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根據(jù)幼兒園“快樂成長課程”中班春暖花開的這一主題,讓幼兒樂意用各種感官感知春季的氣候特點,特設計了《雨點叮叮咚》活動,幼兒用各種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并用不同的聲音、動作來描述大雨和小雨,讓幼兒了解春天的雨給大自然和人們帶來的好處,知道下雨時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活動目標】
1、幼兒用各種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并用不同的聲音、動作來描述大雨和小雨,在游戲中學習兒歌。
2、讓幼兒了解春天的雨給大自然和人們帶來的好處,知道下雨時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3、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下雨的膠片,幼兒用書,三角鐵、鼓,視頻投影儀,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放音樂,《小小雨點》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做與歌詞相應的動作,幼兒模仿,進入活動室后,音樂停,幼兒就地圍成半圓坐下。
1、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首好聽的歌,我現(xiàn)在請你們和我一起邊聽歌曲邊做動作。
2、向幼兒提出要求:那我們站成兩隊,當我們走進活動室后音樂一停,請你們坐成半圓,我相信你們會坐的很好的。
3、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
二、請幼兒猜謎,引出課題:
1、我知道小朋友們都是最棒的!最聰明的!我這里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猜一猜?
2、“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河里看不見。”(雨)
三、出示課件,讓幼兒看雨,播放下雨的聲音。
1、你們太棒了?!老師這下雨了。播放課件。
2、慢慢抽動膠片,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大雨和小雨。
四、引導幼兒討論大雨點、小雨點的聲音有什么區(qū)別?
1、下雨時,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雨點,還可以(聽到什么?)在耳邊作動作。
2、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一樣嗎?你們來說一說?梢杂靡恍┦裁丛~來說大雨和小雨呢?
3、老師這里有幾種樂器,你們聽一聽什么像大雨的聲音,什么像小雨的聲音?小雨點:叮叮叮(敲三角鐵)大雨點咚咚咚(敲鼓)
五、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帶領幼兒邊做游戲《大雨和小雨》,邊念兒歌《雨打小傘》。
小朋友,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呢?
"小雨"——手指互相敲擊,"大雨"——大力鼓掌
"小雨"——兩手輪拍大腿,"大雨"——跺腳
六、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雨對人們、對大自然的好處
1、看,下雨了小朋友可以在雨里手抓雨滴,腳踩水,多好玩,老師知道你們和電視里的小朋友一樣都很喜歡下雨,那你們知道還有誰喜歡下雨呢?
2、引導幼兒回憶開始聽的歌曲,講述。
下雨了,花兒樂的張嘴巴,魚兒樂的搖尾巴,苗兒樂的向上拔。它們?yōu)槭裁锤吲d呀?(幼兒想一想講述)
因為花兒、雨兒、苗兒生長都離不開水,下雨會給他們充足的水分,就象小朋友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看,上面有什么?下雨了,小朋友都打著傘,小動物們呢?”
七、放視頻投影儀,讓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觀察電視里下雨時小動物在干什么?讓幼兒講述淋雨的害處,學會如何保護身體。
八、課后延伸:放《小小雨點》的音樂,幼兒隨著音樂跟老師到小兔家做客。
1、看,老師這有一把傘,你們告訴我傘像什么?(蘑菇),有一只可愛的小兔,它就住在像傘一樣的蘑菇房子里,現(xiàn)在請你們跟著我一起到小兔家去吧。
2、音樂響起,幼兒和老師邊做動作邊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鉆過直徑60厘米的竹圈,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2、遵守游戲規(guī)則,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有架座的竹圈8個(直徑60厘米),玩具小魚或折紙(數(shù)目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布置好場地,見圖。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師:有只能干的小貓一早就起來鍛煉了,我們小朋友一起和小貓來鍛煉吧!幼兒聽教師的口令做模仿操:
上肢運動→下蹲運動→擴胸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教師自編)。
2、基本部分。
。1)幼兒站在線后。師:今天小貓要搬家了,它要把喜愛吃的魚也搬走,路上它要鉆山洞、過草地。
。2)教師示范、講解側面鉆的動作要領:側站,團身將一只腳先從竹圈中伸出,然后低頭鉆過,身體不能碰到圈。然后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示范。全體幼兒練習鉆,教師糾正幼兒動作。
。3)游戲“小貓搬家”。
游戲規(guī)則:每次只能送一條魚。如果送魚時碰倒山洞要趕快扶起再跑,鉆過山洞后,爬過草地將魚送到新家,然后從右側跑回,站在隊伍最后。當?shù)谝恢恍∝堛@過第二個山洞時,第二只小貓才可以鉆。全體幼兒分組游戲2~3次。
。4)組織幼兒比賽,看哪組小貓搬得快。
3、結束部分。
。1)復習游戲“大浪和小浪”。
。2)模仿小貓洗臉、小貓理毛、小貓伸懶腰等動作,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初學時可只放一個竹圈,熟悉玩法后可多放幾個。爬時要求手腳一起著地爬。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可將竹圈放于一角,供幼兒自由聯(lián)系鉆的.動作。
教學反思:
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fā)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交簡單,因此出現(xiàn)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xiàn)象,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fā)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fā)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jié)奏等。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了解風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了解風的形成,了解制造風的方法。
通過感覺感受風的存在。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電風扇、風箏。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圍,看看能不能得到風。
2、請幼兒描述風。(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見風吹樹葉、小旗?梢月犚婏L的聲音?梢愿杏X風吹在臉上涼涼的)
3、青青和果果來到廣場放風箏,果果問青青,風是從哪來的?
