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歡迎閱讀與收藏。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
我把目標定位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從中體會李四光善于思考和執(zhí)著的精神。我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思考來理解課文,把學生帶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師進行對話感知問題,學生對扮演李四很感興趣;最后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一讀再讀,深入思考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經(jīng)過共同的討論,我們得出結論:
1、李四光思考了許多年
2、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知識
3、李四光專門回家鄉(xiāng)對石頭進行了考察。
4、繼續(xù)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有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
通過這樣的結論和總結,我立即引導學生談收獲,通過看李四光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學生一開始不太敢談,只有幾個舉手的,但我抓住這幾個同學的帶動作用然后啟發(fā),學生就談的好多了: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永不放棄、愛思考、不輕易放棄,甚至連士兵突擊里許三多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都有學生談到。我又抓住學生平時積累成語的習慣來激勵學生,有同學用上成語了,你也可以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描述,學生又談了不少,而且讓人感覺到學生對課文的主旨體會的比較到位,最后以我的“鍥而不舍”做了小結。一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啟發(fā)與鼓勵下變的更愛思考了。也更會思考了。第三節(jié)課,我乘著東風讓學生寫上課的收獲,結果有的學生寫了兩頁還多,從知識方面到精神方面,學生確實能把收獲談出來了。我又趁勢告訴學生,能寫出這么好的收獲,你就已經(jīng)會寫很棒的讀書筆記了,在收獲前邊再加上對課文的介紹和對重點句段的體會等等,一篇很棒的'讀書筆記就誕生了。孩子們?yōu)樽约旱倪@一收獲興奮不已,紛紛舉著手告訴我,“老師,我寫了兩頁多收獲呢!”
課后,我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真的收獲不小,單單是意外地教會了學生寫讀書筆記就讓我很是欣慰。以后繼續(xù)努力,盡可能多的營造這樣多方面豐收的課堂。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2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jīng)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么大的石頭“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說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chǎn)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3)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在不斷地思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fā)現(xiàn)”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zhí)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3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chǎn)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后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
教學中我首先明確教學目標: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chǎn)生的疑問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重要意義。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處“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里?讓他們?nèi)ニ伎,去提問,積極發(fā)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么樣解決內(nèi)心疑惑的'?說實話因為是隨堂上課,我在上課之前是做好準備的,我想好了上課應該說什么,學生可能會說什么,我又該怎樣回答他們?墒且簧险n,好多東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樣。
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一.對課本的閱讀語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問的方法,如讓學生說說“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里?學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不夠深。
二.閱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復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xiàn)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可以分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2。有感情地讀。3。因為深入了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謂。
三.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似的。其實現(xiàn)在想來,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系。
我覺得我們不管課怎么上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目標,只要圍繞著教學目標,不偏離.站在學生的回答角度跟著學生上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4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第二課時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問?
。3)李四光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 “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jīng)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等等;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復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chǎn)生了疑問。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真正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品質。
最后,我又引導學生解決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找一找李四光是如何解開怪石之謎的,感受李四光從童年到青年到中年執(zhí)著研究的可貴品質,并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fā)現(xiàn)”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模仿寫話等,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zhí)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最大優(yōu)點就是能夠以幾個關鍵問題統(tǒng)領全文的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目標、有重點、有任務、有興趣,匯報起來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增加,每個孩子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學習熱情比較高。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1.在讓學生說說“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里時,學生找到相關語句后,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
2.閱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復在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xiàn)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可以分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2。有感情地讀。3。因為深入了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讀。
3.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還需再合理化。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其實現(xiàn)在想想,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系。
