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匯總
導語:感恩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孩子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去付出。孩子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回報社會。自古就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處世信條。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1
1.學會感恩父母
家長自己要明白,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孩子的婆婆爺爺、外公外婆不是保姆、書童、隨從,爸爸媽媽年歲逐漸增高,她們辛苦了大半輩子,理當安享晚年。我們應該為他們減負,讓他們從繁忙的家務中解脫出來。他們?yōu)槲覀冏龅暮芏嗍虑槭菭奚俗约旱男菹r間,我們應該要懂得感謝。如;丶铱纯矗瑸楦改复反繁,揉揉肩,掃掃地,涮涮碗,常對父母說聲“對不起”、“謝謝”、“我愛你們”等等。孩子見自己的家長對婆婆爺爺、外公外婆感恩,自然會感恩自己的父母。教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才會從內心深處學會感謝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許許多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
2.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親與母親既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個人,尊重他人的權益,關愛他人的需求。如家務勞動可以共同承擔,即使因為工作關系自己無法承擔,可以向對方常說“辛苦了”、“對不起”、“你真好”等;茶余飯后不要說東家長西家短;對家里的任何人多看其閃光點,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
3.與人交往不忘感恩
樂于助人,關愛他人,不管是家人團聚,伙伴交往,不稱王稱霸,不以“我”為中心。說出自己最感謝的人或事,學會贊美人與微笑,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大家分享,彼此互動,來培養(yǎng)感恩之心。
4.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會感恩
從家中的親人到朋友,從對一個人的感恩到對一件事或一個現(xiàn)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種美麗的景色,這些都是我們感恩的對象。我們生活在一個處處向我們表達著關切與愛意的'世界,倘若我們對這些偉大而默默無語的愛視而不見,那就是蔑視生命、傷害友情,我們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從單純的感謝開始到懂得“感受到別人的關心牽掛并能給予回應”也是感恩和責任心的表現(xiàn)。家長自己懷著一棵感恩的心,必然會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學會感謝父母、感謝自然、感謝朋友、感謝社會。
5.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
根據孩子年齡,指導孩子承擔一定數(shù)量的家務勞動。參與社區(qū)服務,如訪問敬老院,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體驗父母的辛勞,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有了感恩,孩子的心靈才會得到凈化,孩子的人格才會得到完善,孩子的生命才會得到升華。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2
1、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了,在孩子們都很小的時候,很多行為習慣都是模仿大人的,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寶寶的眼中,要想讓寶寶成為一個學會感恩的人,父母們首先就要懂得感恩。在家庭的所有成員當中,都要互相說感謝的話語,例如爺爺奶奶給父母們做了飯,那么,作為爺爺奶奶的子女,父母就要向爺爺奶奶道感謝,一句“謝謝”,會讓孩子們關注到父母懂得感恩的一面,自然也會從中領悟和學習,慢慢地開始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2、經常帶寶寶一起助人為樂
另一種非常好的培養(yǎng)寶寶懂得感恩的方式就是帶寶寶一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爸爸媽媽們可以經常帶寶寶出去走一走,如果途中有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們,那么,父母們可以帶寶寶一起幫助他人,這樣不僅能夠讓寶寶學會感恩,還能夠開闊寶寶的視野,讓他學到更多的東西。
3、從小教導寶寶要善良
善良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非常好的品德,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夠懂得感恩身邊的一切。父母們應從小就教導寶寶學會禮貌用語,學會說“謝謝、請”等,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要善良,不能有壞心眼,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善良,懂事,自然也更容易理解感恩了。因此,讓孩子養(yǎng)成感恩的習慣非常重要,這會是寶寶日后非常大的一筆財富。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3
讓孩子和你一起勞動
吃完飯,你不防讓你和你的孩子一起洗洗碗;周未,你不防讓你的孩子和你一起掃掃地,清潔整理家具衛(wèi)生,即使你很有錢,請得起保潔,當保潔工打掃時你也要教孩子給保潔員遞一瓶水,問問:“阿姨們口渴沒有?”因為只有孩子自己做了,看到別人做了他才會明白勞動的艱辛,才能心存對別人的關心。
不要讓孩子死讀書
不是學歷高的人才知道感恩,相反只會讀書的孩子,成績再好,不懂做人,不會感恩死讀書的人對社會并沒有太大貢獻,也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只讀書,死讀書會造就孩子的一種優(yōu)越感,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很難接近,造成孩子更加孤僻,所以在孩子讀書的同時,要教會孩子不要死讀書。
