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
與人合作,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這項能力隨著孩子的長大,也會變得越來也重要,因此,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去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那么,家長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一步,家長要正確的培養(yǎng)孩子的觀念和良好的性格
家長要注意多表揚孩子那些符合社會期望的“好行為”,如合作與分享行為,而不鼓勵孩子那些“不好的行為”,如攻擊性、獨自游戲和目中無人等。我國古代著名的“孔融讓梨”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當家里吃好吃的東西時,可以讓孩子充當分東西人的角色;當孩子有機會與別的孩子一起玩時,鼓勵孩子想到別人,把玩具分給別人等等。讓孩子們聚在一起社交、游戲、玩耍、唱歌,使孩子們從中學習待人接物,克制自己,他們需要的是和諧的生活,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及自由發(fā)展,還需要自由交往。那么,除此之外需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方面呢?
1、使孩子養(yǎng)成有禮貌的習慣,學會尊重別人平等待人
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交往中對同伴采取友好的態(tài)度,不逞強、不霸道。例如:不要和同伴爭著做游戲中的主角,不欺負弱小的孩子,友好的對待每一個人。用商量、請求的口吻與人說話,無意傷人時會道歉,請求原諒,如果玩他人的玩具時應說:“請你把玩具給我玩一玩,行嗎?”別人給了自己玩具時應說:“謝謝!”把別人的東西碰翻了要說:“對不起”。
2、培養(yǎng)孩子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
孩子在交往中會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應支持孩子幫助他人克服,樂于助人的孩子就會有許多朋友。例如,在玩角色游戲醫(yī)院的過程中,李佳小朋友突然肚子疼,王絕小朋友趕快送他去醫(yī)院看病并送他回家。這種互助行為使李佳愿意和王絕交往。
3、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是通過日常生活、學習、游戲活動中各個環(huán)境因素影響和教育措施來培養(yǎng)的。獨立性差,影響孩子的交往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獨立睡眠、起床、穿衣服、洗手絹等。
第二步,教會孩子交往的技能
經(jīng)常性的訓練非常必要。有些社會技能是必須“教給”的,如怎樣參與到別人的游戲活動去,怎樣對同伴的友善行為作出回報,怎樣與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樣給予同伴關心、幫助和同情,在這些時候應該說什么話,做出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經(jīng)常向孩子講述這些,比單純讓孩子模仿別人效果要好得多。合作過程中必須伴隨著語言的交流。言語交流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斷地推進合作活動的開展,又能傳遞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影響他人,因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很必要的。在孩子能夠用口語表情達意的同時,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語言表達修養(yǎng),包括:用自然溫和的態(tài)度文明地說話,不粗暴地命令、呵斥他人,也不撒嬌,不以哭鬧威脅同伴。這既是合作的自然要求,也是有效溝通感情信息所必需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需要學會的幾個技能:
1、要教會孩子學會忍讓
在交往中,遇到與自己意愿相悖的事能暫時克服自己的愿望。服從多數(shù)人的意志。例如:幾個孩子商量做什么游戲,大家都說玩“過家家”,而自己卻想玩另一個游戲,此時要克服自己的愿望和伙伴們一起高高興興地玩“過家家”的游戲。
2、教會孩子遵守集體規(guī)則
孩子們在交往時,會制定一些規(guī)則約束每個人的行為,誰破壞了這些規(guī)則便會遭到集體地排斥。只有能夠遵守集體規(guī)則的孩子,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愛。
3、培養(yǎng)孩子對人對事的洞察力。
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一環(huán)是尋找并確定合作伙伴。有誠意、關心,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可以說是合作成功的一半。孩童世界中尚無多少涉及根本利益的合作行為,有的不外乎是一塊游戲玩耍之類的事。事雖小,然而選擇恰當?shù)暮献骰锇,捕捉正確的合作時機同樣事關合作的成敗,因此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對人的觀察和分析便顯得十分必要。
觀察同伴的興趣點,把握適宜的合作時機在人多之時,孩子很自然地想找人玩,但若不管他人在干什么,是否愿意,而強行要求他參與,則很可能遭到拒絕,或是玩不起勁,降低了游戲的樂趣。家長應適時地指導孩子先靜心觀察他人當時的行為表現(xiàn),當別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東西或正入迷地看圖書時,恐怕不是孩子邀請其從事其他活動的最好時機。然而當孩子觀察到周邊的他人無所事事,若孩子主動邀請對方合作游戲,則會得到熱烈的響應,一拍即合。若孩子一心一意地想與那個“小書蟲”共同從事某事,則宜待對方當時的活動告一段落,興趣發(fā)生轉(zhuǎn)移之時發(fā)出倡議。萬一等待不及,可上前試探詢問,得到贊同則萬事大吉,得到反對意見則不能強求。此中的原則之一便是尊重他人的選擇。
