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目前“怎樣才算一堂好的英語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值得研究探討的一個課題。從我們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來看,一般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輕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把生動、復雜的教學活動放在固定、狹隘的認知主義框框中,這種封閉、單向傳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導致英語教學長期擺脫不了“耗時較多、收效較小”的困境。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呢?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1
一、 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案,做到備課、備人、備材料
我們平時在教學工作中都知道備課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實際操作時就會以種種理由忽略了備課,導致課前備課馬馬虎虎。其實,每一堂課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它將直接關系到一堂課的成功與否。
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案,做到備課、備人、備材料。
首先,要精心備好課堂上要教授的內容。要熟知每一課中的課文、詞匯、注釋、練習等幾個部分。還要考慮在課堂上怎樣合理安排這幾個部分,才有助于學生及時掌握該節(jié)課中所學的基本語言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交際語言的運用能力。這對我們教師來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就單詞教學這一項而言,就有必要認真考慮。
究竟生詞如何講解效果好,是單獨講解效果好,還是放在課文里效果好。我認為不要過于生搬硬套。應該就生詞數(shù)量和難度來決定。
在備課當中精心安排這些詞如何于課文內容里結合課文講,這樣做可以避免兩種情況的出現(xiàn):
、 老師在課堂上從頭到尾把單詞教完。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感到乏味,思想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
、 是老師把大量的單詞放在課文里講,這樣容易使課文中斷太多,講課文便成了講單詞,將一文章弄得支離破碎,打破了課文講解的整體性。而且往往一堂課時間不夠用。
所以,我們在備課中要靈活掌握,隨時調整自己的備課計劃。
有的時候,當我們遇到一些課文中過多的單詞時候,適當?shù)胤珠_講。比如,我在教初三英語第一、二學期課文時,文中生詞較多,而且難度較大。為了使學生能了解和掌握這些單詞,我把詞匯分解到課文的每一句中,但又不是著重去分析句子的語法。通過形象的實物演示和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在觀摩和靜聽的情況下,理解這些詞的意義和讀音,反復朗讀直至掌握為止。
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較輕松地掌握每一課所學的單詞。
2)我們在課前備課時,還要考慮到如何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語法、語言點、練習在課文中相互之間的關系。
一般中學生對英語出現(xiàn)的各種時態(tài)掌握都比較差。要他們迅速、準確地確定句子的時態(tài)有時也是比較困難的。無論是作動詞時態(tài)填空題還是單項選擇題,掌握好動詞時態(tài)的幾種基本用法對于學好英語至關重要。如能對所學的幾種時態(tài)運用自如,則可以迅速地提高英語寫作能力,中學生英語寫作中的錯誤大多都與時態(tài)有關。
學好動詞的時態(tài)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靠我們教師平時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漸積累語法知識,細心體會。我們在備課中可以根據(jù)英語語法的一般規(guī)律,使自己清楚知道每堂課的教學如何保持聯(lián)系性和統(tǒng)一性;如何弄清楚哪些內容是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等等,諸如上述種種情況,都要精心準備,細心策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其才藝和授課技能,才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其次,課前要備學生。我們目前所接觸的學生,一般來講學習的基礎和習慣較差,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學習英語的動機和熱情也不盡相同。這給我們教學帶來許多麻煩。
因此,課前必須要備課。
1.我們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在課前備課時要針對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從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愿望和熱情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為出發(fā)點,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并實施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2.與此同時,還要針對學生的基礎,確定每堂課的講解進度和難度。課堂上我們的老師不僅要照顧到不同班級上大多數(shù)的學生,而且還要照顧到班上較差學生和較優(yōu)的學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對老師來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備課前要掌握好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且做到潛心研究,諸如,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每天花費在英語上的時間、學英語當中遇到的困難等等。
3.要達到上述水平,教師就得具備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為什么呢?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老師需要同學生接觸和溝通,需要及時了解和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熱情等心理變化,同時又要定期做好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問卷,聽取學生的意見,尤其是他們的批評意見和建議,通過辯證的分析和判斷,及時總結經驗。而這一切工作對我們的老師要求又十分高。
總之,課前備學生,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注意觀察和總結,經過長期的實踐方能有度有節(jié)地備好學生。
最后,課前要材料。我們現(xiàn)在有許多青年教師在平時備課中,往往只重視課本上和書的一些知識,認為只要對這些內容的掌握就足夠能應付課堂上的教學了。其實,一個好的教師不但要能熟練掌握課本知識,而且要善于在平時多閱讀、多收集一些課外知識,以此來彌補課文中的'不足。我們可以通過報刊收集一些新聞資料,在課堂的上進行簡單的描述,以此來激勵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通過動畫片、電影來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彌補課堂上聽力訓練不足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廣告、說明書等英語注釋來補充教參中的缺陷,充實自己對各方面知識的了解。
二、運用多種教學技巧, 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即是一個組織者也是一個導演。對于每一堂英語課,教師都要充分發(fā)揮其組織才能和導演技巧,把英語課上活上好。
1.掌握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師生語言、動作、表情激發(fā)學生情感,調動學生情緒。學生或興奮、或難過、或氣憤。學生的情緒一旦被調動起來,則他們的興趣也被調動起來,這樣教師也可以順利講授新課。
2.掌握課堂上“導演技巧”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逐步挖掘英語語言的可表演性,逐漸地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自身的“導演技巧”,活靈活現(xiàn)地把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比如,英語中cry和sob;laugh和smile;pound和knock;see和glance等詞匯,沒有必要用語言來描述,只需要用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分別演示一下兩個動作,學生便會一目了然,而且記憶長久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掌握英語各種教學法的要領。
根據(jù)所傳授的知識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法。比如“情景教學法”。把語言知識點放在事先假定的各種語言環(huán)境中去講授,讓學生在特定的課堂情景中學語言,這樣,可以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某些“近義詞”的區(qū)分,以及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比如,我們在講解“虛擬語氣”在虛擬條件句中的運用時,即可采用情景教學法,設定幾個場景,來表達對現(xiàn)在、過去、將來的虛擬。
4.把強行記憶變?yōu)閵蕵酚洃洝?/strong>
在每學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適當加入幾首經典英語歌曲,或播放兩、三部原版英語電影。前者可以填空形式補充歌詞,然后跟唱。后者讓學生模仿片中的精彩對白,在全班進行表演,使學生在輕輕松松的氣氛中學習英語?傊,我們要把“死”的語言知識導活,讓學生愿意學英語,愿意參與到英語的教與學當中,并成為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5.英語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運用能力。
