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2、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shù)乘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乘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乘除法的意義)
二、學習新知
。ㄒ唬├斫獬顺ǖ囊饬x
1、乘法的意義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師: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乘法?(小組討論)
。ǜ鶕(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義)說明乘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除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呢?
。1)問:與第(1)題相比,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列式計算:12÷3=4 12÷4=3
。2)問:怎樣的運算是除法?(小組討論)
。ǜ鶕(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說明除法各部分名稱
。4)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3、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概括:積=因數(shù)×因數(shù)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ò鍟┮龑W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想一想: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被除數(shù)與商、除數(shù)和余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總結
四、板書設計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
積=因數(shù)×因數(shù)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五、教學反思
在課堂上,我們先一起做了幾個簡單的兩步計算的題目,孩子們先嘗試,然后讓學生起來講解怎么做,確定“順序”是最重要的。雖然沒有給他們分類,但是第一層的練習題是同級運算的,在做題時讓學生慢慢體會這種類型的題目該怎么去做,先學會方法再去追求正確率。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2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P37—P38,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
教學目標:
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懂得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數(shù)的道理。
2、利用乘除法的意義和關系,改寫乘除法算式和改編乘除法應用題。
教學重點:
理解乘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乘除法的關系。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理解乘法的意義
。ㄒ唬┏尸F(xiàn)問題情境
1、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首先想和大家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請大家準備好紙筆,老師這里有幾道算式,接下來由我來報算式,請你們把聽到的算式記下來,并且計算出結果,要求聽清楚了嗎?
2、教師報算式:5+5+5
12+12+12+12+12 (指名兩生在投影片上寫)
3、請同學們看一下你們所記的算式,像這樣的算式,你能舉例嗎?(指名學生報算式,其余聽寫)
。1)如在教師或學生報算式的過程中,出現(xiàn)有同學聽不清楚的情況,則提問:怎樣報才能讓大家聽清楚呢?
。2)引導學生感受到按這樣的方式報算式不容易記,并且書寫麻煩。
4、反饋、投影校對
。1)討論兩種書寫方式
、儆眠B加形式寫
、趯懗沙朔
A、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B、簡便在哪里?
C、比較加法列式與乘法列式的結果、意義是否相同。
(2)提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呢?
明確必須是相同加數(shù)連加。
5、揭示乘法的`定義
。1)你能說說什么叫乘法嗎?
。2)教師小結:所以,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義、齊讀。
二、理解除法的意義及乘除法的關系
。ㄒ唬└兄顺ǖ年P系
1、將上題其中一道乘法算式改寫成除法算式。(指名改寫)
2、你能仿照這樣寫三道算式嗎?
3、觀察三道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
。1)小組交流
。2)反饋、討論
、俳處煾鶕(jù)學生回答板寫算式各部分名稱
②引導學生認識到乘法算式中的積相當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shù),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shù)相當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數(shù)和商。
。ǘ├斫獬ǖ囊饬x
1、投影出示:
( )×8=24
5×( )=30
。1)提問: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2)你能說說在什么情況下用除法求嗎?
①指名回答
、谕阑ブv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已知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情況下用除法求。
2、揭示除法的意義
(1)除法實質上是求什么?
。2)投影出示定義、齊讀
。ㄈ┙沂境顺ǖ年P系
教師:乘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ㄋ模┙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就是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ㄒ唬┨羁
1、22881÷263=87
2、472×23=10856
87×263=( ) 10856÷472=( )
22881÷87=( ) 10856÷23=( )
3、( )×15=105
4、 ÷=
105÷( )=7 ×=( )
。 )÷( )=( ) ( )÷( )=( )
。1)說說填寫的依據(jù)
。2)第4小題中、 、可代表哪些數(shù)?
強調不可為0,因為0不能作除數(shù)。
。ǘ└木帒妙}
1、6箱蜜蜂一年可以釀蜜420千克。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釀蜜多少千克?(投影出示)
列式、計算
2、將上題改編成一道乘法應用題和一道除法應用題。
。1)4人小組互編
。2)指名編題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何收獲?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3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除法是與乘法相反的運算。在前三年半學生經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里在已學的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及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加以概括,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數(shù)而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雖然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也曾接觸過有余數(shù)的除法,但是學生沒有從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義,所以本小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概念及關系式明確地概括說明。
本小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它們進行驗算。學習這些知識的同時,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解簡易方程打基礎的。那么教學難點又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對理解整除概念時,對整除算式中,哪個數(shù)能被哪個數(shù)整除的幾種不同敘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學生理解余數(shù)為什么比除數(shù)小。
教法建議
1、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把舊知與新知聯(lián)系在一起。再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就可以通過學生學過的一道乘法應用題引出,充分讓學生思考,并觀察、分析、比較由乘法算式轉換成除法算式所發(fā)生的變化,最后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小組、同桌、集體)、互相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除法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講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學方法。
2、注意概念的歸納與概括。在教學有余數(shù)除法概念時,可以通過與整除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從發(fā)現(xiàn)中歸納總結出什么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边@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3、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學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悟出知識的真諦,以求得其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體驗成功后的喜悅。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2。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谒悖7×5=9×6=()× 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導入: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課題下載
。ǘ┨角笮轮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例題下載
、偎哪昙売4個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谒哪昙売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鬯哪昙売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教師提問: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么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么數(shù)?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ǖ冖、③題分別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用除法計算。)
分組討論:根據(jù)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lián)系看,除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問題(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
教師歸納: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2)教學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下載
教師提問: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么?(被除數(shù))
已知的因數(shù)叫做什么?(除數(shù))
求出的未知因數(shù)叫做什么?(商)(教師板書)
(3)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使學生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68頁的“做一做”
根據(jù)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504÷14=□ 504÷36=□
。4)教學關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
、賳l(fā)同學想:一個數(shù)除以1得什么數(shù)?
