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教研心得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研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研心得1
這次去聽課交流還是學到許多東西的,在和五小的兩位朱老師交流中都說道要上好一堂精彩而且效果不錯的美術課是不容易的。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在教學準備上,包括課件,材料的準備,考慮學生的美術基礎,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探索熱情。就要不斷的更新方法和更多元的引導,重要的是學生能學到什么,搜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更多的讓學生體會一種方法和得到一種思想,而不是單純的技法,給更多的想象發(fā)揮空間留給學生。
我認為學生從小就是會畫畫的,因為在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階段,那么就更多的有肢體語言和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在交流中我也問到為什么隨著學生不斷長大,反而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熱情會不斷減少,最后有學生會覺得這一學科可有可無,完全失去了興趣。
第一點就是在學生不斷成長階段,所學的東西就越來越理性,而美術這學科往往是感性的東西更多,那我們就不能說這些打擊學生的話:“你畫的不好或者說你不能這樣畫”等之類的話?梢哉f這樣的話:“你可以這樣做試試,你看老師是用什么方式做的!边@樣就能不斷的提高學生的信心,更多的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
第二點就是在信息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激發(fā)不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要不斷的給學生有新鮮感,拓寬美術教學的渠道。要多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和發(fā)現(xiàn)感受身邊美的敏銳度。
第三點就是要抓住每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關心他們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其他學科不一樣,要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天馬行空,可以得到許許多多的答案,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內(nèi)心世界。去引導他們走向真善美,而不是假惡丑。
朱老師上的課《美麗的`葉子》,一開始就講到學生不能亂摘葉子,講到葉子的結構,和春夏秋冬葉子的不同,其中學科之間的綜合性較強,思想品德,生物,科學等等都運用到美術教學中,這也是一個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的體現(xiàn)。引導的很自然,從現(xiàn)實中葉子的特點到藝術家眼中的葉子,這個過度把握的很好。從而不會讓學生感到很難表達。太難了,學生一下創(chuàng)作不出來,心里就會浮躁,注意力不集中。太簡單了課堂就沒什么內(nèi)容,學生學習興趣和專注度也會放松。所以這里也是要不斷學習的地方。他以分小組比賽的形式,分有線描,剪紙,拓印三種形式,形式多樣。在學生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是感覺到他們是在玩游戲,盡管課堂過程有些吵鬧,但是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怎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并且真正的學到東西,提高想象能力和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藝術并不陌生,要讓學生體會到美學就在身邊,怎樣讓這學科在學生心中得到長久的發(fā)展,這是美術這個學科存在和發(fā)展的意義,也是我要不斷提高的地方。
美術教研心得2
本學期“以生活為載體的美術教學模式”的美術課堂研討活動正在進行中,我們一起參加了每次教研活動。通過這半年扎實的研究,改進教學方法,課前讓學生充分走進生活,親身感受生活,增長見識,增加興趣,為提高美術動手能力打下基礎。課中教師要從前臺走向后臺,更多地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引導創(chuàng)作,讓每個學生的美術作品都充滿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學會以生活經(jīng)驗為依托,在交流互動、實踐探究中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創(chuàng)作興趣,不斷提高觀察、思維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意識和學習習慣。
我們美術組在研究“以生活為載體的美術教學模式”的課題時,更多地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里能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注自然、社會和生活,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學習實踐活動,把生活資源變成美術資源。經(jīng)過半學期的實踐,總結出“以生活為載體的美術教學模式”,現(xiàn)闡述如下:
1、課前布置學生觀察作業(yè)
課前觀察體驗生活很重要,進行一些與教學有的體驗、觀察活動。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獨特的,因此,對生活的觀察、感受、態(tài)度也都因人而異,教師給學生提供生活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各種類型的生活學習中領悟美術與生活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例如:張文鈺在執(zhí)教《頂天立地》時,用語言進行學習實踐活動引導,讓學生談一談,如果你就是畫中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你現(xiàn)在會做什么呢?用這樣的語言去引導學生體驗人物動態(tài),也為后面的繪畫做好鋪墊。我在執(zhí)教《我是生活小主人》一課之前,布置學生回家觀察體驗,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課前的作業(yè),能讓學生更多地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注自然、社會和生活,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有生活可依,作品色彩紛呈,這樣把生活資源變成了美術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空間。
2、放手讓學生搜集材料,進行實踐探究
要使教學方式更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的“探究生活的空間”。教師讓學生更多地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注自然、社會和生活,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證據(jù)喜歡的美術材料。獲得資料的渠道可以通過觀察、寫生、看電視、看報、上網(wǎng)、調(diào)查、動手嘗試等。
3、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我
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美術的情況主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反饋。因此,教師要重視這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要讓學生在這一平臺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形成持續(xù)發(fā)展的內(nèi)驅(qū)力。展示平臺有兩種形式形式:
1、學生們收集的美術資料在課堂上展示。例如:《我是生活小主人》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展示。以生活為切入點,讓學生上臺展示表演自己在家做家務時的動態(tài),學生通過觀察、記憶、引導表現(xiàn)。點撥學生的經(jīng)驗感受,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為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打下基礎。
2、課堂作品展示、教室櫥窗展覽、在家展示(裝扮自己的家)等。教師要肯定學生每一點滴的進步,以激勵性的語言給以鼓勵。
實踐證明,這一模式的教學更注重了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做到了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經(jīng)驗化,使材料回歸生活,實現(xiàn)了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轉(zhuǎn)化。小學美術教育不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真實的美術教學應以生活為基點,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美術教xx系在一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引導學生將生活與美術教xx系起來,讓教學手段生活化、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學資源生活化,讓美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美術教研心得】相關文章:
美術教研活動總結01-06
美術教研活動總結范文09-19
小學美術教研活動總結02-16
美術教研工作總結05-12
美術教研活動總結(精選20篇)08-10
小學美術教研工作總結04-23
美術教育教研活動總結03-28
美術教研活動總結(15篇)02-09
美術教研活動總結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