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冬天
一、設計意圖:
無聲之間又一個冬天來了, 把秋天的最后一絲余溫包裹在了冬寒冷的懷抱。但是孩子們卻沒有忽略這些細小的變化,我說話怎么在冒煙阿?”“我的手好冷啊!”“我穿了好多衣服,都動不了了!”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對冬天是什麼樣的產(chǎn)生了好奇,而關于冬天的話題引來了更多孩子參與其中。于是,我們就本次活動,試圖讓幼兒在說說看看玩玩中,感受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了解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對冬天有一個更真切的認識。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了解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時候應該多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冬天的情景圖片若干
2、幼兒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向爸爸媽媽了解)
三、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說說冬天是什么?
1、師:現(xiàn)在進入什么季節(jié)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變化哪?
2、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表揚回答積極的幼兒。
3、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讓后再請幼兒進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師小結(jié):重點關注冬天動物遷徙、人們衣著等方面的變化(冬天人們換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二)游戲:找冬天
1、師:冬天還是怎樣的哪?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在眾多圖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圖片,并說說為什么?
3、以散文《冬天來》進行小結(jié)。
(三)閱讀《冬天是什么》
1、請幼兒打開自制圖書《冬天是什么》,邊看圖書邊欣賞教師朗誦散文
2、師:冬天是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邊看圖書邊根據(jù)圖書內(nèi)容進行回答。
3、師:冬天還是什么哪?我們到處去找一找看一看吧。(可進行延伸活動――續(xù)編散文《冬天是什么》)
四、活動總結(jié):
教師總結(jié)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游戲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
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影子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jīng)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chǎn)生興趣,提高細致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jīng)驗,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fā)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為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ǘ┮龑в變河^察、發(fā)現(xiàn)影子的特征。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么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么變化了?
。ㄈ┮龑в變河^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ㄋ模├L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么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影子的奧秘,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本質(zhì)特征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fā)展獲得有關經(jīng)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征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為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秘——到戶外尋找影子,結(jié)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chǎn)生了影子。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zhì)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并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游戲,并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貍、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墻上的各種形態(tài)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愿望激發(fā)出來。) 向幼兒提問:為什么會產(chǎn)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fā)言,體現(xiàn)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并為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么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并提問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chǎn)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并小結(jié)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chǎn)生了影子,讓幼兒發(fā)現(xiàn)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系。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并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xiàn)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chǎn)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里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yǎng)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
一、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jié)。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討論:手帕為什么沒有濕?水為什么進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將茶杯倒扣傾余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并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么沒濕? 第二次手帕為什么濕了呢?
6、總結(jié)。
四、活動延伸
將一只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對船在水上行駛感興趣,能想辦法使紙船在水面上行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船兒水上行》、幼兒自折牛皮紙紙船、裝滿水的臉盆、磁鐵、橡皮筋、肥皂片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回憶觀船情景:
――“上次我們到江邊(或河邊)看到了什么?它們是什么樣的?”
2、看圖交流認識:
出示教學掛圖:
――“圖片上有什么?它們是些什么船?”
“船是靠什么向前行駛的?”
“這些船都是做什么用的?”
“你還乘過什么船?乘船的感覺是怎樣的?喜歡這些船嗎?為什么?”
幼兒可就以上問題討論后作相應的'回答。
3、紙船水上行實驗:
出示幼兒自制的紙船:
――“小朋友做了許多紙船,這些船也能在水上行駛嗎?”
“你有什么方法讓它們行駛呢?”
幼兒做紙船水上行駛實驗。
幼兒交流并演示操作方法和實驗結(jié)果。
教師在水槽演示“肥皂動力船”實驗:
在紙船的船尾剪一豁口,將肥皂片夾在豁口中,肥皂可減弱船后的張力,船會被推向前行。
幼兒嘗試用更多的方法讓紙船在水上行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氣體。
2、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理,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事物、探索事物的習慣。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空氣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難點: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氣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紙、一盆水、蠟燭、打火機
2、自制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氣球?qū)?/p>
教師出示氣球,請一位小朋友來把氣球吹起來。小朋友們現(xiàn)在看一下氣球鼓起來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氣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氣)下面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看一看空氣的秘密。
(二)展開
1、實驗一:
杯子里面放進去了一張紙,把杯子放進水里紙卻不濕,為什么?
老師找一位小朋友再將玻璃杯口傾斜,出現(xiàn)了氣泡,為什么?
2、實驗二
教師把蠟燭點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蠟燭罩上,看蠟燭怎么了?并討論蠟燭為什么會滅。
得出結(jié)論: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3、用各種感官感知空氣
教師用塑料袋變個魔術,讓塑料袋鼓起來,并討論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請幼兒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氣,摸一摸、聞一聞身體周圍的空氣,讓幼兒自主討論空氣是什么樣的。
小結(jié):空氣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
4、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再請幼兒深呼吸,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小結(jié):人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人會死的,動物也一樣。
5、播放課件
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有什么危害?
小結(jié):如果我們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身體危害很大。
6、懂得保護我們的空氣
教師:小朋友們平時的時候要怎么減少空氣污染,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呢?
