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1
設計思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痹谥笇в變河^察自然角時,我發(fā)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著搖晃,發(fā)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里裝滿了花生發(fā)不出聲音。湘湘急著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系。
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fā)出聲音大小的關系。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系,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系。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fā)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fā)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于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會跳舞的豆子》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里,為什么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后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fā)現讓父母做一個了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俳榻B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诟鶕變禾岢龅姆椒,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壑攸c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系。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里,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fā)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卺槍Σ僮鬟^程中幼兒發(fā)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的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準備:
蔬菜圖片若干、疏菜整株與部分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蔬菜?
1、幫助幼兒回憶都吃過什么蔬菜?
2、是什么樣子的?
師:蔬菜王國里有很多蔬菜,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課件)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蘿卜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與局部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的長在土里;有的'長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1、看到蔬菜的圖片,認識蔬菜各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2、猜猜看:看課件引導幼兒猜出謎語(西紅柿)。
3、列舉植物的果實: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幼兒說說這些蔬菜可以怎么吃。
4、植物的根:猜一猜:引出“蘿卜”的謎語。出示課件讓幼兒知道有些蔬菜是吃根的。
5、出示吃葉的蔬菜:白菜、菠菜等。
6、蔬菜的塊莖:土豆、藕。
三、蔬菜分類。
1、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2、出圖說一說這些蔬菜分別吃哪一部分。
3、做游戲:找朋友(給蔬菜找朋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3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感知關節(jié)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jié)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及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活動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關節(jié),并認識各關節(jié),知道關節(jié)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jié)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jié)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jié)課件,保護關節(ji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jié))
3、出示指關節(jié)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jié)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jié)。關節(jié)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關節(jié))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guī)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jié),并在關節(jié)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jié)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jié),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結合人體關節(jié)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jié)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jié),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jié),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jié),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jié),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jié),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jié),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jié)。
四、感知關節(jié)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jié)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jié),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jié)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jié)?沒有關節(jié)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jié)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jié)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jié)受傷。關節(jié)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jié)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jié))
2、關節(jié)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jié),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延伸活動:
日;顒又幸龑в變河^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知風的存在,了解空氣流動形成風。
2、探究制造風的方法,知道風是有大小,有方向的。
3、感受與風游戲的快樂,知道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探究制造風的方法,知道風有大小、方向。
活動難點:知道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
活動準備
白板。橫彩旗一條,紙板人手一個,百寶箱兩個、塑料袋、牛奶盒、扇子、毛巾、一次性盤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ㄒ唬⿸伋鰡栴},發(fā)現風,引出風
孩子們,今天梁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禮物,是什么?看到國旗,梁老師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圖片上的國旗可以飄動,我們的國旗不動呢?
二、利用身體、和提供材料制造風,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ㄒ唬┨剿饔蒙眢w制造風讓國旗動起來的方法。
請小朋友玩一玩你們的身體制造出風讓國旗動起來的游戲。規(guī)則是你能不碰到旗子,讓國旗動起來嗎?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幼共同小結:小朋友剛才身體動一動就會引起空氣的流動,然后就形成了風。
(二)探索用提供材料制造風的方法。
老師這里有個百寶箱,有好多的禮物,請小朋友從百寶箱里選擇一個禮物,用這些禮物,玩一玩讓長彩旗動起來的游戲。請小朋友上來為我們展示。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不僅我們的身體,任何東西動起來都可以造出風。
三、感知風有大小、方向
(一)感受風有大小
教師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禮物,請幼兒說說禮物是什么(紙板),請幼兒坐回位置上操作,你能用它造出風來嗎?
幼兒聽口令,教師說你能造出大風嗎?幼兒操作紙板;教師說風有點小,幼兒再操作紙板;教師說風又小了,幼兒操作;教師說風停了,幼兒操作。(以上是風從大到停,教師再說一遍風從小到大再到停,請幼兒一起操作),再請一個幼兒上來展示并說說想要造出風要怎么做?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我們用的力氣大了就會造出來大風,用的力氣小,就能造出來小風。
。ǘ┱J識風有方向
教師說出班級中的幾個有標志性的物品,以此物品為方向,請幼兒往相對應的風向操作紙板,認識風有方向,如:師:你們能讓風往后面吹嗎?(幼兒操作紙板)在幼兒認識風向后,用眼睛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把風吹過去,提問個別幼兒用手勢比劃出自己剛剛造風的方向。師幼共同小結:風是有方向的。
四、風的利與弊
我們剛才和風娃娃一起玩游戲,風娃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我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聽到它的聲音。比如:風車轉的`時候,樹葉飄落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了。風娃娃是神奇的,他可以發(fā)電,可以傳播種子,可以把我們的衣服吹干。但他又是變化無常的,當他發(fā)怒的時候就會推到房屋樹木,有時還會形成臺風,龍卷風。風是大自然的現象,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風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幸福。
活動總結
我在本次活動中引導幼兒持續(xù)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豐富的操作材料更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活動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題,以積極的體態(tài)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邊孩子很少上科學課,又是第一次拿到這么多豐富的操作材料,所以有點興奮,導致整個課堂秩序有點亂;顒咏Y束,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xù)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系,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fā)展觀察比較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系,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fā)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游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為什么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為什么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游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么排的。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guī)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么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fā)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干和樹枝比,電線桿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較高矮。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3.樂意參與比較高矮的操作并用語言交流表達。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圖片。
(1)小猴。
(2)小猴和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2.分組操作材料。
(1)玩具比高矮:各種玩具、記錄表、筆。
(2)最高和最矮:圖片、筆。
(3)高矮排排隊:高矮不同的瓶子。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入。
引導語:聽說今天森林里在舉行比較高矮大賽,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二、問題引導,學習方法。
1.問題1:小猴子說自己最高?對嗎?為什么?
小結:小猴子這樣說是不對的,因為高矮是要通過比較才知道的。
2.問題2: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小結:比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則得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3.問題3:小猴子到底是高?還是矮?為什么?
小結:和不同的對象比高矮,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高矮是相對的。
三、操作比較,鞏固認知。
1.幼兒相互比較高矮。
(1)提出活動要求:三個人一組,兩個背靠背,另一個觀察比較。
(2)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
(3)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4)經驗拓展:用身高儀進行測量得出的結果比用眼睛觀察更準確。
2.幼兒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和要求:每個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圖,圖上有許多高矮不一樣的積木,請小朋友給最高的.積木涂上綠色,給最矮的積木涂上紅色。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談話小結。
小朋友們平時區(qū)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繼續(xù)比較高矮。我們生活中許多物品也可以比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再去試一試。
延伸活動:
1.區(qū)域活動:在科學區(qū)提供各種比較高矮的材料,引導幼兒繼續(xù)操作比較。
2.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比較高矮。
【幼兒園中班科學快與慢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快與慢教案參考11-22
幼兒園中班教案《怎樣落得快》科學教案04-11
中班科學教案:風車轉得快12-14
《風車轉得快》幼兒園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05-08
中班科學教案《小小風車轉得快》04-30
中班科學教案:小小風車轉得快07-02
新陳代謝快好還是慢好?04-12
手機充電慢耗電快怎么解決04-05
手機充電慢為什么耗電快04-17
中班科學教案:小小風車轉得快3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