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有順序地介紹鄉(xiāng)村景物。
2.試著運用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
3.學會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教學流程:
。ㄒ唬┰掝}交流,真情融匯:吹面不寒楊柳風
1.同學們,當我們遠離喧囂的都市,步入鄉(xiāng)村,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學們,我們今天共同走進鄉(xiāng)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園的詩情畫意吧!
、耪故咎飯@風光圖片或播放媒體。
、 同學們說一說喜歡農(nóng)村哪些風光。
2.我們對鄉(xiāng)村生活和田園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學習的收獲。學生在四人小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和資料,交流自己的感受、體驗。
3.小組代表在全班展示匯報,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和資料。
4.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5.我們聽了同學的匯報,自己也有很深的體會,我們這一節(jié)課,就是要練習把自己最想寫的內(nèi)容寫下來,可以寫自己的經(jīng)歷、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孩子們,你們到過鄉(xiāng)村嗎?在你們心目中的鄉(xiāng)村,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來走進田園,享受農(nóng)村的美麗風光嗎?
。ǘ┏烧Z點睛,詩句引趣:嘈嘈切切錯雜彈
1.老師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園風光的詞語。讀一讀下面的詞語,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賞心悅目 潔凈明亮 心曠神怡 胸懷寬廣 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草原茫茫 水鮮草美 牧草豐盛 羊肥牛壯 羊如白云 平原寬廣 沃野千里 河汊縱橫 密如蛛網(wǎng)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闊葉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寬闊無邊 無際無涯 擇水草居 水草鮮美
牧草豐盛 平原寬廣 沃野千里 一望無際 一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蒼蒼 綿延千里 無垠無邊 千溝萬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蒼蒼 綠遍山野 逶迤連綿 高低起伏 明媚絢麗 平疇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絢麗 平疇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滿園 涼亭水閣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團錦簇 鳥語花香 俯視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蒼蒼 起伏和緩 遼闊無涯 芳草綠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學們請讀一讀收老師集到的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說一說你的感悟和啟發(fā)。
過故人莊 書湖陰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陸游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長掃靜無苔,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豐年留客足雞豚。
工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一水護田將綠繞, 山重水復疑無路,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兩山排闥送青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激發(fā)情趣,游戲引路: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1.比一比誰最棒,猜一猜下面兩個關于農(nóng)作物的謎語。
、庞袀老頭子,頭上長胡子,脫下綠袍子,滿身是珠子。
⑵小小樹,田里栽,金花謝了銀花開。
。ㄋ模┢嫠济钕耄_啟心路:一語天然萬古新
1.師:同學們,當你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遼闊的草原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如果讓寫下來,你會寫什么?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
2.集體交流想寫的內(nèi)容。如:鄉(xiāng)村的山水樹木,鄉(xiāng)村的豐收田野,鄉(xiāng)村的小院,鄉(xiāng)村的'果園,寫自己的鄉(xiāng)村生活體驗等等。
3.大家討論一下,我們應該抓住鄉(xiāng)村風光的景物的哪些特點來描述?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靜態(tài)特點,動態(tài)特點,形狀、顏色、氣味等等。
4.我們還需要思考一下,應該按什么順序來描述自己的“鄉(xiāng)村風光”。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 按地點變化的順序?qū)懀?/p>
② 按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懀?/p>
、 按景物的類別寫,
、馨聪瓤偤蠓值捻樞?qū)憽?/p>
5.大家討論一下,寫具體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用哪些描述方法。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不僅要寫看到的,更要寫想到的,可以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還可以引用優(yōu)美詞語和詩句等等。
6、老師小結:我們描述田園風光,把自己最想寫的內(nèi)容寫下來?梢詫懽约航(jīng)歷的,也可以寫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寫的時候,把要想寫的內(nèi)容表達清楚,還要注意運用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
。ㄎ澹、佳作引路,章法導寫。
【引導學生從寫作的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來評點!
(六)、學生習作:
1.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jīng)走進鄉(xiāng)村生活,感受田園的美麗風光。在那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遼闊的草原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寫的內(nèi)容寫下來?梢詫懽约航(jīng)歷的,也可以寫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寫的時候,把要想寫的內(nèi)容表達清楚,還要注意運用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
2.學生習作,老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ㄆ撸⒃u講作文:1.讀一讀自己的習作,把不通順的地作文方改通順。劃出自己認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3.小組評選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參加班級交流。
4、佳作展覽,評選最佳1.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畫一幅關于農(nóng)村田園風光的畫,配上一首小詩。
2.用學會的寫作方法,描述家鄉(xiāng)的另一處美景。
鄉(xiāng)村生活
每年的暑假,爸爸都會帶我們?nèi)胰巳ダ霞肄r(nóng)村看望他外婆,也就是我的外祖奶奶,由于我爺爺奶奶去世太早,祖奶奶成了我爸唯一可以孝敬的親人。正因為這事也使我有機會去農(nóng)村玩。了解農(nóng)村的生活習 慣。
清早起床,爸爸開車從縣城出發(fā),沿著彎延公路前行,公路兩旁有金燦燦的稻田,清澈見底的小溪,成群結隊的牛羊,啊,景色大美了!小花隨處可見,小鳥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地叫著,仿佛對我說:“歡迎你們來到農(nóng)村!”下車后,走在由石頭鋪成的小道上,涼涼的微風迎面吹來,讓我感到無比好興奮,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祖奶奶家。
農(nóng)村的人們,早上天剛剛亮就起床,大人出去耕田、鋤草,小孩去放羊,九點左右回家吃早飯,吃完早飯又去干農(nóng)活,忙到中午回家隨便吃點東西,休息半個小時又去干活,直到天快黑才往家走。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農(nóng)村人很喜歡養(yǎng)狗,只要你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狗都會叫個不停,甚至你從籬笆外走過,它也要叫幾聲,盡職地保護著主人的家。同時提醒主人有陌生人來訪,小心有小偷!
習慣了城市喧鬧的我,在這找到了一份優(yōu)雅的寧靜。習慣了城市空氣污染的我,在這里找到了一份自然清香的空氣。 鄉(xiāng)村人家生活是那樣簡單,而城市生活是多么講究!
