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跳水》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跳水》教案1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用注意事物聯(lián)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
3、通過換角色講故事,培養(yǎng)學生說話、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習船長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事情的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
2、學習船長急中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同學們都看過跳水比賽吧?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為小朋友寫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賽還要有趣、精彩。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2、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故事內(nèi)容告訴別人?請你再認真讀讀課文,想個辦法讓別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內(nèi)容?
3、交流:你用什么辦法把故事內(nèi)容告訴別人?
、俳榻B課文主要內(nèi)容。
、诹刑峋V或小標題。
③畫圖。
、苄〗M表演。
……
三、指導學生用列題綱或小標題的方法及圖示法介紹故事主要內(nèi)容。
四、再讀課文。
1、認真朗讀課文,畫下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在旁邊寫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段,并讀讀寫下的感受。
五、思考討論:
你認為船長的辦法怎樣?你覺得還有別的辦法嗎?
六、作業(yè):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課文。
1、回顧導入: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跳水》,齊讀課題。
2、逆推法回憶課文內(nèi)容。
誰跳水?為什么跳?從什么地方跳?孩子為什么會到那地方?猴子為何這樣放肆?
結(jié)合回答板書板圖:
猴子
孩子
船長
水手
3、朗讀課文,填寫完成“跳水圖”。
、俟适碌陌l(fā)生、發(fā)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長之間的聯(lián)系和變化中進行的。自由朗讀課文,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用箭頭標出來,并用最簡潔的動詞連起來。
、趯W生朗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壑该麑W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學生在作業(yè)紙上填寫。
、軒熒涣鳎
猴子
追
戲
孩子
逼
逗
跳水
船長
水手
4、看圖講講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高潮和結(jié)果。
二、指導朗讀精彩句段。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感覺?(趣、險、智……)
具體表現(xiàn)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關(guān)句段讀一讀。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氣、頑皮
2險
孩子爬上最高的橫木頂端的危險處境
3智
船長的急中生智、化險為夷
提示學生:朗讀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三、換角色講故事。
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講給別人聽?
1、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怎樣講?(追猴子時的心情怎樣,事后想到些什么?……)
2、如果你是一名水手,你會怎么講?(得到的教訓,對船長的佩服……)
3、如果你是船長,你重點講些什么?(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
4、那只頑皮的猴子也想把這個驚險而有趣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你想替那只猴子講講嗎?
要求學生任選一角色分組練習講故事,然后分別指名四名學生擔任不同角色到前面講。
四、想象表演,完成作業(yè)。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為題,寫一段話。
《跳水》教案2
一、設計意圖
通過直接的感官的接觸,更能使他們記憶深刻并且情趣濃厚。同時在孩子們的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各自帶著興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觸。通過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粗淺的探究方法和學習技能。孩子們由探索得到了知識,自然積累了經(jīng)驗,之后經(jīng)驗又使活動升華,這其實也是我們老師的最終目標:讓寶寶主動去學習,去觀察、去認知、去生活、去創(chuàng)造!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并產(chǎn)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愿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將木珠、玻璃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料大盆2個,里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了解“跳水”這一運動。
四、活動過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表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導幼兒與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么樣的?(顏色、形狀)玻璃珠呢?
。ǘ┨硌荩ń處熝菔,幼兒表述)
1、跳水表演現(xiàn)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里去了。(學說“咕咚”)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
3、玻璃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里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幼兒猜測后教師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ㄈ┯變翰僮
1、仔細聽,誰在說話啊……原來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2、每個幼兒1盒珠珠,把它們拋入水中,觀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現(xiàn)象,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動結(jié)束。
五、活動結(jié)束
1、評價
2、總結(jié)
《跳水》教案3
學習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了解猴子、孩子、水手、船長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他們之間聯(lián)系的發(fā)展、變化。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
理解事物的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
學習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二、引導學習第四自然
1、質(zhì)疑、激發(fā)辯論。
2、品讀段中突出表現(xiàn)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
3、積累詞語:段中哪幾個詞最能說明當時情況十分危急。
4、追索孩子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原因。
三、教師帶領(lǐng)學習第一自然段
1、引導理解猴子更加放肆的原因。
2、結(jié)合詞語理解,談談所講到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3、小結(jié)學法,抓重點詞、分析事物間的聯(lián)系。
四、學生自學二、三自然段
五、學習五、六自然段
1、大家一起為救孩子想辦法。
2、品讀五自然段,了解船長救孩子的辦法。
3、說說從船長身上得到的啟發(fā)。
六、總結(jié)全文、練習分析本段以及全文所講到的事物間的聯(lián)系。
七、這件事過后、如果你是船長,你會怎么說?
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么說?
如果你是水手,你會怎么說?
《跳水》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學習船長遇事冷靜、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過程。
三、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散思維和想象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看過跳水的比賽嗎?(有或沒有)下面老師帶大家到跳水比賽的現(xiàn)場去看一看(播放一段我國運動員跳水的錄象),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同學談感受)今天咱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跳水》,但和剛才看到的跳水卻是完全不同的。想不想知道課文中是誰跳水,怎樣跳水?(想)那么同學們趕快讀課文,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ǘ┳x中感悟,質(zhì)疑問難
1.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把自己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讀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大概可歸納為:
1船長的兒子被猴子戲弄,爬上桅桿去追猴子,后來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了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后來孩子得救了。
2文中船長給人的印象最深,他的辦法很好。
2.質(zhì)疑問難
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自己弄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個別問題邊問邊解答,歸納出以下幾個共性的問題):
1這個孩子為什么走上最高的橫木的?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3船長為什么用槍逼著孩子跳水?
