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噸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噸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鞏固質量單位“克”“千克”,并能進行兩個單位間的轉化。
2、能結合生活嘗試估計出物品的大體質量。
3、能運用所學的克、千克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
能結合生活嘗試估計出物品的大體質量。
教具準備:
體秤、生活實物。
教學構想:
通過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較、適當重量單位的填寫,以及結合所學質量單位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加深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增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
教學過程:
一、導課復習
1、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知道我們的體重呢?
2、認識體秤,簡單介紹。
3、小組合作稱一稱組中成員的體重 (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生活)
4、你還知道哪些秤?(知識拓展,激發(fā)興趣)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P8—10 部分內容 練習比較克與千克之間的大小。
2、補充:填合適的`單位。
(1) 小蘭體重32( )。
。2) 一個雞蛋重50( ) 。
。3) 2瓶礦泉水重約( )。
。4) 7粒黃豆約重( )。
3、自主練習P8—11。
。1)引導學生看圖,明確“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細觀察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買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問,集體交流。
4、自主練習P8—8 獨立完成,注意質量單位的字母表示。
三、作業(yè)布置
找一找周圍還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 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方法:展示,講授,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 1克與 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一筐蘋果約重20(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ㄗ詈笠活}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互動合作
二、初步認識“噸”
噸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漸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yōu)樗麄冞x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三、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 1000千克,3噸是3個 1000千克,3個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噸= 3000千克。因為 1000千克是1噸, 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噸。
3.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本班的人數(shù))
展示交流
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shù)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四、鞏固拓展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 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 1000000克。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三:2、3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 1000千克 1t= 1000kg。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噸的認識》教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
二、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自身體重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物質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利用主題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然后通過體驗、計算、感悟1噸的重量,并聯(lián)系身邊物體的質量,形成感知。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xiàn)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據此,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物質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換算;
2.通過體驗、觀察、比較、猜測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與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3.通過主題畫問題的解決,并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猜體重
(1)你知道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嗎?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主題畫)
你們看誰來了?這天陽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馬大哥和鹿老弟相約去游玩,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你們看,他們在討論什么呢?他們遇到什么麻煩了嗎?
學生:馬大哥要大家一起過橋,但橋邊有個牌子寫著“限重1噸”,他們不知道1噸有多重,大家能同時過橋嗎?
3.提出問題
老師:你認為他們能同時過橋嗎?你是怎么想的?小組討論
(學生有的認為行;有的認為不行,橋可能會斷掉。)
師:從哪看出橋可能會斷掉?
生:因為橋邊寫著“限重1噸”。
師:“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噸”就是不能超過1噸的意思。超過1噸就會斷掉。
師:那1噸又是多重呢?(學生茫然)
師:看來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時過橋,首先要知道1噸有多重。
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1)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2)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3)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
。5)師: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6)聯(lián)系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豬約重200千克,幾頭豬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相互說說。
。4)你認為什么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貨車的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3.能否同時過橋(出示主題畫)
。1)現(xiàn)在你們知道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么?
(2)可以怎樣過橋呢?(小組討論)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高興。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游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個橋嗎?為什么?
4.單位換算
3噸=千克6000千克=噸
學生嘗試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ㄈ╈柟獭
。1)估一估,連一連(課件展示)
大象鯨山羊
50噸60千克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為什么?
通過“猜體重”激發(fā)好勝心,復習舊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
由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并展開討論,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
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探究新知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通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并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聯(lián)系生活,進一步感悟噸的大小。
在學生了解1噸有多重的基礎上,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讓學生自主完成,鼓勵學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噸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第77頁噸的認識、“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概念,直到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那些呢?
2.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質量單位.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噸的認識
。1)平時當重量比較小時我們用克和千克作單位,但是當重量比較大的時候,比如說裝貨物的集裝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就非常的麻煩,這就要求有一種新的質量單位,你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質量單位來嗎?
。2)你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的這個質量單位和科學家創(chuàng)造出的一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學習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它和克、千克一樣是常用的質量單位。
(板書:噸)
。3)你能說一說,在你平常生活中,聽說過哪些東西的.質量是用“噸”作單位的?
(4)建立1噸的概念
出示袋子圖。
逐一出示袋子圖,說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個就讓學生100千克、千克、300千克......地數(shù),滿10張。
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告訴學生: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標出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5)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填空。
(6)教學“試一試”
出示: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引導: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所以3噸等于3000千克。
提問:根據前面我們學過的單位間的換算方法,這道題目應該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題先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說出怎么想的。
三、組織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
先分別看每個框里是什么物體,各有多少,再連起來說一說。(2頭牛重1噸,20袋水泥重1噸............)
