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亚洲ww亚在线观看,wwwxxxx日韩高清,真实14初次破初视频在线播放,五月丁香婷婷综合激情,日本熟妇丰满的大屁股,a级免费按摩黄片,黄色视频.wwww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7-31 10:10:02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通用16篇)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結(jié)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導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小學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游領著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游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nèi)⒂^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匯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么幾位同學有的說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說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游戲。

  教師說方向,學生轉(zhuǎn)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一學生說方向,其余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展。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jīng)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nèi)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diào)向了嗎?文化墻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xiàn)在在多媒體教室里,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說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xiàn)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敘述方向時,要說明誰在誰的什么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墻、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并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制,展臺前展示,介紹繪制情況。說說為什么這么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統(tǒng)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jù)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游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游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么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并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jù)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jié)

  今后我們再出去旅游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jù)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可是它的位置卻沒有表達清楚。第幾排是怎樣確定的,第幾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猴是怎樣說的?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shù)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shù)一般從前往后的,個數(shù)一般從左往右數(shù),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shù),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后數(shù)。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ǎ┰诘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jù)給出的信息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消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么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后,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信息后,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后在尋寶區(qū)展開尋寶活動。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jù)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xiàn)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xiàn)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jié)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拷膫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nèi)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xiàn)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jié)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jié)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jié)特征。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shù)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fā)現(xiàn)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內(nèi)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shù)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shù)方格比較)

  (3)總結(jié)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tǒng)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谡f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guī)定的?

 、鄹髯员纫槐,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芡纼扇嘶ハ啾犬1平方分米的大小。

 、菰诤诎迳腺N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shù)一數(shù),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6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1課時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嗎?這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也是全國人民努力的結(jié)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1)出示第2頁彩圖。

 。2)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你們看見了哪些建筑物?愿意當小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嗎?同桌之間互相解說。

 。3)指名上臺講。

  2.學習例1:出示第3頁彩圖。

 。1)圖上畫的是小明和他的學校,你能告訴老師他在干什么嗎?大家想和他一樣去我們的操場上認識這四個方向嗎?

  早上太陽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方向?背對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現(xiàn)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問學校的教學樓等建筑物在操場的哪一面?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面對的方向。引導

  其他同學觀察和發(fā)現(xiàn)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diào)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4)回教室填寫例1。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練習一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板書設計: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7

  第一單元時、分、秒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jié)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俪鍪剧娒妫]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诔鍪剧娒妫ㄓ忻脶槪核c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塾^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俳沂荆好脶樧1小格的時間是1秒。

 、诿脶樧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僬n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谡n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苣惆l(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壅n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菽氵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趯W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zhuǎn)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nèi)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jié)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jié),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第二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佟鞍又傅氖鞘裁础?“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jīng)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jié)。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jié)出時間轉(zhuǎn)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jié)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jīng)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jié),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第三課時時、分、秒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8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病⒓彝ト粘I钫掌鸵恍├险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场⑼瑢W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薄⒆寖擅瑢W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病⒄勗,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nèi)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diào)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diào)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jīng)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ji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fā)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xiàn)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魳芬耄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顒拥募o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顒樱缛腙爼r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shù)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顒。

 。ㄈ⿲W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nèi)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經(jīng)理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jié)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能計算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教具準備: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暑假里,有三個小朋友,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出示掛圖:同學門自己觀察這幅圖把你看到的說給同桌聽一聽。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圖,并根據(jù)圖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各自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

  3、引出: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1)列式計算,小組交流。

  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獨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2)全班交流算法。

  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4、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每個學生先獨立列出乘法算是,嘗試解決,再交流、匯報。

  5、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三、拓展應用: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

  ⑴、一共有多少塊餅干?

 、、每個小朋友15塊,分給6個小朋友,夠分嗎?

  四、小結(jié)

  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問題?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中的相關作業(yè)。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算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教學用具:掛圖、數(shù)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shù)水平也在迅猛的發(fā)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xù)開發(fā)?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二、探索新知

  1、讀題,求“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可以怎樣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三、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人數(shù)平均每人分到的塊數(shù)2 4 8

  80÷2 =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jīng)看了90頁。

 、、還剩多少頁每看?

 、、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nèi)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四、總結(jié):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1

  單元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zhì)量,建立清晰的質(zhì)量單位的概念。

  2、掌握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了解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噸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4、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進一步感受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zhì)量,建立清晰的質(zhì)量單位的感念。

  2、難點:噸的質(zhì)量概念的建立。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1千克的鹽。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qū)。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2、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稱一稱。

 、、掂一掂。

 、、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省⒘嘁涣。

  ⑺、說一說。

 、獭⑿〗Y(jié):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3、建立克的質(zhì)量觀念。

  4、單位換算。

 、、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 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啤⒂谩発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一個雞蛋重()一個西瓜重()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

  3、實踐活動我的體重、同伴的體重、一土豆,我的書包我的估計稱量結(jié)果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1、引導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中有何收獲?