小結(jié):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不隨便亂扔垃圾、讓爸爸媽媽少開車、不要騎摩托車等等。
7、結(jié)束
鼓勵幼兒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氣的行為,讓空氣變得更潔凈。
(三)活動延伸
教師:現(xiàn)在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咱們到外面找空氣去!(讓幼兒繼續(xù)玩塑料袋裝空氣的游戲,以鞏固對空氣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親近與觀察小螃蟹,激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通過觀察螃蟹,發(fā)現(xiàn)螃蟹的顯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3、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征方式大膽表現(xiàn)螃蟹。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螃蟹,發(fā)現(xiàn)螃蟹的顯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難點: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征方式大膽表現(xiàn)螃蟹。
活動準備
1、每組螃蟹一只,水盆一個;
2、吸管若干,各種廢舊材料;
3、背景圖畫一幅;
4、《小螃蟹生活習性》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和它見面嗎?它要給小朋友出個謎語:“兩只大鉗會夾人,走起路來橫又橫,水中身穿青灰衣,盤中變成紅色衣,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ㄒ唬┱f一說
你能說說螃蟹是什么樣的嗎?大家說了很多,讓我們來親眼看看這位朋友究竟是什么樣的?
。ǘ┛匆豢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提出觀察要求:用吸管去碰碰螃蟹,不用手去觸摸螃蟹,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伴。
。1)螃蟹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
(2)螃蟹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身體的反面呢?
。3)螃蟹是怎樣爬?
2、觀察螃蟹的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指出其中的錯誤。
“我們剛才看到圖片上的螃蟹不是少了腿就是少了鉗子,那我們現(xiàn)在來組合一只完整的螃蟹!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依次拼出螃蟹的身體。
3、聽一聽
提問:螃蟹的家在哪里?螃蟹喜歡吃什么?
4、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通過拼粘、涂色的方法表征螃蟹。
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制作的螃蟹,鞏固對螃蟹的認識。
三、結(jié)束部分
將制作的螃蟹掛在身上,在海浪的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小螃蟹》是一節(jié)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愉悅、平等、自由的平臺,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螃蟹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在自主探究、都在“玩中學”,活動氣氛很活躍。通過觀察、講述、表征的過程,幼兒對螃蟹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一、活動的設計遵循幼兒認知的特點,從猜謎語、觀察螃蟹、講述發(fā)現(xiàn)、糾正錯誤、表征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層層遞進,讓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認知。二、“以音代物”,孩子對螃蟹的生活環(huán)境的了解較少,而且這一環(huán)節(jié)也不宜表現(xiàn),給幼兒提供一個聽“小螃蟹”自述的環(huán)境,并通過提線紙偶進行表演,讓幼兒能在近似環(huán)境中感受,從而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三、將原來的在紙上給螃蟹涂色改為在小的一次性餐盤中涂色,這樣可以減小幼兒涂色的難度,從而更多關注螃蟹的特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幼兒熟悉的現(xiàn)象,它們蘊涵著深刻的科學道理。乒乓球和皮球一樣可以滾動、可以拍,對幼兒來說它只是這種簡單的玩玩罷了!而新《綱要》科學教學教育目標中強調(diào):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于是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孩子們通過眼、腦、手等感官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讓孩子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 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xiàn)象,體驗操作中的樂趣。
。2) 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多種方法使小球更容易站穩(wěn)。
。3) 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乒乓球,毛巾、蓋子、紙張等若干
四、 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 | 設計想法 |
(一) 游戲?qū),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幼兒自由玩球 。1)教師出示乒乓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把它請出來吧!~你認識它嗎?它是——乒乓球。什么形狀的呢?[幼:(球體),你們愿意跟它做朋友嗎?想跟它怎么玩呢?幼兒講述。(滾球、轉(zhuǎn)球、夾球跳、拋球等。)小朋友說了很多種方法。我們一人拿一個,找個空地方去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 。2)幼兒自由玩耍,教師在旁觀察。 | 這一環(huán)節(jié): 1、主要是讓幼兒在玩中進一步感知球的特性,——球體、光滑不易站穩(wěn),為后面的.探索操作作準備打基礎。 2、利用玩的方法(創(chuàng)造活動情景)引題更自然。 3、讓孩子幾個人一起玩,旨在初步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 |
。ǘ┯變簩⑶蚍旁谧郎希龑в變喊l(fā)現(xiàn)小球在桌面容易滾動的現(xiàn)象。 1、師:小朋友們,小球玩的很累了,我們把它們放到老師的桌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的過程中,球會從桌上不停地掉下來,老師趁機說:哎呀,小球站不穩(wěn)了,你們還是放到筐里吧) 2、提出問題,幼兒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師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把小球放在桌上,很多小球都怎么啦?為什么會滾下來?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使它很快站穩(wěn)嗎? (2)幼兒動腦筋,表述自己的想法。 |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猜測,進而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 |
