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提高,研究中發(fā)展---記自己的教研組長成長之路
作者:聚優(yōu)時間:2017-10-13
一晃,我已經(jīng)作了近四年的教研組長,從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到現(xiàn)在教研活動的管理者,我走過了一條艱辛、曲折的道路,我很感謝領導給我這個機會磨練自己,使自己越來越成熟,那就是在失敗中反省自己,在成功的時會給自己更高的目標,我想這就是做一個教研組長應該具有的素質吧。回顧自己的教研之路,有迷茫、有欣喜。迷茫的是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特別是剛剛擔任教研組長時那份喜悅、那份不安,喜悅的是自己作為一名教研組長是很光榮的,而同時也給自己增加了壓力。但是我始終堅信,有領導的支持和老師們的幫助,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勝任教研組長這項工作,不會辜負領導和老師們的期望。于是我加強自己素質的提高,努力學習,從領導教研的能力上下功夫,力求每次教研活動有實效,逐漸變成了我教研的內驅力,從而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如果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那么我的成長過程經(jīng)歷了學會走路、有翅膀才會飛翔、盡情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三個方面。
一、雛鳥剛剛學會走路
那時的我剛擔任組長,領導的信任就是動力,自己有滿腔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好。起初教研處于模仿階段,想起又到教研的時間了,就覺得壓力特別大,因為想出成績卻不知道從何做起。于是就模仿以前教研組長引領我們的教研方式,學習、談體會、寫心得,教研也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每次教研完畢,都像是完成了一項任務,沒有成功的愉悅,F(xiàn)在想起來那時的教研大多是紙上談兵的做法,與實際結合不是太大。記得做表演游戲組長時,我們組為了慶祝六一,排了一個童話劇,研究過程僅僅是為了排練,而忽視了研究的一環(huán),聽到臺下的掌聲就認為教研的成功。其實,教研的目的最終應該落腳在孩子的發(fā)展上,撇開子,單純的表演再成功也毫無意義。曾記得有一天園長找我談,讓我把教研組研究情況匯報一下,由于自己心里沒底,心里像揣著個兔子一樣,打鼓一樣的跳,害怕和領導交談這方面的事。那次的匯報對我印象最深,劉園長聽了我的匯報,給我一個紙條,對我觸動很大,上面的三句話其中包括:走到盡頭不知道是從哪里走出去的。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其實我就是缺乏研究的方法,才明白研究走入了誤區(qū),這樣下去怎么對得起教研組的成員啊,于是發(fā)誓一定要多學習,不斷研究,充實自己,教研要走出自己的路,有自身的特色。心里還暗自告訴自己,有這么好的領導給于指導,還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我開始關注自己水平的提高,在研究上下功夫。
二、有了翅膀才會飛翔
偶爾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在新購進的書籍里面,一本名叫“探索心智的教育”家長篇一書吸引了我,我如獲至寶,有時間就看,家長工作的新思路由此打開,我看到梅林一村的家長培訓班和家長工作的新思路,讓我由此想到了我園家長學校,那時家長學校只是邀請專家給家長進行講座,我想,我們園教師的實力很強,本園老師就完全可以當家長學校的老師啊,在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組向家長進行了書面調查,了解了家長需要什么內容的講座,于是老師培訓家長的活動就成功進行了,打開了只有專家才能勝任培訓家長的歷史,同時領導的肯定和家長的好評讓我增加了信心。 劉園長曾經(jīng)對我說:“你要學會串糖葫蘆”,對我啟發(fā)很大。我想,老師們的金點子和活動的過程,不就是一個個的山楂嗎。于是在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聽聽大家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認識,辨別與自己有何不同,說不定哪位老師的某句話,就能點開自己的“疑點”,使自己產(chǎn)生“頓悟”。邊聽邊思考誰的觀點更科學,更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問個為什么,要弄清這樣做的理由、依據(jù)是什么。引導教師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商討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這一階段的我,對自己有了信心,逐漸掌握了教研的方式方法。認為作為教研組長,就是教研組的領頭羊,教研活動中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向大家請教,同事之間面對面地討論辨析,你一言我一語使問題越辯越明,這樣參與研究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優(yōu)勢互補、形成合力,通過真誠地對話與交流,集體的互動,每個人都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再說個人智慧相對于集體智慧而言終究是狹隘的,濃厚的教研氣氛就是這樣形成的。對于大家的發(fā)言,我從大局把握,只要老師們說的有道理就采納。例如:我們在研究家長工作的案例時,經(jīng)過搜集各種案例,大家討論、研究。經(jīng)過不斷的升華,老師們提議編劇本,在不斷研究實際案例的過程中,又滋生出來家園溝通20句,這些想法都是在正確采納老師們的金點子才出來的成果。教研組長就要善于發(fā)現(xiàn)研究的契機,使其研究逐步深入,這段時期我認為教研活動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一個“研”字,真正達到了研究的目的。
三、盡情翱翔在理想的天空
隨著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我越來越喜歡和劉園長進行交流,渴望接受指導的機會。因為我明白這種方式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讓我從中學習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在領導的鼓勵下,我更加大膽的帶領老師們研究,大膽嘗試自己的做法,在經(jīng)驗的積累上下功夫,研究內容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在系列化上下功夫,取得了一點成績。例如:我們刻制了光盤“架起家園聯(lián)系的橋梁”,“家園溝通20句也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并發(fā)表,家長學;顒訝I的系列活動也在有序的開展著。如今我們不擔心沒有研究契機,而是感覺時間少,老師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研究。讓我欣慰的是,我們的研究真正用于了教育教學,真正的體現(xiàn)了為了孩子的一切,這就是研究的靈魂。
