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他們的小手肌肉組織發(fā)育還不夠完善,靈活性較弱,利用幼兒對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次活動,發(fā)展幼兒的聽力,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是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發(fā)展觀察力,注意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不同的物體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教學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并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fā)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并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fā)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么,并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制作的.響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qū)”,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于幼兒的新觀點新發(fā)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并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里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游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小百科:罐子一般是盛東西用或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的大口器皿,多為陶瓷制品。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wěn)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fā)展。
《小小雞》是我們根據外國樂曲創(chuàng)編的一首幼兒歌曲。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游戲情景中學習。因此,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媽媽找小雞的游戲情節(jié)。在游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目標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游戲《小小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fā)幼兒喜歡小小雞和雞媽媽的情感,并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小小雞一群,供幼兒觀看。
2、區(qū)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chuàng)設在游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只,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小雞,聽節(jié)奏、做動作。
1、幼兒看小雞,聽歌曲的旋律。(聽覺感受)
2、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做小小雞。(動作感受)
(二)聽歌曲、表情感、講規(guī)則。
1、教師表演小小雞。(老師邊唱邊帶“小小雞”去草地)
2、幼兒聽歌曲用動作模仿小小雞。(背小包、戴小帽等動作體驗)
3、老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游戲規(guī)則)
4、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游戲,游戲是有規(guī)則的。
(三)學歌曲、明規(guī)則、做游戲。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戲。(體驗游戲規(guī)則)
2、聽音樂跟唱歌曲。(喜歡跟音樂唱歌,唱清歌詞)
3、邊唱邊做音樂游戲。(再次激發(fā)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游戲規(guī)則。)
教學反思
第一、運用情景游戲法,讓孩子置身于小雞的游戲中,通過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感知音樂的歡快樂感;
第二、大膽運用說唱互動法,讓孩子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
運用了這兩個方法激發(fā)了小班孩子與老師相互的交流,多數孩子敢于用肢體語言表達表現,適合孩子與成人互動交流。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l. 辨別并愿意模仿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叫聲。
2. 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活動準備:
各種動物頭飾活動過程:
l .模仿小動物叫聲――教師出示小各種動物頭飾。這是誰?它是怎么叫的?
――請幼兒選擇自己想扮演的小動物,戴好相應的頭飾。
――告訴幼兒游戲名稱,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講解游戲規(guī)則,告訴幼兒游戲玩法。
――請一名幼兒趴在教師膝蓋上,蒙上眼睛,作為猜的人。被猜的幼兒戴上動物頭飾,輕輕到猜的幼兒后面,拍拍他的肩,模仿自己所扮演的小動物的叫聲。如"嘰嘰嘰,猜猜我是誰?"請猜的 幼兒說出該小動物的名稱。
――猜對的幼兒作為猜的人繼續(xù)游戲,猜錯的幼兒則成為被猜的人。
教學反思
1、 上課時我會讓他們的發(fā)言權多一些,盡量讓他們多與老師小朋友開口說話,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戲的時候,我會讓他們來觀察小朋友,讓他們與老師示范動作,讓他們感受到都是老師的好寶寶。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間的親和力比較強,易溝通,放學的時候我會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與孩子交談,關于幼兒園的事情,詢問一下他們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關系及其他們的點滴瑣事,讓他們喜歡說話善于交流。
