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新生兒溶血癥
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兒溶血癥嗎?該癥狀臨床表現是怎么樣的呢?請閱讀以下文章,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
什么是新生兒溶血癥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tǒng)和ABO血型系統(tǒng)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癥的病因
母親和胎兒間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病因。胎兒的血型是由父母雙方決定的.。如果胎兒從父親遺傳來的血型抗原是母親所沒有的,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后使母親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再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導致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發(fā)生溶血。
新生兒溶血癥的臨床表現
1.黃疸
新生兒溶血病的患兒黃疸出現早,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大多數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皮膚明顯黃染,并且迅速加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有40%黃疸發(fā)生在生后24小時內,有50%發(fā)生在24~48小時,還有10%可能發(fā)生在生后48小時后。新生兒溶血病除了新生兒黃疸出現早以外,血清膽紅素水平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也是其特點。
2.貧血
在新生兒黃疸出現時和黃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主要是由于發(fā)生溶血時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所致。Rh溶血可有嚴重貧血,伴有肝脾大,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ABO溶血大約有1/3出現貧血。(3)胎兒水腫多見于重癥Rh溶血,表現為出生時全身水腫、蒼白、皮膚瘀斑、胸腔積液、腹水、心力衰竭和呼吸窘迫。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3.核黃疸
嚴重高膽紅素血癥可導致急性膽紅素腦病,進而形成核黃疸。表現為手足徐動、智力及運動發(fā)育障礙、聽力障礙和牙釉質發(fā)育不良等。
新生兒溶血癥的治療方法
1.光照療法
是降低血清膽紅素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當血清膽紅素達到光療標準時應及時進行光療。光療標準是依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有無并發(fā)癥而制定的不同光療標準。對高膽紅素血癥者應采取積極光療措施,降低血清膽紅素,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并連續(xù)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光療無效者應進行換血治療。
2.藥物治療
(1)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早期應用臨床效果較好。
(2)白蛋白增加游離膽紅素的.聯(lián)結,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
3.換血
當血清膽紅素水平依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達到換血標準時需要進行換血療法。ABO溶血癥只有個別嚴重者才需要換血治療。
4.糾正貧血
早期貧血嚴重者往往血清膽紅素很高而需交換輸血。晚期貧血程度輕者可以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以促進骨髓造血。但貧血嚴重并伴有心率加快、氣急或體重不增時應適量輸血。輸血的血型應不具有可引起發(fā)病的血型抗原和抗體。
5.其他
預防低血糖、低血鈣、低體溫和電解質紊亂。
怎么預防新生兒溶血癥
1.新生兒ABO溶血病
出生早期監(jiān)測膽紅素,達到光療標準時及時光療。
2.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
目前僅限于RhD抗原。在分娩Rh陽性嬰兒后的72小時之內接受一劑肌內注射Rh免疫球蛋白(RhDIgG),以預防下一胎發(fā)生Rh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