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英語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語法教學方法,語法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交際活動情景,可以使語法教學變得真實,內(nèi)容豐富,而且有助于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互動,能夠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操練的機會,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篇1
1、設置情景教學法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模擬具體的交際情境,通過講解練習點評的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隨著課程內(nèi)容的深入,逐漸出現(xiàn)動詞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等語法現(xiàn)象,這些語法對英語交際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指導學生在情境中操練它們的用法非常有必要。如“I am opening the door!、“I have opened thedoor。”、“I will open the door。”這樣把語法現(xiàn)象和具體生活的情境聯(lián)系起來,學生必然能夠?qū)W得快、記得牢,還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外試著去使用英語。這樣,以后在類似情境下,學生必能脫口而出地說出相似的句子來。
2、歸納教學法
歸納是指從大量具體現(xiàn)象中總結、提取出其中的規(guī)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列舉出幾個的例子,讓學生接觸一系列的語言現(xiàn)象,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初中大多的語法句子先是在課本中出現(xiàn),并逐漸增多,再作歸納總結,并輔之以大量練習。教學實踐證明,歸納教學法是一種適合我們中國學生特點的教學法。本人認為,在歸納教學法的基礎上,適當結合演繹法,對加深學生的記憶是種不錯的.方法。
3、句型對比教學法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大量的句子,英語當然也不例外,句型就是從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來的典型句式,是語言的結構和模式。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句型和語法都滾雪球式出現(xiàn)的,某個句型或語法會一次出現(xiàn)――再次出現(xiàn)――反復出現(xiàn)――,由少而多,由淺入深,課文就是對已學句型語法的實際運用,每課所配的練習就是用來鞏固句型、語法、詞匯的。因而,在初中階段,必須扎實地搞好句型教學,每一個句型都要通過模仿、替換、擴展和活用等步驟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每一個句型。句型與一般句子相比具有典型性,但是與語法相比,它具有局限性,句型操練代替不了語法學習。為了進一步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必須進一步去學習語法,句型練習是語法學習的起點,語法學習是句型練習的深化和提高。對于初學者來說,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句型才能為較系統(tǒng)地學習語法提供感性材料的前提準備,為以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句型操練的基礎上,進而學習詞法和句法,在學習詞法和句法時,又借助句型操練,變語法知識為運用英語的能力,語法教學和句型教學互相結合、互為補充。對不同句型、類似句型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分辨其異同之處,加深理解,這是有助于他們正確運用這些句型的有效方法。
總之,語法教學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xiàn),其教學效果也要由實踐來檢驗。一成不變的教學法是不可取的,絕對最優(yōu)的教學法也是沒有的,教學方法是否可取,是由其是否能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的來決定的。語法教學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水平、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和支配的時間等具體情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相對最優(yōu)的結合。我們初中英語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講課,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分析所用方法的得失,不斷予以改進。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篇2
語法教學主要不是針對小學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小學本身接觸的語法現(xiàn)象很有限,沒有多少需要系統(tǒng)處理的,二是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不太適合給他們講語法。
但常有老師問這個問題,小學英語教不教語法,不教的話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語法現(xiàn)象咋處理?教的話,怎么教法?
