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摘 要:“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yǎng),從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深入淺出地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睂σ粋家庭來說,孩子是未來,孩子的成長是家庭的大事,要將愛的教育在家庭中貫穿始終,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愛的滋潤中接受并播撒愛。
關鍵詞:以事明理;物質(zhì)財富;辨別善惡
世上很少有人自責對孩子愛的太多。父母者大都盡其所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無以復加的愛,卻淡忘了對其進行關愛本身的教育,忘了教孩子愛別人,致使許多孩子唯我獨尊、為我獨用,稍不加如意就發(fā)脾氣、動手打人、拿動物出氣,更有甚者將自己的父母、伙伴殺死來解除心煩。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健全人格,必須從小對其進行愛的教育。
1. “愛的教育”缺失的原因
家庭、學校、社會對愛本身的教育重視不夠。包括家長對孩子或溺愛或放任不管;學校重視學習成績、忽視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社會還存在愛心遭冷遇的現(xiàn)象等因素。
2. “愛的教育”的策略
2.1、充分發(fā)揮“家庭是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的作用
《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yǎng),從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深入淺出地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未來,孩子的成長是家庭的大事,要將愛的教育在家庭中貫穿始終,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愛的滋潤中接受并播撒愛。
(1)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理智的愛
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安全、愉快的家庭氛圍,是讓孩子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嬌慣孩子,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放手讓他為父母做一些事情,在他遇到困難時提供及時的幫助,而不是完全的替代。父母應給孩子以充分的愛,切不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和非愛性掠奪,那樣,孩子很容易形成利己主義,只知道滿足自己的愿望,而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甚至幸災樂禍。
(2)父母要以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可以從關心家庭成員開始,逐步過渡到關心他人和社會。例如雙日父母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為老人買可口的食物,和老人一起聊天逛街;參與慈善捐款;去動物園喂小動物等等。
(3)重視孩子的感情培養(yǎng)
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氛圍。如果孩子不愉快,可以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父母不可胡打亂罵、把完好的東西打爛等。日久天長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踐踏玩具、折磨小動物等行為,甚至產(chǎn)生邪惡意念。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感情交流,引導孩子積極情緒,防止孩子積累不滿情緒。
2.2、充分發(fā)揮幼兒園教書育人的作用
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是做社會人的基礎。愛是一種崇高的內(nèi)心體驗,但他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后天的培養(yǎng)才能形成。在幼兒園可對幼兒進行以下幾方面愛的教育。
(1)溫馨的親子入園體驗活動――感受教師像媽媽一的愛
新生入園,是幼兒人生中一件大事。在每年的開學初我們都開展新生入園快樂體驗活動。開學前的兩天時間將小班入園新生分成小組,在家長陪同下來幼兒園體驗生活。教師組織十來個孩子做游戲、喝水、如廁、玩玩具、人床鋪等等,讓孩子覺得老師是領著玩兒的,時時處處能感受到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初步感受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溫馨與快樂。親子體驗極大地縮短了新生入園的分離焦慮期,穩(wěn)定小班情緒一般只需2-3天,家長對此非常滿意。
(2)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形象――將愛遷移到幼兒生活中
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能夠充分挖掘幼兒的感情因素,發(fā)展其欣賞能力與道德意識。我們將音樂教學的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在幼兒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激發(fā)幼兒愛的情感。如歌曲表演《我的好媽媽》《我愛我的幼兒園》《小娃娃跌倒了》培養(yǎng)幼兒愛親人、愛同伴、愛集體,愛周圍環(huán)境的情感;再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充分表現(xiàn)了小烏鴉愛媽媽的真摯情感,在媽媽年老體衰飛不動的時候,不忘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叼來蟲子一口一口喂媽媽,許多孩子唱這首歌時,眼里閃著晶瑩的淚花。
(3)生命、生日、成長的活動――啟迪、塑造孩子的愛心
關于生命是幼兒經(jīng)常提及的話題,應當利用孩子的好奇,告訴他“我是從哪里來的”,我是怎樣長大的。通過生命教育,使幼兒初步認識到人的出生、生命的珍貴、如何愛護身體等問題。我們還開展了愛媽媽、關心殘疾人、朋友生病怎么辦、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救救大象、保護大熊貓、向災區(qū)獻愛心等活動,以此啟迪、塑造孩子的愛心。
2.3、自省、自重、自愛從我做起,讓大愛回歸社會
為人父母者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常常又陷入了溺愛、寵愛的泥潭,怕孩子吃虧,就教孩子:“誰碰你一指頭,你就踢他一腳”,還說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這樣“愛的教育”下孩子哪里會擁有寬容和愛心呢?孩子總要長大成人的,畢竟要進入社會生活,僅有父母家人的愛是不夠的,還應當有同伴之愛、人群之愛、社會之愛。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作為一種受體,他們的身心折射的是成人及社會中的結(jié)構成分。“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睘榱俗尯⒆觽兩钤谝粋美好的世界上,我們不但要捧給他們以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更應該培養(yǎng)孩子愛的能力,這是一切為人父母者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神圣的責任。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自省、自重、自愛,樂于幫助別人,學會寬容與忍讓,愛護同情弱小。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弘揚愛心人物和事件,形成全社會“以愛為榮”的風尚,讓人人都能感受到愛,促使人人獻出自己的愛,這樣才能實現(xiàn)讓大愛回歸社會。
3. 結(jié)論
學生需要愛的教育,社會呼喚愛的教育。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理論強調(diào)“完美的人性”,其內(nèi)涵是讓人的友愛、合作、求知、審美、創(chuàng)作等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他認為,自我實現(xiàn)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關心甚為密切。童年情感如果遇到障礙,例如失去愛、安全感和尊重,孩子長大后就很難像自我實現(xiàn)的方向發(fā)展。也就是說,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我們愛孩子,就應當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就應當對其進行“愛的教育”,使其擁有愛的能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給孩子一個愛的空間,這比給他任何財富都重要。
【如何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相關文章:
如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02-21
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04-30
如何對幼兒進行教育04-30
如何進行挫折教育03-28
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05-05
如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05-05
如何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03-11
如何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03-30
如何對幼兒進行雙語教育09-19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尊師教育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