4有沒有其它方法救孩子?
。ㄈ┖献鲗W習,討論釋疑
1.對以上問題,自由結(jié)組,和自己喜歡的'人、采取各自喜歡的方式來共同完成。比如:讀、說、畫、演等。
2.同學和老師一起交流學習結(jié)果。
關(guān)于“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橫木的及孩子處境怎樣”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弄清如下內(nèi)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
(猴子戲弄孩子,水手們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難堪。)
(2)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歡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下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
。ㄟ@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學生想象:此時,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奪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訓猴子一頓。)
。ㄎ乙欢ㄒ旎孛孀,不能便宜了這只可惡的猴子)
(3)猴子一邊不斷向上爬,一邊回頭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后……扭著身子,齜牙咧嘴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ê镒釉絹碓椒潘,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最高的橫木去取帽子。)
。4)引導:孩子此刻處境如何?從哪兒看出來的?
(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1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2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難以回轉(zhuǎn)身來”“發(fā)起抖來”等詞語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5)課件演示:孩子走上桅桿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桅桿的高(與甲板之間的距離大),橫木的窄,突出處境的危險。
。6)引導:此時,當孩子站在橫木頂端,回過神兒來以后,他可能會想到什么呢?
。7)邊聽錄音邊訓練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
關(guān)于“船長為什么用槍逼孩子跳水?”要引導學生弄懂以下原因:
(1)船長手里正拿著槍。
(2)船長一定很著急,他可能想:必須馬上讓孩子離開危險境地,怎樣才能使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聽從命令呢?槍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槍的威脅可促使孩子服從命令,盡快跳水。跳水之后,馬上讓水手把孩子救上來,孩子會很快得救。
。3)這樣看來,你怎樣評價船長這個人?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船長遇事沉著、冷靜、處理事情機智、果斷、做事考慮后果)
。ㄋ模┚氈羞\用,延伸創(chuàng)新
1.你還能想出搶救孩子的其他的辦法嗎?(課上交流)
2.孩子被救上來以后,可能會想到什么呢?請寫下來。(課下作業(yè))
五、文本框:氣極了板書設計
《跳水》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學習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大膽創(chuàng)編兒歌。
2.豐富關(guān)于顏色的詞匯:紅、黃、綠、紫。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卡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紅、黃、綠、紫等顏色卡片。
三.活動過程
1.觀察水果的顏色。
提問一:這是什么水果?
提問二:什么顏色?
◆教師逐一出示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輪廓卡片,引導幼兒說出水果的名稱及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卡片翻到有顏色的背面。
2.師與幼一起仿編兒歌。
師:什么水果紅紅的?
啟發(fā)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
◆分別給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編兒歌。
3.教師將兒歌連起來完整地朗讀一遍。
師:我們給這些好聽的話取個美美的名字叫水果歌。請欣賞!
4.游戲!端琛
(1)出示水果卡片,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習兒歌。
(2)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師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紅蘋果掛飾的幼兒站起來回答:蘋果蘋果紅紅的。
四.教師小結(jié):今天小朋友的表現(xiàn)好棒!和老師一起仿編兒歌。兒歌的名字是什么呀?請小朋友回家后,帶領(lǐng)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玩水果歌的游戲。
附: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教學反思:
水果是幼兒常吃的東西,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jié)合起來,走出教室進一步鞏固水果的名稱,通過蘋果樹,杏樹,葡萄和西瓜圖,關(guān)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我讓幼兒集中在圖片前,觀察這里有什么水果,并請小朋友用這是……。的'居室結(jié)構(gòu)說出水果的名稱及顏色,以兒歌的形式將水果變成一首好聽的兒歌。教師逐一出是水果提問;這是什么,是什么顏色。引導孩子們說出自蘋果蘋果紅紅的,教師提問,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蘋果蘋果紅紅的?梢杂谜Z言和圖片進行引導。通過說兒歌,讓幼兒觀察水果、知道水果的顏色。,孩子們特別的認真,也特別的興奮,對水果歌充滿了好奇感,整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本次活動以水果貫穿,即讓幼兒在活動中認真聽敢于表達,在游戲中體驗兒歌韻律美,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跳水》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4個生字及新詞,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guān)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
過程與方法: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控學習時間、演示、引導與點撥。
2、圍繞有關(guān)段落、語句,深入探究,感悟當時情況的危急。
3、讓學生出主意,想辦法,然后逐個分析,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讓學生看相關(guān)演示,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從而悟出船長的辦法是方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驚險,并從中受到啟示。
重難點分析:
1、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2、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辦法?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guān)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了解其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1、跳水,讓你想到了什么?
課件展示
2、簡單介紹作者。
課件展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展示課件,了解故事內(nèi)容。
學生匯報交流,談初讀課文的印象。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和脈絡。
課件展示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3、匯報初讀情況。交流初讀印象。
(1)船長的兒子被猴子戲弄,爬上桅桿去追猴子,后來走上的橫木遇到了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2)對于文中的船長印象最深,他是個有頭腦的.人。
三、質(zhì)疑問難,師生交流。
1、這個孩子是怎樣走上的橫木的?從哪兒可以看出他的處境危險?
課件展示
2、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著孩子跳水?