鄉(xiāng)村生活,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你是那么使人回味無窮呀,使人流連忘返!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同學互相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跡。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jù)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表達和評議,做到內(nèi)容表述清楚具體。
2.認識描寫人的品質(zhì)、心情的詞語。
3.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閱讀成語故事,大致了解其意義,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本單元的4篇課文,今天,我們將學習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
二、學習“交流平臺”。
在本單元課文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著精神光輝的人,有舍己為人、寧愿犧牲自己而救助別人的哈爾威船長,有為了戰(zhàn)爭勝利而英勇獻身的黃繼光,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我們的身邊就可以找到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F(xiàn)在我們就來說說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1.小組交流:要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在小組內(nèi)輪流說說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說的人物中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出說得最具體生動的同學。
5.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他把事情說具體。
三、學習“識字加油站”。
1.自由讀詞,自學生字新詞,體會其含義。
2.指名朗讀。
3.交流這些描述人物品質(zhì)、心情的詞語,并聯(lián)系課文用它們造句。
4.推薦課外閱讀《中國名人故事》。
四、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自讀成語,要求字音讀得準確。
2.你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有哪些特點?
3.自選一個成語,試著說說它的含義和故事。
4.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競賽,使學生熟記這些成語。
5.推薦課外閱讀《成語故事》。
(二)第二題。
仿照例句,寫一組連續(xù)的動作。
1.寫出連貫的動作,把大動作分解成小動作來寫。
2.動作要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
3.動作要符合生活實際。
4.準確運用多種詞語描寫人物動作,盡量避免重復。
5.從“蝴蝶飛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媽媽下班回到家”中選一種情況試寫。
五、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強、患”的讀音。
2.學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描寫人物品質(zhì)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住
譯文: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譯文: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不怨天,不尤人!墩撜Z》
譯文: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睹献印
譯文:因有憂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樂而衰亡。
3.你還積累了哪些與人物品質(zhì)有關的名言?請在班內(nèi)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許多描寫人物品質(zhì)、心情的詞語,學習了連續(xù)的動作描寫的方法,希望大家課后繼續(xù)搜集、積累與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質(zhì)有關的成語,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在自己以后的習作中正確運用它們。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積累與自強不息相關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將成語用具體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以強化句子訓練,使學生能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并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連續(xù)的動作描寫應用于寫作中,可以使習作更生動、具體。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獲、賴、潛”等12個生字,會寫“喚、紀、技”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課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fā)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1、學會質(zhì)疑,在質(zhì)疑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獲、賴、潛”等12個生字,會寫“喚、紀、技”等13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并能靈活運用。
3、自讀課文,在讀中提出問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
1、讀寫并積累、運用生字新詞,交流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正確給課文劃分層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20世紀科技發(fā)展成就的課件,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重大影響。
過渡:同學們,當你們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們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們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們登錄網(wǎng)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們知道嗎?這一切都是科技的功勞,科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xiàn)科技發(fā)展、生活變化的文章。
2、教師出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板書:呼風喚雨的世紀)
3、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討論,積極說出心中的疑問。
(1)什么是呼風喚雨?
(2)是誰呼風喚雨?
(3)為什么能呼風喚雨?
(4)呼風喚雨的世紀是指哪個世紀?
(5)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什么樣的?
(6)為什么這個世紀能夠呼風喚雨?
4、教師相機板書(誰?靠什么?哪個?什么樣?為什么?),并總結學生的提問。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文章的相關知識。
路甬祥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校長。其作品《科學改變?nèi)祟惿畹?00個瞬間》,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技術發(fā)明。
20世紀改變?nèi)祟惿畹闹卮蟀l(fā)現(xiàn)和發(fā)明
青霉素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從霉菌的原液里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類有史以來發(fā)現(xiàn)的的抗生素。
雜交水稻xx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尋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從此,中國農(nóng)業(yè)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xx優(yōu)勢是生物界普遍現(xiàn)象,利用xx優(yōu)勢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是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電視電視的誕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各種型號、各種功能的電視迅速地、奇跡般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形色色的電視把人們帶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飛機萊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一號”,并且試飛獲得成功。這是人類在飛機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成功。他們因此于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chuàng)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2、聽音頻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的語氣。注意自己讀不通順的地方。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相機糾正,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會寫的字:呼喚(huàn) 世紀(jì) 技(jì)術 程(chénɡ)度 超(chāo)過 百億(yì) 探索(suǒ) 奧(ào)秘 日益(yì) 聯(lián)(lián)系 物質(zhì)(zhì) 任(rèn)何 改善(shàn)
會認的字:獲(huò)得 依賴(lài) 潛(qián)入 船舶(bó) 哲(zhé)學 蘭(lán)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圈畫不懂的地方。
2、引導同桌間交流有問題的地方,教師再結合交流情況講解重點詞語。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預設:在理解這個詞語前,教師可先出示神話傳說中的一些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呼風喚雨”的意境,然后具體講解詞義。
(2)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很(依賴)自然。
預設:教師可能很難通過實物圖片或相關的動作來理解這個詞語,那么可以另辟蹊徑,通過尋找其近、反義詞,在對比中讓學生把握詞語的意義。
3、指導詞語歸類。
◆含近義詞的:呼風喚雨 歡天喜地 良師益友 漫山遍野 豐衣足食
◆ABB式:慢吞吞 靜悄悄 陰森森 皺巴巴 樂呵呵 笑嘻嘻
4、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閱讀與思考。
A、是什么帶來了20世紀的奇跡般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現(xiàn)代科學技術)
B、20世紀,人類的生活發(fā)生了哪些改變?(物質(zhì)生活;精神文化生活)
C、現(xiàn)代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全是好處嗎?(好處、壞處都有,要全面看待科技成果)
預設:引導學生整體閱讀課文,找出解答問題的關鍵詞句。
(2)合作與交流。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并說說每一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體概括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指明是科學技術造就了這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采用對比和舉例的方法,具體闡述20世紀科技發(fā)展的新成就。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寫科學技術使人類的生活日益美好。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并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過渡:同學們,科技的發(fā)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許多不敢想、甚至無法想的事情在科技的推動下都變成了現(xiàn)實。今天我們所享受的各種便捷都是科技的功勞。下節(jié)課上就讓我們深入課文繼續(xù)探究,感受現(xiàn)代科技的神奇。
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朗讀了課文,并合理地劃分了層次,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大家的表現(xiàn)都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同桌交流在這節(jié)課中學到的識記生字詞的方法。
(2)分組討論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問題的技巧。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思考質(zhì)疑,邊讀課文邊提出問題。
2、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學會有針對性地提問題。
2、了解科技的神奇,激發(fā)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教師隨機抽查,并小結指導。
世紀現(xiàn)代科學技術意料程度超過神話神仙愿望幻想紛紛成就形容探索奧秘日益聯(lián)系緊密呼風喚雨騰云駕霧
2、指名學生概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本文講述了20世紀一百年間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人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20世紀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就是因為在20世紀,科學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更推動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這節(jié)課我們就具體分析課文,體會科技的神奇。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自主交流,把握課文。
教師出示“自主學習卡”,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自主學習卡
、僬乙徽遥赫n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②比一比:第2自然段說人類在20世紀獲得了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你能舉例說說嗎?