因此,教師應盡量用英語授課,但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語速及語言的抑揚頓挫等,要讓學生感受到正確的發(fā)音。課文講解時,應盡量用簡單的英語表達授課的中心內容,這樣,除了英語聽力課之外,學生還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不過,遇到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及復雜的語法現(xiàn)象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漢語,但要避免說一句英語馬上翻譯成漢語的做法,這樣會助長學生的惰性,使部分學生不用心聽英語而分散精力去聽教師講的漢語,不利于學生的聽力,另外這種教學法等于一堂課講了兩次,一次漢語,一次英語,浪費了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時間和精力。當然,授課過程中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習積極性高、自覺性強,成績在中上等的學生希望教師多講英語,以便更多地接觸英語;而學習積極性不高、自覺性差,自我要求不高的學生則更多地希望教師用漢語授課。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動一番腦筋,做好大量的幕后工作,最大限度地把握好英語授課時的難易度。而確實遇到學生聽不懂的地方,則以反復用簡單的英語解釋為宜,不必用漢語。
6.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習慣。
英語課上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聽英語的習慣,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張開嘴巴,引導他們說英語。目前,不少學生學的英語被稱為“啞巴英語”,究其原因,無外乎沒有給學生講英語的機會,導致學生學英語十余年,從不敢或不愿開口說英語,英語能力僅僅體現(xiàn)在筆頭上的做題而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應多采用啟發(fā)式,對話式教學,給學生有張嘴巴說英語的機會。另外,布置一定量的口頭練習,如朗讀或背誦課文或課文的一部分;當堂發(fā)給學生一些簡易讀物讓他們閱讀;經常讓學生做一些看圖說話,故事接龍,每周一議等即興的英語口語表達練習,以此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愿望和積極性。
7.培養(yǎng)學生寫英語的習慣。
教師可以結合分析課文來講解英語的讀寫技巧。每講完一課文,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做練習,而是要及時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點加以總結和舉例,使學生加深印象。還可以挑選典型段落,從文章的語角度對其進行闡述和欣賞,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和借鑒,提高他們對英文文章的審美意識,增強對英文文章的理解。然后,再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模仿練習,以提高和完善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8.掌握觀察學生學習動態(tài)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是“向導”,是“導演”;學生是“上帝”,是“主體”。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不顧學生是否聽懂,能否接受,只顧自己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授課,還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如果學生聽課帶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積極主動,思維異常活躍,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已認可;反之,如果學生上課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開小差,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覺等情況,除可認為這些學生是由于睡眠不足,提不起精神之外,一般可認為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持否定態(tài)度,教師應及時改變教學套路,想方設法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停下來對這些學生大吼一通,橫加責備。另外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其他細枝末節(jié),也要留心觀察。
比如,圍繞教學內容的題外話是否運用恰當;每次的作業(yè)量是否合適;聽寫或默寫內容是否必要等等,課后都要及時加以總結。
總之,要想把一堂英語課上好,在課前必須做大量的準備查閱大量的資料,只有做到自己心中百分之百的準備,才能正真地上好一堂英語課。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作的初淺探索,還有待于今后不斷的完善和充實,愿與同行共同商榷。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2
一、交際性原則
1、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交際活動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課堂里,有效地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另一方面,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立竿見影的目的。英語課是一種“技能”課,是一項“活動”,英語家?怂估f:“英語教學不同于學校課程里其他學科的教學!粚W(或只教)英語的人錯把‘英語’當成一門學科(像地理或物理),但它不是,它像游泳或網球一樣,是一種‘技巧’,或說成是一項‘活動’。你通過下到水里游來學習游泳,通過去踢球來學習足球,你通過說英語,而不是通過被講授,來學習英語!彼脑掙U明一個道理:學習英語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獲得。換言之,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新目標Go for it”教材中的5個Pairwork,2個Groupwork,也證實了這一點。對八年級二班學生,他們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xiàn)欲,喜歡課堂中的partner對話,Tell(make)a story和表演。這樣的課堂,學生很是喜歡,學生思維活躍,有時讓他們自己想一些活動來實踐,來進行評議交際,那更是豐富多彩的。
2、教學要有語境
語境是英語教學前提,脫離了語境,話語就不具備交際功能。如“Excuse me”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不同的意思。語言不僅有形式,而且有意義和功能。同一種功能可用多種語言形式表達。如“不用謝,別客氣”可以“That’s all right./It’s my pleasure./You’rewelcome.”等來表達。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種功能,如“The cliffs are over ther。”可有“Warning:You must be careful. Suggestion:You can go there and look at . Statement:There are some cliffs over there.”等多種功能。因此,在交際活動中需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真實語境,營造符合學生需要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 1,談到的robots。就可提供這樣的語境:讓同伴扮你家中的一類機器人;讓小組人員進行機器人活動表演,其余人觀看、發(fā)表言論等,這樣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當然語境形式及方法都是多樣化的,讓學生的聽覺、視覺、運動器官都加入到活動中來,這樣可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聽說領先的原則
1、幫助學生突破聽辨第一關
口頭語言是有聲語言。在口頭交際中,語音是十分重要的。語音、語調、語速是否符合英語的標準和規(guī)范,直接關系到口頭交際的質量。
在初中英語課中,學生在“聽”的問題上總是有困難。讓學生突破聽辨,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大挑戰(zhàn)。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幾個小細節(jié)不能疏忽。如:常見的連讀;文中、對話語氣;轉折、并列等關鍵詞,對話中的人物角色;在平常的單詞教讀中,分清長、短音,單、雙元音,清濁輔音等,發(fā)現(xiàn)讀音錯誤時,要及時糾正。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習英語打好基礎。
2、以口語為基礎
學習英語應從說話入手。人類使用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先有口語,后有書面語,書面語是口語的記錄符號。結合初二英語課堂及學生特點。遵循語言產生和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是可取的。每一個單元開就有一幅大圖片,可以讓學生口頭講述圖片中的人和事,或是講幾句話,或是編一個小故事,都能大到練口之舉。這個過程同樣需要循序漸近、持之以恒。
口語練習在英語教學中具有先導作用,它的好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口語能做到難點分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生可以在練習中學到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便于學生結合拼讀規(guī)則正確拼寫單詞,領會其意義,提高閱讀速度;口語操練多,對建立英語思維十分有益。
三、情景教學原則
1、在情景中學,情景中用
語言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說話人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身份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約著他說話的內容、語氣等。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和活用語言的能力、創(chuàng)造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呈現(xiàn)新知識,還是鞏固、復習舊知識,都需要讓學生盡量在一種有意義的情境中進行。那么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借用什么來創(chuàng)造情境呢?簡單一點的可利用教學掛圖、模型、生活實物、簡筆畫等;還可用我們自己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tài)。也可用幻燈片、錄音機等現(xiàn)代教學設備,盡可能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語境和真實的交際場合。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如果能使學生不借助翻譯就能理解所學內容。明白句子的意思甚至是使用場合。做到聽到句子就想到情景,看到情景就能脫口而出,使學生能在情境中學,在情境中用。
