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筷子的傳說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筷子的傳說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筷子的傳說教案1
教學目標:
1、根據課文所給的內容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
2、通過自學會正確拼讀生字詞。
3、學生學會自己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與筷子相關的各種資料,培養(yǎng)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加課外知識。努力做到離開課本。
教學準備:
1、提前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要求學會文中的生字,詞,讀懂課文的故事,了解大意。
2、讓學生提前通過各種途徑如上網,看書,問親朋好友等等尋找關于筷子的各種資料。資料可以很廣泛如筷子的`其他傳說,民間有關筷子的一些風俗,以及歷史上與筷子有關的趣事或筷子的作用或有哪些國家也使用筷子亦或是筷子給自然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等等等。只要學生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讓學生說一說。引出筷子。
2、今天就來學習〈筷子的傳說〉這篇課文。
(二)通讀課文(8”)
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自音,自學生字。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些什么?
讀后檢查:
a:燙 賽 攪 嫌 鮮 嫌
。ǎ保┳⒁怩r這個多音字 (2) 各別字哪里應該注意,容易寫錯讓學生自己說
。ǎ玻╅_火車組詞。
b:提問:課文寫了些什么?
(三)復述課文(因為這篇課文要求預習的非常充分,所以希望學生可以把課文的故事說給大家聽)(10”)
全班一齊朗讀課文,然后用一直兩分鐘的時間將課文里的故事說給同桌聽
請2~3位學生把故事說給大家聽。
(四)交流資料(15)
請學生上臺把自己找到的有關筷子的故事以及各種內容說給同伴們聽。四組比賽,上臺最多的組課后每人獎勵一朵小紅花。(這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點)
為了避免學生所找資料較少,教師自己準備相關資料接下的時間主要由教師介紹與筷子有關的各種資料。
作業(yè):課后同學們把筷子的傳說說給同學,家人以及朋友聽。(也可以是自己事先找的資料)
(五)總結
這堂課我們了解了有關筷子的各種知識。同學們知道餐具除了筷子外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勺子,刀叉等等,希望同學們在課余期間也來找找這些餐具的來歷和它們的作用。
筷子的傳說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給生字確定部首,初步學會用部首查字法,學會本課生字13個,區(qū)別“魚”與“漁”、“兩”與“倆”的用法;理解新詞19個。
2、會按“誰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寫句子;知道頓號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正確朗讀課文,知道我們祖先發(fā)明筷子的時間,能復述關于筷子由來的傳說,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數及其生活的主要區(qū)域。
4、了解我國的悠久歷史。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漢字部首的確定;頓號的用法。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2、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準備
筷子、磁帶、錄音機、字典、生字卡片
四、教學安排
2課時
五、板書設計
△筷子的傳說
快子:樹枝
筷子:細竹
種類繁多:玉石筷
筷
金筷
銀筷
六、教學后記
作為一種偉大的發(fā)明,作為祖國榮譽的介紹,4、5兩個在情感教育上有驚人的相似,但他們又是不同的,一個是史實,一個是傳說。因此在教學中,我就通過抓住對“傳說”一詞的理解,讓學生明白筷子發(fā)明的過程,并學會復述。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為指定的生字確定部首,初步學會用部首查字法,學會本課分“魚”與“漁”,“兩”與“倆”的用法。。
2、知道并能復述關于筷子由來的傳說。
教學過程
一、揭題,理解“傳說”,教學“筷”。
筷為什么是竹字頭?由此可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思考:傳說中第一雙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2、反饋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劃出新詞。
2、四人小組完成填空。
筷,()結構,查()部,部首在()。
燙,()結構,查()部,部首在()。
嫌,()結構,查()部,部首在()。
印,()結構,查()部,部首在()。
3、小結
上下結構的字,部首有時在上,有時在下;左右結構的字,部首有時在右,有時在左。
四、練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回顧部首查字法步驟。
2、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這個字有幾種意思。
3、獨立查“印”,說說你是怎樣分步查到的。
4、比賽:課作1
四、鞏固部首查字法,區(qū)分形近字。
1、區(qū)分“魚”與“漁”
A、第一雙被稱為快子的.筷子是誰發(fā)明的?