3、幼兒之間的互動也逐漸頻繁了,要充分利用幼兒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契機,引導幼兒樂于交往,會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小班教案 篇4
教案主題
幼兒蒙氏工作瓶蓋配對游戲開展,讓孩子學會如何瓶蓋和瓶子對應。
教案內容
學校老師為師生朋友們整理了,《小班智力游戲教案:瓶蓋配對游戲》這篇多次作為公開課的教案,內容來自以下2所幼兒園,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幼兒園,廈門市湖里區(qū)徐厝培苗幼兒園,好的游戲教案讓孩子們對新知識產生興趣,條例清晰內容寫的非常好,適合幼兒園開展公開課和說課稿,對內容的格式和排版做了調整,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
教案涉及到的兒歌和背景音樂
小班童謠:瓶子家族
歌詞:油瓶肚皮圓又大,花瓶細腰一把抓,奶瓶個兒小,像個小娃娃,油瓶肚皮圓又大,花瓶細腰一把抓,奶瓶個兒小,像個小娃娃
秋季開學,小魚哥哥轉到小班帶班。畢竟小班的孩子年齡小,管理難度上來了,但是樂趣卻更多了。想想,得還是大于失的,更何況,小魚哥哥也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
自從接了小班后,小魚哥哥也捉摸著設計一些游戲,讓孩子們能在幼兒園里享受快樂的時光。今天小魚哥哥又自己捉摸出來了一個游戲,但還只是雛形,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大家也幫助小魚哥哥一起改善這個游戲。
一、游戲目的
幫助小班小朋友提高觀察力,鍛煉小朋友的耐心,提升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并建議小朋友建立小團隊,幫助小朋友建立友好關系。
二、游戲道具
空飲料瓶。把蓋子擰下來,混亂地與瓶子放在一起。
三、游戲過程
1、幼教先給小朋友們講一下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那就是幫助每一個不同的瓶子找一找它的蓋兒。然后讓孩子們把蓋蓋到瓶子上。配對好的瓶子放到一邊。看哪個小朋友配對的瓶子最多,給予小紅花獎勵。
2、孩子們找不到配對的'時候,幼教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
3、讓小朋友自由組合,可以一個人找瓶子,一個人找蓋子。或者是單獨游戲也可以。
4、小朋友配對好后,把瓶子交到老師手里,由老師幫助小朋友記數。
5、最終瓶蓋配對完成,老師開始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獎勵,并對認真的小朋友也給予獎勵,還要對友好的小朋友給予獎勵。
給瓶子找蓋兒,并不是一個復雜的游戲,對于小朋友來講,看似簡單,卻不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找蓋子并不只是找,而是還要把蓋子蓋到瓶子上,有時候,小朋友看著是可以配對的瓶子和蓋子,卻蓋不上去,就得讓孩子不斷地找,不斷地蓋,對于鍛煉孩子的耐心是十分有幫助的。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招待客人的一些簡單禮節(jié)。
2.能運用禮貌語言進行交往。
3.樂于做小主人。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排練好情境表演“我做小主人”。
2.事先與大班老師商量好,到時邀請部分大班幼兒前來做客。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重點及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招待客人的一些簡單禮節(jié)。
活動難點:能運用禮貌語言進行交往,樂于做小主人。
審美元素:
現在的.幼兒大多都是家中的寵兒,以自我為中心。每當家中來客人時,不會招待客人。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學會正確招待客人,知道有禮貌、熱情接待客人也是一種行為美。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情景表演“我做小主人”
師:明明家來了客人,我們看看他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師:小客人到了明明家,明明是怎樣招待客人的?說了哪些話?(引導幼兒說出明明有禮貌的話,并學習禮貌用語。)
二、引導幼兒討論招待客人的方法
師: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做客,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請教師當客人,幼兒當主人,練習用禮貌用語招待客人。)
引導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自由討論。
師小結:有客人到你家來時,主人要講禮貌,主動向客人問好,能熱情地請客人吃糖果、喝水、玩玩具等,客人走時主動和客人說再見。
三、實踐活動“我做小主人”
師:今天,大班的哥哥姐姐來做客啦!我們應該怎么說呢?
引導幼兒用禮貌用語向客人問好:大班的哥哥姐姐,你們好!歡迎到我們班來做客!
引導幼兒給客人搬椅子,請客人坐下,說:哥哥姐姐,請坐!
引導幼兒與客人交往:哥哥姐姐,請喝水!哥哥姐姐,請玩玩具!
引導幼兒與客人告別:哥哥姐姐,再見!(如果幼兒在某一環(huán)節(jié)說得不夠好,可以反復練習)
四、活動總結與評價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旋律與節(jié)奏地變化,引導幼兒模仿蠶豆寶寶長大、快樂舞蹈游戲的活動場景,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2、通過游戲,提高幼兒鉆、跳、翻滾等動作的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實物蠶豆若干、錄音機、磁帶、道具蠶豆莢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蠶豆,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蠶豆)
"你們見過、吃過嗎?你知道里面有什么?" (請一幼兒與老師一起剝開蠶豆莢)
2、老師給大家講一個蠶豆寶寶的故事好嗎?
音樂起,教師講述故事:
在美麗的春天里,蠶豆媽媽開花結果啦,在媽媽的'肚子里藏了好多顆調皮又好玩的蠶豆寶寶。春風吹呀吹,蠶豆寶寶一天天長大,它們很想到外面去看看、玩玩。有一天,豆莢裂開來了,蠶豆寶寶一個一個都從里面蹦了出來,一、二、三、四、五……哇!外面的世界真美麗。∷鼈兙驮诓莸厣峡鞓返奶、游戲。
3、蠶豆寶寶在豆莢里干什么? (分段聽音樂,請幼兒學學蠶豆寶寶在豆莢里睡覺、長大的動作)
4、蠶豆寶寶來到草地上干什么? (分段聽音樂,請幼兒學學蠶豆寶寶來到草地上蹦跳、翻滾、跳舞等動作)
二、游戲:快樂的蠶豆寶寶
1、小朋友,你們想做蠶豆寶寶嗎?
2、(出示道具蠶豆莢,教師扮蠶豆媽媽,幼兒扮蠶豆寶寶)蠶豆寶寶我們一起聽音樂來游戲吧。犚魳罚變河螒蛞槐椋
3、提出游戲要求,幼兒再游戲2-3遍。
4、蠶豆寶寶玩累了,我們一起休息。(幼兒退場、自然結束)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01-16
小班教案01-10
小班教案01-14
小班教案01-15
小班教案01-15
小班教案01-25
小班教案01-25
小班教案01-25
小班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