、蹖懸粚懀骸澳菚r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蹦菚r候還沒有什么?能不能聯(lián)系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補充?
④說一說: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兩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這兩句詩是想說明什么?
、萏揭惶剑赫n文從古時候人們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落后寫到現(xiàn)代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帶來的巨大成就,這二者形成鮮明的,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尴胍幌耄涸谛碌氖兰o,科學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呢?請盡情暢想,并寫一寫。
2、匯報展示,品讀課文。
(1)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第1小題。
找一找: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預設:指名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說出中心句在文中的位置、地位、作用等。明確了中心句后,再將學生分組,每組交流討論,分別概括第2、3、4自然段的意思。
(2)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第2小題。學習第2自然段。
比一比:第2自然段說人類在20世紀獲得了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聯(lián)系?你能舉例說說嗎?
預設:指名學生說說這兩個詞語的異同。教師可給出20世紀人類取得的成就,啟示學生思考哪些是發(fā)現(xiàn),哪些是發(fā)明。
示例:“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從字面看,二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鞍l(fā)現(xiàn)”是指人們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經(jīng)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guī)律;“發(fā)明”則是指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鞍l(fā)現(xiàn)”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guī)律;“發(fā)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chuàng)造。
正確區(qū)分下面哪些是發(fā)現(xiàn),哪些是發(fā)明。
A、人們登上月球前()了宇宙飛船,登上月球后,()月球上沒有生命。
B、人們?yōu)榱?)海洋深處的秘密,()了各種新型的海底探測儀。
(3)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第3、4小題。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20世紀,科技飛速發(fā)展,人類能呼風喚雨,有了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那么在這之前呢?人類究竟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3自然段,體驗一下古時候人們的生活。
寫一寫:“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蹦菚r候還沒有什么?能不能聯(lián)系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補充?
預設:“那時”的生活,因為離學生現(xiàn)在的生活比較遠,所以他們會感覺比較陌生。教師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先進的高科技產(chǎn)品,進而讓他們體會沒有這些東西的生活。
說一說: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兩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边@兩句詩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這兩句詩是想說明什么?
預設:課件出示這兩句詩的出處,講解詩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其作用。
示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形容大雪紛紛好似梨花開放,原意是用來形容北國邊塞異常寒冷,后來經(jīng)常被用來形容某些生機競發(fā)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勢。課文中引用這兩句古詩,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4)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第5小題。學習第4自然段。
過渡:20世紀,人類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科技功不可沒,F(xiàn)代科技帶來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它是如何改變?nèi)祟惖?生活的?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一下。
探一探:課文從古時候人們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落后寫到現(xiàn)代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帶來的巨大成就,這二者形成鮮明的,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預設:這一題集中考查學生對第3、4自然段的理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明白過去的落后與現(xiàn)在的成就是形成鮮明的對比的,進而引導他們?nèi)ヌ骄繉Ρ葘Ρ憩F(xiàn)文章中心的作用。
(5)匯報交流“自主學習卡”第6小題。學習第5自然段。
過渡:科技具有無限的潛能,它創(chuàng)造了并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帶給人們無比美好的生活。未來,相信科學技術還能創(chuàng)造更多奇跡,使我們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對于未來,你們有哪些美好的設想呢?我們一起來發(fā)揮想象,說一說。
想一想:在新的世紀,科學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呢?請盡情暢想,并寫一寫。
預設: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暢想未來科技的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指名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學生可適當補充。要使學生認識到暢想不是漫無邊際的空想,學生的設想也是基于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示例:A、未來的汽車能( ),能( ),能( )。
B、未來的房子,不僅( ),而且( )。
C、未來的學校( ),學生們能( )。
D、未來的家具,既能( ),又能( )。
……
三、拓展閱讀,賞析名段。
過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同時也真實地體驗了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但科技在帶給人類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是不是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隱患呢?請同學們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分組討論,再按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出示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利與弊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過渡:同學們,請觀察這幾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電視、手機等這些娛樂工具的出現(xiàn),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這些正是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弊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些弊端呢?
2、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并簡單記下討論要點。
3、小組代表發(fā)言,說出對科技發(fā)展的利與弊的看法。
示例:汽車的發(fā)明,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手機的發(fā)明,為人們通訊帶來了方便;電腦的發(fā)明,為人們工作帶來了方便……從古到今,科技的發(fā)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以前從廣州到北京,坐馬車需要幾個月,現(xiàn)在有了飛機,只需要幾個鐘頭。以前遇到不懂的問題,還要翻箱倒柜地尋找書籍解決,現(xiàn)在只需要上網(wǎng)查找,既方便又快捷……。但是科技發(fā)展確實也有弊端,它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不過,憑現(xiàn)在科技發(fā)展的速度,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科學家們便能想出對策去減少污染,讓地球資源再生。總之,科技發(fā)展還是利大于弊的,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我們要做的就是趨利避害,讓科技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
4、教師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科技發(fā)展的兩面性。
小結:同學們,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科學技術也是如此。它在帶給人類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它的弊端,但總體來說,利大于弊。我們要努力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好好利用這種“利”,讓科學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并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過渡:同學們,科技飛速發(fā)展,高端產(chǎn)品日新月異,我們享受到了古人不能想、不敢想的便利。這是一個的時代,也是一個擁有無限潛能的時代。我們是這個時代的獲益者,也是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讓我們努力奮進,學習更豐富的知識,掌握更先進的技術,創(chuàng)造更大、更多的奇跡,造福人類的下一代。
小結:今天這堂課上,我們從最基礎的字詞學起,接著學習了句子、語段,完成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探究。在學習中,我們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更掌握了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技巧。最后,我們還就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利與弊進行了討論,加強了對科技發(fā)展中產(chǎn)生的一些問題的認識,這些對我們語文能力的提升是大有益處的。這節(jié)課上,同學們的表現(xiàn)讓老師非常滿意
(2)引導學生摘抄、積累文中喜歡的詞句。
(3)積累形容科技發(fā)展迅速的成語、關于科技的名言等。
、傩稳菘萍及l(fā)展迅速的成語
日新月異 一日千里 突飛猛進 疾風勁草 瞬息萬變
②關于科技的名言
科學是永無止境的,它是一個永恒之謎。——[美國]愛因斯坦
科學研究的進展及其日益擴充的領域?qū)酒鹞覀兊南M?/p>
——[瑞典]諾貝爾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shù)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華羅庚
五、作業(yè)設計。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硯”、“乾”、“坤”三個字,了解古詩主要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 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墨梅這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nèi)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昌齡、盧綸和王冕。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qū)W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墨痕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lián)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zhì)疑為重點。
四、學習古詩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比如查資料,利用工具書,網(wǎng)上查詢等。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如下:
。ㄎ壹蚁闯幊剡叺倪@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
。ㄍ怀隽怂牟。)
E.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chǎn)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lián)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jié)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yè):
背誦《墨梅》
板書設計: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1.認識“慮、職”等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屏、折”,會寫“憂、慮”等15個字,會寫“無憂無慮、呼喚”等1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3.學習文中的“說……吧……可是……”的句子,思考這種寫法是如何具體展現(xiàn)貓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樣子寫一寫。
4.結合“閱讀鏈接”,體會不同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 第一課時 -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貓嗎?貓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學養(yǎng)過貓?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3.貓是那么活潑可愛,充滿靈性,它不僅是畫家愛畫的小動物,也是作家愛寫的小動物。大作家老舍先生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無憂無慮 任憑 盡職 蹭 稿紙 豐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落 責打
生氣勃勃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diào)。
重點指導:“蹭、腔、殃”的讀音,注意“屏、折”的多種讀音。
2.指名說說生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重點注意“憂”與“擾”、“慮”與“虛”、“稿”與“搞”的區(qū)別。
3.教師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在讀中鞏固對生字新詞的掌握。
4.理解詞語的意思?梢越Y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結合文中的語句理解。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兒憂愁和顧慮。
任憑:無論,不管。
盡職: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屏息凝視: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儇堅鯓悠料⒛?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貓“屏息凝視”的情形?