不要嬌生慣養(yǎng)
孩子不要嬌生慣養(yǎng),你有錢可以讓孩子去學鋼琴,可以讓孩子去各種培訓班,可以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不是問題,但在做這些的同時,你要讓他知道掙錢的不易,不能造就他為此的驕傲,偶而讓他吃吃苦,湖南衛(wèi)視《變形記》就是有這個作用,吃苦讓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更加懂得珍惜,從而學會感恩。
不要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
不要讓孩子覺得有錢就等于幸福,不要讓孩子把金錢當成自己的唯一目標。錢不是萬能的,讓孩子感覺這個世界其它的美好,讓他更多的感受愛,感受被愛,豎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要以身作者,自身要有愛心
在教會孩子有愛心時,自身要有愛心,要以身作者,孩子很習慣,很多愛好都來源于你,作為家長,自身要孝順父母,要照顧好家庭,這樣你的孩子將來長大才會孝順,才會有愛心,才會感恩。
培養(yǎng)孩子多關注社會底層生活的人和事
在你每個月生活費不斷上漲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仍然有1千多1個月工資,需要養(yǎng)一家?guī)卓诘娜,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當你有能力,能幫助他們,你要幫助他們,要培訓孩子的這種情懷,關注社會底層的人和事,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如今,培養(yǎng)你的孩子不要看不起窮人,看不起社會底層的人。
培養(yǎng)孩子懂得親情
親情除了有生人用具來,也是需要培訓的,不防讓你的孩子學會給家長端端洗腳水,給年邁的奶奶洗洗手,讓他學會善解人意,學會孝順,懂得體貼,懂得關懷,懂得感恩。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4
表達感謝
12-18個月是孩子是從“不會用語言表達”過渡到“簡單語言表達”的階段。這個階段只需要讓孩子知道:當你給予他/她的食物、玩具的時候,他/她要說謝謝。
讓孩子明白,哪怕是父母給予他/她的,也不能當做是理所當然。
自主分享
18個月-36個月是孩子從“自我意識”漸漸過渡到“群體意識”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建立基本規(guī)則的關鍵時期。如果在1歲半-3歲期間對孩子太過縱容,就會加強孩子的自我意識,削弱孩子對外界的關注,變得太自我。
哭,是這個階段最常見的沖突。因為孩子對自己的所有物有強烈的占有欲,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或者家庭成員總是無條件順著孩子心意,那么孩子就會用哭的手段來試圖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長大以后也許是用新的手段。
所以,父母或者家庭成員要做的是:別太無私。你先給孩子示范“媽媽這里有一塊餅干,一半給你吃,一半媽媽吃”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習慣,當他/她手上也有一塊餅干或者其他什么食物時,孩子就會用同樣的說法和做法對你。
另外,當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時候,不要強制分享。比如:兩個孩子一起玩,同時看到了桌子上的一個面包都想吃,誰也不愿意讓給誰,也不愿意將面包撕成兩半。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強制要求任何一個孩子讓步,而是可以用商量和代替的方法來問 “我這里還有一盒餅干,你們倆看一看,誰選擇面包,誰選擇餅干?”
學會知足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3歲多了,到超市見到什么都要買;到飯店,什么菜都吵著要吃。 不給買就留在原地不走,或者哭,或者跑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里求助。
這樣的孩子背后,至少有一個對孩子言聽計從的家長、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的家長,或者說性格比較軟弱的家長。家長變成了“小白兔”,而孩子慢慢變成“大灰狼”。
我的做法是:你可以在超市里挑一件你喜歡的東西,但每次只能選1件,并且要告訴我“為什么想要,準備用來做什么”此外,控制頻率,不以物質獎勵作為培養(yǎng)習慣的誘餌。
體會共情
這是培養(yǎng)3-4歲孩子漸漸懂得互相幫助的關鍵時期。
周末的時候去廣場上騎車,我一般鼓勵孩子先去找個小伙伴,一起玩。
當兩個孩子一起騎車,或者玩滑板的'時候,其中一個孩子摔倒了,告訴你的孩子去扶一下摔倒的孩子,幫摔倒的孩子拍一拍身上的灰塵,幫對方把車子一起扶起來。然后問一下“有沒有摔疼?要不要緊?”教會孩子如何互助。
延遲滿足
如果孩子總是在一個時時刻刻被第一時間關注的環(huán)境中,他/她面對以后的挫折和困難時,心理承受力就會很差,還容易對父母抱怨、習慣于推卸責任。
最簡單的做法:當孩子對你說“媽媽,你快過來”的時候,請你允許自己等一等再過去,并且明確告訴孩子“媽媽現(xiàn)在在做xxx,需要等x分鐘過來!
再比如:當孩子跟你說“媽媽,這個太難了,我不會做,你幫我做吧!钡臅r候,先看一看孩子問你的問題有多難,是否是孩子能力范圍外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能力范圍內的事情,果斷告訴孩子“媽媽覺得你可以做到的,你只是需要想一想,動動你的小腦筋!钡绻_實是孩子能力范圍外的事情、或者非常危險的事情,那么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先放一下,媽媽需要想一想,xx分鐘后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思考換位
在公共場合和一些孩子接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不喜歡謙讓。爬樓梯的時候,大家都想搶在第一個爬,蕩秋千的時候坐久了也不愿意下來給后面的小朋友玩。父母不但不說,還縱容孩子,覺得霸道就是行走這個社會的能力,并且奉行“我不讓你是天經地義,你不讓我就是不仁不義”
當有小朋友愿意讓我們玩一會兒蹺蹺板的時候,要表示感謝。在玩了一會兒以后也要知道留給后面的小朋友玩的時間!澳憧紤]到我的立場,我也考慮到你的需要,互相感謝”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靠父母的言傳身教。
嘗試關心
所謂吃五谷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悉心照顧,那么父母生病的時候,是怎么讓孩子面對的呢?
