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可是到底什么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我與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廣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但是,人均語文學習成績在全年級處于第四,的確不夠理想,反映出孩子們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據前任老師給我講:本班孩子打上課鈴以后遲遲不回教室,上課時忙著各說各的,不善于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里,協(xié)作精神差,集體觀念不夠強,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著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扎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二、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yǎng)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于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伙伴對話。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伙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伙伴。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fā)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伙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閱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huán)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二、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學習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語文學習也有一個基本的步驟。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就是讓學生從內心觸摸到語文,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能習得方法,慢慢找到學習規(guī)律。
人教版教科書有著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tǒng),這是不同于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tǒng),同時又指導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給學生更多關注,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表現在語文學科中,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人教版教科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每個單元前都有"導語",課與課之間有"鏈接語",精讀課文中"泡泡語",有的導入學習活動,有的指導學習活動,有的提出學習目標,有的提示學習方式,能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努力把對學習的指導隱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畫腳的說教,而是和風細雨的點撥。"教科書通過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學生應該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這個學習過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讀課文和相互交流為基礎,欣賞語言對文章內容及表現形式進行評價,同時獲得審美體驗。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領悟表達。理解內容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會慢慢學會學習。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2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詩——《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讀后談自己的體會,談自己從詩中讀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談自己讀詩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就課文的'題目,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什么樣的地球?
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庞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那樣的感觸?
、朴米约旱脑捳f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容?有些什么說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辭方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tài)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4、小結:(板書的內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1、根據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概括內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主要手段。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fā)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fā)現大自然奧秘的!豆旁妰墒住凡粌H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容易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fā)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chuàng)立學說的故事,頗具吸引力。本組教材中還安排了與專題相關的“閱讀鏈接”“資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語交際,以及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寫觀察日記等內容……所有語文活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很有利的。
二、訓練點:
本組的導讀提示了學習內容,提出了語文實踐活動的要求。在進行本組教學時,既要在學習課文時仔細體會課文的作者是怎樣觀察的.,還要在課后認真觀察周圍事物,學習寫觀察日記,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去認識世界,了解世界,不斷培養(yǎng)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在教學時還要充分注意“導語”“閱讀鏈接”“資料袋”等各部分內容的相關性,有機整合,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目標:
1、認識22個生字,會寫28個生字,學習積累文中的一些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段落。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4、在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積累好詞佳句,體會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四、課時安排:
1、古詩兩首2課時
2、爬山虎的腳2課時
3、蟋蟀的住宅2課時
4、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1課時
5、語文園地二4課時
6、古詩兩首
一、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1084年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云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致,卻另辟蹊徑,抓住廬山姿態(tài)談游山感受。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游山西村》詩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
3、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三、教法與學法
要把朗讀和理解古詩結合起來,在正確領會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表達出作者的感情,通過朗讀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古詩的能力,要把主體地位放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課時:二課時
六、教學準備
作者的有關資料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單元教學計劃05-22
語文五年級單元教學計劃06-26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計劃12-26
八年級語文單元教學計劃08-08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10-17
一單元的教學計劃02-06
英語單元教學計劃02-14
四年級語文第八單元教案05-16
武術單元教學計劃5課時的武術單元教學計劃11-30
小學語文單元教學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