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語言教育的新方法
導語:幼兒時期是人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終伴隨著幼兒的生活、游戲和認知等過程,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學前期是兒童創(chuàng)造力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幼兒語言教育的新方法
一、善用教材,激發(fā)幼兒興趣
任何專業(yè)的教學都離不開因材施教的原則,幼兒語言教學也不例外。它需要教師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選取能激發(fā)幼兒興趣的對象來達到幼兒語言訓練的目的,如兒歌、兒童故事、兒童詩歌等。
首先,詩歌是一種以兒童作為主體對象,用于兒童聆聽、吟誦并且閱讀的文學作品。幼兒時期,人的思維最富于想象和聯(lián)想,孩子總是用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來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他們通過想象而詩化的世界里,萬物都生動而富有靈氣,他們相信,在他們的身邊,魚兒會舞蹈,鳥兒會歌唱。兒童詩歌不僅內容豐富生動,而且語言通俗易懂、節(jié)奏明快押韻,深受幼兒的喜愛。例如,兒歌《小熊過橋》,“小竹橋搖啊搖,有個小熊來過橋。立不穩(wěn),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兒歌讓幼兒很容易就聯(lián)想到了小熊憨態(tài)可掬的過橋情景,同時“ao”的押韻,使這首兒歌不僅簡單易學而且音調生動。幼兒期兒童語法結構單一,詞匯貧乏,兒歌用朗朗上口的文字將正確的語法、詞匯與幼兒口語結合起來,不僅激發(fā)了幼兒對語言模仿的興趣,同時能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兒童故事也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文學題材。
不論是家長還是幼兒教育者都可以發(fā)現(xiàn),聽故事幾乎是所有孩子都癡迷的一種語言活動。兒童故事是幻想與現(xiàn)實巧妙的結合體。幼兒喜歡聽故事,是因為故事里有著各種不同的畫面和角色,為幼兒打開了一道想象的大門,森林里的小動物、城堡里的公主、勇敢的小精靈和邪惡的巫婆似乎都鮮活地存在著,在故事中,幼兒能輕而易舉地辨別善惡與美丑,他們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宣泄著情感,感受著大自然的奇妙與多姿。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幼兒觀看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兒童劇,使幼兒在鑒賞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語言學習。
二、運用多種途徑,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在幼兒的語言教育中,教師除了精選教材,還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使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第一,提問是吸引幼兒注意力、打開幼兒思路的有效途徑。
語言教學中,好的提問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幼兒思考與探索問題的興趣。如果一堂課中,教師的提問總是停留在“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的無教育意義層面,必然會出現(xiàn)幼兒毫不思考,盲目從眾的單字回答。
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的提問不注意難易程度,不切實際,也同樣會導致幼兒無法回應并對回答問題產(chǎn)生抗拒的負面心理。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盡可能多的啟發(fā)性問題,這樣的問題,沒有固定答案,不受修辭和語法的限制,既為幼兒提供了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又有一定的難度,它需要幼兒搜尋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過大腦的整理進行表述。例如,在兒歌《春天來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自由表述自己對春天的印象,并根據(jù)幼兒的答案用兒歌中的語句重新表述。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幼兒在完成語言訓練的同時促進思維發(fā)展
第二,設置主題情境,培養(yǎng)幼兒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
其中包括了兒童故事的分角色表演和情境游戲。講故事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故事就像是一扇扇,能讓幼兒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奇妙世界。在語言活動中,讓幼兒參與故事的表演,不僅能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同時也激發(fā)了幼兒的表現(xiàn)力。在選材上,教師要注意挑選那些符合幼兒年齡、有教育意義、人物個性鮮明、情節(jié)單純又富有趣味性的文學作品。
讓孩子擔任角色表演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孩子分析人物性格,運用不同的音色、音高和音量去完成不同的形象塑造。
例如,兒童故事《三只小豬》;豬大哥憨厚老實但比較懶惰,聲音可以稍微低沉,語速較慢;豬二哥比豬大哥年幼,但也不夠勤快,聲音可以相對平穩(wěn);豬小弟年紀最小,聲音可以清脆響亮,語速稍快;大灰狼兇惡狡猾,扮演時聲音沙啞低沉,油腔滑調。運用不同的聲音在角色塑造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做些簡單的動作,并且根據(jù)故事內容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表情,聲情并茂的表演,可以使孩子體驗到語言與表演的樂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
情境游戲是語言活動中的一種常用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創(chuàng)設幼兒同伴間的情境交流模式,使孩子在自由、平等、和諧的集體氣氛中輕松交談,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幼兒的語言學習是在觀察成人或和同伴的交往中獲得經(jīng)驗并通過自身與外界的交往實踐得到發(fā)展。成人與幼兒的交流,很容易形成成人主導幼兒被動回應的模式。相反,在一定的主題情境中,幼兒間的交談更能體現(xiàn)他們溝通交流的平等性與自由性,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交際能力。例如,以“商店”為主題的情境游戲中,讓孩子扮演營業(yè)員和顧客兩種角色,自己配對,共同演練他們在生活中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商店的情景。這種情境游戲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發(fā)展了幼兒口語交際的能力。
總之,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智力開發(fā)的基礎?茖W地進行語言教學,需要教師在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實踐,在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幼兒語言教育的新方法】相關文章: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06-04
正確教育孩子新方法04-19
幼兒語言教育的方法06-04
幼兒語言教育的措施06-04
幼兒語言教育的途徑04-13
幼兒語言教育的策略03-14
幼兒語言教育的技巧06-04
淺談幼兒的語言教育05-21
淺談幼兒語言教育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