2、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了解他們的喜好和愿望
為了在英語課堂中更好地實施教學,重視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包括他們的想法,他們最想弄明白的地方,很明顯教授他們知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同樣他們接受你的教學內容的體現(xiàn)也不會是唯一的,所以我們應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他們在課堂的角色扮演。學生對老師有什么樣的期望以及希望怎樣給他們講,這些我們都有必要去了解。從學生或他們的同伴那里去了解他們的喜好、信念和愿望,這么做有益于我們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反應,有利于營造師生和諧的協(xié)作氛圍,并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對老師的信任。
四、趣味性教學原則
1、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內在動力。初中學生學英語是有目的、有任務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把“學習”與枯燥、考試、家庭作業(yè)、浪費時間等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而另一部分學生卻覺得英語是很開心的事。前者是在一種“很緊張”與“壓力”的氛圍中被動地學習,搬弄是非者是通過玩而學,通過親身體驗進行主動學,所以會有差別。作為老師,我覺得教給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著手。讓他們學會自然放松,但又要集中注意力。
2、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也能影響他們學習的興趣
語言教學,老師的表率作用、師生間的和諧交流尤為重要。如:給學生指令時,多用“We re going to do…”的句型,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當學生給出答案時,最好是先給出評價語:“You’re clever ,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等?梢韵刃蕾p學生的正確的方面,然后才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訂正,這些態(tài)度學生是能欣然接受的,F(xiàn)在的學生,都是家里的活寶貝,他們都是有個性的。作為教一門語言的老師,年輕活潑的心境、幽默感、個人熱情都十分重要。要隨時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鼓勵、表揚為主,來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情感和學習英語的興趣。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3
。ㄒ唬 Warm up (準備活動)
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歌曲或游戲復習之前所學習的單詞或句子,活躍課堂氣氛;或者問幾個與故事內容相關的簡單問題,讓學生結合實際思考討論,以導入故事情節(jié)。
。ǘ㏄resentation (呈現(xiàn)過程)
1、介紹故事名稱。讓學生說說與該話題相關的'內容,預估他們對話題的了解程度。孩子們可以用英語也可用母語回答,重點是要打開思維。還可以借助圖片、手偶等教具的幫助,讓學生猜猜故事中會發(fā)生什么。這樣既可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又可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更早地進入故事情境中。
2、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切記照著書本朗讀,要盡可能地豐富該過程,必要時可以加入詞匯語法教學。比如,在情節(jié)跌宕起伏時,肢體語言、聲音和面部表情等也要相應配合;在出現(xiàn)重點詞匯和句子時,可作適當?shù)慕忉;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可以安排學生即興表演小片段,增強其課堂參與感。
(三)Practice (操練)
學生可以在老師幫助下,通過圖片、電腦課件等指示性的教具復述故事;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jù)故事內容分配角色,進行角色扮演。
(四)Follow-up (拓展活動)
可以讓學生朗讀他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和學生一起討論關于這個故事的一些感想;或者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改寫故事內容;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制作故事書,開展舞臺劇比賽等。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4
對于學生來說,接觸最多英語的地方就是課堂,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教學方法,分成TBLT、五步教學法、五指教學法、3p教學法、交際型教學。
1.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即 TBLT 這是新課標之后實行的新型教學方法 —— 任務型教學,這個意識半會兒說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這個教學方法 課堂效果會很好。
2.五步教學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學法 :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 教學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 交際型教學 Communicative Teaching
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或模擬真實情景交際,讓學 生通過聽、說、理解等交際活動不斷溝通交流、進行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
下面談一談英語學習方式 ,前面提到四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 / 共同學習、自主學習、任務型學習、探究學習。下面就對它們做一個 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個介紹是提綱挈領的介紹,涉及不到十分具體的技巧。關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訓班另 安排時間深入探討。過去(甚至目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方式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這種學習方 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學生聽教師講為主的方式。
《英語課程標準》 建議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式。
這里介紹的四種學習方式,不是全部的學習方式,比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互聯(lián)網 絡進行學習。這里介紹四種學習方式,不意味著其他學習方式不好,或者無效,而是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 選擇使用、交替使用、綜合使用。而且,教師講解也不是在教學中沒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時候,仍然可以 使用。只不過不要把它作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學習方式。各種學習方式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可 以相互結合,相互影響。
合作學習或者稱為共同學習,用于外語教學,基于以下幾個理念。
一、課堂外面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需 要進行合作,課堂教學就要培養(yǎng)合作意識,訓練合作技能。
二、語言的本質是社會性的,是人與人之間溝 通的工具,與人交際和溝通的過程就是合作行為。語言哲學里提到的會話含義的基礎就是會話者要遵循會 話準則。
三、語言習得研究證明,掌握交際工具在互動中掌握比較有效;泳褪呛献餍袨椤 學生在一塊兒學習不一定就是合作學習,比如,在雙人組、四人組的形式下,也許不能稱得上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共同學習的一個原理是,學習者要在學習中相互依賴,這樣才夠得上合
結合上文,必要時可以配合一下英語軟件(如能飛視聽學習軟件)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容易記住。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5
在社會經濟的不時向前發(fā)展與社會競爭的雙層壓力下,人們越來越深知雙語教學教育的重要性,幼兒園雙語教學已成為家長和小朋友們的迫切需要。實踐證明:3-6歲的幼兒處在人一生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里,他們對語言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領悟能力,具有巨大的語言學習潛能。讓小朋友在語言發(fā)育時期就接觸英語,同時運用英語和漢語表達自身的思想,對小朋友的語言發(fā)展有很大好處。然而,在當前幼兒英語教學中,由于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許多幼兒英語教學成人化,使幼兒過早喪失對學英語的興趣。因此,怎樣提高幼兒學英語的興趣呢?根據(jù)多年來所積累的教學經驗來談談自身的一點感觸。
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英語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要把重點放在學習英語的興趣上,興趣不只僅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學習的主動力。假如幼兒對英語感興趣,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表示出一種積極的情緒,小朋友會主動融入到活動中。反之,假如只是追求單詞、句子數(shù)量的多少,那會讓小朋友處于一種消極狀態(tài),久而久之也變會發(fā)生逆反情緒。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應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學英語的興趣。
1、故事教學法
