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6篇[熱]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按物體的關(guān)聯(lián)性將常見的物品進行歸類。
2、增進幼兒及家長之間的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人手一本,配套貼紙。
2、實物手套、拐杖、公文包、老花鏡、圍裙、杯子(大、中、。
3、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1、情景表演。
。1)師:今天我們請來了幾位客人,一起看看他們是誰呢?
爺爺,拄著拐杖慢慢地走進來,把拐杖放下;
奶奶,戴著老花眼鏡走了進來,把眼鏡放下;
爸爸,夾著公文包進來了,把公文包放下;
媽媽,圍著圍裙在廚房做飯,把圍裙拿下。
。2)師:你知道是誰到我們教室來做客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們分別有什么特征?(幼兒進行觀察并回答)
2、寶寶送物品。
(1)請一幼兒上前將爺爺?shù)奈锲匪徒o爺爺。(提問:他送的對嗎?如果不對,你覺得應該是送給誰的呢?)
(2)請幾名幼兒上前將物品依次送給爸爸、媽媽、奶奶,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物品送的對不對。
。3)出示《幼兒畫冊》:在這里也有四個人,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呢?(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
。4)出示配套貼紙:在老師這里也有很多的物品,都是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我們一起看看應該把什么東西送給誰呢?
。5)教師進行示范:公文包是送給爸爸的,男式手套是爸爸的……
。6)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物品與人的關(guān)系,幼兒特別感興趣,學得也比較輕松,很快就能夠?qū)⑽锲愤M行分類。接著我又讓幼兒自己操作按物體的大小、特征進行匹配,孩子們忙的不亦樂乎,既高興又學到了知識。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辨識反復出現(xiàn)的樂句“咿呀咿呀喲”,并運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xiàn)。(重難點)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游戲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森林場景布置、動物圖片(小狗、小貓、小鳥、小鴨)、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角色引入,并隨音樂進場。
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今天在森林里蓋房子,我們一起去森林里幫幫他們好不好?
2、和小動物打招呼,初步感知固定句式的.節(jié)奏。
師:“好了,終于來到大森林了!哇,春天的森林空氣好新鮮啊,聞起來好香好舒服!看看春天的大森林里有什么呢?有花、有草....(讓幼兒感受到春天美麗的景象)
師:森林里還有誰呢?這是誰?它怎么叫?(教師根據(jù)特定句式的節(jié)奏模仿動物的叫聲)還有這是誰?(讓孩子們自己模仿)
。ㄇ懊鎯蓚動物是讓孩子們模仿老師來感知節(jié)奏的,最后一個動物讓孩子們自己來表達,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二、基本部分
。ㄒ唬┯弥w動作感應特定節(jié)奏
1、初步感受樂曲。
師:“剛才,你們跟小動物打了招呼,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小動物也很有禮貌哦!它們唱了一首很好聽的歌來歡迎我們,一起來聽聽看。ㄐ蕾p音樂)
師:在這首歌里面你聽到了什么?
幼:咿呀咿呀喲。
2、揮手游戲。
師:“你們知道嗎?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diào)皮了,有時很快和我們出來玩游戲,有時藏很久才出來,那我們注意聽一聽,當它出來的時候就揮揮你的小手,看誰的耳朵最靈。”(播放音樂)
(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把手放在耳邊以示專注傾聽。當“咿呀咿呀呦”樂句出現(xiàn)時,教師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兒揮手互動,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導幼兒注意并不是每一樂句都會出現(xiàn)“咿呀咿呀呦”的)
3、肢體創(chuàng)造。
“小手和咿呀咿呀喲玩游戲了,那我們的身體還有什么地方可以和它玩游戲呢?”(如頭、肩、屁股等部位。先請個別幼兒做,再集體隨音樂模仿)
師:“剛才我們和咿呀咿呀喲玩了游戲?那現(xiàn)在我們該幫小動物們蓋房子了,小朋友們想一想,蓋房子之前我們要做什么呢?