第三步,幫助孩子選擇伙伴
父母幫助孩子選擇伙伴是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途徑。今天的孩子幾乎都是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全家人都圍著他轉(zhuǎn),真可謂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怕摔了,總是過度保護。父母更應該讓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經(jīng)常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樣。有研究者做了這樣的實驗,讓一名善于交際的孩子充當模特,向那些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的孩子演示各種社會技能,如對別人微笑、分享行為、發(fā)起積極的身體接觸、給以口頭贊許等,結果,這種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模特所演示的各種行為。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榜樣與兒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當榜樣的孩子起先也是內(nèi)向、退縮的孩子);對榜樣演示的行為當場作出評價,提醒孩子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也會增強榜樣演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看電視、孩子跟別人一起玩等機會,發(fā)現(xiàn)這種榜樣,向孩子作解釋。家庭是孩子嘗試合作行為的實驗場。家風專制,孩子對成人唯有服從,難以形成平等的合作關系,家風太散漫,每人各行其實,缺少關愛,孩子難以模仿真確的合作,就會養(yǎng)成“自掃門前雪”的孤立習氣。只有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懷,尊重,民主,協(xié)作,才有利于孩子在這個實驗場中自由酣暢的體驗相互依存的滋味,萌生正確的合作意識,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供經(jīng)驗上的準備。
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發(fā)展合作分享能力?
第一:讓孩子學會接納別人
家長要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長處,不能因別人有缺點或毛病去嫌棄他、疏遠他,要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并誠心誠意地加以贊美和接受。
古語說得好,用人之長,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做一個延伸,看人之長,天下無難交之人;看人之短,天下無可交之人。
當然,我們并不是要教孩子什么樣的人都去交往,而是要告訴孩子,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別人長處的時候,就更容易接納他人,更容易與他人進行愉快的合作。
讓孩子做到這一點,家長首先就要善于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要懂得去接納孩子、欣賞孩子。
能從一些司空見慣的行為里面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第二:教孩子學會分享
如果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計較那么他就難以與別人友好相處,更談不上進行有關的合作活動了。
家長要使孩子感到分享對他不是權力的爭奪,而是增添樂趣的機會。
合作是一種處世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所以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比如說可以經(jīng)常孩子講一些關于分享的經(jīng)典故事,買一些相關的書籍,或者帶孩子看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作品。
其實,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習慣,最主要的是家長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都是素材。
第三:讓孩子多參與社會性活動
家長可引導孩子參加一些需要協(xié)作的活動,如共同搭積木、拼圖、踢足球、打籃球等集體活動。這些活動具有集體之間的對抗與競爭,又有團體內(nèi)部的協(xié)作與合作,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四:身教身于言傳
可見言傳身教是貫穿整個家庭教育始末的,或者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作為一名家長,你不可以不懂家庭教育,也可以沒有任何的技巧和方法,只要你能夠管理好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就等于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可以復制的標準。
只要你做到位了,你的孩子就不會差到哪里去,你能夠做到90分甚至是一百分,你的孩子再差也是60分以上,可現(xiàn)實是,很多家長不管是對親朋好友,還是兄弟同事,總是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所有人之上。
所以,家長首先要有分享和合作精神。
現(xiàn)在的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百般寵愛,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而不懂得合作的兒童,成年之后往往會出現(xiàn)閉門造車、社會人脈資源比較匱乏的現(xiàn)象。學習和生活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會大打折扣的。