2、練習十七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噸,知道計量較重的或者較大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1噸=1000千克,根據噸與千克之間的這種關系,我們可以把噸和千克進行換算,換算時只要想幾噸是幾個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幾個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結果。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3、4題。
《噸的認識》教案5
教學內容:
我學會了嗎和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噸、千克、克的含義,能熟練地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重量單位。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能運用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解決情境問題。
教具準備:
情境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引導復習
這兩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哪幾個質量單位?
一看到噸,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噸、千克和克。
。ㄕ垖W生來當一當小老師:講一講有關噸、千克、克的知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看學生的`把握情況進行講解。 回顧交流匯報關于克、千克、噸的有關知識。
二、情境導入
1. 學習了這么多的和質量有關的知識,讓我們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誰是超市大贏家。
2. 出示情境圖,指導看圖
多少根香蕉大約1千克?為什么?
。ㄒ龑W生以黃瓜為參照物“6根黃瓜大約重1千克”)
一棵白菜大約有多重?
。▽W生可結合生活實際,只要合理就正確)
你喜歡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說一說。
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30個呢?多少個就是1噸了?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自由提問,集體交流解決
小組合作交流、提出問題,并合作解疑。
三、總結評價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噸的認識》教案6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體重?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做單位?(板書:千克?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
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水果市場逛一逛。看,這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讓我們拿一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鄢鍪荆阂粋蘋果重200(克)]
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guī)定了一個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單位——噸。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二、講授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聯(lián)系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牛約重500千克,幾頭牛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相互說說。
。4)你認為什么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
。ㄘ涇嚨妮d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6)完成32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
3、單位換算
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后,提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通過剛才的整理,哪個單位最重?最輕的是?
4噸=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噸
學生嘗試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課件演示)
4噸=4000千克,因為1噸=1000千克,4噸就是4個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噸,因為1000千克就是1噸,3000千克有3個1000千克,也就是3個1噸,就是3噸。
完成32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1、估一估,連一連
大象 鯨 山羊
50噸 60千克 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為什么?
3、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卡車載重4()。
。2)小明體重35()。
。3)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4)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
4、13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介紹方法
四、課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記一則。
大家好!我叫小馬虎。星期日旱晨我從2分米的床上起來,洗刷完畢,就去吃旱飯。我吃了一個50噸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開始做作業(yè)。我做的幾道題是這樣的:
5噸=(5000)千克
4020千克=(4)噸(200)千克
3噸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園,看見公園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時30分我睡覺了。
2、你知道嗎?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談談感受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反思:
在學習噸這個質量單位前,學生已經對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較輕物體的質量常用可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一個2分硬幣或者是兩袋鹽的重量來建立感性的認識。所以,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要想建立噸的觀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我是先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首先課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讓學生感受1噸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們的體重,從數(shù)量上體會。
我找了班上體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個同學,這樣學生可以想象大約四十個學生的體重就是1噸。然后告訴孩子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20個老師的體重就是1噸,同時課本上也提供了兩頭牛的體重也大約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shù)字中感受1噸之大。
但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xiàn);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有一位學生說一幢教學樓一棵樹的重約1噸。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估計時與1噸重的表象,如2頭牛、40位同學進行比較。由于噸是用來計量較大的物體質量,所以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很少出錯。但實際上學生對于這個單位的掌握還不是很好。
《噸的認識》教案7
【 教學案例】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在假日里你們常會跟媽媽上市場買東西嗎?(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看!星期天,媽媽帶著小明去水果批發(fā)市場,走進市場,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蘋果,(出示圖片蘋果一個、一箱蘋果)?匆粋蘋果有多重,約重 150( );那一箱蘋果約重10( ),能填上什么單位呢?
生:一個蘋果約重 150(克),一箱蘋果約重10(千克)。
師:“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知道了一個蘋果的重量用“克”做單位,一箱蘋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單位。這些蘋果都是用大卡車運來的,大卡車能裝很多很多的蘋果,一輛大卡車能裝多重是蘋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噸”。
二、自主探索
1、教學噸的認識
師: 1噸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噸是1000個1千克。
生: 1噸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師:你們想體驗一下嗎?老師準備了一大桶水,現(xiàn)在請同學們推舉出我們班的一位大力士,先來提一提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實力。提得困難,再請一個來提!