其實,我覺得語文課我們不管課怎么上,萬變不離其中,那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任務,讓孩子學會、會學,只要圍繞著教學目標,不偏離學生的回答角度,其實跟著學生走、跟著孩子學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5
在備課之初,我按照習慣先反復讀了幾遍課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思路:產(chǎn)生疑問——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然后我詳細閱讀參考書,明確了教學中應該解決的重點和難點。我還上網(wǎng)查找了這節(jié)課的一些教學案例,對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我逐漸有了一個清晰的教學思路。然后我開始備課。
第一次備課,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引領學習和自主學習”兩大模塊。以“抓住問題——探究原因——如何解決——感悟品質”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可是,第一次試教后,發(fā)現(xiàn)學生根本接不上我的思路,我改了教案,把問題細化,并加入一些基本訓練,但是二次試教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我的問題仍然半明半昧,匯報時也不知從何處談起,在文本的.解讀中也很難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且預設的很多內(nèi)容都沒有出來。我想,一定是我的教學思路有問題。經(jīng)過和同事交流,大家一致認為學生剛上三年級,學習方法還沒有形成,學習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這種教學設計有些拔高了,我又找周校長溝通請教,她幫我找到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給我提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我決心重新備課,改變學習方式,放低目標,讓學生抬一抬腳就夠得著。所以我的第三稿教案相對來說簡單了許多。
今天上課時,學生的狀態(tài)還是蠻好的,開始的學習也很順利,但是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不知是我的問題問的太突兀,還是這個環(huán)節(jié)轉換太快,學生剛開始也處于云霧之中,不知道究竟應該找些什么?我巡視了幾個小組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及時進行了點撥,部分學生這才茅塞頓開,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理解不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找的幾名學生在回答幾個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時,其他同學有的點頭表示同意,有的則不知所云的樣子,真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決。由于擔心時間不夠用,所以后面理解李四光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處理又過于簡單了,甚至課后題都沒能得到解決。
這節(jié)課上完后,我雖然情緒輕松了,但是心情并沒有那么舒暢,因為總覺得還應該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來突破學生理解能力這個瓶頸,只是我還沒有找到。其實這篇課文并不是很難,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思維清楚,理解深刻,如何能把“得言、得意、得法”融會貫通,使學生會學語文的同時,還能會悟語文,會用語文。學完新課標,努力想把自己所學,所感,所悟都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卻在這一節(jié)課后發(fā)現(xiàn),原來思想要和實踐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6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但是孩子們忽略了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jīng)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復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chǎn)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fā)現(xiàn)”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zhí)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注意這一點。還有就是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fā)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于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最后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齊讀課題下課。這樣一來,文章的層次也會更清晰。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7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實驗小學周德穎今天,區(qū)進修學校的鄒清老師來學校教學調(diào)研,聽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頭》一課。既肯定了我的優(yōu)點,也給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議。
我在上這課時,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識?”導入,揭示課題。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2個疑問:
1、這塊大石頭“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的。這是兩個切中要害的問題,我將問題及時打在電腦上,呈現(xiàn)給全班學生作為自學的導向問題。學生通過自讀自學,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我也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定在討論問題一。
孩子們發(fā)言積極,找到了許多重點語句,我雖然表面鎮(zhèn)定地在講課,帶領孩子挖掘語言的重點、訓練感情朗讀。可是此時,我的心里已經(jīng)開始發(fā)虛了。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思維在無限制地擴張,體悟的點鋪得太開了,顯得很散,影響整個課堂的嚴謹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時剎車的方法,怎么辦?好不容易,終于有同學說到了我課前預設的句子了,趕快抓住,將問題的討論縮小到第二段。
課后我仔細思考了這個插曲,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
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fā)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于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所以,如果將目標再鎖定明確一些,就不會出現(xiàn)課堂上孩子說話如此散的現(xiàn)象了,我可以這樣安排學習任務: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塊石頭的“大”?第二課時再安排后半部分來歷怪的特點。最后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齊讀課題下課。唉!怎么沒早點發(fā)現(xiàn)。而且這歸段的能力,是三年級重點要培養(yǎng)的,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不錯,細節(jié)決定成敗,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讓我覺得整節(jié)課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2、朗讀的形式過于單一:
不知為什么,我總是會忽略朗讀形式的問題,學著學著就變成齊讀為主了,整個課堂齊讀的比例占到了80%,學生讀得口干舌燥,還得繼續(xù)奮戰(zhàn)。朗讀可以分為:個別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課堂上,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個別指名讀可以將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個別學生的朗讀達到示范、糾錯、突破重點等多項指向明確的功能,同時體現(xiàn)了一個朗讀的個性,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
齊讀可以很好地調(diào)控課堂紀律,使朗讀有氣勢,但不易抒發(fā)孩子個人的朗讀情感。再說賽讀,這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他們喜歡小組競賽,喜歡那種獲勝的感受,尤其是當兩組站起來的時候,特別精神,特別投入。因此,課堂應是多種朗讀方式的結合體,讓朗讀揚長避短,發(fā)揮更大的功效。
另外課堂也有成功之處,需要堅持的。
1、識字的自主學習:
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jù)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diào)。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培養(yǎng)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jīng)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xiàn)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