課件展示
3、有沒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課件展示
四、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五、作業(yè)
1、讀熟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讀全文。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明確本節(jié)課的探究目標。(由學生質(zhì)疑時的疑點整理出來。)
二、探究課文,師生交流。
1、自讀課文,圍繞目標進行感悟、探究。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收獲,探討疑點,教師巡視指導。
3、班上匯報與交流。
課件展示
關(guān)于“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的橫木的,以及孩子處境怎樣?”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弄清如下內(nèi)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
。ê镒討蚺⒆樱謧冇衷谝慌浴按笮Α,孩子很尷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歡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下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
。ㄟ@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奪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訓猴子一頓。)
。ㄎ乙欢ㄒ旎孛孀,不能便宜了這只可惡的猴子。)
。3)猴子一邊不斷向上爬,一邊回頭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的橫木的一頭,然后……扭著身子,齜牙咧嘴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來越放肆,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了的橫木去取帽子。)
。4)引導:孩子此刻處境如何?從哪兒看出來的?
。ê⒆拥奶幘呈治kU: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②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難以回轉(zhuǎn)身來”“發(fā)起抖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5)幫助: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桅桿的高(與甲板之間的距離大),橫木的窄,突現(xiàn)處境的危險。
(6)引導:形容處境危險,可以用什么詞來概括?(千鈞一發(fā),危在旦夕,萬分危急……)
。7)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
關(guān)于“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弄懂以下原因:
。╨)船長手里正拿著槍。
(2)船長肯定很著急,他可能想:必須馬上讓孩子離開危險境地,怎樣才能使孩子聽從命令呢?槍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槍的威脅可督使孩子服從命令,盡快跳水。
引導: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辦法?還可以用什么辦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優(yōu)勢:
、俅L的兒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為水的浮力而不會摔傷。
、鄞嫌兴挚梢跃戎。
、苓@樣做比較節(jié)省時間。
三、總結(jié)擴展。
1、通讀全文,回歸整體。
2、把自己學文后的收獲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ㄒ獙W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做事前要考慮后果;開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孩子都會說些什么?說一說,再寫下來。
《跳水》教案7
● 重點生字
艘:sōu
量詞,指船只:三艘輪船。
筆畫數(shù):15;部首:舟;
筆順編號:335414321511254
造句:一艘遠洋輪船迎面駛來。
航:háng
船。行船或飛行:航海。航空。航天。航行(x妌g )。航班。民航。
筆畫數(shù):10;部首:舟;
筆順編號:33541441
造句:這艘輪船馬上要遠航了。
桅:wéi
豎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長桿,用來掛帆懸旗或兼做吊桿柱等:桅桿。桅檣(桅桿)。船桅。
筆畫數(shù):10;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351355
造句:船的桅桿上掛著一面醒目的旗幟。
撕:sī
用手把東西扯裂:撕開。撕破。撕碎。撕扯。撕毀。撕票(綁票的匪徒因勒索金錢的要求沒得到滿足而把擄去的人殺死)。撕心裂肺(形容極度悲傷)。
筆畫數(shù):15;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122111343312
造句:他撕碎了親人的來信,準備重新開始。
唬:hǔ
威嚇(h?):虛張聲勢是唬不住人的。蒙混,蒙哄:用流言唬人;ià 同“嚇1”。
筆畫數(shù):11;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21531535
造句:你的招式唬弄不住那些聰明的人。
齜:(齜)zī 張開嘴露出牙齒:齜牙咧嘴。
筆畫數(shù):14;部首:齒;
筆順編號:21213452212135
造句:他被撞的齜牙咧嘴,眼冒金星。
咧:liě 嘴向旁邊斜著張開:咧嘴。咧著嘴笑。咧liē 〔大大咧咧〕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的樣子。咧lié 〔咧咧〕方言,亂說亂講,如“瞎咧咧”(后一個“咧”讀輕聲)。咧助詞,與“了”、“啦”、“喱”相似:好咧!他來咧!
筆畫數(shù):9;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135422
造句:他咧開嘴,嘿嘿的笑著!
鷗:ōu
鳥類的一科,羽毛多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長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魚、螺等:海鷗。鷗盟(與鷗鳥為友,借指退隱)。
筆畫數(shù):9;部首:鳥;
筆順編號:134535451
造句:這個女孩最喜歡的動物就是海鷗。
瞄:miáo
把視力集中在一點上,注意看:瞄準。貓總瞄著那條魚。
筆畫數(shù):13;部首:目;
筆順編號:2511112225121
造句:他一眼就瞄到敵人身后隱藏的武器。
● 重點詞語
桅桿:木質(zhì)的長圓竿或金屬柱,通常從船的龍骨或中板上垂直豎起,可以支撐橫桁帆下桁、吊桿或斜桁。
齜牙咧嘴:使牙赤裸或無遮掩,齜,開口見齒之貌。
嚇唬:使害怕,威嚇。
● 學習目標
要求學生理解導致故事的發(fā)生是海上環(huán)境“風平浪靜”,透過開頭這個窗口,去尋覓與故事發(fā)展變化的聯(lián)系,以達到對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留下較為深刻印象的訓練目的!短肥侨私贪娴谑畠哉Z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fā)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zhuǎn)危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劃分為四段,分兩課時教學。本節(jié)課著重理解課文第三、四段的內(nèi)容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 課文重點
根據(jù)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事物的聯(lián)系”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①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②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③能用“模仿”“顯然”造句;④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事物的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難點是理解船長為什么要叫孩子跳水。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運用板書、板畫激趣引學;錄音、錄像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運用“讀、議、說、練”四環(huán)節(jié)讀書法和“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落實教學目標。
● 相關(guān)知識
在教《跳水》時,有的教師要學生去想象猴子搶去孩子的帽子后,孩子會怎么想這就沒有必要。表面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但這種思維的開展并不是這堂課的重點所在,不搞這個訓練也影響不了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因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課文的最后兩節(jié),主要想說明船長的當機立斷、沉著果敢。我們要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就應該圍繞這個教學重點進行。我們不妨這樣設計課堂教學:當講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誤上橫木、面臨險境時,教師不要馬上揭示下文,去講讀船長的出現(xiàn),而可以引導學生對照插圖,進行想象:誰能想出什么辦法把那孩子救下來嗎學生會想出許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辦法來。這無疑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的一種方式。接著,通過討論,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辦法后,“船長強逼兒子跳水”這一辦法才顯出其唯一可行性來。這是思維的集中,從而進一步理解了船長的果敢精神。這時,還可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在孩子千鈞一發(fā)之際,其他人束手無策,船長卻這樣沉著,能想出“跳水”的辦法來呢學生各抒己見,就能進一步認識到這個船長是遠洋輪船的船長,而遠洋輪船在航行中是會遇到各種風險的,船長具有應付各種復雜情況的經(jīng)驗,所以能臨危不亂,當機立斷。同時,他所以想出“跳水”這個辦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冒險之舉,他也知道“跳水”可能會使孩子受傷甚至死亡,但他只能這樣做了。實際上這樣的分析,就使學生的認識深化了一步,思維得到了發(fā)展,使他們初步意識到船長身上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tǒng)一。如果這時有學生能提出質(zhì)疑:“萬一那孩子在船長命令發(fā)出后還沒有跳水,船長會不會真的開槍他該怎么辦”那就更好了,說明學生的思維有了變通性,這正是我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所要求的,而這種訓練是與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的。