師:請問你感覺重不重?重。ú恢兀∧蔷驼埬銖倪@兒提到教室后面來返 10趟,行嗎?)到底有多重?我們來稱一稱。(20千克)
師:大家都提過水,這兩位也是大家推選的大力士,看他倆提這桶水的樣子,你們覺得這桶 20千克的水重嗎?
生:重!
師:這桶水的質量是 20千克,50桶這樣的水大約重1噸,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噸嗎?可見1噸是很——重!50桶這樣的水才大約重1噸,說明1噸=()千克?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噸。
。◣煱鍟 1噸=(1000)千克)
師:為了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學的體重大約重 25千克的?好!現(xiàn)在請你們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請問大約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才夠1噸重?
生: 40個同學。
師:你能一次背起 40個同學嗎?
。▽W生都做出了驚訝的表情,笑了起來。)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師:填數(shù)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5噸=( )千克 20xx千克=( )噸
生: 1噸就是1000千克,5噸就是5個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噸,20xx千克就是2個1噸,就是2噸。
3、歸納小結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ò鍟簢崱Э恕耍
師:比較這三個質量單位,你想到了什么?
。ò鍟汉苤、很輕)
師:“噸”用來表示很重的物體質量,想想生活中哪些東西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噸”做單位?
學生先自由發(fā)表看法。
(電腦顯示:四幅圖)卡車、橋頭的標志(能承受的物體質量),電梯、火車上標的載重 60噸。
師:許多物體的載重量用“噸”表示。
師:計量較輕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三、趣味練習
1、填空。
一只雞約重 2( ) 一條鯨魚約重48( ) 一個足球約重250()
6000千克=( )噸 ( )千克=3噸 3000克=()千克
2、(電腦顯示)師:早兩天我看到淘氣的一篇日記挺有意思,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早晨,我從 2分米長的床上起來,刷牙、洗臉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
師:聽了這篇日記,大家為什么會笑?
師:日記的.最后——“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 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看到這點你有什么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電腦顯示)拓展應用。
師:最后老師需要你們幫幫忙。看!小明家里每月用水約 7噸,當他知道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后,決定每月少用一噸水,怎樣節(jié)約水呢?請你們幫他想想辦法好嗎?
師:剛才大家介紹了幾個好辦法,希望大家也去試試,更希望將來,你們能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想更多的節(jié)水和處理污水的辦法。
【 教學反思】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當中?吹、聽到、想到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進入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如:激趣導入中,我創(chuàng)設了和媽媽上水果市場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學生對這既是熟悉,又感覺親切,很快就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引發(fā)了他們對新知識“噸”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給思維以動力。這樣安排,將數(shù)學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就學的知識來源生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探究數(shù)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里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于“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選大力士提水”、“同學互相背一背”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教師要善于挖掘數(shù)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shù)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shù)學原理的奧秘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shù)學更有趣。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會了新知以后,學生就會產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以獲得成就感。否則就會產生知識無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地把握好這一大好時機,設計出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滿足學生的愿望。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lián)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xiàn)了把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把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shù)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fā)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shù)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shù)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性運用數(shù)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數(shù)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shù)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讓數(shù)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噸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過程方法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立志建設家鄉(xiāng)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清凈,引入新課
1、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沖稱象的照片)曹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沖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沖,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后,發(fā)現(xiàn)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么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yōu)樗麄冞x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膶W生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為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并且非常重。)
(二)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師特意制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么,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訴老師,現(xiàn)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為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后得出結論
師:現(xiàn)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么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系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xiàn)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里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注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注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ㄔ诔醪秸J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系,并聯(lián)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shù)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噸的認識》教案9
教學內容:課本31頁例7、32頁例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學生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學生具有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經。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同學們,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認識了哪兩個質量單位?千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板書:1千克=1000克
2、練習:填合適的單位。
師: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動物是什么呢?(藍鯨)
出示藍鯨資料,學生閱讀。