很多人說:怕傳染給孩子就麻煩了,生病的時候只好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唄?偛荒芡现⒆痈约阂黄鹑メt(yī)院吧?沒事找事沾細菌回來不成?
其實,太多家長都太把自己當“神”了。適當也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生病的時候是什么樣的、需要什么樣的照顧。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照顧自己的不容易,自然而然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允許拒絕
這是指的拒絕是指:允許孩子拒絕父母。
平日里,往往是父母比孩子更多擁有權力:允許的權利、拒絕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和威信,不要專制,要民主。難就難在這里,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不能接受父母去聽孩子的話。
比如:當孩子在專心致志搭積木的時候,你想要讓孩子去洗澡,但你知道孩子一定不樂意,除非你威逼利誘。那么你就不能換個方法嗎?你可以跟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等你x分鐘后搭好這個積木,就去洗澡,洗完澡我們再來搭另外一個。
在不涉及到原則問題的時候,你要給孩子進退的兩種可能。你給孩子臺階下,孩子也會感謝你,并且以后都會尊重你。
不忘本份
在兒子從幼托班畢業(yè)的時候,我應邀在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言。其他說的有什么我忘記了,但我記得我說了這樣一句“無論你以后如何功成名就,最不應該忘記了就是你的啟蒙老師!
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兒子就站在旁邊聽著。孩子是會記住父母說的每一句話的,好的和不好的都會深深記住。
所以,父母怎么做人,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父母如果是一個知恩圖報、不忘本分的人,孩子也不會壞到哪里去。不用擔心別人利用孩子的善良,因為總有人會利用。
直面人性
最后一步,我認為是最難的,也最需要等待孩子自己去悟。
那么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適合去教了呢?這個要看不同父母怎么看了。我的看法是:4-5歲的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是非概念了的。
我們可以通過正能量的動畫片、短劇來適當觀察孩子的反饋。比如:在看《葫蘆娃》的時候,看到最小的一個葫蘆被蛇精奪去養(yǎng)了,差一點要和兄弟相殘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小子顯得十分著急,我就問他“葫蘆兄弟怎么自己人打自己人了啊?”他回答我說“是啊?!怎么會這樣呢?老爺爺都哭了,怎么辦媽媽?”但我只負責問,不負責解答,因為我的解答只能代表我的看法,會干擾孩子自己的判斷。
再比如:在看《哪吒鬧!返臅r候,看到哪吒為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原則舉劍自刎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小子在偷偷地抹眼淚,并且很氣憤的樣子。于是我問他“你是不是覺得哪吒就這樣離開我們了,所以為他抱不平?”小子點點頭。但他似乎不相信這樣的結局,坐在小板凳上托著下巴苦苦等著,等到哪吒再次從蓮花里現(xiàn)身的時候,小子高興得跳了起來“媽媽!哪吒沒有死!太好了!”孩子眼里放出的光芒告訴我:他已經能明辨善惡了。并且在整個過程中,他沒有輕易指責任何人,堅信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看到這里,有人要問:直面善惡跟感恩心有什么關系呢?
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黑白相間、善惡交織的。有人對你施與恩,你要感謝;有人對你施與惡,你也要一笑置之。做人要知恩圖報,也要不計前嫌。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5
1、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噓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樣顯赫,怎樣日進斗金,卻不愿講父母真實的工作狀況。事實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錢是何等的來之不易。
讓孩子一起參與勞動,讓其親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父母對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在他成長過程中,讓他學會接受愛心,懂得感恩,知恩圖報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慢慢地記到心里,并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3、營造愛心感恩的家庭氛圍
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持久、深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說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長的`身體力行勝過一切言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以生日為依托,進行感恩教育
家庭中,老人、父母、孩子,每個人的生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不論是對家長而言,還是對本人而言。以生日為依托,讓孩子懂得回報,是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機會。
5、以節(jié)日為依托,進行感恩教育
父親節(jié)、婦女節(jié)、兒童節(jié)、老人節(jié)、教師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契機。而且,這些節(jié)日活動,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由關愛單獨的個人擴展到關愛個人所屬的團體或集體乃至社會。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1、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尊重他們的各種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不同的見解。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受磨練,增長才干,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3、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yè)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F(xiàn)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fā)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家庭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1、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xiàn),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辯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yǎng)孩子,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
2、尊重原則
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有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不能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申辯一下,否就對孩子大聲訓斥。這種孩子長大后很可能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沒有自己的觀點。
3、感情交流原則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有書你讀,有飯你吃,有衣服你穿,還想什么?”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相關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08-23
怎樣從小教育孩子11-18
怎樣綜合教育孩子08-31
怎樣正確教育孩子07-23
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04-16
作為父親怎樣教育孩子03-15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習09-23
怎樣正確教育好孩子07-27
怎樣教育孩子膽子大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