這說明,小學英語雖然簡單,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語法問題,有些單靠聽說活動任務來處理,效果可能不是最好地,也就是說,某些語法現(xiàn)象也有必要從結構形式上進行某種處理,也就是一般說的語法教學了,下面就小學英語語法教學談24個字的淺見,請大家指正。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這24個字就是:先例后法、意義領先、提醒注意、點到為止、隨遇隨點、適時歸納。
“先例后法,意義領先”,是說不在接觸足夠?qū)嵗那闆r下解釋語法現(xiàn)象,不脫離實例講結構。解釋語法現(xiàn)象的時候首先從意義出發(fā),結合語言使用來解釋,不離開意義講結構,更不要背“口訣”
“提醒注意”是在聽說讀寫實際語言材料中遇到需要處理的語法現(xiàn)象時,教師明確點明這種用法,適當解釋其形式和意義!包c到為止”是僅僅結合當時具體例子解釋,不作不必要的拓展。比如第一次接觸名詞復數(shù)的時候,學生遇到了apples,可能會問這個s是干什么用的?這時候告訴學生這個S表示“不是一個”就行了。遇到teeth,學生會問牙不是tooth嗎?可以讓學生先記住,表示一個牙的時候EE,表示多個牙的.時候就OO了,不必把名詞復數(shù)的各種情況和變化形式全部展示給學生。
“隨遇隨點”是說前面接觸過的語法現(xiàn)象后面再遇到,比如名詞的各種復數(shù)形式,每次遇到都應該結合當時的例子明確提示。“適時歸納”是當一類語法現(xiàn)象學生遇到的實例已經(jīng)足夠多了,比較熟悉了,可以進行簡單的總結。比如學生接觸了名詞復數(shù)的幾種形式變化后,可以把學生以前學過的例子集中到一起,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找出規(guī)律。但是不必要“求全”,沒接觸過得沒必要急著“補充”。
從反面說,主張“先例后法、意義領先、提醒注意、點到為止、隨遇隨點、適時歸納”也就是反對離開語境和意義講語法規(guī)則,不主張離開意義背口訣;反對語法知識點支離破碎,主張適時歸納,但也反對沒有足夠感性積累的情況下過早歸納;語法規(guī)則的歸納反對教師灌輸,提倡教師提供典型實例,學生或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反對不顧學生需要和接受能力追求全面。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篇3
一、引言
隨著以“任務型教學”為代表的交際教學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對新課標中“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理解的偏頗。有教師認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而誤以為語法教學可有可無。于是“淡化語法”的教學現(xiàn)象普遍存在,直接導致了學生“雙基”的薄弱,因此阻礙著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為此,本文提出重新審視中學英語語法教學。
二、語法教學的必要性
語法作為形式語言的要素,是對語言存在的規(guī)則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規(guī)則,其作用是將負載語音的詞匯組合成語言(language)并生成言語(words)。這樣,語法就成了學習者掌握語言的完善而有價值的工具,學習者不可不學。
對于中國的中學生來說,語法教學更具有必要性。因為中國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獲得更多的是靠“學得”(learning)而不是“習得”(acquisition)(張正東,XX)。這是由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具有的特點所決定的(崔剛,XX):
第一, 英語學習主要圍繞課堂教學進行,而課堂教學的學時有限。
第二,英語使用的環(huán)境差。在中國沒有二語國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環(huán)境,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相對較少。
第三,學生學習英語是學業(yè)課程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數(shù)沒有直接的學習動機。
第四,漢語與英語的差異大。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象形文字,而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拼音文字。受漢語“負遷移”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國家學生面臨更多的困難。
這些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是作為一門外語,不能象第二語言那樣習得語言。雖然外語相對于第一語言是第二語言,但作為目的語,并非在目的語國家(如英、美)為移民者開設的二語(英語),外語主要通過有意學習(學得)而掌握。在學校學得外語又有以下主要特點:(1)主要遵循知識(主要為語法)→技能→運用能力的線路發(fā)展;(2)輸入之后在吸收之前都得經(jīng)過理解,這種理解或采用歸納方式、類似“熟而生巧”,或采用演繹方式、類似“畫龍點睛”,都離不了語法(戴淑靜,XX)。
三、優(yōu)化語法教學的方法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習是一個接受知識與完全消化并貯存知識的`動態(tài)過程。英語學習也是這樣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因此,不能用語言“習得”模式去硬套我們的英語教學活動,而應根據(jù)教與學的實情,在教材與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創(chuàng)新語法教學方法(楊金昌,XX)。
1、歸納法。歸納法即教師向?qū)W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這樣能使學生容易接受語法。例如,在學習情態(tài)動詞結構“should have done”時,教師可呈現(xiàn)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著啟發(fā)學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學生會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義。此時教師不要急于點明語言點的規(guī)則,而是應呈現(xiàn)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的對新語法項目的理解。教師呈現(xiàn)每個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待他們領會句意后再引導用“should have done”改寫句子。
(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 在上述語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和練習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義,又能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現(xiàn)在完成式”表示“本來應該做某事而實際上并未做”,常常含有責備、不滿的語氣。這樣的歸納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活化語法規(guī)則。
2、對比法。學生學習了一些語法規(guī)則后,在一段時間內(nèi)會產(chǎn)生“越學越糊涂”的困惑。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xiàn)象進行對比,找出關鍵點,發(fā)現(xiàn)差異點。例如,學生學習了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后,對that引導的從句究竟是定語從句還是同位語從句深感迷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國情制約下的中學英語教學是離不開語法的,應給予語法教學一片天地。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方法是人為多樣的,正所謂“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其核心應是結合英語教學活動,體現(xiàn)“優(yōu)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