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華2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與以往教學相比,八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分化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A仍然要重視,尤其是知識積累;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讀圖學習的“度”很難把握;自學方面應該不拘形式的說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同時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新知識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進,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和活動習題,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jié)、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jié),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到現(xiàn)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參加了國培學習后卻不斷地發(fā)現(xiàn)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堂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新課改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圖例、嘗試分析、課后評價,學生怎會對地理感興趣呢?如何穿越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jié)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以往教學模式,突破新天地。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jié)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1 如記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和簡稱,利用歌訣記憶,學生學起來就很容易了。(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jié)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zhuǎn),中國的行政區(qū)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qū)W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fā)展自我,不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