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自信怎么辦
導語:有個朋友以前說話總是低著頭,不敢和其他人對視。最近再見到他,發(fā)現(xiàn)他說話時脖子直挺挺地,眼神不錯地盯著你看,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我就問他,你怎么突然變得這么自信,有什么秘訣呢?
他說,你在說什么啊,我怎么聽不懂。
我就將看到的變化跟他說了。
他“哦”一下,說,最近頸椎病犯了,不能低頭。
這并不是笑話,頸椎病可以瞬間改變很多人走路的方式,讓他們昂首挺胸,目視前方,給人一種很有自信的感覺。也許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害怕與他人目光交接,變得更有自信了呢。
可是,我們不能指望這個世界上還有“說話哆哆嗦嗦就會咳嗽不停”的病,“認為自己不行就會四肢麻木”的病……不過,這些卻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
自信,或者不自信,其實是一道選擇題。我們會選擇那個更容易的選項。
1.自信是后天習得的
自信并不是直接印刻在基因中的,而是后天習得的。剛出生的孩子并不懂什么是自信、什么是自卑。
不自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的健康的心理機制。孩子對于自己與外界有著非常多的錯誤認知,比如認為自己什么都能夠完成。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利用恐懼的方式引導孩子實現(xiàn)正確的自我認知。
這里的“恐懼”既包括那種嚇唬小孩的話,也包括事實的陳述。因為很多事實的陳述,比如“掉在地上會很疼”,也是通過讓孩子感到恐懼來習得某項行為后果的。
2.自信與是否優(yōu)秀無關
正如前面所說,不自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的健康的心理機制,即認為“我不行”會給自己帶來某種好處。比如說,認為“我不能飛”能夠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這種心理機制一旦得到持續(xù)地強化,就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產生“認為我不行能夠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思維定式。這樣,在遇到問題時,“認為我不行”就會成為更好的選擇。
這樣的孩子同樣可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他們只是傾向于在遇到問題時選擇“認為我不行”,這并不意味著他一定會選擇我不行。遇到一些不得不參加的活動,比如考試,依舊有可能獲得很不錯的成績。
3.不自信是一種思維定式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認為我不行會給我?guī)砗锰?rdquo;,這就跟很多人不理解參與傳銷的人一樣。他們并不是在用大多數(shù)人都有的邏輯在思考問題,而是陷入了一個思維定式當中。
舉例來說,假如一個人每次考試失敗后父母都會夸獎他,久而久之,當一個人想要獲得夸獎時,他會怎樣去做呢?是選擇把事情做成功,還是把事情搞失敗呢?他更有可能選擇后者。
其實,思維定式非常普遍,像一些喜歡靠傷害對方來確定對方是不是喜歡自己的人,也是陷入到類似的思維定式當中。
4.思維定式會影響我們的身心
很多人認為提升自信的方式是“大聲說我能行”,這樣做卻并沒有什么效果。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因為不自信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我們的思維中,同時影響到我們的行為習慣、我們的認知,甚至是我們的表情等等。當不自信的問題延展到我們的身心中,思維的問題反而成了最小的問題。
當你告訴自己要自信的時候,你的身體卻在告訴你的思維不要自信。你的自我暗示是無法戰(zhàn)勝身體的強大暗示的。
5.如何變得自信:讓自己的恐懼大于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前文中我用了很多個“不得不”。對于不自信的人來說,讓他們去選擇的結果肯定是“認為自己不行”,因為這是他們的思維定式。
這已經不能通過改變思維或者行動能夠解決的了。唯一的方法是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自信與不自信,是一道選擇題。當你明知道自己會做出錯誤選項的時候,你會怎么做?給自己一個“不得不”選正確答案的理由。
文章開始提到的那個朋友,他為什么敢于直視別人的目光,因為他低頭就會疼,他怕疼,所以他就會抬頭。
假如你需要跟某個人問路,不問路就不能及時參加考試,不能參加考試就拿不到畢業(yè)證,拿不到畢業(yè)證就會被你父親打死,我相信無論怎樣,你都會隨便拉個人問路的。
想要改變恐懼教給你的,唯有恐懼本身。
【不自信怎么辦】相關文章:
不排卵怎么辦06-04
孩子不自信怎么辦06-03
寶寶不拉屎怎么辦03-31
空調不制熱怎么辦04-27
空調不制冷怎么辦04-03
冰柜不制冷怎么辦04-27
寶寶不睡覺怎么辦06-03
寶寶不刷牙怎么辦03-31
冰箱不制冷怎么辦04-30
嬰兒不喝水怎么辦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