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fā)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課堂就是這樣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將在課堂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8
本次教學設計力圖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所以,十分注意對文本詞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對文本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時伴以品讀的方式進行的,既“以讀代講”,又“以讀悟情”。換言之,“代講”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進一步加深對語言字運用之妙的理解。先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而后再加強感情朗讀的訓練。本次教學還十分致意依據(jù)字理進行識字和析詞。實踐證明,字理是識字和析詞的根本,一般情況下應依據(jù)字理探尋出字詞的本義,然后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義。然而,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大多僅停留在表層的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上,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是不夠扎實的。依據(jù)字理了解本義,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義,這應當逐漸成為中高年級段理解詞語的主流教法。當然,由于漢字的演化和簡化,有些字的形義變化已經(jīng)較大,很難從字理詞源上去探求它的本義了,對此是不能牽強附會地亂解瞎說的,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義即可。但是,對大部分的字詞來說,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依據(jù)字理解說的,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應當先依據(jù)字理找出本義,然后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義。所以我要讓我的學生通過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啟發(fā)和對學習的動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9
一、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
對于課堂時間的把握,我還欠成熟,詞語教學、學生讀詞、還有問學生問題的時候,都顯得在時間銜接上不夠緊湊,存在一些脫節(jié)的問題。這些應該把握好時間的地方。
二、目標意識不夠強烈
對于本節(jié)課的設計,也是過多的把時間花在了過程的設計上,對整體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卻沒有充分全面的思考。當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環(huán)節(jié)便淪落為只是老師的一種修飾,而學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師的演出。這怎么能夠是一堂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課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課呢?
三、發(fā)展觀念不夠明確
三年級學生還更需要的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而我卻一直都擔心學生答不上來,從而沒有設定專門為培養(yǎng)概括和思維能力為目標的環(huán)節(jié)。所以,通過這個課我認識到,定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準確目標,要努力的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情況來確定目標。
我仔細地反省了一下,首先是我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不清楚三年級已經(jīng)有了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基礎。其次還有自身的`語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種引人入勝的,想要把所有內(nèi)容一字不落聽進耳朵、記在心里的力量。老師應該有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向更高的難度挑戰(zhàn)的精神。以后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學生上,也會找對教學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0
今天,我在班里公開教學《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不斷探索研究,最終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發(fā)現(xiàn),為中國人爭光。文章內(nèi)容通俗易懂,學生一讀便知,關鍵是要讓孩子們體會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對大石頭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對大石頭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動容的,從小到大,從國內(nèi)到國外,經(jīng)歷那么長時間,他的癡心不改,他的執(zhí)著依舊,這是怎樣一種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很會觀察,也很會思考。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為從該文中受到啟發(fā)。我想:教學本文,惟有讓學生多讀讀課文,學生才會從中受益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楚教材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讓他們?nèi)ニ伎,去提問,積極發(fā)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么樣解決內(nèi)心疑惑的?帶著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nèi)容中,整節(jié)課學生們聽得很有味。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
一、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
對于課堂時間的把握,我還欠成熟。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有些前松后緊,一開始我讓同學們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的時候,我總怕指導不到位,叫了許多同學發(fā)言,結果浪費了時間,致使在最后體會李四光精神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時間不夠充裕,重點不突出了。
二、目標意識不夠強烈
由于以往教學總是認真地參考教參中的`教學過程,而對于課堂教學的整體目標給于的關注偏少。對于本節(jié)課的設計,也是過多的把時間花在了過程的設計上,對整體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卻沒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語文技能性目標定的不夠準確、全面,課堂上注重了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但是段的訓練還有些欠缺,沒有做好語文低段和中段的銜接。
仔細地反省一下,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首先是我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不清楚三年級已經(jīng)有了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基礎。其次是我在備課時鉆研教材不夠,沒有定位出準確的目標,當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環(huán)節(jié)便淪落為只是老師的一種修飾,而學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師的演出。這怎么能夠是一堂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課呢?再次我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預設也不夠全面,造成課堂上應對不靈活。
今后我將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學生上,找對教學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1
《奇怪的大石頭》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我想:李四光是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勤于動腦的人,這節(jié)課不正是要讓學生學習他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嗎?于是,我便改變了以往師提生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來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學片段:
師: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即提出一個小問題,就會有小進步,提出一個大問題,就會有大進步。提出的問題越多,進步就越大。沒有問題的同學可能是你全懂了,呆會兒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就由你來答或者是你沒有一點進步。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劃出你的疑問,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誰的進步最大,好嗎?