《跳水》教案8
《跳水》原文
大猴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船長的兒子才十一二歲,他也笑得很開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桿。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氣,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
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他攀著繩子爬到第一根橫木上,正要伸手去奪帽子,猴子比他更靈巧,轉(zhuǎn)身抓著桅桿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邊追趕一邊喊。猴子還不時回過頭來逗孩子生氣。爬到了桅桿的頂端,它用后腳鉤住繩子,把帽子掛在最高的那根橫木的一頭,然后坐在桅桿的頂端,扭著身子,齜牙咧嘴做著怪樣。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
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zhuǎn)身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
正在這時候,孩子的父親——船長從船艙里走了出來,手里拿著一支槍。他本來是想打海鷗的,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瞄準兒子,同時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開槍了!”小孩心驚膽戰(zhàn),站在橫木上搖搖晃晃的,沒聽明白爸爸的話。船長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剛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縱身,從橫木上跳了下來。
撲通一聲,孩子像顆炮彈扎進了海里。二十來人勇敢的水手已經(jīng)跳進了大海:40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等孩子一浮上來,水手們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跳水》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體會孩子走向橫木時的危險處境。
4、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guān)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長在同一件事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xiàn),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3、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辦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列夫托爾斯泰的有關(guān)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跳水嗎?奧運會上,我國的體育健兒在跳水項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自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不是體育比賽,而是一個驚險的故事。(板書:跳水。)
《跳水》是誰寫的?你還知道什么?
。▽W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guān)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等等。)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ㄕl跳水?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況下跳的水?經(jīng)過怎樣?結(jié)果又如何等。)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2、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3、再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熟讀通順。
4、檢查自學情況。交流字、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電腦課件,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
。2)理解詞語。
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朗讀課文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師生進行評議。
2、學生讀書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3、在書中標畫出課文中都有誰?用幾個字說明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水手們拿猴子取樂,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發(fā)生了危險,船長要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指導學生觀察字形,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點,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2、學生描紅臨寫。
3、評議:
。1)學生交換互評?纯磁R寫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不像的字請你告訴他(她)哪兒不像,指導他(她)再寫一遍。
(2)師總結(jié),表揚紅圈較多的同學。
五、作業(yè)設計:
1、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我們繼續(xù)學習跳水,大家齊讀課題。
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還有什么問題不理解,同學讀后提出來。
二、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課件出示思考題: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要求:(1)學生自己讀書做批注筆記。(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個人收獲。(3)在班上匯報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品讀感悟,理解重點部分。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但對課文做了細致的學習,而且還做了認真的討論探究,這對我們學習文章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
學生品讀課文中的段落,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以下段落。
1、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反而“笑的聲音更大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只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邊不斷往上爬,一邊回過頭來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的橫木的一頭,然后……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猴子越來越放肆,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了的橫木去取帽子。
引導:區(qū)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趶摹拔U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zhuǎn)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2)出示電腦課件,指導學生看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zhuǎn)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發(fā)、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
3、看到這里緊張嗎?你想救他嗎?你想用什么辦法救孩子?趕快想辦法,時間可不等人。。ㄗ寣W生各抒己見。)(找海綿墊(床上被褥)、讓水手圍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著、找直升飛機、讓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組討論的辦法,逐個分析,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4、這些辦法實際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樣做的?
指名讀課文第7自然段。說說船長為什么這樣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小組展開辯論。)
從課文中找出根據(jù),說明父親不會開槍。
6、“四十秒鐘以后――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這里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已經(jīng)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四、總結(jié)全文。
1、教師結(jié)合板書總結(jié)全文。
2、學習課文后,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么?
。ㄟ@篇課文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無策,要想辦法,用的辦法解決。)
3、此時此刻,你想對船長的兒子說些什么?