師:課件中藍鯨的重量用噸作單質量單位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又用藍鯨的資料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師:你在哪里見過或聽過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品嗎?出示集裝箱和一節(jié)火節(jié)的載質量。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一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是()千克,40個學生的體重是()千克,也就是1噸。
1只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只北極熊約有()千克,也就是()噸。
。ǔ鍪菊n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噸。
2、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垡恢粬|北虎250千克,()只是1噸。
、芊纸M匯報結果。
小組活動
(1)每小組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學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過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4)分組匯報結果。
同學們,這了不起,通過自己的推算,順利解決了問題,感受了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后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千克3000千克=()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交流后,匯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噸。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34頁第1題連線。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34頁第2題填上合適的單位。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對最后一題要告訴同學們要填長度單位千米。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tǒng)一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解決問題。
鍛練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和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并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運用噸的知識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五、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1噸=1000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情感目標:加強數(shù)感訓練,將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具體質量。
教學難點:掌握不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運用質量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桶裝礦泉水
教學教程:
一、復習舊知
1.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板書: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1千克=1000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水果市場逛一逛?,這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屛覀兡靡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 出示:一個蘋果重200( 克 );]
問: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
問: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guī)定了一個新的,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單位——噸。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實際體驗、學習新知
(一)建立“1噸”的概念
1、了解“1噸”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裝礦泉水(實物)]
①請幾名學生親自搬動礦泉水,體驗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運很吃力)
、谡埬闼阋凰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書:100千克)
師:把5桶水裝在1個袋子里,是100千克。這么重的東西,就是老師也搬不動它?墒,即便這么重的東西,它的重量也沒達到1噸;得10個和它同樣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總重量才為1噸。(板書“1噸)
2、鞏固對“1噸”的理解(以學生體重為例)。
師:為了更好地認識“噸”這個重量單位,老師再打個比方。
咱們班有56名同學,有誰能說一說你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生匯報)
師:假設平均一個學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們班40個同學都擺在大秤上,總重量才是1噸。
總結:每個袋子裝的礦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個袋子的總重量是1噸;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學生的總重量是1噸。根據這些內容,你能說出噸和千克的進率關系嗎?(板書:1噸=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單位“噸”的應用范圍
、僭谟嬃枯^重的物品的重量時,會用“噸”作單位;
②在計量許多物體的`重量的總和時,會用到“噸”作單位;
、鄢松厦孢@些,還有交通工具的載重量也常常用“噸”來作單位。 “噸”的國際單位符號是“t”。請看,在這輛卡車上有“4 t”的字樣(放大)。問:這表示什么意思啊?(4噸)
。ǘ┘由顚Α皣崱钡睦斫
出示情景圖:怎樣理解限重一噸,能想辦法幫助小動物們過橋嗎?(學生思考,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ㄈ┰谏钪姓摇1噸”
學生自由發(fā)言,再次建立“噸”的概念
四、鞏固知識,將數(shù)學還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書1題
2、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用手勢表示出來.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頭鯨重2噸。()
。3)數(shù)學課本重18千克 ()
。4)一桶水重10厘米。()
3、請選擇合適的答案,把序號填在()里。
火車裝貨( ) A、60噸 B、600千克 C、6000克一只雞重( ) A、2噸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體重( )A、4噸B、30千克C、800克 每個蘋果重( ) A、2克B、1千克 C、150克
4、請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艘輪船重50( ) 一個西瓜約重3( ) 一支鉛筆重30( ) 一頭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小明體重35( )
5、課后延伸:讀一讀這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20xx年9月18日 星期二
今天清晨9點鐘,我就從30噸重的床上起來。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吃了約200噸重的早飯。背起2克重的書包,飛快的奔向學校,路上碰到了載重量8克的大卡車。中隊長檢查了我的日記后,竟然在我的日記上寫了“可笑”二字,同學們,你們知道可笑在哪里嗎?
五、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系后再出示并解決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學生的思路就會很清晰,對“噸”的概念及應用豁然開朗。
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lián)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的積極性。
同時,本節(jié)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積極參與,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說一說、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是本課的亮點所在。
而在小組合作方面,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可視效果。
《噸的認識》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會稱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質量。
3、培養(yǎng)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識,提高估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識,提高估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學生展示交流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物品質量的信息。教師整理幾條,然后結合教材信息中的內容制成卡片。學生小組交流,教師收集整理。注意交流的廣度、深度。
活動一:發(fā)現(xiàn)問題。
1、出示信息卡片。
師:瞧,大家收集到了這么多信息,真棒!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下,看看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
2、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自主閱讀卡片出示的信息內容。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幾條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單位,從而產生疑問: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重視引導學生提出有關質量的問題。
活動二:解決問題*1克有多重?
1、師: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據前面幾條信息,你能不能估計一下?
2、師: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讓我們一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估計。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塊中香糖還要輕;也許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重……重視引導,將1克和身邊常見的物品聯(lián)系起來。起來稱一稱,驗證一下。
3、師: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你們組驗證的結果?