B、漁夫的漁是什么意思?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來。
C、以捕魚為生的人叫——!棒~”與“漁”意思不一樣。如果我們要查魚,該查什么部?
D、小結:大多數獨體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這個字,如“骨”“弓”等。
2、區(qū)分“兩”與“倆”的不同用法。
A、用部首查字法查“倆”,說說他的意思。
B、“兩”和“倆”誰的使用范圍大?為什么?
C、課文中“兩個漁夫”明明指人,為什么不用“倆”?
五、課堂作業(yè)
課作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練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學習課文,了解筷子種類之多,使用之廣;學習頓號的用法。
3、復述關于筷子由來的傳說,達成情感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1段
1、自讀,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fā)明了,你有什么想法?
三、學習第2段。
1、指名讀,說說筷子最初為什么叫“快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快子”的由來。
四、學習第3段,體會頓號的用法
1、幫助漁夫很快喝完稀飯的快子,后來怎么被叫做筷子了?
2、皇帝不用筷子,這說明什么?
3、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
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4、讀最后一句,體會頓號的用法。
五、學習第4段
1、讀第一句,說說這一句寫什么?
2、讀第二句,進一步體會頓號的用法。
A、他們是誰?
B、這句話為什么要用上這么多頓號?
C、課作5
3、學習第三句。
A、為什么要特別點一點“西方人”?
B、這句話后面為什么要用感嘆號?
C、你知道使用筷子有什么好處嗎?
D、朗讀練習(。
六、課堂練習
1、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段的意思。
2、填空:課作3、5
3、用“誰生活在什么地方”造句,完成課作4
4、理解句子意思
A、皇帝也學著用筷子吃飯。
皇帝很謙虛。
這句話說明
筷子是老百姓先會使用。
皇帝很愚蠢。
2、全世界有14億人使用筷子。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不多。
這句話說明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占大多數。
筷子的流傳很廣。
作業(yè)設計
一、比一比,再組詞。
快倆印洲魚導周稀
筷兩映州漁異綢希
二、造句
1、自豪
2、了不起
筷子的傳說教案3
一.教學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會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理解“傳說、比賽、攪動”等詞語的意思。
3.能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默讀方法邊讀邊思考,自己讀懂課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
4.找出有頓號的句子,初步了解頓號的用法,并試著將傳說復述給家長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筷子的由來和傳說。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fā)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重點:燙tang 皇huang 倆lia 嫌xian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fā)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fā)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fā)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四.作業(yè)練習
(1)漁夫喝稀飯不快,是因為( )。
(2)一個漁夫得勝了,是因為()。
(3)漁夫把兩根樹枝起名叫“快子”,是因為()。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知道頓號的作用;熟讀課文,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快子”的由來,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筷子的傳說》。
二.學習第3段
1.讀通讀熟第3段。
2.說說“快子”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關系。
3.填一填:筷子的種類很多,有()、()、()、()、()等。
4.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5.講解頓號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想一想課文中“象牙筷”后面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會怎么嫌?
三.學習第4段
1.默讀第4段。
2.朗讀第1句話,說說明白了什么。指導讀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課文中有“頓號”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東方國家我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運用多種句式說話,并試著加上標點,說說為什么這樣加。
5.朗讀第4段。
四.回顧全文,指導復述。
1.說說學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請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根據這些詞語講講筷子的傳說.
3.大聲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練習
1.句子練習。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東方國家。
動物們喜歡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筷子的傳說教案】相關文章:
《神奇的筷子》教案12-18
《玩筷子》教案09-14
幼兒筷子教案11-04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11-14
《筷子舞》大班教案08-15
筷子舞大班教案10-31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11-07
大班《使用筷子》教案04-02
小班教案玩筷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