(你做錯了事,要敢于回頭,不要怕別人笑話。
你為了一頂帽子,差點失足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過沒有,萬一失足,你會給親人、朋友帶來多么大的痛苦。
你為了贏回一點兒面子,險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來以后,會說些什么?船長會說些什么?水手們又會說些什么?展開想象,說一說,再寫下來。
2、如果你當時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親人講述這件事后會怎樣說?
六、作業(yè)設計: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預習《沙漠之舟》。
《跳水》教學反思
《跳水》是一篇故事性極強的課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學生樂于學習。
在課上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zhì)疑,從情感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從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三個方面復述故事內(nèi)容。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孩子如何步入險境,我利用板書梳理了孩子、猴子和水手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且讓學生把描寫猴子動作的詞語畫下來,從而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感受,并對文本中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得出孩子是在水手的笑聲和猴子的放肆中一步一步走入危險之中。
新課改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讓學生隨著語速的快慢、語調(diào)的高低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從而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在真切理解“絕境”的基礎上,引導孩子體會到船長的機智、果斷、了不起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
船長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課文對他的描寫不多。為了使學生理解船長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質(zhì),在體會孩子處于千鈞一發(fā)的處境后,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們此刻在船上,你會怎么去救孩子?孩子們積極思考,想出了很多辦法。然后我再讓他們看看船長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辦法和船長的做法進行對比,這樣他們就能夠深切體會到船長的沉著、果斷和機智,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章中,作者還表現(xiàn)了他對孩子深切的愛。所以我引導孩子抓住關(guān)鍵詞句“哽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船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獲救后,緊繃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跳水》教案9
一、課題的提出
作為一所市級示范學校,隴西文峰中學歷年來一直高度重視學校的體育工作,在學校占地面積小、人均活動面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對體育活動組織形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探索和嘗試,曾經(jīng)組織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體性體育活動,因地制宜地開展了許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體育活動項目,利用各種途徑提升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有很多項目因受場地限制達不到效果或根本無法開展。尋找一個既適合文峰中學實際、有特色的且有利于學生體質(zhì)提升和終身鍛煉的活動項目是我們急需做的。
在綜合分析、學習借鑒基礎上,我校決定以創(chuàng)建繩類特色學校項目實施作為突破口,希望通過“繩”將文峰中學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進一步提升。原因如下:首先是繩類項目所需器材簡單,活動所需場地小,活動時間地點都可因人而異,適宜于所有的學生參與。其次,繩類項目在我校具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我校的跳繩隊在隴西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校跳繩隊在全縣跳繩比賽中連續(xù)三年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們的精英隊員是班級學生的偶像,每屆體育節(jié)都保留集體跳繩項目。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繩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學生的體質(zhì),輔之以花樣變化,學生們喜歡,容易學會、樂于接受,掌握一兩項技能可以確保終身鍛煉的需要。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了“跳繩體育特色校本化實施研究”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
通過“跳繩項目”體育特色創(chuàng)建研究,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互助共進合作精神的同時,切實做到增強學生體質(zhì),并讓學生感受跳繩帶來的成功體驗。
具體目標為:
1、每位學生都能了解跳繩的有關(guān)知識,掌握一套學校自編獨創(chuàng)的繩操;
2、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繩”技能,熟練掌握2~3種花樣“跳繩”方法,并能在日常鍛煉中應用,為未來d 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3、通過扎實地推進,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有明顯提升;
4、在開展學!疤K”體育特色活動過程中積極探索校本化實施形式,努力形成學校繩類體育特色文化,爭創(chuàng)“跳繩”體育特色學校。
三、研究內(nèi)容
1.不同年級跳繩項目開發(fā)研究;
2.跳繩項目實施途徑研究;
3.學生體質(zhì)狀況研究前、后對比分析研究;
4.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的研究
四、主要觀點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主要觀點:
1、跳繩形式多樣,易賦予變化;
2、簡單易學,便于普及;
3、場地要求低,便于小場地的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實施。
創(chuàng)新之處:本課題站在師生是教材的共同開發(fā)與創(chuàng)造者,學習的內(nèi)容大部分源自于學生的生成,教師再加以選擇、提煉,最終形成以跳繩為特色的體育校本化實施方案。
五、研究方法
1.調(diào)查研究法:座談、問卷、觀察、個別訪問。
2.個案分析法:找出理論依據(jù),采取相應措施。
3.歸納整理法:搜集、整理調(diào)查、考察所得的資料,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歸納。
六、研究思路和實施步驟
。ㄒ唬┭芯克悸.
1、根據(jù)文峰中學學生實際自編一套適合學生的繩操。
2、不同年級跳繩項目開發(fā)研究。
3、跳繩項目實施途徑研究:課內(nèi)如何確;炯寄艿倪_成,課外如何調(diào)動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大課間、活動課、體育節(jié)如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各種途徑實施的有效性。
4、學生體質(zhì)狀況研究前、后的對比分析研究。
5、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的研究。
。ǘ⿲嵤┎襟E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確定研究計劃;
2、搜集與課題相關(guān)的資料和信息,并編制成課題內(nèi)部學習資料,供課題組成員閱讀;
3、具體化課題研究內(nèi)容,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和“跳繩”特色學校實施方案并落實到學校體育工作計劃之中。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創(chuàng)編文峰中學特色繩操并在校內(nèi)推廣;
2、不同年級跳繩項目的開發(fā)并實施;
3、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的研究。
第三階段:總結(jié)提升階段。
1、課題總結(jié)、反思:學生體質(zhì)變化對比分析;
2、收集整理研究成果:繩類校本特色提煉、成型;
3、撰寫研究報告,申請結(jié)題。
七、本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果
課題組老師已經(jīng)開發(fā)出《跳繩》校本教材一套、繩操一套;主動參與國家及省市級課題研究活動,能主動反思并撰寫質(zhì)量較高的案例與論文等;有4位老師在市級課堂教學評比中獲一等獎。
《跳水》教案10
教學要求: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情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lián)系發(fā)展和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構(gòu)想:
教學中應抓住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lián)系發(fā)展和變化的這一條線索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介紹作者引入新課,理清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跳水》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介紹托爾斯泰)
2、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課文。
二、初步理解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事情發(fā)生的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結(jié)果怎樣。再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把課文分成四段。
2、學生自學,巡視指導。
3、討論交流。
。1)事情發(fā)生在什么地方?事情是怎樣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樂,有哪幾個原因?兩個:一是完成了任務,心情愉快;二是風平浪靜,水手們沒有什么事情。
。2)猴子怎樣把玩笑開到孩子身上的?(讓學生用簡單的話說說。)
。3)孩子為什么會走到頂端的橫木的?