故事對學齡前幼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例如幼兒們所熟悉、所喜愛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Jack and magic beans>(杰克與魔豆)等經典童話劇,它們情節(jié)生動活潑,內容極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貫穿英語內容,可以充沛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幼兒在和諧的氣氛中增進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興趣。例如:一次我在教動物單詞“horse”(馬)、“rooster”(公雞)、“Long face”(長長的臉)、“Funny red comb”(可笑的紅雞冠)與Don’t quarre!(不要吵架)時,先為小朋友們講天剛剛亮,一只小馬在馬棚里睡得正酣,一只紅冠的大公雞Wo—Wo---Wo打起鳴,兩人吵起架來:“看看你那可笑的紅雞冠!”“一個說看看你那長長的馬臉!”的故事。在講述中,將“Horse,look at your long face”、“Rooster,look at your funny red comb”交叉其中,小朋友們對此非常感興趣,紛紛舉手上來爭當角色扮演,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極深。
2、情景教學法
眾所周知英語的學習是一種自然習得式的學習,而不是一種教學式的學習。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創(chuàng)設各種有意義真實的情景,使他們想說、會說、喜歡說,主動說、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fā)幼兒學習動機,并協(xié)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語言的學習不只是學習幾個單詞,更重要的是運用語言和他人主動交往。因此,從事幼教的老師要以幼兒為主體,從他們的興趣動身提供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由活動來理解語言,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同時教師要充沛利用教材的內容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娃娃家、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游、問路、看病等,為幼兒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每當小朋友們進入角色,勝利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從而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也會受到很大的激勵。 如:在教 jump un walk 幾個單詞時,我設計了一個機器人學走路的情景“I am a robot, I can walk,(walk, walk,walk—模仿走路的姿勢); I am a robot, I can jump.(jump,jump.jump---模仿跳的姿勢), I am a robot, I can say“Hello, Hi, How are you ?”在單詞復習的過程中設計“Walking ,walking, walking ;jump, jump, jump; running,running,running, Now we stop !” 歌曲韻律環(huán)節(jié),讓小朋友們邊玩邊學,她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很快掌握了所學內容。另外,我們園組織串門子活動,我發(fā)現(xiàn)幼兒比較喜歡扮演小主人的角色。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他們都能主動的自由交談滔滔不絕,興高采烈手舞足蹈,臉上還洋溢的甜蜜的笑容。抓住他們的這一興趣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情境。如:逛超市的.活動中,引導幼兒說英語“Can I help you ? I want to buy some…(bread,hamburgers,ice-cream…) “或 “How much is it ?――Two yuan.――Here you are. ”等。幼兒在活動中,能自主地交談,學會了用英語表達各類食品名稱,還能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通過玩角色游戲,幼兒所學語言在游戲中得到鞏固,練習。久而久之,不只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英語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而且解決了那種學時才用,平時放置腦后,容易遺忘的弊端。
3、游戲教學法
眾所周知游戲教學活動可以協(xié)助同學進行語言操練,游戲教學是適應了幼兒好動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其自主性,給他們快樂的情趣體驗,從而達到了愉快的教學目的。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說幼兒階段“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小朋友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小朋友學習的最佳途徑。由此可見,游戲在我們日常教學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局部。游戲也是最能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的有效形式之一。因此可見,玩是小朋友的天性,符合幼兒天性好動的特點。游戲能激起幼兒學英語的興趣,密切師生間的關系,不只提供幼兒充沛運用語言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將知識融于游戲中,而且讓幼兒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知識, 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更重要是讓幼兒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因此,幼兒英語活動也應該做到游戲化,寓教育于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輕輕松松學英語。如:戶外體育游戲《Wolf, What time is it ?》(老狼老狼幾點鐘了?),這個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6
一、設多彩情景,創(chuàng)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語言的學習如果脫離了一定的情境,學生學習起來不但吃力,更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的用法。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創(chuàng)設或虛擬情境,帶學生進入到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我認為這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所在。在實際設計情景時我們還要顧及三個因素:
1.趣味性。首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其次,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的。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彼未愵U也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所以我們教師應牢牢占領這塊陣地,想方設法使英語課堂激情四射、學生興趣盎然。這樣,學生因為課堂的精彩分呈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傾心的投入也是提高課堂質量的保障,最終形成對英語學科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2.整體性。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的整體呈現(xiàn)。我們給予學生的得是過度自然、教學流暢的課堂,在此基礎上能給聽者呈現(xiàn)和構建一個視覺、聽覺、感觸等多方面參與的知識盛宴更是我們要追求的高效課堂。如果不注重整體,不把握關鍵,教學完成之后也就僅僅是支離破碎的記憶而已。
二、巧制教具,輔助日常教學
在如今的教學中,多媒體是我們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我們習慣也喜歡用其中的圖片動畫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習慣用其中字體的變化和個性化的設計凸顯教學重難點。傳統(tǒng)的自制教具似乎慢慢淡出了教學的.舞臺?墒情L時間屏幕代替黑板、代替教具的教學同樣會讓學生從陌生到熟悉,從習慣到麻木。也許多媒體終有一天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其實我覺得運用必然趨勢之下帶來的高科技的同時,傳統(tǒng)教具仍然有它獨特的用武之地。
1.單詞卡。
在教學五年級學生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候,我將幾個動名詞的單詞制作成精美的簡筆畫卡片。實際也證明這種圖文并茂的呈現(xiàn)效果不亞于多媒體。更有優(yōu)勢的是當孩子們興趣十足的欣賞圖片時,那鮮活的眼睛明顯對接下來的教具和課堂充滿了更多的期待。從他們的驚呼聲中,也能感受到孩子對老師技藝的贊嘆。
2.自制掛圖。
在學生學習六年級交通工具及線路規(guī)劃時,我做了一幅精準的掛圖,以畫面的形式出示了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在引導他們思考作答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真有用,學生學習的難點就在于在頭腦中建構知識體系,這么形象、逼真的問題解決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孩子們的討論和爭論的情景也是多媒體簡單運用不出的效果。比起太多和復雜的多媒體設計顯然不如我們直接繪畫掛圖來的實用。
三、精編任務訓練,鞏固教學實際
英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語言的學習,在教學時我們注重語言的習得和把握,在反饋時,我們看重語言的輸出和表達。在課堂教學中任務型的訓練就是很好的鞏固和反饋手段?梢约顚W生自編兒歌、重組對話、Pair work、Make a survey及匯報、當堂測試等方法。
四、多變教師演繹鮮活教材
1.形式多樣的體態(tài)語言。
教師的教態(tài)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教學情境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情境的表現(xiàn)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2.個性化的人格魅力。