。ㄈ、引導幼兒探索利用各種材料讓小球站穩(wěn),并知道其中的道理。 (1)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種材料,想請小朋友去尋找、試一試哪些材料能讓小球很快站穩(wěn)?如果你的小球很快站穩(wěn)的,你可以先給旁邊的小朋友看,并跟他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2) 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3)展示成果, 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并說明理由。 師:誰的小球站穩(wěn)了,快來告訴大家,說說你的辦法,幼兒講述,大家一起觀察小球是否很快的站穩(wěn)了。成功的給予表揚。 。4)小結(jié):把小球放在毛巾上或者把毛巾揉成一團再放上小球,把小球放在凹進去的蓋子上都可以讓小球站穩(wěn)。 | 在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通過材料的親手嘗試、對比,得出其中的科學道理,在探索中尋找到答案。 |
四)加深難度進行探索 小朋友很快的借助材料一下子就讓小球站穩(wěn)了,現(xiàn)在老師要加深難度,如果單單是紙張,你們有辦法讓小球很快站穩(wěn)嗎? 。1) 幼兒操作,師觀察。鼓勵幼兒動腦筋,想辦法。 。2)幼兒講述。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觀察,小球是否容易站穩(wěn)。 (3)小結(jié):我們可以把紙折成飛機,或者把小球包起來、把紙揉成一團。再放上小球都可以讓小球更容易站穩(wěn)。 | 此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對學得的經(jīng)驗加以提升,使孩子們能學以用之,知道使表面本來光滑的紙揉一下變得粗糙容易使小球站穩(wěn),或者用紙包住小球,使紙有力量擋住小球,不容易滑走等原因。 |
(五)、 延伸活動: 今天,小朋友都通過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我們遇到的困難,小朋友真棒!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材料可以讓小球很快的站穩(wěn),下課后我們再繼續(xù)尋找吧。 | 進一步提升經(jīng)驗 |
《中班科學教案:“小球站穩(wěn)了”》摘要:
1.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多種方法使小球更容易站穩(wěn)。
2.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3.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乒乓球,毛巾、蓋子、紙張等若干
4.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 設計想法 游戲?qū)耄l(fā)現(xiàn)現(xiàn)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萌發(fā)保護動物的意識。
2、了解動物鼻子的特殊功能。
3、知道動物與人類的特殊關系。
活動準備
1、豬、狗、馬、牛、大象等動物的鼻子圖片各一張。
2、課件《動物的鼻子》。
3、救災犬搜救、鯊魚捕食等短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搿?/p>
師:在之前的活動中,小朋友們認識了很多動物的鼻子,請問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鼻子是什么動物的嗎?
教師依次出示豬、狗、牛、大象的鼻子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這是誰的鼻子。
二、開拓視野。
有些動物的鼻子長得很奇怪,可是它的嗅覺卻非常靈敏,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
教師播放鯊魚捕食短片,請幼兒觀察,鯊魚為什么能在很遠的地方就開始追蹤獵物?(鯊魚的鼻子特別靈敏,能在很遠的地方就聞到獵物的氣味)
教師出示鼴鼠找吃的圖片:鼴鼠要想在黑暗中找到吃的,靠的也是它的鼻子。
教師播放救災犬搜救的視頻,請幼兒觀察,救災犬為什么能找到被深埋的'人或者物?(狗的鼻子比人的鼻子靈敏,它能分辨出超過200萬種不同的氣味)
三、快樂游戲。
請10個小朋友出來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再請8個幼兒當小魚,在圓圈內(nèi)外鉆來鉆去,一個幼兒當鯊魚,只能在圓圈外面抓小魚。
小魚是在圓圈內(nèi)游動的,當鯊魚抓到小魚時,換人游戲繼續(xù)。
活動應變
在播放救災犬搜救的視頻時避免過于血腥的場面。
活動延伸
了解別的動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警犬幫助警察查毒等。
區(qū)角活動
益智區(qū)自制迷宮,幫助救災犬找到被拯救目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張貼動物幫助人類的圖片。
家園同步
請家長協(xié)助在網(wǎng)上搜集一些有特殊功能鼻子的動物,并講解給幼兒聽。
隨機教育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動物。
相關鏈接
和幼兒觀看救災犬救災的視頻。
附錄:狗鼻子
狗鼻子能分辨大約200萬種不同的氣味,而且,它還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夠從許多混雜在一起的氣味中,嗅出它所要尋找的那種氣味。狗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處呢?各種動物鼻子的構(gòu)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許多褶皺,褶皺上有一層粘液膜,粘膜里藏著許多嗅覺細胞,當粘膜上分泌出來的粘液經(jīng)常潤濕著這些嗅覺細胞時,就會使具有氣味的物質(zhì)分子溶解在粘液里,并刺激嗅覺細胞,嗅覺細胞馬上向大腦嗅覺中樞發(fā)出信號,于是就有“味”的感覺了。狗鼻子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它的嗅覺細胞特別多,連鼻子那個光禿無毛的部分,上邊也有許多突起,并有粘膜組織,能經(jīng)常分泌粘液滋潤著嗅覺細胞,使其保持高度靈敏。狗的嗅覺細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比其他動物勝過一籌,所以對各種氣味辨別的本領也就比其他動物高強多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發(fā)芽了》01-2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買菜》04-0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蜜蜂》04-06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0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優(yōu)]10-12
幼兒園科學教案中班實用大全01-08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