。4)結(jié)果怎樣?
。5)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三、抓住重點,深入理解課文。
1、孩子為什么追猴子?(因為猴子戲弄孩子,水手們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劃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劃出水手的表現(xiàn),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3、孩子遇到生命危險,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zhuǎn)身來。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嚇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6、理解“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
7、誰出現(xiàn)了,他是怎樣使孩子轉(zhuǎn)危為安的?
8、水手們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鐘,為什么大家覺得四十秒鐘的時間太長了?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從課文中,你覺得孩子的得救有幾方面的原因?有什么啟發(fā)?
作業(yè)設計:
1、感情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內(nèi)容,理清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明白從課文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習過程:
一、檢查朗讀。
1、同桌互讀互查,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
二、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1、孩子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是由于哪幾方面的原因?
(1)客觀上:猴子的戲弄,水手們的笑,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2)主觀上:孩子在氣急了的`情況下,沒有考慮事情的后果。
2、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幾方面的原因?
。1)是船長果斷逼孩子跳水;
。2)是孩子及時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往下一縱身”跳到了水里;
。3)是水手們在短短的四十秒中里就把孩子救上了甲板。
三、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fā)?你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暢所欲言)
學生可能會想到:
1、遇到危險的情況要像船長那樣冷靜果斷的采取措施。
2、做事要考慮后果,不能意識生氣而不顧危險。
3、開玩笑要注意分寸,等等。
四、寫一寫讀后感
1、說說從本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此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
3、把你所想到的寫下來。
作業(yè)設計: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fā)?你想到了什么?請寫下來。
2、感情朗讀課文。
《跳水》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1個認讀字。
2、能力目標: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關(guān)聯(lián)詞語造句。
3、情感目標: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fā),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zhèn)定,機智果斷的品質(zhì),并練習歸納。
教學重點:
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船長是怎樣一個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物品格,并能正確表達。
查閱資料:
教學具準備:布置學生預習,查閱有關(guān)資料。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2課《跳水》。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結(jié)合預習能談談你對這位作家的了解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能通過預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課題質(zhì)疑,初步感知課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我們知道,讀一篇文章,從接觸題目開始,看到“跳水”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學們提過的問題匯集一下,就是誰跳水?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況下跳的水?經(jīng)過怎么樣?跳水的結(jié)果又如何?)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劃分段落、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解決問題。
3、交流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
4、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試著寫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直接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跳水》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瀏覽課文,回顧內(nèi)容
請學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受理解
(一)引導學生通過讀簡單了解跳水的`起因。
。ǘ┮龑W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tài)、心理的變化,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感受孩子遇險的情景。
1、請學生默讀課文,結(jié)合表格邊讀邊用不同的符號把描寫“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tài)、心理的變化”的詞句畫一畫,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師:孩子是怎樣一步一步陷入絕境的呢?
重點體會兩句話: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難以轉(zhuǎn)身走回來。(重點指導朗讀)體會完后問學生還能用哪些詞形容孩、
子處境的危險或情況的緊急?(千鈞一發(fā)、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萬火急、萬分危急……)目的是進行詞語積累。
體會后問:難道這頂帽子就真的這么貴重,值得孩子不顧危險地去追猴子?
師小結(jié):孩子準是被調(diào)皮的猴子氣昏了頭,一心只想著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沒想了,就這樣,孩子沖動的、不計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ㄈ┮龑W生從船長的辦法,體會人物品質(zhì)。
1、用一句話概括船長的辦法。
2、想一想,這是不是救孩子的辦法,為什么?
3、通過這一段的描寫,說說船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方面體會出來的?(小組討論)沉著鎮(zhèn)定、機智果斷
4、指導讀船長的兩句話。
5、自讀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結(jié)果怎樣。
。ㄋ模﹦(chuàng)設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終于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了。我們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寫下來。(可對孩子說、對船長說、對水手們說)
四、總結(jié)全文,感情朗讀
課后反思:
教師:能指導學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fā),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zhèn)定,機智果斷的品質(zhì)。不足:在概括主要內(nèi)容方面有部分學生抓不住重點。
《跳水》教案12
為了充分利用本組優(yōu)秀教師資源,引導組內(nèi)部分教師盡快成長,以期增強校本教研的實效,本周我采取了跟蹤、對比的形式推門聽課。
下面是五年級兩位語文老師同時執(zhí)教《跳水》的案例與分析。
《跳水》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課文主要講了一只航船在回程路上,船員們百無聊賴,逗一只猴子,使得猴子越發(fā)放肆,去拿船長兒子的帽子,孩子生氣了,去追猴子,爬上桅桿頂端,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當機立斷命令兒子跳水的故事。本組重點訓練項目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這兩位老師同時執(zhí)教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大體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
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同樣的教學目標,同樣的教學設計,但由于兩位執(zhí)教老師教學理念的不同,以及在課堂上處理教學細節(jié)能力的差異,使得課堂呈現(xiàn)了不同的教學效果。
案例一:(檢查學生初讀時老師的評價語言)
王老師:誰讀錯了?為什么你的錯誤會那么多?