生:讀課文,認真批注。師巡視。
師:哪一個愛思考的孩子先來發(fā)言?
生:這塊大石頭是從哪兒來的?怎樣來到這里的?
生:這塊大石頭是從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生:那“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鄉(xiāng),我從資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鄉(xiāng)在湖北黃岡。
生:這塊石頭究竟是什么時候被帶過來的?
生:老師不是說了嗎?是第四紀的時候,大約從250萬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ǹ磥,這位同學不問出個具體的年月誓不罷休)
(學生們個個沉默無言,眼神里充滿了疑問。)
師:這位同學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的學習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關于這個問題,課后我們?nèi)ゲ橐徊椋脝幔?/p>
生:第四紀冰川怎么只帶來了一塊大石頭呢?
生:是呀,這里怎么只有一塊大石頭呢?(同學們紛紛向我發(fā)問)
師:我想,這是這塊石頭與這個地方的緣分,是緣分讓這塊大石頭來到了這里。其余的石頭大概與這個地方缺少緣分吧。就像我們班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是緣分讓我們相聚、相知,我們彼此間應互相尊重、團結友愛,珍惜這份難得的緣分才是。
生:老師,這塊大石頭怎么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P于這個問題,我備課時還真沒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問題推給了學生。)
師:有哪位同學知道呀?誰能答出來,誰就是這位同學的老師。
。ㄕl知,學生們一個個都皺著眉頭,連連搖頭,用疑問的眼光看著我,等著我給他們指點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辦呢?沒辦法,只有推到課后去完成了。)
師:這位同學的問題提的很棒,老師把這個問題作為作業(yè),留給大家課后思考!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總算結束了,可是這節(jié)課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課堂上孩子們那咄咄逼人的質疑讓我驚喜,也令我不知所措、備受尷尬。為什么孩子們提的問題,自己備課時卻沒有想到呢?反思自己的備課,老師只顧追求“先聲奪人”的效果,追求教學問題設計的巧妙,追求教學語言的`優(yōu)美,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等,只以教師成人的眼光來備課,這樣的備出來的課堂完全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表演,老師牽哪兒,學生走哪兒。只要老師所提的問題被一一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大功告成。從不考慮這些問題是否是學生所關注的,是否是學生想急于弄明白的。這樣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抹殺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解學生之所疑,思學生之所思,想學生之所想,把語文課堂真正地還給孩子們。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2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chǎn)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后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
一、教學中我首先明確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chǎn)生的疑問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重要意義。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處“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里?讓他們?nèi)ニ伎,去提問,積極發(fā)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么樣解決內(nèi)心疑惑的.?說實話因為是隨堂上課,我在上課之前是做好準備的,我想好了上課應該說什么,學生可能會說什么,我又該怎樣回答他們?墒且簧险n,好多東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樣。
二、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1、對課本的閱讀語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問的方法,如讓學生說說“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里?學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不夠深。
2、閱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復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xiàn)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何分。
(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2)、有感情地讀;
。3)、因為深入了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謂。
3、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似的。其實現(xiàn)在想來,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系。
我覺得我們不管課怎么上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目標,只要圍繞著教學目標,不偏離、站在學生的回答角度跟著學生上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3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實驗小學 周德穎 今天,區(qū)進修學校的鄒清老師來學校教學調(diào)研,聽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頭》一課。既肯定了我的優(yōu)點,也給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議。
我在上這課時,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識?”導入,揭示課題。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2個疑問:
1、這塊大石頭“怪”在哪里?