  2、布置課后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zhì)量。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jié)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jié)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jié)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jù)這個蘋果的質(zhì)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zhì)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zhì)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1、總結(jié):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zhì)量要使結(jié)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教學反思:

  1噸有多重(12)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噸=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jié)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zhì)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

  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教學難點:掌握“1噸=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今天小明遇到難題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約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幫幫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zhì)量,引出質(zhì)量單位“噸”。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

  3、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單位要用噸。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看一看,第一幅圖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zhì)量。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3

  教學內(nèi)容

  例1: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例1: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shù)

  例2:用平均數(shù)來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兩種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ǔ鍪緬靾D、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jīng)理,現(xiàn)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tǒng)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tǒng)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jù)統(tǒng)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tǒng)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tǒng)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tǒng)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guī)范的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jié)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收集數(shù)據(jù)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統(tǒng)計的結(jié)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tǒng)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tǒng)計的1、展示數(shù)據(jù)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y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jīng)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tǒng)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tǒng)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tǒng)計圖?這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tǒng)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tǒng)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jié)。

  這種統(tǒng)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厘米和1千克)。當出現(xiàn)這種情形時,會出現(xiàn)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ㄈ绲谝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統(tǒng)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tǒng)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tǒng)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qū)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tǒng)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嵺`作業(yè))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tǒng)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70頁到74頁“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內(nèi)容。

  【教材解讀】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以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積

  ⑴、情境導入

  老師手中有兩張紙,想請兩名同學來進行涂色比賽,看誰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張?為什么?

  生可能回答,選擇小的那張,因為它小,就涂得快。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張紙小,是指的它的面小,這張紙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實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請你摸摸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覺誰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說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覺誰的面大?

  ⑵、教師小結(jié):剛才我們通過摸和看知道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出示課件: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鐘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鐘表表面的面積。誰還能舉例說一說?

  2、通過封閉圖形理解面積的含義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F(xiàn)在老師把這幾個物體的面給大家請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F(xiàn)在同學們看到的就是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像這樣,首尾相連,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

  它們有大小嗎?誰大?誰?(生交流方法)

  像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板書封閉圖形

  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不規(guī)則圖形的大小就是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圓形的大小就是圓形的面積。你還能舉例嗎?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等等。

  3、小結(jié)歸納面積的含義

  誰能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師:物體表面或封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補充板書:

  二、動手操作,建立面積單位表象

 。ㄒ唬┱J識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設疑。

  出示兩個長寬各異,但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紙,它們相比較,誰的面積大?(生交流)同學們意見不統(tǒng)一了,用觀察法更無法確定誰大誰小,用重疊法試一試。也不行,怎么辦?誰來想個好辦法?

  2、請學具幫忙:那就借助學具袋中的學具在這兩張紙上擺一擺,比出它們的大小吧!動手操作要求:請同桌兩人,每人選擇一個長方形,任意選一種學具來測量長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個長方形大?

  (1)全班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A: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圓形擺,但由于原形沒有全部覆蓋整個長方形,不能確定哪個圖形大,哪個圖形小。

  B: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長方形擺,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不一樣,也不能根據(jù)小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關鍵是兩人的標準不一樣)

  C:可能有的同桌都選用正方形來測量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一樣,所以能根據(jù)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D: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師質(zhì)疑:為什么不用圓形?

  生展示時,教師不做評價,讓學生交流,質(zhì)疑。(如果學生沒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師可質(zhì)疑,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沒混著用呢?)

  3、師小結(jié):大家都認為要用同樣的學具,也就是要統(tǒng)一標準。有的小組用長方形作為標準,有的小組用正方形作為標準,都比較出了這兩張紙面積的大!

  到底使用哪種標準比較方便呢?人們習慣上用正方形的面積作為面積單位。

  學到這里,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ǘ┱J識面積單位:

  1、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國際上也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書)

  2、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內(nèi)容

  3、匯報學習收獲:

  師: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生交流)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一厘米嗎?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

  找找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讓同學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來?如果讓你用它去量你的課桌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感覺怎樣?太麻煩了?那么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適合量課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誰來說)

  在學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兩人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課桌的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讓你拿這張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們的教室,你感覺怎樣?(太麻煩了)老師這兒還準備了更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一張一平方米大的紙貼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計我們的黑板大約是幾平方米?

  三、表象運用,形成技能

  1、做課本76頁第1題,做完后交流。

  2、做課本76頁第4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

  黑板長4()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小明身高128()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華腰圍6()一塊黑板的面積是4()

  四、全課交流,知識提升:說說你這節(jié)課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書課題: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我們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研究卻剛剛開始,老師給大家留下個課下小調(diào)查:除了今天學的,還有哪些其他的面積單位?把你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與同學和你的數(shù)學老師交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nèi)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nèi)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jié)、元旦、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jié)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jīng)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diào):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么?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xù)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1-14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9-08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9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8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9-08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1-14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匯編15篇04-08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通用13篇)05-11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