張老師:同學們有什么話要對這幾個讀書的同學講嗎?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讀得很棒的地方?
(評析:兩位教師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把書讀正確,讀通順,張老師評價時側(cè)重鼓勵,當學生不善于發(fā)現(xiàn)同伴優(yōu)點的時候,老師進行了引導;王老師則過于苛責,眼光專注于學生的錯誤。從課堂上學生初讀情況看,兩個班的學生讀得差不多。但因為老師態(tài)度的不同,我相信張老師班上的同學會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而王老師班上的同學會越讀越懶得讀,越讀越?jīng)]信心讀好,因為有哪位同學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大家挑剔來挑剔去呢?不讀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正如人們常說的,不做事的人永遠不會犯錯誤。實踐證明確實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時候,學生求知的欲望是需要一位獨具慧眼的老師來點燃的。)
案例二:
王老師: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交流)
張老師: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圍繞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弄清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起因。(學生交流)
王老師:點了三名學生回答,但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張老師:(點一名學生回答)你們組討論的結(jié)果是什么?學生匯報后,老師相機板書: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ㄔu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大體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盡管兩位老師都運用了小組討論這種形式,但交流反饋時,王老師為此只字未提,使討論流于形式;張老師在跟學生交流中注意滲透了這一點,且不說效果如何,最起碼學生能感受到老師是關(guān)注他們的合作學習過程的,久而久之,這種形式會收到良好效果。此外,“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王老師直接把問題拋給學生,既沒給他們靜思默想、組織語言的機會,也沒適當降低坡度,因此課堂上學生皆沉默,直到最后也沒能把課文的思路很好的理清楚。而張老師注重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表達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弄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案例三: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王老師:
1、默讀課文,找出寫孩子遇險的詞句做上記號。
2、讀這些句子,看看緊張的.氣氛怎么讀?
3、領(lǐng)讀,師生一問一答,指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自由讀。(讀了一遍又一遍,讀的效果一直不佳,老師自己也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張老師:
1、讀第一段,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想像當時的情景,感悟當時的熱鬧氣氛。
生:甲板上站著許多人,一個船員靠在桅桿上吸煙,一只猴子在人群中跑過來,跑過去,突然,它一把奪過煙斗,模仿船員的樣子抽起煙來,旁邊的人哈哈大笑。
(建議:此時,老師稍加點撥,這只猴子的行為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來說,就叫“放肆”,這樣就更好地把語言文字和想像有機結(jié)合起來了。)
師:那同學們想想看,當時的氣氛是不是很熱鬧?試著讀讀這段文字。
3、生自由試讀,指生讀(讀的效果較好),齊讀。
。ㄔu析:同樣是學生、老師和文本之間進行對話,感悟文本,王老師注重從技巧層面引導:“緊張的氣氛怎么讀”;張老師注重從感悟?qū)用嬉龑В骸跋胂癞敃r的情景”,感悟當時的氣氛。前者脫離語言文字讀書,讀到最后,學生的語氣也沒表達出來,聲音越來越小。后者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結(jié)果學生很自然地在感悟想像的基礎上把感情表達出來了,學生讀著讀著不由自主地也笑起來了,真正達到了三者之間的對話效果。)
《跳水》教案13
活動目標
建立寬松、平等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喜歡活動,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能從高20—30厘米處往下跳,輕輕落地,保持平衡。
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平衡能力,發(fā)展幼兒大肌肉能力,培養(yǎng)幼兒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從高20—30厘米處往下跳,輕輕落地。保持身體平衡。
難 點:分別從正面、側(cè)面、后面往下跳
活動準備
體育器材若干 平衡木 海豚頭飾
錄音機 磁帶(運動員進行曲)
活動過程
《運動員進行曲》引出寶寶們這首曲子好聽嗎?你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嗎?今天就讓我們來當運動員吧!
幼兒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進入活動場地。熱身運動。
1、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lǐng):站在平衡凳上,兩手前后自然擺動,身體向下稍蹲下,再充分向上伸展,然后跳。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膝蓋稍彎曲呈蹲狀。正、側(cè)、背示范三次。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請?zhí)煤玫挠變鹤鍪痉丁?/p>
3、玩“跳水運動員”的游戲。
幼兒站在平衡木上向下正跳。在水池里學小動物動作。
幼兒站在平衡木上向下側(cè)跳。在水池中學海豚。鉆圈運動。
幼兒站在平衡木上向后跳。去海洋館活動。
4、平地學習跳水的方法
正跳、側(cè)跳、后跳
1)站在跳臺上向跳
跳到水池中,學習正小動物行走,小魚游、青蛙跳、鴨子走、烏龜走等。
2)小烏龜說你們敢不敢從側(cè)面往水里跳呢?讓我們從這條小路走過去吧!
站在跳臺上側(cè)跳
小朋友們看過海豚表演嗎?
