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事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guī)范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歡迎閱讀與收藏。
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1
1940年,日本侵略軍占領越南后,頻繁轟炸昆明。炮火連天,尸橫遍野,哀嚎震天。同胞的鮮血點燃了王希季的怒火,然而,那時的他卻只有欲哭無淚的悲嘆:國弱萬民哀。
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場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年輕的王希季懷揣“多學知識、振興民族工業(yè),以此救國”的決心,在20世紀40年代末,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就讀于動力與燃料專業(yè)。
王希季之所以留學,其初心是為了學成歸來建起一所大電廠為家鄉(xiāng)造福,以改變當時昆明電力缺乏的問題,避免因電力缺乏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學習。
1949年12月,他以優(yōu)異成績獲取了科學碩士學位。正當他準備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時,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兩張照片:南京路上好八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變了他的求學計劃。
當曾經(jīng)歷過軍閥混戰(zhàn)、國破家亡的王希季第一次看到真正為老百姓服務的軍隊時,他為此激動不已。雖然剛剛建立的新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但他決心要報效祖國,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當中。
1950年初春,29歲的王希季拒絕了美國數(shù)個電廠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邀請,踏上了駛回祖國的郵輪。王希季與同船其他的中國留學生聚集到甲板上,憧憬著未來。當這位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滿天星斗時,他懷揣著“建立大電廠,解決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問題”的理想,他或許沒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國首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將刺破浩瀚蒼穹。
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2
1931 年,一場罕見的大洪水讓希季的父親設在武漢的貨倉全部泡湯,加上世界性經(jīng)濟大蕭條,主營外貿(mào)的父親遭遇了滅頂之災。王家的大房子被貼上封條,全家租住在偏僻的矮房靠典當度日,吃飯都成了問題,父親為躲債主常常不敢回家。
家境的大逆轉,讓小希季一下子懂事起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課余時間可以盡情踢球、游泳、看課外書籍,而是開始認真學習,功課掌握得越來越扎實,成績提高得很快。在小學畢業(yè)會考時,他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績。但這個好消息帶給父母的卻是憂愁,家里一貧如洗,連借錢都借不到了,根本沒錢供希季讀書。好在昆華工校的大表哥建議他去考有獎學金的昆華工校附中,校長也惜才愛才,答應讓希季先入學。從此,希季知道自己必須拿到獎學金來還學校的債,才有可能繼續(xù)上學,這也讓他學會了全力以赴。
在昆華工校附中,希季從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開始,就因成績優(yōu)異而連年獲得全額獎學金。用獎學金交完自己的學費后,他開始感受到“知識有用”。在完成功課后,他把剩余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愛好中,看小說、踢足球、游泳,生活豐富多彩。
三年時間,他差不多將學校圖書館的小說看了個遍,常常在小說構建的世界里流連忘返,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某個角色。在學校足球隊“長虹隊”里,他是當仁不讓的前鋒,在簡陋的球場上盡情馳騁。
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3
“我們深知這件事情對國家的分量,這要求我全身心投入,一心只為國家作貢獻!蓖跸<菊f。
沒有人做過運載火箭,他們就決定從探空火箭開始。在上海郊區(qū)新建的發(fā)射場中,王希季開始了艱苦的設計和研制工作。為了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他們想出了許多“土辦法”。
來不及新建實驗室,就把廁所改裝成測試室。沒有吊車,就用類似于古老轆轤的'絞車把火箭吊上發(fā)射架。沒有燃料加壓設備,就用自行車的打氣筒把氣壓打上去。來不及建通信線路,就用手勢或用人傳遞叫喊的方式進行試驗場的聯(lián)絡……很多這樣的“土辦法”成為王希季解決技術問題的關鍵。
僅僅幾個月時間,1960年2月19日,我國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T-7M”一飛沖天。雖然這枚火箭只在天上飛了短短8公里,但王希季說,這是他航天事業(yè)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成功。
“T-7M”火箭是由硝酸和苯胺自燃液體主火箭和固體燃料助推器串聯(lián)起來的兩級無控制火箭。當助推器工作完畢后,主火箭能在空中自動點火,主火箭的箭頭、箭體在彈道頂點附近可以自動分離,分離后的箭頭、箭體分別用降落傘進行回收;鸺钠痫w重量190公斤,總長度為5345毫米,主火箭推力226公斤,飛行高度8-10公里。就是這枚中國自己設計研制的第一枚液體推進劑火箭,使中國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征程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4
王希季帶領年輕科研人員組建隊伍,邊學習邊設計,自己制作儀器設備,利用現(xiàn)有條件開展科研試驗。1960 年 2 月 19 日,在上海郊區(qū)一個由農(nóng)田改建的簡易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雖然飛行高度僅有 8 公里,但卻標志著中國探索太空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也為研制衛(wèi)星運載火箭打下了良好基礎。此后,王希季又提出一系列關鍵改進措施,開始第二代、第三代探空火箭的研制。
1965 年,上海機電設計院遷至北京,改名為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第八設計院,王希季被任命為院總工程師。作為“長征一號”總體方案的設計者,他提出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fā)的設計思路和總體方案。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1975 年 11 月 26 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王希季作為總設計師,功不可沒。他將可行性與經(jīng)濟性有機結合,采用彈道式返回,由返回艙和儀器艙組成大返回艙的方案,這個方案也成為中國返回式衛(wèi)星的基本方案。為了增強衛(wèi)星功能,延長使用壽命,王希季主導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使中國衛(wèi)星返回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從 1988 年開始,王希季擔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他注重總結經(jīng)驗并付諸理論,使火箭技術和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從工程研制實踐向學科體系化轉變。他所著的《論空間資源》一文,在國內首次提出“將空間天然環(huán)境與航天器進入空間自然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當作人類資源看待”的觀點。
【王希季“兩彈一星”元勛事跡】相關文章:
兩彈一星功勛王大珩人物事跡01-27
王嵐事跡簡介05-29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01-25
學習王繼才的英雄事跡范文09-03
航天員王亞平事跡心得體會03-25
安幕希促銷活動方案優(yōu)秀11-15
小豬希哩呼嚕讀書筆記11-25
“人民科學家”王小謨國家榮譽稱號事跡01-28
《海嘯中的遠藤未!烽喿x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