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名曲有哪些
中國的音樂在古代就有所造詣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10首中國古代名曲,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古代名曲有哪些
高山流水
純音樂 - 素手云箏集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后來,俞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后,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fā),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
春江花月夜
李玉剛 - 鏡花水月
原名《夕陽蕭鼓》,意境深遠,樂音悠長。后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夕陽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tǒng)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傳。
梅花三弄
姜育恒 - 別讓我一個人醉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編而來,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了三次,故稱“三弄”,全曲表現(xiàn)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相傳晉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為琴曲。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迎風斗雪的頑強性格,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了三次,故稱“三弄”。相傳晉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為琴曲。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迎風斗雪的頑強性格,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表現(xiàn)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詠梅》。
十面埋伏
方錦龍 -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傳統(tǒng)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漢》。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zhàn)爭在亥下最后決戰(zhàn)的情景 。項羽自刎于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漢族傳統(tǒng)琵琶曲之一!妒媛穹窐非枪202年我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為題材,描繪劉邦和項羽在垓下決戰(zhàn)的情景。樂曲主要歌頌了楚漢的勝利者劉邦,盡力刻畫“得勝之師”的威武雄姿,全曲氣勢恢弘,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又名《淮陽平楚》:譜最早見于《華秋頻琵琶譜》(1819)。明王寶(1598-1662)《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中記琵琶家湯應曾奏《楚漢》。“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斗是,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金、劍擊聲、人馬群易聲,俄而無聲。
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成人如此。”所繪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漢宮秋月
純音樂 - 曹德維 胡琴獨奏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xiàn)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chuàng)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漢宮秋月》現(xiàn)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陽春白雪
傳奇樂坊 - 傳奇樂坊琵琶曲演奏
《陽春白雪》是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作。“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蕩滌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
漁樵問答
李碧華 - 碧華的民歌時代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中國古典十大名曲,“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樂曲通過魚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采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xiàn)出魚樵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正如《琴學初津》曲意深長,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乃,隱隱現(xiàn)于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胡笳十八拍
何怡 - 南熏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據(jù)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表現(xiàn)了文姬思鄉(xiāng)、離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氣,F(xiàn)以琴曲流傳最為廣泛。
根據(jù)同名詩譜寫的樂曲,反應主題是“文姬歸漢”。漢末,著名文學家、
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后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xiāng)別子的情懷。
廣陵散
熊云韻 - 廣陵散
中國古典十大名曲《廣陵散》,古琴曲,又名《廣陵止息》。據(jù)《戰(zhàn)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xiàn)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操。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于此曲的標題就是源于這個故事。
據(jù)《琴操》記載:聶政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后,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余年。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于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己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
后人曾為古琴曲《廣陵散》所加分段標題,有的以與故事相應的情節(jié)取名,樂曲所表現(xiàn)的情緒,與這個悲壯的傳說也確有不少相通之處。
平沙落雁
純音樂 - 素手云箏集
《平沙落雁》是一首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xiàn)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
明朝此曲稱《落雁平沙》。描寫雁群降落前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傳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眾說不一。此曲琴譜最初載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問世以后,深受琴家喜愛,不僅廣為流傳,而且經過加工發(fā)展,形成段數(shù)、定弦、調式、意境等方面不盡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
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xiàn)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對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描寫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云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的;也有從鴻雁“回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tài),翔而后集之象,驚而復起之神”。
“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發(fā)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F(xiàn)在流傳的多數(shù)是七段,主要的音調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綿延不斷,優(yōu)美動聽;基調靜美,但靜中有動。
【中國古代名曲有哪些】相關文章:
薩克斯的名曲有哪些07-12
薩克斯名曲有哪些06-04
薩克斯經典名曲有哪些06-04
中國古典名曲有哪些03-30
十大琵琶名曲有哪些03-30
笛子的十大名曲有哪些03-30
適合女人聽的動人名曲有哪些03-30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09-01
中國古代男子禮儀具體有哪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