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個性化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風格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不同于他人的教學特點。教學風格的表現(xiàn),是教師教學特色的形成,是教師人格的投射、教師風貌和格調的體現(xiàn),良好的教學風格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潤滑劑。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終生銘記不忘。個性化的選擇有很多,我更關注的是作為教師,我們的個性化是否能給學生的學習或生活帶來正面、鼓舞的作用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獨特的、有魅力的老師。
五、必要學法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陶行知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痹谛W階段,學生英語的學習應該具備初級的學習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作為六年級代課的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在小學階段交給學生這樣一些學習能力:
1.拼讀單詞的能力(即英語英標的學習和積累)。多讓學生試拼,將符合同類發(fā)音規(guī)則的詞語歸類,讓學生在自我感受中掌握這項能力。
2.簡單英語的表達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語言的輸出與拓展。在談論某一話題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語言的表達既可以展開到很廣、也可以延伸到深層次。在自己會說的同時也要注意聽的作用,因為只有掌握聽、說技能才有了溝通的基礎。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
3.基礎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掌握最簡單、最基本的一些書寫規(guī)則。其次是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寫作意愿。當然寫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教會學生設計寫作的思路。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7
小學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其教學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使學生建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而如何達成教學目標, 則需要教師以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施。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且良好的學習興趣味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要素之一,其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學習英語的初衷往往是以興趣為出發(fā)點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因此,教師應努力使英語課堂吸引學生,良好的與教材內容相結合,精心設計出與小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豐富多采、生動活潑的英語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充滿興趣和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和運用英語,激發(fā)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愛英語、學英語、講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營造氛圍,讓學生多聽、多說
要想使學生自然有效地學好英語, 就需要給他們營造起一種有助于語言交流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在課堂上盡量多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對話和講課,增加學生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當中增強英語素質、獲取英語知識。同時還可以設立英語小組、班級英語角等, 促進學生之間的英語溝通,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減少學生們對英語的畏難心理, 鼓勵他們積極地進行學習和運用,樹立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
三、開發(fā)資源,使學生們自發(fā)、主動
在英語學習和練習的過程當中, 不僅單純要靠課堂上的學習, 還需要生活中的應用和練習才能使學生們得以更好的掌握。所以,在教學當中要對教材活學活用, 尤其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更應貼近于生活, 充分聯(lián)系小學生的日常行為, 使他們將所學到的內容切實運用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當中去。例如, 學習用具中的book,pencil,pencilbox,schoolbag 等學習文具是他們日常學習中最常見常用的, 在學生學習過這些單詞之后便可以鼓勵他們多加應用。這樣既可以引發(fā)他們的興趣, 又可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收獲感和自信心, 調動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和主動性。
四、靈活多樣,使學習更生動、有趣
在英語學習當中, 教師可根據(jù)課程內容將所要學習的知識編成一些兒歌、游戲、現(xiàn)場表演等內容, 使教學既符合學生新奇愛玩的個性,又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有效。例如,在學習Shoppinggame 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掌握May I have? 這一句型,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現(xiàn)場演示一段場景對話。由學生充當assistant, 教師來演customer 指著圖片說出May I have然后,也可以讓學生們分別進行分組演示, 從而在輕松自然的對話中理解掌握句型的應用。
五、熟悉了解,使學習難度適宜
教好英語的有效方法之一還在于熟悉掌握
學生們現(xiàn)實的英語知識與英語能力, 達到對學生們的深入了解, 只有這樣才不會對學生有太高或太低的要求, 進行講課和練習時也會更加有的放矢, 可以針對學生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進行有目標的重點解析和深入探討。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認真學習英語教學知識, 認真分析學生真正需要的英語知識, 規(guī)劃好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在完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再拓展知識面。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重點引領和教導。與此同時,教師還要了解掌握學生們的學習心理,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 了解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和想法,從而更加融洽和諧的實施教學。
六、輔助教學,使知識易于理解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要擅于利用多媒體、教具等進行輔助教學,這樣才能使英語課堂更加豐富和活躍,使枯燥的知識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就以多媒體來說,其可以將課文中的場景及英語對話進行生動的展現(xiàn), 不僅使學生可以看到還可以聽到,從而不僅使學生們學會語法句式,還可以聽到標準的讀音,便于教師對知識點橫向的比較和縱向的遞進講解,使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到英語詞句和語法知識。另外,還可以應用音標卡片、掛圖等其他輔助教學器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七、做好評價,給學生信心動力
客觀公允的教學評價會給學生科學公正的學習反映,在尊重他們自尊心的同時,指出其進步與不足。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一個度,巧妙的運用教學評價的藝術,使評價語言符合小學生心理,以適宜的評價方式去實行。保證他們學習中的熱情及自信,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互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熱情。與此同時,還要把握好課堂評價的范圍和尺度,使評價既符合課堂教學內容又不偏不倚、精準、到位。總而言之,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們的情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出發(f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靈活結合多種教學方法, 做好課程安排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以多種輔助手段強化課堂效果,給學生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 樹立起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和動力, 從而以科學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英語教學成效。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8
一、口語,讓舊知復現(xiàn)更有量
基于語的單詞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重視已學過的各種單詞和句型,讓學生運用有關舊知對新知進行感悟理解和描述表達,以此既達到降低新知難度的目的,又拓展了新知運用的平臺。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在課堂的熱身階段,將相關已學的單詞和句型進行了相應的整合,幫助學生能以輸出相關的知識,使舊知的復現(xiàn)更有量。
片段1:
T: Hello, boys and girl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It's sunny.
