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1.結(jié)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 6課時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4課時左右
1.除法的初步認識
。1)平均分(一)
【教學內(nèi)容】12頁—14頁例1、例2 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最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著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jié)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jié)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為什么?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ǘ┱乙徽
想想生活中什么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說。
(三)連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里,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jié)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里插上花,應該怎么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里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該怎么插?插幾枝?
四、總結(jié)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幾份,也是用除法計算。
2.使學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除法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除法各部分名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問題:一天,小明和小紅去果園摘蘋果,小明和小紅摘來了12個蘋果,你能幫忙把這12個蘋果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嗎?它們平均能分到幾個蘋果呢?
預設:6個。
問題:你是怎么列式的呢?
預設:12÷2=6(個)。
問題: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嗎?
預設:表示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個。
揭示課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除法。
板書課題:認識除法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檢驗學生對除法含義的掌握情況,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5。
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每4個放一盤”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每4個分一份。
師:那誰能說說你們放了幾盤呢?
用自己的圓片動手擺20個竹筍,按每4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同學給予個別指導)
學生分完后,教師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面來演示分的過程。(教師要強調(diào)四個四個地分,每4個放一盤,也就是每4個為一份)
師:大家跟他分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嗎?
生:是!
師:也就是: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
設計意圖:利用熊貓分竹筍這個情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幫助熊貓解決問題,同時也鞏固列除法算式的舊知,在這基礎之上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2.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提問:我們剛才是怎樣分的?分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jié)。
小結(jié):我們分竹筍的時候,把4個竹筍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方法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教師板書:20÷4=5
。1)讓學生說一說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個,每4個分一份,分成了5份)
。2)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20 ÷ 4=5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我們把除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被除數(shù),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把得數(shù)叫做商。
全班齊讀: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名稱。
指名說。
同桌互說。
師:大家真棒!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課件出示微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學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鍛煉孩子自主的學習能力,然后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記住各部分名稱及表示的含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問題:如果這20個竹筍每5個放一盤,能放()盤。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如果遇到困難也可以用手中的圓片分一分。
預設:20÷5=4。
問題: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預設:這個算式表示有20個竹筍,每5個1份,分成了4份。
問題:在這個算式中,誰是被除數(shù),誰是除數(shù),誰是商呢?
預設:20是被除數(shù),5是除數(shù),4是商。
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及各部分名稱。
師總結(jié):看來只要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xù)分竹筍,加深學生對除法算式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
1.分一分,填一填。
每份2個,分成了()份。
12÷()=()
每份3個,分成了()份。
12÷()=()
每份6個,分成了()份。
12÷()=()
答案:6,2,6;4,3,4;2,6,2
設計意圖:本題鞏固除法算式,加深對除法算式的理解。
2.說出每個算式中的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答案:略。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除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3.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個4。
。ǎ拢ǎ剑ǎ
20里面有()個5。
。ǎ拢ǎ剑ǎ
答案:6,24÷4=6.4,20÷5=4
設計意圖:本題是對除法的進一步認識,加深對除法算式的理解。
4.用○擺一擺,再填上得數(shù)。
14÷7=()8÷2=()18÷9=()24÷6=()
答案:2,4,2,4。
設計意圖:本題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加深對除法算式的認識。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還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表示的含義。以后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多了一種運算新技能。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一起對整節(jié)課的回顧,幫助學生厘清本節(jié)課的知識。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相關文章: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教案01-17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12-12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除法教案01-30
《除法》數(shù)學教案04-02
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進位加》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