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心思用在何處》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心思用在何處》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人生道路上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人對我們的評價,但我們不應該把過多的心思放在別人怎么看待自己,而應該把心思用在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看重別人怎么看待自己”,所在意的是身外評價和地位,一切往往是徒勞的,正如“皇帝的新裝——華麗在身,其實是一場虛榮的鬧劇”,那也就是圖個虛名罷了。而“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所在意的是自己對不對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斷創(chuàng)造與更新,從而獲得真價值、真意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對自我的生命要有承擔!
“看重別人怎么看待自己”,是靠不住的,正如徐悲鴻先生畫馬時,周圍的觀眾全然是指責與詆毀,可徐悲鴻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依舊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繪畫,最終得到了屬于他自己真實的贊賞,因為各自出發(fā)點和角度不同,其看法,常常會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而遠離實際,因此很有可能會使人盲目驕傲或自卑。而只有“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從而才能正確地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達到自己思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
樹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間沒有兩個相同的人!翱粗貏e人怎么看待自己”,免不了為博得他人的認可和歡心,按照“整齊劃一”的標準,緊步他人后塵,亦步亦趨地表演“模仿秀”,將自己格式化、程式化,終究是窮途末路。只有“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特色”,唯自己有自己的見解和創(chuàng)新,才不會庸俗地人云亦云。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將“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就是實事求是,不說空話,不圖虛名,不自欺欺人,不做無把握之事,而是靠自己的真本事和誠實勞動,立身處世。不必過于在乎別人的眼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得自己應該得的東西,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唯如此,也才會使自己感到問心無愧,心里踏實,活得自由自在而快樂,愿我們都能“將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活出自己特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