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科學探索課本活動教案:食物變了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探索課本活動教案:食物變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名稱:科學——食物變了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檢查食物變質的簡單方法。
2、認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知道它們是檢驗食品衛(wèi)生合格的標準之一。
活動準備:
1、變味的綠豆餅、食物包裝袋。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中的幾幅事物變質后的圖片,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
1、教師:小朋友猜猜這些圖片上都是些什么呢?
2、出示面包、橘子變質前的圖片進行對照。
教師:這些橘子和面包有什么不同呢?你們仔細的看看。
3、出示一個有怪味的綠豆餅讓幼兒看看。
教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副圖,是綠豆餅,你們看看圖片上的綠豆餅和我們生活中見到的綠豆餅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已經發(fā)霉、有怪味的食物還能不能吃了呢?
4、小結:有怪味的或看起來和原先不一樣的、發(fā)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集體討論食物變壞的原因。
1、教師:你們見過哪些變壞的食物?為什么這些食物會變成這樣?
2、小結:因為食物存放的時間長了,食物中的原料發(fā)生了變化。就會使食物發(fā)霉或者是有怪味。
三、了解檢查食物變壞的幾種方法。
1、引導幼兒從食物的顏色、氣味、軟硬幾方面要鑒別。
教師:怎么樣辨別食物是否變質?
讓幼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說說、去看看。
2、出示一個食品包裝袋,引導幼兒觀察上面的數(shù)字,介紹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含義,教育幼兒過了保質期的食物不能服用。
教師:我們能在每個包裝袋上看到一些數(shù)字和漢字,它是向人們介紹這個食品是什么時間生產的,這個是生產日期。還有一行數(shù)字和文字代表這個物品能放多長時間,這個是保質期。
四、結合幼兒用書。
讓幼兒知道新鮮食物與變質食物的區(qū)別,知道在保質期內服用。效果分析:
【中班科學探索課本活動教案:食物變了】相關文章:
食物變了中班教案04-09
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流水吸管03-06
“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04-26
小班科學活動變了變了教案05-18
變了變了小班科學活動教案04-26
變了變了小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04-16
小班科學變了變了教案01-20
小班科學變了變了教案04-21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變了 變了》12-30
食物變了幼兒園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