學生自己舉例
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數(shù)除以1,還得原數(shù)。
、趩l(fā)同學想: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shù)得什么數(shù)?
引導學生自己舉例
老師提問:為什么相除的結果都是0?
教師強調:因為一個數(shù)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shù)商都是0。
、蹖W生討論:0能作除數(shù)嗎?為什么?
教師說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
2、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及其應用。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口算題
。1)口算:
①4×5 ②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導學生根據(jù)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繼續(xù)演示課件
教師概括:積=因數(shù)×因數(shù)
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板書)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教學乘法驗算
教師出示:32×27=864,讓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驗算。
驗算:
或
教師提問:以上兩種算式應用了什么方法驗算的?為什么?
教師總結:過去我們驗算乘法時,用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們根據(jù)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用算出的積除以一個因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因數(shù)。
。4)教學除法驗算
教師出示:2871÷33=87,讓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驗算。
教師提問:以上兩種算式應用了什么方法驗算的?為什么?
教師總結:應用除法各部分間關系,可以驗算除法。以前學過的用乘法驗算除法,就是應用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現(xiàn)在應用“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也可以驗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驗算除法。
3、反饋:
試算第69頁的“做一做”,并說出根據(jù)。
計算下面各題,然后用兩種方法驗算。
102×85 1794÷69
。ㄈ╈柟叹毩
1、練習十五第1題。(討論、口答)
應用除法的意義說明下面各題為什么用除法算。
。1)水果店運來20筐蘋果,共500千克。平均每筐蘋果有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學圖書室有2400本圖書。圖書的本數(shù)正好是學生人數(shù)的4倍。光明小學有多少學生?
2、練習十五第3,4兩題。(做在本上)
練習十五第3題。
把3060÷85=36,改寫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練習十五第4題。
根據(jù)8610÷35=246,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246×35= 8610÷246=
。ㄋ模┤n小結:
總結性提問:
(1)你今天學習了什么?
(2)除法的意義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兩種驗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數(shù)嗎?為什么?
。ㄎ澹┳鳂I(yè)
練習十五第2,5,6題。
2題、(1)一本書有95頁,每頁按624個安計算,這本書一共有多少個字?
(2)把上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
5題、計算下面各題,并各用兩種方法驗算。
。1)325×24(2)4890÷15
6題、 7952÷71 1634÷19 3000÷120
2943÷27 5625÷25 20xx÷38
板書設計
連除應用題
質量單位、時間單位
常用的計量單位—計量的產生、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乘法分配律
加法結合律和簡便算法
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整數(shù)大小的比較和求一個整數(shù)的近似數(shù)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4
教材分析
除法是與乘法相反的運算.在前三年半學生經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里在已學的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及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加以概括,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數(shù)而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雖然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也曾接觸過有余數(shù)的除法,但是學生沒有從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義,所以本小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概念及關系式明確地概括說明.
本小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它們進行驗算.學習這些知識的同時,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解簡易方程打基礎的,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那么教學難點又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對理解整除概念時,對整除算式中,哪個數(shù)能被哪個數(shù)整除的幾種不同敘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學生理解余數(shù)為什么比除數(shù)小.
教法建議
1、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把舊知與新知聯(lián)系在一起.再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就可以通過學生學過的一道乘法應用題引出,充分讓學生思考,并觀察、分析、比較由乘法算式轉換成除法算式所發(fā)生的變化,最后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小組、同桌、集體)、互相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除法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講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學方法.
2、注意概念的歸納與概括.在教學有余數(shù)除法概念時,可以通過與整除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從發(fā)現(xiàn)中歸納總結出什么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3、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學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悟出知識的真諦,以求得其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體驗成功后的喜悅.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2.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學步驟
(一) 鋪墊孕伏
1.口算: 7×5= 9×6= (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2.導入: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二)探求新知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例題 下載
、偎哪昙売4個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谒哪昙売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鬯哪昙売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教師提問: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么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么數(shù)?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ǖ冖凇ⅱ垲}分別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用除法計算.)