T: Is it warm today?
S: Yes, it is.
T: So it's ...
S: It's sunny and warm today.
T: Thanks, how about this picture?(CAI呈現(xiàn)一些天氣圖片)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
S1: It's sunny and hot.
S2: It's rainy and cool.
S3: It's snowy and cold.
片段2:
T: When it's sunny and warm, what do you wear?(CAI呈現(xiàn)一些服飾圖片)
S: I wear my sweater.
T: What colour is your sweater?
S: They are white, blue and yellow.
T: Which one is your favourite?
S: I like yellow.
T: So yellow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S: Yes, I like yellow.
T: It is a warm colour.
T: So when it's sunny and warm, she usually wears her yellow sweater.
S1: It's sunny and warm, I usually wear my brown boots.
S2: It's snowy and cold. I usually wear my coat. Sometimes I wear my jacket.
片段3:
T: It's sunny and warm. I usually wear my shirt. And I usually go hiking with my friends. How about you?
S1: It's windy and cool. I usually wear my shirt and jeans. I usually fly kites with my friend.
S2: It's sunny and warm. I usually wear my blue shirt. I usually go hiking and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parents.
S3: It's snowy and cold. I usually wear my coat and boots. I usually play with snow.
S4: ...
在熱身復習到導入新授的過程中,教師以圖片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學生一起交流,建立本課的基本語,喚醒學生頭腦中的舊知,實現(xiàn)了語言輸出量的最大化,從而為能順利運用這些語言素材描繪和感受新知奠定基礎。
二、口語,新知學習更有效
詞匯教學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要讓詞匯教學貫穿語教學的全過程,把詞匯的內涵、外延和學生的情感認知相融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其意思,獲得深刻的印象,達到積累和正確運用的目的`,使語言新知的學習更加有效。
片段1: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t's usually _______. Sometimes it's ________.
、 What do you wear in spring?
I usually wear ______. Sometimes I wear ______.
③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I usually ________. Sometimes I __________.
、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I can see _______.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以上述片段中四個問題進行討論新授單詞:spring。因為有了熱身階段大量的語言輸出,學生對每個問題的回答都侃侃而談,各抒己見。接著,筆者及時將片段中的問題隱去,要求學生以剛剛討論的四個方面為基礎來整體描述spring,組織學生與同伴相互繼續(xù)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的傾聽和傾述中,豐富和完善自己關于spring的描述。
片段2:
S: Spring is fine.
It's usually sunny and warm. Sometimes it's windy and rainy.
Spring is beautiful.
I usually wear my yellow sweater. Sometimes I wear my black jacket.
Spring is happy.
I usually go hiking and fly kites. Sometimes I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parents.
Spring is colourful.
I can see many colourful flowers and colourful clothes.
I like spring very much.
S2: Spring is nice.
It's usually warm. Sometimes it's cool.
I usually wear my pink shirt and my pink skirt. Sometimes I wear my red sweater.
I usually draw pictures in the park with my dad. Sometimes I have a picnic with my parents.
I can se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sweet strawberries.
S3: Spring is busy.
It's often rainy and wet.
I usually help my mom wash the clothes.
The bees and butterflies are busy too.
They fly in the flowers.
The farmers are busy.
They plant in the field.
詞匯之所以具有豐富的語言意義,除了它本身所含有的基本意思之外,更豐富的詞匯意義主要通過一定的語來表達。
三、口語,新知鞏固更有“味”
語言學習最好的鞏固方式就是運用。詞匯因為語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其豐富的詞匯意義,詞匯一旦離開具體的語言載體,就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缺失了豐富的意義,更無神韻可言;語,作為詞匯賴以生存的主要沃土,它滋潤著其中一個個詞匯,使它們變得鮮活有“味”。
片段1:
S1: When it's rainy and warm, spring is here.
When it's sunny and hot, summer is here.
When it's windy and cool, fall is here.
When it's snowy and cold, winter is here.
S2: Spring is a sweet season. I can eat sweet strawberries.
Summer is a sweet season. I can eat sweet ice-cream.
Fall is a sweet season. I can eat sweet apples.
Winter is a sweet season. I can eat sweet candies.
S3: Spring is happy. In spring, the fish run with the water. The clouds play with the kites. The trees dance with the wind.
Summer is happy too. In summer, the kids swim in the lake. The kids 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ground. The kids eat ice watermelons.