②引導學生說:“貓一聽到老鼠的響動,就弓起背,悄悄地來到洞口,只見它瞪大眼睛,連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需要屏息凝視的情形嗎?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運用“屏息凝視”進行說話練習。
豐富多腔:本課指貓的叫聲種類多。
遭殃:遭受災殃。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讀課文,劃分段落。想一想:課文第一部分,主要寫貓的什么特點?課文第二部分,寫小貓的什么特點?
第一部分(1~3):貓的性格實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滿月的小貓的可愛。
2.請你把兩部分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寫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的小貓的可愛。)
四、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之后,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愛)
- 第二課時 -
一、檢查生字,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掌握情況。
2.上一節(jié)課,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作者主要寫了貓的古怪和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品讀課文,看看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分別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二、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貓性格的古怪。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寫貓“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貓性格的詞語嗎?(老實、貪玩、盡職)
、谒睦蠈、貪玩、盡職各體現(xiàn)在哪里呢?
引讀:說它老實,是因為——
說它貪玩,是因為——
說它盡職,是因為——
、邸肮殴帧笔鞘裁匆馑?為什么說它性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讓人感到奇怪。因為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芡ㄟ^讀這一自然段,你體會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對貓的喜愛)
、莘磸妥x,讀出對貓的喜愛之情。
3.課文第2、3自然段也寫出了貓性格的古怪,請你速讀課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點詞語。(溫柔可親、一聲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4.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作者對貓的喜愛?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貓的腳印)
貓在寫作的干凈的稿紙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戲稱是“踩印幾朵小梅花”。
、诮Y合生活實際,談談貓的叫聲是否總是那么動聽,為什么在作者聽來會是“豐富多腔”的。
模仿貓的叫聲,理解“豐富多腔”。
③貓的叫聲是“豐富多腔”的,這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對貓的喜愛)
、苡懈星榈乩首x第2、3自然段。
(二)貓的可愛。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wěn),可是已經(jīng)學會淘氣。
、龠@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啟下)
②你從“更”字體會到什么?(這個“更”字告訴我們,作者愛貓,更愛小貓。)
2.小貓的可愛,你感覺到了嗎?找出寫小貓?zhí)詺獾木渥印?/p>
①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它的淘氣?(沒完沒了、再跑再跌、膽子越來越大、摔跤、打秋千)
、谧髡咴谶@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圻@樣寫有什么好處?(把小貓當成一個孩子來寫,突出了它的天真可愛。)
、艹鍪纠仙嵯壬摹娥B(yǎng)花》片段,讀一讀。再讀課文中的相關內(nèi)容,看有什么新的體會。(從《養(yǎng)花》一文,可以體會到老舍對花的喜愛,再聯(lián)系課文中小貓對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對小貓的愛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
一只普通的貓,在老舍筆下是那么栩栩如生,這都源自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
三、拓展延伸。
1.不僅老舍愛貓,很多作家都喜歡貓,如夏尊、周而復等,認真讀讀“閱讀鏈接”中的文字,體會作者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處: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不同之處:老舍——貓的性格古怪、可愛淘氣;夏丏尊——人們對貓的態(tài)度;周而復——貓的外貌和神情。)
四、布置作業(yè)。
1.搜集關于老舍的資料,閱讀老舍的作品。
2.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小動物,寫出它的特點,表達出對它的感情。
貓
性格古怪 小貓可愛
1.抓住關鍵詞語“老實、貪玩、盡職”,引導學生體會貓的古怪性格。在思考中,學生明白了,作者把這些矛盾的詞語用“可是”連接起來,說明在貓的身上同時具備這些特點,從而理解了它的古怪。
2.在學習滿月小貓的可愛時,通過對《養(yǎng)花》一文的拓展閱讀,感受老舍對花的喜愛之情,又與課文中的相關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加以體會,從而品悟到老舍對貓的愛之深。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前文遷引,導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2、揭題:
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4、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咱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其實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板書。)看看老師寫對了嗎?(“打掃森林”未加引號。)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么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大自然的什么啟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
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
如:生態(tài)平衡。
三、了解內(nèi)容,質(zhì)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么?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可以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 為什么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 “打掃”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啟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才咱們通過讀課文,了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并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方法繼續(xù)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
(結合課件理解“流線型”。)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么啟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梢娙绻覀?nèi)我馄茐拇笞匀坏纳鷳B(tài)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fā),造福人類。
2、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繼續(xù)探究,下節(jié)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們還要就這個話題作進一步的交流和探討。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一、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這x間故事學生是非常熟悉的,許多學生都曾讀過,但停留在對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和對人物的簡略分析的層次上。這篇文章怎樣上出新意,怎樣上出深度?我思考了很久,決定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請學生介紹作者,說說他們以前讀這則故事留下的印象,然后讓學生概括畢淑敏的散文的大意,使他們意識到經(jīng)典的文章是常讀常新的。在分析人物和主題時,不是架空的分析,而是著眼于文本的研讀,在朗讀、品味、揣摩中感悟。課堂小結的步驟我也請學生來說他們對文章的新的解讀,課后的作業(yè)也緊緊圍繞這個話題布置。
二、課時設計及說明
按照我校目前倡導的情境導學法(將學生的學習置于適宜的思考狀態(tài)之中,注重教師有效地啟發(fā)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推動學生進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狀態(tài)),我將本課計劃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是老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是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以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為主。
第二課時在“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思想指導下,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使清晰的問題準確,模糊的知識明確,膚淺的認識深刻,從而在反饋矯正中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和合作的方式研讀生動的人物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探究文章的主題。