幼:鋸木頭,扛木頭。。。(播放音樂,幼兒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 三:結(jié)束部分
木頭扛過去了,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去幫小動物們蓋房子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秋葉飛舞飄落的情景,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
2、能根據(jù)不同的信號,走跑交替做動作。
【重點與難點】
1、了解風和樹葉之間的關(guān)系。
2、能根據(jù)信號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風姐姐頭飾一個、鈴鼓1個,道具掃帚1把。
2、幼兒事先觀察過風吹小樹和樹葉的情景。
3、錄音機、音樂磁帶若干
【設計思路】
1、小班上學期的幼兒走和跑的`動作還分辨不清,在控制身體動作變化方向尚有一定的困難。通過此游戲的玩耍,既豐富了幼兒對于秋天季節(jié)的感受;對節(jié)奏變化的體驗,又促進了幼兒運動素質(zhì)特別是平衡能力的提高。
2、老師在組織游戲時,應適當控制幼兒的活動量,小班幼兒不適宜跑得太多。
【活動流程】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根據(jù)信號變化、調(diào)整身體動作—游戲結(jié)束、放松身體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秋天的樹和樹葉給風吹了以后的情景:樹會搖晃,葉子會飄落下來
。2)念兒歌,模仿小樹長大。
小孩:我是一棵小樹苗,風一吹,雨一灑,慢慢慢慢長大了,變成一棵大樹來。秋風吹來啰,秋風吹來啰。
2、根據(jù)信號變化,調(diào)整身體動作。
。1)根據(jù)教師的語言信號,變換身體動作。
教師扮風姐姐,說:“大風來了,幼兒邊跑邊做樹葉飛舞樣子,說:“刮小風了”,幼兒就慢慢地走說:“龍卷風來了”,幼兒就轉(zhuǎn)動著跑;說:“風停下來了”,幼兒就下蹲想象做樹葉飄落在地的各種動作。
。2)根據(jù)教師手中鈴鼓的節(jié)奏變化,變換身體動作。
教師手中的鈴鼓搖得快,樹葉就在大風中跑。鈴鼓搖得慢,樹葉就在小風中走,鈴鼓啪得響,就代表風停了,小樹葉不動了。
。3)根據(jù)教師手中掃帚方向的變化,幼兒變化身體的活動方向教師用掃帚把幼兒扮成的小樹葉掃成一堆。教師不斷變換掃的方向,幼兒須跟著掃帚的變換方向奔跑。
3、游戲結(jié)束,放松身體。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撿落葉的游戲。
師:“呀,大風一來,掃好的是把地上的樹葉撿回家吧!”教師拍一下幼兒的頭,扮“落葉”的幼兒就慢慢跟在教師后面,直到落葉撿完,全體幼兒一個跟著一個回教室。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于學兒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說兒歌。
2、樂于參加“找朋友”的游戲,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提前把花兒、蝴蝶、蜜蜂的.圖樣(見材料制作)做成頭飾。
2、《花兒的世界》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8—19頁。
活動過程
1、向幼兒提問:花兒喜歡跟誰做朋友?
2、出示電子書或幼兒用書,與幼兒一起讀兒歌《和昆蟲做朋友》,教師邊指漢字邊帶領(lǐng)幼兒讀:
和昆蟲做朋友
花兒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兒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來玩游戲不要走。
3、向幼兒提問:
誰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兒。)
為什么花兒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兒給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4、請幼兒戴上花兒、蝴蝶或蜜蜂的頭飾玩“找朋友”游戲,“蝴蝶”和“蜜蜂”需分別找“花兒”,二人一組,手拉手說兒歌。當說完兒歌后,他們可以找另一朵“花兒”做朋友。
活動評價
1、能說兒歌《和昆蟲做朋友》。
2、樂于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建議
準備頭飾時,“花”的頭飾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頭飾的總和。
活動反思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朗讀兒歌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jié)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朗讀兒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兒歌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小貓做餅的過程。
2.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樂意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
3.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來到森林餅屋。
1.嘿,孩子們,今天呀小貓邀請我們?nèi)ニ纳诛炍葑隹停黄鹑グ桑?/p>
2.小貓在干什么?(做餅干) 它是怎么做餅干的呢?一起來看!