4、師:把2分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5、教師小結:在表示一些較輕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克”來做單位,“克”還可以用來表示。板書:較物品克
6、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克()?小組合作,從提前準備好和學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呂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幣,分別用天平稱一稱,得出結論。學生交流稱量結果:一枚二分硬幣1我。小組成員輪流掂一掂,有的'同學會發(fā)出感慨:1克原來這么輕呀!學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裝上。同時拿出桌上的蝦條、牛肉干、牙膏、食鹽等,先掂一掂,估計一下,然后看包裝袋上的標示驗證。指導天平使用。強調反復體驗,感受物品的輕重,鼓勵好的做法。
7、師:克,我們已經認識了,誰還有辦法讓大家認識一下千克?師:為什么?說說理由。
8、師:說得真好,恭喜你們,答對了!1千克的確比1克要重得多,能有1000個1克那么重,所以我們在表示一些重物品的質量時,常會用到“千克”來做單位。那么,能不能再推算出大部分同學會說: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重。學生推理:我們以前學過米和千米,1千米=1000米所以我想1千克=1000克學生推理:米(m)千米(Km)克(g)千克(㎏)小組成員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的重量,可以交流感受。學生急于嘗試。學生牌坊果件,認識生活!扒Э恕庇檬裁磥肀硎灸?板書:較重物品千克Kg
9、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一袋食鹽500克,兩袋食鹽1000克,把兩袋食鹽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覺。1000克到底有多重。師:想不想自己動手稱一稱桌面上的那袋桔子和飲料各重多少千克?
10、師:要稱比較重的物品,天平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秤家族還有更多的成員會來幫助我們,快來認識一下吧。課件演示各種秤。
11、師:現(xiàn)在,趕緊用小組中的臺秤來稱一稱桔子、土豆和飲料的質量吧。
活動三:鞏固延伸
師:這節(jié)課,大家活動的非常積極,最后讓我們來做個有獎競猜的游戲,只要你能猜對一件物品的質量,老師就把這件物品獎給你,想不想拿到獎?老師拿出一件物品,學生自己競猜,每人有三次機會,猜對了就把物品獎給他。重視評價對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
師:課后請同學們回家用體重秤稱一稱自己的體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媽媽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并記錄下來。
《噸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克、千克
2、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天平、砝碼、教學掛圖以及一些帶包裝的常見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們看,四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們正在看《動物趣聞》呢!讓我們和他們一切去了解一下動物的知識吧!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
1、他們從書中了解了哪些關于動物的知識?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新授
出示問題: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聯(lián)系你平時見過的東西,估計一下。(與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ü烙嫞阂黄谙闾谴蠹s是1克;一;ㄉ状蠹s1克;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認識1克。
。ㄐ〔┦康脑挘浩綍r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是多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克用g表示。)
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
(擴展學生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
4、拿出自己準備的較輕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計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稱一稱,驗證一下。
5、如果物品比較重,我們還用克作單位嗎?
出示問題:1千克有多重?
6、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先在小組內估計一下。
。ü烙嫞1暖瓶水約重1千克;兩袋鹽重1千克)
7、認識1千克
。ǔ鍪拘〔┦康脑挘罕硎据^重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與千克是什么關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小組內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鞏固與應用
1、看圖說說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練習1)
。ㄒ龑W生學會看秤和物品包裝袋上的質量標記。)
2、實踐活動:掂一掂,稱一稱(自主練習3)
(注意讓學生先通過掂一掂估計一下,再動手稱一稱。小組合作進行活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兩個表示物品質量的單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們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別用它們作單位?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認識克與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噸的認識》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通過操作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通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量單位,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了解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么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fā)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為單位的。
3.激發(fā)學生質疑: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jié)課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ㄉ撞畈欢啵鸵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ò鍟: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里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里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針處在什么位上?(經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游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guī)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埓蠹易笫址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為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匯報,然后揭開膠布,看質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里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經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嗎?
引導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頻,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于身體健康。小學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谷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么,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么的關系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繼續(xù)研究,這節(jié)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為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量為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了解動物質量的過程中,把數(shù)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量觀念,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
。3)在實踐操作中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lián)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shù)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fā)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后還布置他們課外到超市了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shù)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xiàn)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計的,為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shù)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值得繼續(xù)探討。
《噸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加強對千米和噸的認識,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千米和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和光盤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提問: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和質量單位?(板書:千米 噸)
2.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千米?什么情況下使用噸?