2、在閱讀中初步了解文學鑒賞的方法,珍視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痛恨王后對他的不貞,就把她殺了。以后國王每天晚上娶一個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殺掉。當時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了拯救其他無辜的女子,自愿嫁給國王。晚上,她給國王講故事,講到最緊要的時候天就亮了,國王急著要去早朝,但為了聽故事的結局,國王就把她留了下來。此后,她每天晚上給國王講故事,故事一個接著一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國王終于被感化了,同山魯佐德王后白頭偕老。這就是《一千零一夜》故事內(nèi)容的來歷。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我國古代稱阿拉伯地區(qū)為“天方”,“譚”通“談”),它是一部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世界文學作品之一。高爾基稱它為“民間文學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2、整體感知
是啊,大家《一千零一夜》非常熟悉,有孩子的地方就有《一千零一夜》,他伴隨了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兒童,用他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jié)感染著我們。那大家以前有沒有讀過《漁夫的故事》?老師想問問大家,你以前讀《漁夫的故事》時,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則故事寫了什么?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研讀分析
很好,大家都很熟悉故事情節(jié),那我們現(xiàn)在先來看一則材料——《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這是我國當代一位的散文家畢淑敏的作品,她也和我們一樣喜歡看安徒生的童話,喜歡讀《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她在不同的年齡讀《人魚公主》有著哪些別樣的感受呢?
同學們概括得非常準確,從畢淑敏這篇文章中,我們能不能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同一篇文章,會得到不同的收獲。這樣經(jīng)典的文章確實是值得我們反復咀嚼的。那我們今天又一次重新走入這些經(jīng)典,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大,閱歷的豐富,會不會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呢?
A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充分的.依據(jù)填空,并抓住精彩的人物描寫揣摩品讀,注意關鍵詞句的分析玩味。
漁夫是一個______的漁夫
魔鬼是一個______的魔鬼
非常好。大家剛才細致分析了文中的人物描寫的片段,揣摩了人物的心理,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們又在同學精彩的發(fā)言中重溫了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漁夫和魔鬼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的形象變得飽滿生動的?此處加練筆。
總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畫更要以形寫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把人物寫活,寫真,必須要抓住其特征,還可以使用到一些修辭。
古人說“言為心聲”,可見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窗戶。歷來優(yōu)秀作家都十分重視人物語言的描寫,常說的“聞其聲,如見其人”,既是對作家塑生動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贊譽,也正是語言描寫的功能和作用的體現(xiàn)。
B這則故事有個性鮮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生動形象的語言,它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思索?
4、難點探究:
《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的原結尾是:漁夫準備將瓶子扔進海里時,魔鬼又苦苦求情,漁夫不答應,后來,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來,將要好生報答漁夫。安拉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里的主宰。漁夫這才相信他,便打開了瓶口。魔鬼出來后,果然履行了諾言,給漁夫指出了一條發(fā)財之路。這則故事以往選入我國中小學課本時,也如本課文一樣,刪去了上述結尾。你認為原結尾是保留好呢還是刪去好?請談談你的看法。
五、談談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
總結: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本褪钦f,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體會。今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這一句話有了更深刻具體的認識。讀一部經(jīng)典就像是在和一個偉大的人對話,每一次對話都會讓我們有新的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一、學習目標:
1、在朗讀中認識“憔、悴、愚”3個生字;
2、理解“憔悴不堪、聲嘶力竭、愚笨”3個詞語;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抓住重點段落的朗讀,體會“母愛的呼喚”中的含義,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難點獨立閱讀課文,爭取用前三篇課文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
三、學法指導:
討論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
四、自主學習預習導學:
1、讀文識字,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通過看拼音、查字典或問別人來認識,難讀處做上記號,多讀幾遍,爭取讀正確。
2、通過以上認真朗讀課文,你能認準生字嗎?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
憔悴不堪愚笨聲嘶力竭
3、請你再把課文讀一遍,在讀不明白的詞語下打“?”自己能解決的詞意,我就自己解決,不依賴別人。你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憔悴不堪:愚笨:
聲嘶力竭:溫馨:
五、問題解決:
1、通過朗讀課文,知道這篇課文圍繞,主要講了三件事:
把三件事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同桌一起把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連起來深情地讀讀,你們發(fā)現(xiàn)課文是呼應的`寫法;再聯(lián)系全文想想:全文具備的敘述特點。
六、達標測試: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再選兩個裝進課后的詞語花籃里。
一()一()()()而泣()聲()語
。ǎ┿荆ǎǎǎ┧唬ǎ┙咛欤ǎ┖#ǎ
2、收集一些關于母愛的名言、詩句,寫在采集本里。找一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寫下來。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第一單元單元分析
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它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著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學習運用,體會優(yōu)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yōu)美,易于朗讀背誦,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美。
《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憶江南》都是名家寫大好河山的,畫面感強,有拓展的空間。
《獨坐敬亭山》中“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奔葘懷矍爸埃质惆l(fā)了孤獨之感: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云,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托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靜觀之久,表現(xiàn)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教學時既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始,可通過情景渲染導入課文,如通過圖片錄像、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接著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diào)。
《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diào),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里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教學時,我們需要點撥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著重品味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時,可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對他們的發(fā)言作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加以肯定和鼓勵,不夠到位的則加以點撥,引導他們再次回文探究。
教學目標
1.認識”亭”字,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的情感,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句,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前準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批注
一.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李白的詩句,誰來背一背?
2.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3.師板書課題,指導”亭”的寫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4.指名讀題,說說從這個題目,你了解了什么?
二.初讀本首詩,感知孤獨
指名讀詩,說說有什么感受?(要求讀正確、流利,并且有詩的節(jié)奏)
三.探究詩意,理解孤獨
1.復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首先把詩讀正確流利,再借助注釋,或字典理解詩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2.生借助注釋,字典要求理解字義,再同桌互相學習,逐句理解詩意。
3.生匯報學習情況。
4.從同學們的匯報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此時的李白是一種什么感受?
