢,傲慢。
6.同列:同輩。
7.疾之:怨恨他。
8.惡(wù):厭惡(wù)。
9.鴟梟(chī xiāo):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10.如此:像這樣。(代指:才讀數(shù)十卷書,就自高自大,冒犯長者,對同輩輕視傲慢。)
11.所以:是為了。
12.疾:痛恨。
13.也:罷了。
14.損:損害。
譯文
說到學習這件事,本是為了求取知識的。常見世人才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自大起來,冒犯長者,對同輩輕視傲慢。(以至于)別人怨恨他就像仇敵一樣,厭惡他就像對惡鳥一樣。像這樣用學習到的'東西來損害自己,還不如不要學習。
1.解釋加點的字詞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 長進 ) 人疾之如仇敵( 怨恨 )
如此以學自損( 像這樣 ) 輕慢( 輕視 )
輕:輕視 疾:痛恨
2.翻譯下列句子
如此以學自損, 不如無學
答像這樣以所謂學習損害了自己,還不如不學呢! 9 本文告訴我們學習的目的是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
3.文章的觀點是 如此以學自損 ,不如無學
4.根據(jù)文章內容,結合學習生活談談,我們應抱有什么樣的學習態(tài)度?
答:不能一學到一點東西就自高自大,驕傲自滿 ,要謙虛好學,學而不厭。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答: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6、短文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答: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千萬不要傲氣。
道理
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驕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求得長進,如果憑借學到的知識自高自大,還不如不學習。人,千萬不可以己之長,便恃才傲人、傲物。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錢貨入瓶》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0-17
韓愈《毛穎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5
《承宮樵薪苦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5
《愚人食鹽》文言文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5
《孟子見梁惠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2-15
《社鼠》閱讀答案及翻譯06-15
《鷓鴣》閱讀答案及翻譯11-18
治學閱讀答案與翻譯11-06
《春雨》原文及閱讀答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