3.小馬虎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約好上動物園參觀。我一起床就沖到衛(wèi)生間,在牙刷上擠上2千克的牙膏開始刷牙,并洗了臉。媽媽給我準備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個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來到動物園。動物園里的動物可真多呀!有重45噸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貓,真可愛!我們還看見一輛滿載約4克糧食的大貨車正在動物園門口卸貨呢!
引導: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里?應該怎么改?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填完后讓學生讀一讀,最后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2題。
。1)說一說: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師歸納: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噸
(2)填一填:讓學生將結果填入括號內。
3.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3題。
。1)讓學生看圖,讀題。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依次解決教材上的問題。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4題。
先出示圖,讓學生讀題,并了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讓學生列式,并說明列式的理由。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后指名口答,并讓學生說說解題依據。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意,了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然后讓學生列式解答,再組織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重點理解動車從上海出發(fā)經過南京開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最后組織交流,并讓學生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課前了解到的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的長度,并填寫表格,再指名匯報。
5.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思考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匯報結果。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噸的認識》教案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三單元
課前準備:
20千克的礦泉水4桶,每位學生準備1元硬幣一枚,1千克重的物體一包,搜集一些物體的重量。
設計理念:
1.在猜測中生成懸念。課一開始,讓學生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對勇于猜測的學生,老師都予以表揚。在熱烈的氛圍中,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14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才大約有1噸重,設置了“噸”的懸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學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礦泉水,搬運50次,才正好是1噸。
3.在體驗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計體重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噸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學生的總體重得出了“噸”與“千克”的化聚方法。在這樣的親身經歷中讓學生生成新知就顯得很自然了。
教學過程:
一、猜與掂
1.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看看誰說得最接近。
2.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你猜對了嗎?
(通過猜測老師的體重,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估計重量的能力)
3.與千克有關的重量單位還有嗎?(指名說)我們再來說一說千克與克的關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現(xiàn)在請你拿出一元錢的硬幣放在自己的手上,靜靜地感受。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覺?把1千克的物體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繼續(xù)靜靜地體驗一下,F(xiàn)在來說說1千克重的物體給你的感覺。
(通過“掂”這個過程,增強樂學生的親身經歷,促使學生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從而為學習“噸”的認識打下伏筆。)
二、引題
1.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誰來試著抱一下老師?(抱不動)老師告訴人家,大約14個老師合在一起,就有1噸重了。對此,小朋友們有什么感想?
2.剛才我們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體的,現(xiàn)在1噸的物體你還能用手來掂嗎?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與噸有關的知識。
(用“讓學生嘗試抱老師”這種方式來引題,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告訴學生14個老師的體重才大約有1噸重,讓學生感受噸。)
三、新知探究
1.噸的用途。
在這之前,你看到或者聽到過跟噸有關的事例嗎?(生舉例
師總結:計量較重的物體的的質量,通常用“噸”來做單位。計量大宗物體的質量,也用“噸”來做單位,在平時我們看到的“t”“T”,這就是噸的記號。
2.體驗1噸。
(1)下面,老師組織大家搞一個實踐活動,主要是搬運礦泉水。要求: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數(shù)次數(shù),把搬運的次數(shù)寫在黑板上。從講臺的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為止,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加油,觀察他們的動作與身體的變化。(在搬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我們正處于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搬不動就不要硬撐。)
(2)剛剛參加搬運的小朋友站到小組中間,讓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有什么變化,為什么這么短的距離,搬了10次都不到,他們就這么累?
(3)再一次搬運礦泉水,請剛才發(fā)表觀點的幾位同學參加,搬完,請你們跟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4)1桶礦泉水約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噸。從這句話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礦泉水重1噸。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5)5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噸,以使學生對噸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3.再次感受噸。
(1)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估計體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計一下他的體重;③把你的體重告訴抱你的好朋友。游戲在2分鐘內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靜靜地體會,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學的體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個同學合在一起才會有1噸?現(xiàn)在我們班有52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滲透。
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體,又是幾噸幾千克呢?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搬運礦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實踐游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來的信息
1.展示課外收集到的一些物體的重量,誰愿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2.在這些信息中,哪些物體合起來大約有1噸?所有物體的重量合起來有幾噸幾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教案09-10
噸的認識教案02-12
《噸的認識》的教案03-30
《噸的認識》教案15篇09-04
克千克噸的認識教案09-11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01-31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4-06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2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