(板書:孤獨),也就是只有李白一個人,詩中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請同學們一句句的讀,再把這些詞語畫下來。
5.逐句理解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從”飛盡、獨去”體會孤獨。(板書:飛盡、獨去)
(2)師: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鳥,也聽不見一聲鳥鳴,連一片云都沒有,這該是一座怎樣的山呀?(沉靜、死氣沉沉)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讀這一句詩。
(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從”只有””相看”體會孤獨。(板書:只有、相看)
指名說說對這一詩句的理解。
(4)師:此時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怎么也看不厭,多么孤獨。∽屛覀儙е@種感覺讀讀這句詩。
6.結合寫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讀寫結合,體驗孤獨
1.假如你是李白,就這么久久地坐著,靜靜地看著敬亭山,此時你回對敬亭山說些什么?面對孤獨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會對李白說什么呢?
生練筆,把想說的話寫在書上留白處。
2.師生交流。
板書設計:
飛盡、獨去
孤獨寂寞
只有、相看
教學反思:
課題望洞庭
課型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4、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5、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批注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
2、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3、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4、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和諧、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說一說。
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范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yè)。
1、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抄寫書后第三項詞語兩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反思:
課題憶江南課型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課前準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批注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導入: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2、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與”春”有關的文章–《憶江南》。
(1)簡介詩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長江以南的部分地區(qū),包括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區(qū),當然,我們臺州也屬于江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回味一下咱們江南的迷人風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圖,用詞贊江南。
師: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這里小橋流水,河湖交錯,水網(wǎng)縱橫;古鎮(zhèn)小城,田園村舍,古典園林,如詩如畫;啼鶯流轉、柳綠花紅,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水鄉(xiāng)──(江南)。
3、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氐铰尻柖嗄暌院,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了一組絕唱–《憶江南》。
4、播放古箏曲,教師范讀。
5、介紹”詞”與”詞牌名”。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qū)別與”音”的發(fā)音)
3、齊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斷,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怎么學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jù)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a),真秀。╳a),真險。╪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jié),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附:板書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通過《夜鶯的歌聲》的教學,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薄⒄J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薄⒘私獗环Q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病⒘私忾_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薄⒉贾脤W生通過上網(wǎng)、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场㈩A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教師過渡:體態(tài)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ò鍟n題)
二、學情調(diào)查
。薄⒖吹秸n題,你想知道什么?
。、對于前蘇聯(lián)的衛(wèi)國戰(zhàn)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薄W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病⒅该首x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
。、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lián)絡的。
。、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講一講?稍跍蕚涞幕A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聯(lián)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教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惫膭顚W生質(zhì)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zhàn)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⑵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軍官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毙∫国L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毙∫国L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xù)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平處煶鍪荆骸靶『⒂袝r候?qū)W夜鶯唱,有時候?qū)W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币龑W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教師充當“向?qū)А钡慕巧,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薄八焉磉叺能姽偻耆恕!边@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xù)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扑娜诵〗M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fā)出信號后仍繼續(xù)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zhàn)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琵R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教師出示:“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菃枌W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zhì),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zhàn)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教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yè)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保匆国L的歌聲 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把握敘述層次及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空城計"是怎么一回事
教學難點:
感情諸葛亮這一光輝歷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認識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討論
1、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讀自悟,明白了空城計是怎么一回事了。這節(jié)課,我們具體分析空城計實施的過程識諸葛亮過人的膽識和智慧。
2、課件出示自讀要求,圍繞上節(jié)課出示的"閱讀要求"中的4個問題來討論交流,弄清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過程。
。1)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用計的?引導學生抓住"十五萬""五千"等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兵力懸殊;司馬置在剛"占領街亭",打了勝仗,士氣正旺,而葛亮"有一半還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這些兵卒昕說司馬宣悉的大軍來了,都嚇得心驚膽戰(zhàn),不知怎么辦才好對比分析:士氣不足。
思量結果: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2)"空城計"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學生找到相關段落,認真默讀。
、谕篱g表演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節(jié)和吩咐后自己的舉動,體會諸葛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遇事冷靜的.=象特征。
。ㄏ鄼C指點朗讀語氣,應沉著,語速中,語氣堅定)
。3)結果如何?
(司馬蘸中計)
引導學生想想:司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諸葛亮的輕松自得,自己的謹慎和自負)
。4)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計的?引導學生讀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諸葛亮的超人膽識和智慧,來源于對他人正確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節(jié)
1、指名分角色讀"諸葛亮施計""司馬蘸中計""諸葛亮揭秘(釋計)"部分。
2、再指名學生表演相關情節(jié),可以加進自己的創(chuàng)意動作或語言,但必須符合人物身份。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四、引導評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計"這個故事所講到的人物中,你對他們有怎樣·的評價?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學生暢所欲言)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一、教學要求
。保ㄟ^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玻畬W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常畬W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保私夤鹆稚剿奶攸c,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ǘ┱n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三)觀賞漓江的水
。保^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玻畾w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3.體會最后一句
。矗毩暲首x,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1.看圖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笇П痴b
三、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nèi)酥蒙碛谶@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nèi)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三、教學過程:
1. 檢查預習。
2. 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nèi)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5. 討論外洞特點。
6. 討論內(nèi)洞的特點。
課文怎樣介紹內(nèi)洞的?從剛才讀的語句,可以看出內(nèi)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變化多端”什么意思?“顏色各異”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7. 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8. 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教學反思:
如何讓情境教學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活躍在老師悉心創(chuàng)造的氛圍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環(huán)節(jié)莫過于教學設計了,在設計整堂課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礎上老師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如同導演設計一個好的劇本一樣,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你創(chuàng)造好的劇本中積極主動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有自己靈活發(fā)揮和再度創(chuàng)造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課堂中重視體現(xiàn)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體現(xiàn)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努力體現(xiàn)新課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課知識點較多,一課時時間又比較緊張,所以安排朗讀與指導朗讀的安排就顯得少了些,文本對話體現(xiàn)得還不夠,如果能用兩課時安排進度慢一點,帶著學生細細體會.感悟文章本身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對于豐富他們的情感.學習寫作都會有更大的幫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情境中學習,要注重學生對知識過程的體驗,體現(xiàn)其主動發(fā)展,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力。因此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大膽嘗試,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其動手體驗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過程,以及體驗將創(chuàng)造力所發(fā)現(xiàn)的新事物大膽運用到生活中的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鞏固聯(lián)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方法,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標:
1.品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學會用抓關鍵詞的方法體會,說己的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動手實踐的方法”學習第四、五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情感目標: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過這個故事受到啟示,要敢于質(zhì)疑傳統(tǒng)打破常規(guī),考慮問題常常要換種方法,換個角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從而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并以此作為朗讀的依據(jù)。
2.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過這個故事受到啟示,要敢于質(zhì)疑傳統(tǒng)打破常規(guī),考慮問題常常要換種方法,換個角度。
教學策略和學法設計:
1.《蘋果里的五角星》講的是美國小男孩用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了新事物,我在教學時設計拓展,讓學生將小男孩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的新事物運用到了生活中。
2.指導學生緊緊圍繞課后問題展開討論,學會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3.引導學生讀書圈畫、討論交流、朗讀感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1.準備每人一只蘋果,一把小刀。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你們知道的四大發(fā)明嗎?誰來介紹一下?{火藥、造紙、指南針、活字印刷}
2.其實任何發(fā)明起初都源于對事物的主動探索和發(fā)明者的善于發(fā)現(xiàn)。蘋果里的五角星是一個美國小孩的發(fā)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和四大發(fā)明一樣偉大!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這課文,相信你們一定會大開眼界。
二、復習生字(多媒體動畫“送蘋果”的形式,激發(fā)興趣)
瞧不起橫切攔腰生疏幼兒園圖案感觸五角星鮮為人知清晰循規(guī)蹈矩
三、新授
。ㄒ唬┯谩白x中感悟的方法”學習第三段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活潑可愛、好奇心強、樂于與人交往的小男孩,他幾乎每天都向我報告新聞、顯示新本領。
1.默讀第三段,思考:
①這一次,他又帶來了什么新本領?