在課堂教學中,基于語的單詞教學中,通過語帶動語境的創(chuàng)設,通過語帶動語量的輸出,通過語帶動語用的實踐。在整理和傾訴語中,學生的舊知被激活,新授單詞密切依托生成于語境中,通過理解、仿說、記憶、鞏固新授單詞,最終完成“語量”的積累,同時新語也自然地形成,讓學生帶著濃濃的情感進行“語用”的體驗。
基于語的單詞教學需要注意語言支架的構建,應該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在平時的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少到多,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輸出能力。同時,基于語的單詞教學還需要遵循幾點原則:
1. 整體性原則
單詞教學中的語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出現(xiàn),具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目的和語意功能。因此,在教學中應把單詞構建的語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隨著文本的展開,把相應的詞匯知識滲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
2. 整合性原則
單詞教學既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又是單元教學的一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材間的聯(lián)系,合理整合成相應的語后再進行教學。除教學內容的整合外,根據(jù)每個主題自身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整合,以達到教與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3. 發(fā)展性原則
單詞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基礎內容,教師應時刻樹立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確立為學生發(fā)展的目標,根據(jù)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對知識點和教學內容整合相應的語內容,提高學生語輸出的質與量,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之,基于語的單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詞匯內容,還要幫助學生完成簡單語的積累,并進一步提高學生輸出語的能力和語閱讀的能力,從而享受到語言學習和語言交流的快樂。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9
1.利用游戲教學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游戲教學法,是刺激學生大腦迅速集中其注意力的黃金辦法,無論是游戲本身的趣味性還是互動性都可快速吸引學生參與,學生一旦對教學過程產生興趣,就很容易發(fā)揮自身主體作用促進教學,這對于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無疑很有幫助。
語法和詞匯作為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重難點,二者本身就比較枯燥,對于他們而言,詞匯過于零散、記憶難度大,需要反復進行重復記憶,語法則由于過于抽象枯燥不利于學生掌握,面對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就需要巧妙應用游戲教學法調動他們的興趣與參與積極性,打造增強學習趣味性與效果等目的。
以詞匯而言,人教版go for it中每個單元都有明確學習主題,教師可根據(jù)這些主題巧妙融入游戲讓學生們進行學習,比如七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i’m watching tv,這一單元涉及到許多描述職業(yè)的相關詞匯,教師可播放一首歡快的背景音樂,在活躍的氛圍中讓學生們進行職業(yè)演示與單詞拼寫,幫助學生快速記憶相關詞匯,更進一步教師可融入本單元中詢問職業(yè)的兩種典型句型,從而實現(xiàn)句型與詞匯的快速記憶與掌握。又比如七年級下冊的第七單元do you like bananas?中提供了多種食物名稱,并對飲食習慣進行討論,教師可讓學生們通過看圖拼詞或者游戲競賽等形式快速掌握各種與食物有關的詞匯。本單元由于涉及到可數(shù)、不可數(shù)名詞的學習,在學生們掌握相關單詞之后,教師可進行游戲延伸,讓學生們在下一階段的練習中融入這一知識點進行游戲演示,從而達到營造趣味教學情境的目的,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2.利用合作互動教學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合作互動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讓學生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積極發(fā)揮個人能力,在教師提供的表現(xiàn)平臺與機會中盡情展現(xiàn)自己,從而達到鍛煉、培養(yǎng)個人自身能力與意識的目的,無論是師生互動合作還是小組互動合作都有助于學生收獲英語學習的成就感、愉悅感與自信心,從而讓他們在各種各樣寶貴的情緒體驗中汲取有益之處,提升個人學習積極性。教師利用合作互動模式服務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巧妙調整教學節(jié)奏、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盡可能的調動學生全身感官融入學習,促使困難、枯燥的教學輕松化、娛樂化,減輕他們的身心負擔與抗拒心理,為個人合作能力、交際能力、思維發(fā)散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提供平臺,打造新時期高效中學英語課堂。
合作互動教學本身具有面向全體學生、分層優(yōu)化等優(yōu)勢,教學中句型、短語、詞匯、閱讀、聽力練習等都可進行小組合作互動學習任務設計,為學生提供多種途徑發(fā)揮個人所長。比如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musement park?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師可圍繞關鍵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i"ve never been to..”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對話練習,要求對話練習緊緊圍繞“談論過去的經歷”這一核心主題,并巧妙融入本單元的一些關鍵短語與詞匯如most of us、heard of 、other characters、in fact、argue with sb.、around the world等,通過共同組織三個不同情境的對話為小組合作成功,并讓小組內部推選學生進行當堂表演與練習,在加深學生對于句型、詞匯印象的同時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進行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間,教師可讓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讓小組成員將對方對話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單詞、短語等寫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競賽的方式看哪個小組說的`越多越好,同時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
小組合作互動學習的另一大優(yōu)勢在于集思廣益,幫助學生共同解決難題,go for it教材中每單元 section a la-2c都提供了一些稍有難度的閱讀材料與聽力材料,教師可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通力解決難題,這有助于利用所學知識高效解決任務難題,同時培養(yǎng)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能力。小組合作互動教學雖然優(yōu)勢眾多,但是要注意避免過度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活動任務上,并且要做好合作互動期間的紀律管理,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3.利用教學支架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教學支架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與最近發(fā)展區(qū),圍繞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打造各種支架服務學生學習。教師要在準確把握學生現(xiàn)有水平與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標合理劃分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各類支架服務自身學習,打造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比如八年級上冊的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這一單元,教師通過搭設情境支架方便學生學習,本單元學習重點是讓學生們合理安排并詢問旅游日程,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重點組織學生利用what、when、where、who等對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等提問,學會應用現(xiàn)在進行時進行表述,可通過詢問學生假期安排、日常旅游經歷等讓他們在搭設好的情景支架中進行鍛煉與學習,并配合各類多媒體圖片、視頻等讓學生獲取信息,更進一步掌握有關度假的相關內容。在這種情景支架服務下,學生們不僅可高效掌握本單元重難點知識,還能夠快速激活從前所學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轉移,這對于學生理解、記憶等能力的鍛煉很有幫助。
教材在section b的2b部分安排的閱讀材料,句子結構復雜、單詞量大,教師可組織學生們快速搭建情景支架,利用已學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在迅速抓住文章核心的基礎上遵循最近發(fā)展區(qū)指導原則,讓他們克服困難、循序漸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愉悅體驗,從而收獲學習英語的樂趣、樹立自信心,為日后個人的進步奠定良好基礎,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也有促進學生,是打造高效英語課堂的一大重要途徑。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 10