孩子為什么不懂得合作
原因1、過度看重自我意志
每個人都需要在群體中表達出自我,顯現(xiàn)出自己的獨特個性,當然還有獨特的思想和理解。但是,在群體中,每個人都這樣不加以限制表達自由意志。
那么群體的凝聚力就無從談起,這個群體也就很快不會存在。但是,這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適當?shù)厍,適當?shù)胤艞壊糠肿晕摇Cつ康刈宰鹱源,從而就會失去其他伙伴的信任?/p>
原因2、缺乏溝通交流技巧
在群體當中,需要面對很多的問題,有時候需要孩子正確闡明自己的觀點,但是孩子在表達的時候過于自傲,表達方式讓他人很難接受,讓他人感受到壓抑。
或者在相處過程中存在矛盾,那么需要孩子有解決矛盾糾紛的合適手段,但是一些孩子面對矛盾要么逃避,要么采取極端手段去解決。缺乏必要的交流溝通的基本技能,使得孩子里群體越來越疏遠。
原因3、應對陌生環(huán)境能力欠缺
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不只有一種場景,也不只有一種可能,需要孩子能夠在不同的情形之下,都能夠有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
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在特別熟悉的朋友和環(huán)境里,比較容易能夠放開手腳,但是在面對陌生環(huán)境或者陌生人群的時候,他們總是有害怕,對于陌生事物缺乏探索的精神。所以,他的團隊,總是很有局限性。
原因4、家長教育方式不當
家長對于孩子的過度溺愛,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己動手能力的欠缺,還有就是精神上養(yǎng)成依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很難再群體中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tài)。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過于嚴厲,對于孩子總是橫加指責,導致孩子自我評價偏低,特別害怕自己經(jīng)常遭受這種責罵,所以干脆選擇主動離開人群,以保護自己。
如何有效提升孩子協(xié)作能力
首先、家長需要做好榜樣
孩子對于團結協(xié)作,往往缺乏表率作用,自行摸索肯定比較艱難。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示范作用,在家庭里面創(chuàng)造團結協(xié)作的氛圍,是給孩子進行示范的最好時機,也是最可以利用的機會。
這其中既包括父母之間的合作,不要去管事情如何簡單,父母都可以相互提醒一下,合作完成、共同完成。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進來,其實,無論什么事情,都可以給孩子分配,關鍵是參與的過程而非結果。
其次、外出接觸各種環(huán)境
現(xiàn)在家長總是有各種理由,把孩子圈養(yǎng)起來,有的是因為安全原因,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原因。但是,在相對封閉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必定缺乏相應鍛煉的機會。
所以,父母一定要擠出一定的時間,安排孩子有足夠的戶外活動,而且這種活動范圍要予以擴大,特別是周末周日,帶著孩子去各種場景游玩。
讓他們能夠接觸到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人群,鼓勵他們參與到其他孩子的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提升孩子對于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為盡快融入集體而創(chuàng)造條件。
再者、教會孩子寬容他人
孩子容易被團隊拒絕,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過于自我。所以,父母在日常的教育當中,一定要告訴孩子,需要學會適當?shù)貍人犧牲。
無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方面的,必要需掌握個體服從群體的必要性。當然,這種犧牲不是無原則的,需要把握好適當?shù)亩取?/p>
只有愿意為了集體作出犧牲,才能獲得成員的尊重,也能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大家一起為了集體而放棄一點自我,會讓孩子在群體中更容易受到歡迎。
然后、逐漸推動孩子進步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不合群,心里比較著急,就想著要急于改變現(xiàn)狀,所以,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父母強行推著孩子加入到一些活動中。
其實,這樣的舉動,孩子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對于孩子來說跨度太大。孩子任何習慣的培養(yǎng),都需要循序漸進,家長應當先從鼓勵開始,嘗試著讓孩子先進入一些小群體,比如交一兩個要好的朋友。
先和他們一起玩,然后將這個群體逐漸擴大;蛘呦扔幸庾R地邀請幾個孩子到自己家里玩耍,讓孩子比較容易融入進去。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感官能力05-13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07-01
如何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03-13
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毅力06-17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抗打擊能力11-18
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推理能力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