、谶@種新本領新在哪?
2.演示比較理解:“通常人切蘋果的方法”和“小男孩攔腰切的方法”(板書:攔腰切)
①與眾不同的做法,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板書:蘋果核像五角星。目的:引出“清晰”的句子,讓學生理解后用“清晰”造句。)
、趶男∧泻@示新本領的語言和動作中你讀懂了什么?(目的:讓學生學會用抓關鍵詞的方法體會,說己的感悟。)
、壑福赫l能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現(xiàn)出來?——屏示/指/
、埽耗銈兟牫隽耸裁?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
2.教師范讀:老師讀得怎么樣?
你能從文中找出關鍵詞說出你的理由嗎?還可以給我提提建議嗎?(目的: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從而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并以此作為朗讀的依據(jù)。)
3.齊讀第三段。
(二)用“動手實踐的'方法”學習第四、五段
A、動手體驗:學生自由切蘋果。(體驗創(chuàng)造力能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過程)
1.創(chuàng)設采訪情景,理解“循規(guī)蹈矩”
①誰來說說,通過自由切蘋果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跒槭裁创蠖鄶(shù)同學都會這樣“攔腰切”?(照課本——這是你的好奇心)
、廴绻麤]看課本,你平時是怎么切蘋果的?你怎么知道這樣切?(大人說的或平時習慣)
、芟襁@樣別人怎么說怎么做,自己就跟著怎么說怎么做,這就叫“循規(guī)蹈矩”。
2.啟發(fā)思考,理解“創(chuàng)造力”
、傧胍幌耄绻總人都循規(guī)蹈矩的還能發(fā)現(xiàn)蘋果里隱藏的五角星嗎?為什么?
、谕瑢W們,那怎樣才能做到不循規(guī)蹈矩呢?
教師:用別人沒做的方法再換一種切法
、圩杂勺x最后一段,“換一種切法”叫什么呢?{板書:創(chuàng)造力}
、苋说膭(chuàng)造力是什么?請你在課文中勾畫出句子。
學生匯報,教師:往大處說,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讓我們換種新的方法或變個角度思考問題。
3.學生質(zhì)疑:還有什么不懂的詞句和問題,可以提出來?(“魅力”:查字典理解意思;找出文中句子理解,仿造造句。)
4.拓展:舉例說一說創(chuàng)造力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和運用。
教師:其實創(chuàng)造力的運用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讓一切變得更美好。
B、動手體驗:制作精美果盤(體驗運用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的新事物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的過程)。
1.師:請同學們開動腦筋運用我們剛才在蘋果里發(fā)現(xiàn)的五角星制作一個精美的果盤,讓后排老師的眼睛亮起來、口水流出來——這就是創(chuàng)造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2.輕松的音樂聲中,學生動手體驗。
3.展示學生作品,讓其介紹創(chuàng)作意圖。(目的:提高學生聽和說的能力,讓孩子在交流中學習。學生智慧的光芒在閃爍,正是他們創(chuàng)造力大膽運用的體現(xiàn)。)
四、暢談收獲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收獲?
2.教師:生活中如果我們考慮問題也換種方法,換個角度,同樣也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得到新的驚喜。
板書設計:5蘋果里的五角星
攔腰切蘋果核像五角星
創(chuàng)造力
練習設計:
1.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動畫“送蘋果”的形式復習生詞,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
2.用“清晰”“魅力”進行說話練習,反饋對詞語的理解。
3.用抓關鍵詞的讀書方法體會文本感情,練習朗讀。
4.利用在蘋果里發(fā)現(xiàn)的五角星,動手制作精美果盤,體驗運用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的新事物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5.介紹自己拼盤的創(chuàng)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4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jié)背誦。
3.理解詩句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jié)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yè)。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jié)背誦。
2.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教學難點:
1.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jié)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yè)。
教學準備:
分小組分主題搜集有關環(huán)保圖片和資料等。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配樂朗誦詩歌:
同在一片藍天下長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圍著我的家;
同在一片陽光下玩耍,
熊貓大象長頸鹿我們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亞細亞,
一只鳥兒傳過來你的悄悄話。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圓圓的地球就是我們的家,
我們共同擁有它。
2.這首詩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結合板書:地球——我們的家)
接下來的這首詩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請聽第二首詩。
3.配樂朗誦第二首詩:
媽媽只有一個,
地球只有一個,
地球是我們的好媽媽,
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
我們放飛美的希望,
我們栽下愛的花朵,
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
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
4.這首詩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結合板書:地球——我們的'媽媽)
5.小結導入:是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也是我們共同的媽媽。對于每一個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人來說,它只有一個,(板書:只有一個)讓我們大家都來好好地愛它。
6.引導學生齊讀課題:13?地球只有一個
二、誦讀全詩,在讀中感悟。
1.自由誦讀。
2.開火車分小節(jié)朗讀。
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生字是否讀準,節(jié)奏是否掌握恰當,讀后進行評價。
3.識字。
。1)結合學生朗讀相機正音。
和煦xù開辟pì賦予fùyǔ
。2)寫字。
你認為這些要求會寫的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它?