4、果果對青青講解風的產生:風是因為空氣流動形成的?諝饬鲃拥寐,就是微風。空氣流動得快,就是強風。
5、小朋友制造風。用扇子扇一下,產生了風。用口吹一吹,產生了風。風扇轉動,感覺風扇周圍有風。
6、了解風和我們的關系:風能發(fā)電,風能傳播種子。風可以把濕衣服吹干。有時海上風力過大,就是臺風,產生強降雨。有一種龍卷風,能把大樹連根拔起,甚至吹毀建筑物,對人類產生危害。
活動延伸
到戶外,吹泡泡,放風箏,進行體驗風的.活動。
教學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jié)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幼兒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運動游戲是指幼兒在室內外運動場所進行的,自定運動形式、自選運動器械或手持玩具,也可以利用自然物或徒手,以身體運動為主要形式的游戲活動。進入中班以后,我班的孩子基本動作更為靈活,他們不僅能夠自如地進行跑、跳爬等動作,還敢于嘗試、探索各種動作,如何讓孩子更喜愛運動,注意科學的運動呢?于是我選擇了《幼兒運動游戲與主題活動的整合》這一課題。本階段我班正在開展《運動身體》的主題活動,通過音樂活動《健康歌》、語言活動《胖胖兔減肥》、綜合活動《小小運動員》、《木偶娃娃》、游戲活動《照鏡子》以及帶領幼兒參觀健身房、做健身操等多種形式,幼兒從了解別人運動開始,到參與運動,親身感受運動身體的快樂。在此過程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興趣:我們的身體是怎樣動的?我們身上什么地方會動?帶著這些問題,我設計了“身體、移動”這一活動,讓幼兒從自己的身體本身得到運動的快樂,是我設計和開展這一活動的.宗旨。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讓幼兒發(fā)現(xiàn)身體中會動的部位。
2、發(fā)展幼兒走、跑、跳、爬等能力,提高機體的協(xié)調性、平衡性。
3、敢于運用自己身體各個部位來探索不同的動作,從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對走、跑、跳等動作的不同形式有了初步的嘗試。
2、伴奏音樂磁帶。
3、材料準備:投放呼拉圈、紙皮圈、腳印、高蹺、跳袋。
4、場地準備:鋪設泡沫軟墊、設置“鐵絲網”、隧道、畫上數(shù)字格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感知活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身體內外部可以動的部位。
1、幼兒聽音樂繞場進行走、跑、跳的多種練習。
2、引導幼兒找出自己身體外部會動的部位,大家一起感知一下。
3、通過《木頭人》游戲和聽、觸摸,引導幼兒感知身體內部會動的部位。
二、探索活動:我們的身體會移動。
1、幼兒自由嘗試用不同形式的走、跑、跳、爬等動作來移動身體。
2、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自己探索的移動身體的方法。
3、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自由探索一人或多人一起移動身體的方法。
4、放松活動:雪人融化了。
三、分享經驗
1、幼兒自由交流運用材料來移動身體的方法。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3、播放《走路》音樂,幼兒隨音樂做動作結束。
活動反思:
一節(jié)活動,時間有限,每一分鐘都不能浪費,每一格孩子都要有所鍛煉或提升,我們只能通過材料來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簡單認識一些農用器械,知道農業(yè)機械的使用能給農民帶來很多的便利。
2.產生設計新機械的欲望。
活動準備:農民勞動、現(xiàn)代機械等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了解農民田間勞動的方式:
1.師:小朋友,我們都學過古詩“憫農”,在詩里農民是怎樣進行勞動的?(利用已有經驗入手)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田辛苦呢?(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回答)
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看農民伯伯們是怎么種田的。
3.幼兒體驗以前農民耕作方式
我們也來學學農民伯伯種田插秧的樣子好嗎?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4.小結:農民伯伯的勞動非常辛苦。如:翻田,播種、拔秧、插秧、收割等都要用手一點一點進行,干活又慢又累,但是現(xiàn)在農民伯伯有一些好幫手來幫助他們了,你知道有哪些嗎?