總之,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領導的幫助與支持,更離不開自己的辛勤的勞動和不斷地反思,教研就是要勤奮、好學、有股鉆勁才能出研究成果。一個好的教研組長,不僅僅是業(yè)務水平的提高,它更多地體現(xiàn)在親和力、政治素質的過硬程度以及決策力的水平。只有不斷完善自己,在學習中提高,研究發(fā)展才能獲得更多的價值。
一、雛鳥剛剛學會走路
那時的我剛擔任組長,領導的信任就是動力,自己有滿腔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好。起初教研處于模仿階段,想起又到教研的時間了,就覺得壓力特別大,因為想出成績卻不知道從何做起。于是就模仿以前教研組長引領我們的教研方式,學習、談體會、寫心得,教研也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每次教研完畢,都像是完成了一項任務,沒有成功的愉悅,F(xiàn)在想起來那時的教研大多是紙上談兵的做法,與實際結合不是太大。記得做表演游戲組長時,我們組為了慶祝六一,排了一個童話劇,研究過程僅僅是為了排練,而忽視了研究的一環(huán),聽到臺下的掌聲就認為教研的成功。其實,教研的目的最終應該落腳在孩子的發(fā)展上,撇開子,單純的表演再成功也毫無意義。曾記得有一天園長找我談,讓我把教研組研究情況匯報一下,由于自己心里沒底,心里像揣著個兔子一樣,打鼓一樣的跳,害怕和領導交談這方面的事。那次的匯報對我印象最深,劉園長聽了我的匯報,給我一個紙條,對我觸動很大,上面的三句話其中包括:走到盡頭不知道是從哪里走出去的。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其實我就是缺乏研究的方法,才明白研究走入了誤區(qū),這樣下去怎么對得起教研組的成員啊,于是發(fā)誓一定要多學習,不斷研究,充實自己,教研要走出自己的路,有自身的特色。心里還暗自告訴自己,有這么好的領導給于指導,還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我開始關注自己水平的提高,在研究上下功夫。
二、有了翅膀才會飛翔
偶爾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在新購進的書籍里面,一本名叫“探索心智的教育”家長篇一書吸引了我,我如獲至寶,有時間就看,家長工作的新思路由此打開,我看到梅林一村的家長培訓班和家長工作的新思路,讓我由此想到了我園家長學校,那時家長學校只是邀請專家給家長進行講座,我想,我們園教師的實力很強,本園老師就完全可以當家長學校的老師啊,在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組向家長進行了書面調查,了解了家長需要什么內容的講座,于是老師培訓家長的活動就成功進行了,打開了只有專家才能勝任培訓家長的歷史,同時領導的肯定和家長的好評讓我增加了信心。 劉園長曾經(jīng)對我說:“你要學會串糖葫蘆”,對我啟發(fā)很大。我想,老師們的金點子和活動的過程,不就是一個個的山楂嗎。于是在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聽聽大家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認識,辨別與自己有何不同,說不定哪位老師的某句話,就能點開自己的“疑點”,使自己產(chǎn)生“頓悟”。邊聽邊思考誰的觀點更科學,更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問個為什么,要弄清這樣做的理由、依據(jù)是什么。引導教師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商討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這一階段的我,對自己有了信心,逐漸掌握了教研的方式方法。認為作為教研組長,就是教研組的領頭羊,教研活動中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向大家請教,同事之間面對面地討論辨析,你一言我一語使問題越辯越明,這樣參與研究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優(yōu)勢互補、形成合力,通過真誠地對話與交流,集體的互動,每個人都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再說個人智慧相對于集體智慧而言終究是狹隘的,濃厚的教研氣氛就是這樣形成的。對于大家的發(fā)言,我從大局把握,只要老師們說的有道理就采納。例如:我們在研究家長工作的案例時,經(jīng)過搜集各種案例,大家討論、研究。經(jīng)過不斷的升華,老師們提議編劇本,在不斷研究實際案例的過程中,又滋生出來家園溝通20句,這些想法都是在正確采納老師們的金點子才出來的成果。教研組長就要善于發(fā)現(xiàn)研究的契機,使其研究逐步深入,這段時期我認為教研活動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一個“研”字,真正達到了研究的目的。
三、盡情翱翔在理想的天空
隨著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我越來越喜歡和劉園長進行交流,渴望接受指導的機會。因為我明白這種方式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讓我從中學習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在領導的鼓勵下,我更加大膽的帶領老師們研究,大膽嘗試自己的做法,在經(jīng)驗的積累上下功夫,研究內容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在系列化上下功夫,取得了一點成績。例如:我們刻制了光盤“架起家園聯(lián)系的橋梁”,“家園溝通20句也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并發(fā)表,家長學;顒訝I的系列活動也在有序的開展著。如今我們不擔心沒有研究契機,而是感覺時間少,老師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研究。讓我欣慰的是,我們的研究真正用于了教育教學,真正的體現(xiàn)了為了孩子的一切,這就是研究的靈魂。
總之,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領導的幫助與支持,更離不開自己的辛勤的勞動和不斷地反思,教研就是要勤奮、好學、有股鉆勁才能出研究成果。一個好的教研組長,不僅僅是業(yè)務水平的提高,它更多地體現(xiàn)在親和力、政治素質的過硬程度以及決策力的水平。只有不斷完善自己,在學習中提高,研究發(fā)展才能獲得更多的價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