強調(diào):“翅”字注意“支”字的變形,捺要長一些,把“羽”字托起來;左右結構的字“膀、辟、誼”寫時注意左右的寬窄;“荒”字與“流”進行比較,“荒”字不要多寫了一個點。
4.朗讀表演。
5.自由暢談對詩歌的感悟。
。1)整體感受:通過朗讀,你讀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體感悟:鼓勵學生針對同學們剛才誦讀的情況,具體到某一節(jié)來談談對節(jié)奏、對詩歌感情色彩的見解。
。▽W生要求不要太高,對于學生的個人見解應鼓勵、肯定,教師的引導和小結應是畫龍點睛式的。)
13.地球只有一個
李少白
媽媽∕只有一個,
地球∕只有一個,
地球是大家的/好媽媽,
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
。ㄟ@一節(jié)運用設問和比喻充滿深情充滿希冀,表達了兒女對媽媽的一份愛,或許因為愛的遲來,因為遲來的頓悟,最后一句語氣中也夾雜著一絲歉疚;或許因為想真誠地為媽媽做點什么,語氣中流露出一份真情。語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達。)
在太陽和大地之間,
我們放飛∕美的希望;
在南極和北極之間,
我們栽下∕愛的花朵。
。ㄟ@一節(jié)比較抽象,描寫比較大氣,縱橫地球的每個角落放飛美的希望,栽下愛的花朵。誦讀時音調(diào)較高一些,注意重音與停頓的把握,語速比第1節(jié)稍快。)
讓大地∕淌過藍色的河流,
讓天空∕飄過潔白的云朵,
讓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讓風兒∕吟唱綠色的歡歌。
給每一雙翅膀∕清新的空氣,
給每一條魚兒∕潔凈的銀波,
給每一片綠葉∕和煦的春光,
給每一顆種子∕溫馨的小窩。
。ㄟ@兩節(jié)是排比句,描寫具體,充滿想象,語氣可親切、柔和點,語調(diào)上揚,充滿希望。)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
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
在雪山和荒漠之間,
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
。ㄟ@一節(jié)從時空和地域兩方面表白我們要和地球做朋友,友好相處,語氣要比較堅定、有力。)
讓來自大森林的動物,
給我們講述/自然的秘密;
讓長久站在村頭的古樹,
將過去和未來∕訴說。
。ㄟ@一節(jié)給人無盡的遐想,用擬人的手法說明人類要和動物、植物結為朋友,語氣可親,語調(diào)上揚。)
藍的眼睛、∕黑的眼睛,
閃爍著自然的靈光。
自然賦予我們∕愛的技藝,
我們要把地球變成∕童話王國。
。ㄟ@一節(jié)主要是講我們?nèi)祟惗际亲匀蝗,是自然賦予我們一切,所以我們應該和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種直抒胸臆式的表白,語氣肯定,最后一句更要堅定上揚,給人一種力量,一種希望。)
三、教師評價總結。
第二課時
一、誦讀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這首詩歌有了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情感一起來讀讀。
二、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第1節(jié))。
(1)引入學習:是啊,媽媽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是大家的好媽媽,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呢?這一節(jié)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ㄟ\用設問和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可以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暢談,保留他們自己的見解。)
2.學習第二部分(第2—6節(jié))。
。1)師:是啊,作為兒女,我們希望地球媽媽健康、快樂。同學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那我們究竟應該為地球媽媽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W生的想法可能是抽象的,如詩歌中所言;也可能是具體的一些行動。)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圍繞“保護”與“節(jié)約”的主題引開、發(fā)散,把同學們課前搜集的資料用上來,分小組分主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做法,利用搜集的有關環(huán)保圖片和資料從正反兩面相結合來說明,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
(2)結合學生發(fā)言相機板書并適時小結:
保護節(jié)約
保護水資源重復使用生活用水
保護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護濕地節(jié)約紙張
廢舊電池不亂丟棄節(jié)約水電
減少白色污染重復使用教科書
……………………
(3)過渡:如果我們?nèi)祟愓娴倪@樣去做了,那我們的夢想就成真了。下面讓我們帶著一種美好的感情讀第三、四節(jié),進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愛。
師引讀:生:
讓大地淌過藍色的河流
讓天空飄過潔白的云朵,
讓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讓風兒吟唱綠色的歡歌。
給每一雙翅膀清新的空氣,
給每一條魚兒潔凈的銀波,
給每一片綠葉和煦的春光,
給每一顆種子溫馨的小窩。
。4)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誰能找出最能概括我們?yōu)榈厍驄寢屗龅囊磺械脑娋鋪碜x讀?(第2節(jié)和第5節(jié))
。5)細讀這兩節(jié),同桌討論,說說這兩節(jié)集中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怎么理解“美的希望,愛的花朵,和平的白鴿,友誼的長河”?
。ㄔ谡麄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中,沒有時間與地域的界限,人與自然之間只有美的希望、愛的花朵,只有和平與友誼,沒有戰(zhàn)爭、沒有虐殺、沒有破壞。)
板書:美愛和平友誼
(6)借第6節(jié)小結:到那時,就讓來自大森林的動物,給我們講述自然的秘密;讓長久站在村頭的古樹,將過去和未來訴說。人與動物、植物,與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將是最好最好的朋友。
。7)指名分節(jié)讀第2—6節(jié)。
3.學習第三部分(最后一節(jié))。
。1)齊讀。
。2)簡要說說這節(jié)詩的意思。
(這一節(jié)主要闡明人是自然的,是自然賦予人類一切,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地球,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靈光,把地球變成美麗的童話王國。)
三、拓展活動。
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地球媽媽,一組扮演地球兒女,分別用一句話表達自己最想說的話。
如:地球媽媽——森林是我身體的肺,沒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兒女——我愛地球媽媽,愛你就是愛自己。
四、課后練筆。
大標題:《人與自然》
小標題:自擬
要求:側重戰(zhàn)爭、人口、環(huán)境、能源、疾病等其中的一方面從憂慮或希望的角度來疾呼或憧憬,具體內(nèi)容和體裁不限。
板書設計:
保護節(jié)約
保護水資源重復使用生活用水
保護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護濕地節(jié)約紙張
善待動物節(jié)約水電
廢舊電池不亂丟棄節(jié)約用煤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案12-14
語文下冊教案12-13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教案01-11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7-07
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10-16
《尊嚴》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7-20
四年級語文下冊授課教案12-22
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02-02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