分組討論:根據(jù)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lián)系看,除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問題(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歸納: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2)教學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 下載
教師提問: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么?(被除數(shù))
已知的因數(shù)叫做什么?(除數(shù))
求出的未知因數(shù)叫做什么?(商) (教師板書)
。3)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使學生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68頁的“做一做”
根據(jù)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504÷14=□ 504÷36=□
。4)教學關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 下載
①啟發(fā)同學想:一個數(shù)除以1得什么數(shù)?
學生自己舉例
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數(shù)除以1,還得原數(shù).
、趩l(fā)同學想: 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shù)得什么數(shù)?
引導學生自己舉例
老師提問:為什么相除的結果都是0?
教師強調:因為一個數(shù)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shù)商都是0.
、蹖W生討論: 0能作除數(shù)嗎?為什么?
教師說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
2.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及其應用.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口算題 下載
。1)口算:
①4×5 ②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導學生根據(jù)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繼續(xù)演示課件 下載
教師概括: 積=因數(shù)×因數(shù)
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板書)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 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教學乘法驗算
教師出示:32×27=864,讓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驗算.
驗算:
或
教師提問:以上兩種算式應用了什么方法驗算的?為什么?
教師總結:過去我們驗算乘法時,用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們根據(jù)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用算出的積除以一個因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因數(shù).
。4)教學除法驗算
教師出示:2871÷33=87,讓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驗算.
教師提問:以上兩種算式應用了什么方法驗算的?為什么?
教師總結:應用除法各部分間關系,可以驗算除法.以前學過的用乘法驗算除法,就是應用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現(xiàn)在應用“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也可以驗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驗算除法.
3.反饋:
試算第69頁的“做一做”,并說出根據(jù).
計算下面各題,然后用兩種方法驗算.
102×85 1794÷69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1題.(討論、口答)
應用除法的意義說明下面各題為什么用除法算.
。1)水果店運來20筐蘋果,共500千克.平均每筐蘋果有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學圖書室有2400本圖書.圖書的本數(shù)正好是學生人數(shù)的4倍.光明小學有多少學生?
2、練習十五第3,4兩題.(做在本上)
練習十五第3題.
把3060÷85=36,改寫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練習十五第4題.
根據(jù)8610÷35=246,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246×35= 8610÷246=
(四)全課小結:
總結性提問:
。1)你今天學習了什么?
(2)除法的意義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兩種驗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數(shù)嗎?為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2,5,6題.
2題、(1)一本書有95頁,每頁按624個安計算,這本書一共有多少個字?
(2)把上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
5題、計算下面各題,并各用兩種方法驗算.
(1)325×24 (2)4890÷15
6題、 7952÷71 1634÷19 3000÷120
2943÷27 5625÷25 20xx÷38
板書設計
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5
教學內容:
練習二P7P8
教學目標:
1.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 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意識。
3.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乘、除法各部分之間關系的應用;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師:誰來說一說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師生交流后明確:學習了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今天,我們將通過練習二的習題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板書課題:練習二。
二、指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07題。
1、完成教材第7頁第1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列式計算,然后交流反饋。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別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頁第2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獨立解決,并說出解答的思路和過程,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7頁第3題。
創(chuàng)設情境:有一只調皮的小貓弄臟了作業(yè)本。你有辦法求出被貓爪踩過的數(shù)嗎?
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并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4、完成教材第7頁第4題。
出示題目后,由學生獨立填寫。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根據(jù)被除數(shù)與除數(shù)、商、余數(shù)之間的'關系來填的。
5、完成教材第7頁第5題。
課件出示題目后,讓學生分別進行計算。
反饋時,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辦法能證明計算的結果是正確的,從而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間的關系進行驗算。
6、完成教材第8頁第6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讀懂題意,明確要求,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師生交流時,分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列式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檢測評價
出示練習二第7~9題。
1、完成教材第8頁第7題。
題目出示后,學生直接口算,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頁第8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說出解答的思路和過程,確定解題的方案,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8頁第9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明確圖形表示的是什么數(shù),再獨立思考,作出正誤判斷。
組織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及依據(jù)。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積=因數(shù)因數(shù) 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乘法 除法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6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P5~6:例2 “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shù)乘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乘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乘除法的意義)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義
1、乘法的意義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師: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乘法?(小組討論)
(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義)說明乘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除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呢?
出示例2(2)(3)
(1)問:與第(1)題相比,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列式計算:12÷3=4 12÷4=3
(2)問:怎樣的運算是除法?(小組討論)
(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3)小結: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說明除法各部分名稱
。4)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除法是乘法逆運算.
3、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jù)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概括: 積=因數(shù)×因數(shù) 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板書)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想一想: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被除數(shù)與商、除數(shù)和余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
4、做一做
三、總結
板書設計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3× 4=12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12÷3=4 積÷另一個因數(shù)=一個因數(shù)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12÷4=3 積÷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 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04-03
《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5-15
《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6-14
分數(shù)除法教案10-27
口算除法教案11-13
分數(shù)與除法教案12-15
筆算除法教案01-15
《分數(shù)除法》教案02-23
《筆算除法》教案03-07
除法的估算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