在池內(nèi)鉆圈游戲
3)從高處走向跳臺,進行后跳
活動延伸:
海豚要請我們?nèi)ズQ箴^。
《跳水》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樂于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并產(chǎn)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愿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二、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鋼珠、塑料珠、彩泥珠若干,分別將這些珠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料大盆2個,里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了解“跳水”這一運動。
三、活動過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表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鋼珠),來和這兩個珠珠大聲招呼吧!
2、木珠是什么樣的?(顏色、形狀)鋼珠呢?
。ǘ┨硌荩ń處熝菔,幼兒表述)
1、跳水表演現(xiàn)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里去了。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
3、木珠寶寶浮在水面上,我們可以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示呢?一起來學一學。
告訴你們哦,老師也有一個方法來表示木珠浮在水面上,看,這個箭頭朝上,就表示浮在水面上。
4、鋼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里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幼兒猜測后教師演示)
5、鋼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鋼珠沉下去了”
6、可以用動作來做一做沉下去嗎?一起來試一試。
剛剛浮在水面上時箭頭是朝上的,那么沉下去箭頭朝哪里呢?
(三)幼兒操作
1、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看看都有誰呀!
猜猜玻璃珠跳下水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塑料珠呢?彩泥珠呢?
2、到底會是怎樣的,請小朋友們動手試試吧,仔細觀察哦!
3、剛剛小朋友們都幫助了珠珠跳水,誰來告訴我,玻璃珠寶寶是浮在水面上了還是沉下去了?用哪個箭頭表示?(請幼兒貼)
4、我們發(fā)現(xiàn)小朋友猜想和驗證后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動手試一試才能知道正確答案哦。
5、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放到水里也會沉下去或浮起來,請大家回去找一找哦。
《跳水》教案15
【解詞造句】
[甲板]輪船上分隔上下各層的板。本課指最上面即船面的一層。例:游客站在甲板上觀賞岸上的景色。
[模仿]照某種現(xiàn)成的樣子學著做。例:猴子很機靈,能夠模仿人的動作。
[顯然]清楚明白,很容易看出來。例:這道題的答案顯然是錯的。
[取樂]尋求快樂。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取樂,是不道德的行為。
[放肆]任性,一點兒也不受約束。例:小明一離開爸爸,便放肆起來。
[戲弄]耍笑捉弄,拿人開心。例:你戲弄一個殘疾人,太不道德了。
[失足]走路時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墮落或犯錯誤。例:違法亂紀的事不能做,一失足將成千古恨。
[桅桿]本課指輪船上懸掛信號、裝設天線、支持觀測臺的高桿。
[醒悟]頭腦由模糊而變得清醒。本課當明白講。例:不要再糊里糊涂地混日子了,趕快醒悟吧!
[不然]不這樣。例:放下武器,舉手投降,不然我開槍了!
[風平浪靜]水面沒有風浪,比喻平安無事。例:這海面,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尺,哪有風平浪靜的日子?
【近義詞】
放肆(放任、肆意)醒悟(清醒、覺悟)
不然(否則)戲弄(捉弄)
【反義詞】
風平浪靜(狂風巨浪)
【難題講解】
1.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這句話說明猴子很明白水手們的心理,所以更加放肆。這是它把玩笑開到孩子身上的原因。
2.他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向他瞄準,同時喊:“跳到水里,趕快跳到水里,不然我就開槍了!”
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險,船長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急中生智。船長不但想出了辦法,而且做得很果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船長經(jīng)驗豐富,沉著勇敢,當機立斷。
【佳句賞析】
有一艘輪船環(huán)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站在甲板上。
這兩句話,文字簡明樸實,開門見山地介紹了事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為全文作了必要的鋪墊,可以“一筆兩用”:①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條件。正因為風平流靜。水手們才會輕松悠閑起來,才有興趣拿猴子開心。②暗示了事情的結(jié)局。這艘船環(huán)游了世界,安全返航,不難推想,這艘船的船長一定是一位久經(jīng)風浪、經(jīng)驗豐富的人,他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表現(xiàn)出了機智、勇敢、堅定、果毅的品質(zhì),想出了妙策挽救孩子:正因風平浪靜,孩子跳進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轉(zhuǎn)危為安。由此可見,這兩句話的含義是跟事情的發(fā)生和結(jié)局密切相關(guān)的,在文章的開頭作了簡明的交待,使文章前后照應,結(jié)構(gòu)嚴謹。
【內(nèi)容提要】
這篇課文記敘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fā)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的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處的橫木上,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緊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果斷地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zhuǎn)危為安。
【章法結(jié)構(gòu)】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小節(jié)):講輪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段(第2~3節(jié)):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
第三段(第4~7小節(jié));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了生命危險。
第四段(第8~9小節(jié)):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來。
【中心思想】
通過對船長在緊急關(guān)頭,果斷命令處于危險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險為夷的描述,表現(xiàn)了船長急中生智,當機立斷處理問題的.能力。告訴我們,遇事不能任性,要沉著冷靜,善于分析。
【寫作特點】
一、人物線索較多,情節(jié)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二、抓住事情的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展開情節(jié)。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就是在事物的這種變化中形成的。
學習要點提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3.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知識擴展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后半期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是《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列寧稱他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跳水》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跳水》教案01-15
跳水的教案02-24
《跳水》教案07-28
《跳水》教案最新11-12
《跳水》教案(15篇)03-05
《跳水》教案(精選20篇)11-21
《跳水》教案(通用20篇)03-24
跳水的教案[常用15篇]12-16
部編版《跳水》教案11-05
《跳水》教案范文匯編七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