3.哇,香香的餅干出爐啦,你們想吃嗎?教師做給幼兒吃餅干狀。
4.森林里的動物朋友們也聞到了香香的味道,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呢?
二、結(jié)合課件,感知小貓為動物朋友做餅的情節(jié)。
。ㄒ唬┬±鲜髞砹
1.吱吱、吱吱,小老鼠來了。小老鼠想吃餅干,會怎么說? 個別幼兒說說。
2.原來小老鼠說"小貓你好,我想吃餅干。"小貓說:"好,我來做。"
3.小貓是怎么做餅干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小貓做了個什么樣的餅干?
(二)小綿羊來了
1.播放音效,咩咩、咩咩,是誰來到了餅屋?
2.他們想吃香香的餅干,他們會怎么跟小貓說?讓我們一起幫它們告訴小貓吧。師幼齊說:"小貓你好,我要吃香香的餅干。"師:"好,我來做。"
3.小貓是怎么做餅干的呢?我們一起再來學一學吧。
4.你覺得,小貓會幫小綿羊做什么樣的餅干?
(三)大象來了
1.看,又是誰來到了餅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嗨喲、嗨喲大象來了,他想吃香香的、軟軟的薄餅,它會怎么說,小貓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
3.請個別幼兒講述。"小貓你好,我想吃香香的、軟軟的餅干。""好,我來做。"
4.我們一起和小貓來做餅干吧!
三、體驗分享的快樂。
1.小貓剛剛給哪些動物做了好吃的餅干呢?小貓還會給哪些動物朋友做餅干呢?
2.小貓為什么要給這些動物朋友做餅干呢? 大家心里都覺得怎么樣?
教師小結(jié):大家一起分享,就會很快樂。
3. 小貓做了好多好多的餅干,還讓老師帶了一些跟小朋友分享。幼兒品嘗。
4.你愿意做餅干和大家一起分享嗎?你想做什么樣的餅干?
四、音樂聲中,用橡皮泥制作餅干,結(jié)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詞匯:依依不舍、金光閃閃。
2、通過討論交流,體會老爺爺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德。
3、感受家鄉(xiāng)民間故事的神奇魅力。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出課題。教師:小朋友們見過小鳥嗎?你們見過什么樣的小鳥?老師這里有一個關(guān)于鳥的故事,名字叫做黃金鳥。為什么叫做黃金鳥呢?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
二、傾聽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故事里說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師結(jié)合教學掛圖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里的老爺爺在采藥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他是怎么救小鳥的?
小鳥離開老爺爺?shù)臅r候怎么樣?(幫助幼兒理解:依依不舍)
金黃色的小鳥回來以后,他們不停叫著什么呢?
小鳥們把老爺爺帶去哪里了?
山洞里有什么?(幫助幼兒理解:金光閃閃)
老爺爺拿金子了嗎?
他拿了幾個?
老爺爺用金元寶做了什么?
財主知道洞里有黃金的消息,他是怎么做的?
最后他有沒有取走黃金呢?為什么?
故事里的鳥叫什么鳥?為什么?
還有什么的名字里也有“黃金”?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體會老爺爺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德。教師問:你們喜歡故事里的'誰?老爺爺是一位怎么樣的老人?(幫助幼兒理解老爺爺?shù)那趧、善良、樂于助人?
四、激發(fā)收集民間故事的欲望。
教師:《黃金鳥》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是老百姓之間互相講述流傳下來的,關(guān)于黃金的傳說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回到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更多好聽的民間故事,帶到幼兒園講給大家聽。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9-24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9-19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精選)08-16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8-25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精選】09-01
小班教案【經(jīng)典】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