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形變變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形變變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yōu)點: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我較好的把握了三個結合:
1、預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結合
幼兒的認知經驗已今非昔比,他們更喜歡接受新奇、從現(xiàn)實生活中隨機生成出來的事物,因此我從既定的教材中走出來,尋找到易為幼兒接受的題材,開拓了新的教材教法。從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教案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幼兒的作業(yè)單再現(xiàn)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亮點。此作業(yè)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美觀、游戲性強、具有反復利用性。作業(yè)單是用封塑膜過塑的,畫錯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畫,并且反正面都有數(shù)量不同的泡泡,滿足不同需要的幼兒,使幼兒能更為愉悅、成功地作畫。
2、示范法與觀察法、談話法結合相結合
示范法的運用,使幼兒較好的掌握了在圓形里外添畫的規(guī)律。但如果示范法過前、過全,則容易束縛幼兒小手和大腦,阻礙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只示范了三個范例,(西瓜、太陽、小貓頭)但其展現(xiàn)的內容卻是三個類別的內容(水果類、動物類、宇宙類)。(教案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從三個范例中可以引發(fā)幼兒進行相似聯(lián)想,拓展幼兒的的想象力。
觀察法是我把繪畫內容變成了幼兒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感受深的東西,讓幼兒“有物可畫”。因此前展性感知經驗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動前我就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生活中圓形的物品,以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孩子們之所以能說出這么多圓形的物品是因為他們有了前期的觀察經驗。
談話法是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開放的談話環(huán)境,讓幼兒把繪畫構思都表達出來,提高思維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談話中教師及時捕捉幼兒閃光點,發(fā)現(xiàn)并糾正談話中的不足,讓幼兒“有物想畫”。
三種方法的靈活運用,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的新型師生關系。如在活動中,晨晨小朋友只畫了一個太陽,就不知該畫什么了,于是我說了句“一粒芝麻掉下來”,幼兒思維馬上被激活了,他在圓形里面點了無數(shù)個小點點,還告訴我這是芝麻餅。我想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幫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強者,保證不同水平的幼兒“有膽敢畫”。
3、教師評價與幼兒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讓幼兒在自我表達中展現(xiàn)有個性的創(chuàng)意。(如:我們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線條不流暢,結合比例不合常規(guī)(添畫人頭時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淺也不合實際(綠太陽)),幼兒自我創(chuàng)意是:這個西瓜切成了兩半、綠太陽會覺得涼快……幼兒的奇思妙想讓我很吃驚。因此也讓我把更多贊賞和鼓勵的語言“普灑”給每個孩子。我覺得每一幅畫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幼兒表現(xiàn)水平之別。因此,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只有和幼兒評價相結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頗,起到尊重幼兒創(chuàng)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兒的作用。
不足之處:因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隨時會出現(xiàn)教師沒有預設到的問題與行為,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需加強,解決的方法一是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二是要對每一個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圓形變變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結構活動教案:橢圓形變變變03-10
大班美術教案:瓶子變變變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紙盒變家具的教學反思11-25
小班科學教案:顏色變變變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小班語言會變的小圓形教案12-10
會變的影子教案及教學反思01-17
《毽子變乖了》教學設計及反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