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疑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場巨大變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談論的論題。
筆者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十七年,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許多想法!敖虒W”一詞中的教,在英文中為teach,有“給人示例”的意思。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師教得認不認真、教學內容有沒有完成。關鍵在于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如何。如果學生學的糟糕,教師教的賣力、再辛苦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筆者在教學中,很注意向同行學習,注意平時的教學反思。一節(jié)好的英語課,需要教師細心雕琢、認真準備才行。聽課及教學日志、或教學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方法。
筆者通過實踐、摸索,逐漸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F(xiàn)在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筆者注意以下問題的處理:
。ㄒ唬┳ズ谜Z法教學
現(xiàn)行英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多,課時又極有限。
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材,在編寫內容上重復的較多,如音標、字母、日常口語、對話等相當一部分七年級課本中的單詞和句子,在小學課本中均已出現(xiàn)。中小學英語教材的銜接上存在著脫軌現(xiàn)象,嚴重地違反了教育學原理。
語法項目等比較復雜,學生不易掌握。
語法揭示了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對于學習者來說,一定的語法知識有助于更正確和更標準地使用語言。而對于外語學習來說,語法學習則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捷徑。
近些年英語教學方法不斷翻新,英語課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師,尤其是剛走上講臺的教師,容易走極端。在英語課上幾乎不講語法,上課就是全盤西化的授課方式,這種課實質上是很不走俏的課,費時低效不說,學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交際教學法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來在此理論基礎上,肯納爾(Canale)和斯溫(Swain)進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論,他們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
筆者認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不講語法和語法講的較少的作法是很危險的。英語對于學生們來說,有許多陌生的地方,如單詞難記,句子結構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學中,要騰出時間補上語法教學這一課。語法教學,也不能脫離語境——如能將語法知識融入語言材料中,通過閱讀材料分析重點內容、強化難點等方法,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容。選取的材料應有趣: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小文章、詩詞、對話等,都可以用。也可選取英美小說簡易本中的東西,讓學生讀。網絡上、報紙上許多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的材料也可以拿來用。
應該注意教材上每單元的Grammar Focus ,讓學生明白句意,再出現(xiàn)一些例句,歸納詞和句的用法。讓學生象學古漢語那樣,字詞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讓學生做點語法練習。這樣做,有百益而無一害。語法教學在基礎英語教學中不能缺少,方法應多樣。學生通過貼近生活的感知、理解來學習和使用語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論事。
所以我們既不要談語法“色變”,也不要脫離語言實踐,而津津樂道于語法。
(二)加大背誦力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從孩子一開始學英語,就要注意指導學生去背誦。
剛開始時,只需讓學生背一兩句話,逐漸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對話,再到背誦長文章,教師要堅持每天督促學生朗讀背誦。
學生一旦養(yǎng)成此學習習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英語學習本無捷徑可言,入門階段需要死記硬背。想不費功夫,就牢記單詞、脫口而出講英語,恐怕是徒勞的。
許多英語名家都提倡學生背誦。如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仁毅先生就說過,“在基礎階段,或高年級,要努力背誦名,譬如說,背50——100,無論從語言還是從內容來說,這都是精華。背熟了,對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運用都有好處。”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學中教師們應注意對孩子背誦能力的培養(yǎng)。
。ㄈ┡τ糜⒄Z組織課堂
用英語教英語,這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之一,應倡導。
盡量用英語講課,語速自然停頓恰當,不給學生在大腦中進行英漢轉換的時間。
課堂上,教師如果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適應,但如果堅持做下去,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就會逐漸增強,這個筆者深有感觸。
剛走上講臺時,因為用英語教英語,招來同事、學生以至領導的不解,但筆者頂了下來。剛開始時,課上允許說漢語。慢慢地,等學生適應了,盡量減少漢語的出現(xiàn)。學生稱筆者為“洋老師”,說我的課有趣,他們喜歡這種授課方式。
課堂力應求形式多樣。
每天課前熱身對話,讓不少學生拋棄“害羞、怕開口”的`毛病。課前幾分鐘的說話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課堂氣氛,對學生起幫帶作用。熱身對話以新穎愉快的方式拉開教學帷幕,以迅速簡潔的形式整合學生思維,從而把學生帶入輕松活潑的教學活動中。
在筆者的課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課。讓學生對話表演,談論圖片、說喜歡的事物、講故事等,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聯(lián)系起來。讓英語課真正成為學生十分向往的興趣天地。
(四)打好基礎
基礎很關鍵。在剛開始英語教學時,應當抓好學生的語音關、書寫關。
1、過語音關。
教學生國際音標的讀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則,讓學生朗讀單詞。反復認真的模仿及大聲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對學生進行看、聽訓練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反復模仿,養(yǎng)成良好的語音習慣。對于長詞、長句的語音訓練,要分音節(jié)和語段訓練。大聲朗讀對學生語感的形成,幫助會很大。
2、重視書寫
要從剛開始就要抓好學生的書寫,對學生的作業(yè)應該嚴格要求,不能聽之任之。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業(yè)要當面訂正、指導。書寫差的,指導學生進行規(guī)范的書寫,圖快不認真的,讓他重做;抄襲作業(yè)的,提出批評,堅決杜絕抄襲現(xiàn)象。
。ㄎ澹┳⒁馕幕虒W
中國古時候兒童入私塾讀書,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讀《千家詩》《唐詩三百首》,意在讓兒童早期接觸我國傳統(tǒng)文化。
學英語也一樣,讓學生通過英語文章、材料等的學習,了解西方人說話、做事等禮儀知識,了解其風土人情。
在課堂內外,可以抽出時間去介紹西方禮儀和節(jié)日的知識。如:在談及西方的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時,可通過VCD、多媒體、圖片、書報資料等,讓學生觀看節(jié)目和閱讀文字,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平時在開課前播放音樂、英文歌、對話材料,營造語言學習氣氛。
教師可在課外組織各種文化專題講座。如外國節(jié)日、宗教習俗、餐桌禮儀、小費、問候語、禁忌語、體態(tài)語和手勢語等。教師也可幫助學生閱讀一些英文故事、報紙雜志文章,促使學生留心并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這將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新課程實施以來,初中英語教學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把學習過程真正交給學生——但是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問題,如把“對話”當做問答,把“自主”變成“自流”。獨自學習、探究學習等有名無實。
這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筆者這里所提到的問題,可能對于其他同行有參考和借鑒作用。因限于幅,就寫到這里。
最后筆者想借別人的話結束本文——“在英語教學中,應當還孩子們說的權利。讓民主像一座橋一樣搭在師生的心靈至上。做老師的人,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做他們的好朋友!弊屇愕挠⒄Z課堂成為孩子們心靈所向往的最快樂的地方吧!
“講學之功,貴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誘導。善思則得,善誘則通;誘思交融,百煉成鋼。”教學是一門科學,只要我們肯下功夫研究,會找到解決各種問題的突破口的。
【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英語的教學方法08-24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03-14
初中英語的教學方法08-17
評課有哪些教學方法和手段08-17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改革方式04-06
初中英語常用教學方法08-09
小學英語課堂的游戲教學方法04-02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12-05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