二、了解一些現(xiàn)代農用機械的'作用:
1.看課件(拖拉機):
這又是什么機器?(拖拉機)它可以幫助農民做什么呢?
師:對,有了拖拉機耕地,農民就不要用鋤頭一鋤一鋤地翻地,只要在拖拉機耕完后稍微用鋤頭拉拉就可以了,這樣農民比原來就省力了。
2.看課件(播種機)
見過這種機器嗎?有什么用?
師:這是花生播種機,農民們只要把花生裝進兜里,開動它就可以播種了。(再放課件):這是棉花播種機,還有是玉米播種機,有了它們,農民播種就又快又方便了。
3.看課件(收割機):
。1)你見過這種機器嗎?它叫什么?(收割機)它用來做什么?
。2)你發(fā)現(xiàn)用收割機來收割稻子有什么好處?(速度快;可以減輕農民的勞動)
4.看課件(花生播種機、棉花播種機、玉米播種機)
5.師小結:有了收割機可以幫助農民收割稻子,農民就不用彎著腰用手一棵一棵去割,這樣速度又快效率又高。
三、討論:
1.師:現(xiàn)在有了這些農用機械,農民伯伯的勞動輕松多了,而且比以前更節(jié)約時間了。如果請你為農民們再設計一種機器,你想設計怎樣的機器?為什么?
2.小朋友想得很仔細,想出了許多能幫助農民伯伯的機器,那你們回去畫下來明天帶來好嗎?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圖卡測量布的方法。
2、體驗測量活動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人手綠色紙(6×6厘米)、綠色紙(6×22厘米)各一張作為布料,(6×4厘米)的長方形背心小圖卡若干(做量具用)
2、筆、剪刀若干。
3、人手藍色紙、黃色紙各一張作為布料,大記錄紙一張,笑臉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夏天快要到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穿不住又長又厚的衣服了,想穿薄薄的背心。小兔子有一件漂亮的背心(出示背心圖卡),小熊好喜歡呀,他也好想有一件和小兔一樣的背心。(出示綠色紙)可是,小熊只有一塊綠色的布,想請你們幫幫忙,有什么又快又好的辦法為小熊在綠色布上量一件一樣款式,一樣大小的背心,并把它剪下來送給小熊!
二、探索小圖卡測量的`方法。
1、幼兒操作,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測量時所采用的方法。
2、討論正確的測量方法。
展示兩位幼兒裁剪下的綠色背心,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提問:哪件背心與樣品背心是一樣的?
師:那用什么方法測量才是正確的呢?
。ㄓ變簩W習測量的方法:在測量時樣品背心不可超出布料;畫線時要沿樣品背心畫線。)
三、幼兒再次嘗試測量,探索用圖卡連續(xù)測量的方法。
1、討論連續(xù)測量的方法。
師:(教師出示藍色紙)咦,我撿到了一塊藍顏色的布,不知道是誰不小心丟了?誰丟了布呀?哎……是我的布。原來是小猴子丟的,它也想做這樣的背心,這塊布呀可以做好幾件,請小裁縫在布上量一量,你能做幾件背心呢?
2、幼兒操作測量,教師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教師出示幾張幼兒量好的布,和正確測量好的布,總結:測量時樣品背心要緊挨著邊測量,這樣會節(jié)約布料。
四、運用小圖卡測量的方法
1、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測量方法,現(xiàn)在裁縫店的山羊師傅要來考考你們,(出示方形和長條形的布)這兩塊布哪塊大?請你把身上的笑臉娃娃貼在大的布下面。
2、操作驗證,教師指導幼兒圖卡擺放的位置。
3、師:黃色的布能做5件背心,藍色的布能做4件背心,這說明黃色的布比較大,所以我們要經過測量才指導正確的答案。
五、小結
小裁縫們今天學會了用小圖卡測量的方法,幫助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我們把量好的布拿到教室里做成背心,然后給小動物們送去吧。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3-03
中班教案03-04
中班教案03-08
中班教案03-08
中班教案03-05
中班教案03-05
中班教案03-05
中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