。、他是怎么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的。這是兩個切中要害的問題,我將問題及時打在電腦上,呈現(xiàn)給全班學生作為自學的導向問題。學生通過自讀自學,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我也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定在討論問題一。
孩子們發(fā)言積極,找到了許多重點語句,我雖然表面鎮(zhèn)定地在講課,帶領孩子挖掘語言的重點、訓練感情朗讀?墒谴藭r,我的心里已經(jīng)開始發(fā)虛了。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思維在無限制地擴張,體悟的點鋪得太開了,顯得很散,影響整個課堂的嚴謹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時剎車的方法,怎么辦?好不容易,終于有同學說到了我課前預設的句子了,趕快抓住,將問題的討論縮小到第二段。
課后我仔細思考了這個插曲,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陷。
。薄⑽业谝淮谓佑|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
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fā)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于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所以,如果將目標再鎖定明確一些,就不會出現(xiàn)課堂上孩子說話如此散的現(xiàn)象了,我可以這樣安排學習任務: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塊石頭的“大”?第二課時再安排后半部分來歷怪的特點。最后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齊讀課題下課。唉!怎么沒早點發(fā)現(xiàn)。而且這歸段的能力,是三年級重點要培養(yǎng)的,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不錯,細節(jié)決定成敗,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讓我覺得整節(jié)課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朗讀的形式過于單一:
不知為什么,我總是會忽略朗讀形式的問題,學著學著就變成齊讀為主了,整個課堂齊讀的比例占到了80%,學生讀得口干舌燥,還得繼續(xù)奮戰(zhàn)。朗讀可以分為:個別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課堂上,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個別指名讀可以將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個別學生的朗讀達到示范、糾錯、突破重點等多項指向明確的功能,同時體現(xiàn)了一個朗讀的個性,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齊讀可以很好地調(diào)控課堂紀律,使朗讀有氣勢,但不易抒發(fā)孩子個人的朗讀情感。再說賽讀,這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他們喜歡小組競賽,喜歡那種獲勝的感受,尤其是當兩組站起來的時候,特別精神,特別投入。因此,課堂應是多種朗讀方式的結合體,讓朗讀揚長避短,發(fā)揮更大的功效。
另外課堂也有成功之處,需要堅持的。
1、識字的自主學習:
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jù)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diào)。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培養(yǎng)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病栴}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jīng)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xiàn)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
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fā)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課堂就是這樣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將在課堂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4
新課程注重課程的開放和生成。經(jīng)常看到有的老師上課時讓孩子海闊天空的發(fā)表自己的高見,孩子們在課堂上忙著左一個討論,右一個交流,卻無暇捧起書本細讀,有時甚至使孩子的思維脫離文本,教師也不作引導,任其夸夸其談,課堂看似熱鬧,卻無多少實質。有時自己也放這樣的錯誤。這堂課在課始初讀課文時,學生說了對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讓孩子仔細讀課文,找找自己觀點的理由,看誰的理由最要充分。
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被激發(fā),進入積極備戰(zhàn)狀態(tài)。于是在課本上勾勾、畫畫、寫寫,留下思考的痕跡,這樣做就是優(yōu)化孩子與文本的對話,讓孩子有自己的個性閱讀。
然后我不急于讓孩子發(fā)言,而是讓他們在組內(nèi)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讓孩子與文本進行碰撞,撞初個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按照句式“我從這句話中看出……”或者“我覺得這句話可以看出……”抑或“我認為……”讓孩子的語言也帶上個性化的色彩。我想,嘗試讓孩子在課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跡,也該是閱讀教學中中段學習向高段學習過渡的重要一環(huán)吧!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15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shù)十年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jīng)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么大的石頭“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說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chǎn)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fā)現(xiàn)”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解決了第二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zhí)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注意這一點。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03-30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08-23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04-11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5篇)04-12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5篇04-12
奇怪的大石頭教案02-10
奇怪的大石頭教案13篇02-26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奇怪的橋》12-12
奇怪的橋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