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共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目標:
1、嘗試用撕、粘貼、畫、刷的方法來表現(xiàn)青青的小草。
2、樂意參加活動,體驗作畫的樂趣。
材料準備:
綠皺紙、膠棒、綠色水彩筆、綠顏料、牙刷。
流程:
一、引發(fā)興趣
出示手偶小兔,老師用猜謎語的形式,讓孩子猜猜請來了哪個小動物?然后以角色語言引出活動主題。
二、自選材料操作
1、教師以角色語言介紹操作材料,重點介紹牙刷刷小草的方法。
提示語:小牙刷,握中間,低下頭,喝點水,小草小草往上長,青青的小草往上長。
2、幼兒自選喜歡的操作材料。
3、幼兒自由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鼓勵孩子與小兔有語言的交流。如:“小兔寶寶,我請你吃青青的小草“等等。
4、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孩子。
5、小兔吃青草(以角色語言來表揚孩子真能干,謝謝xx小朋友。
美術教案 篇2
前言:不論是普通兒童的繪畫創(chuàng)作,還是著名畫家的繪畫創(chuàng)作,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表現(xiàn)手段 ,例如線條、形狀和色彩等,來進行表現(xiàn),這些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運用方式便成為作者進行藝術表現(xiàn)或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藝術語言。
人類早期的繪畫,特別是東方的傳統(tǒng)繪畫,大多以線來進行造型表現(xiàn),線條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現(xiàn)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這種藝術表現(xiàn)方法與形式稱為“線描方法”。
第一課時
欣賞與評述:
1、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觀察并說明它們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什么樣的感受或意圖。
2、在以前的美術學習中,自己學習過哪種美術語言和表現(xiàn)方法。有什么體會?
欣賞畫家名作:《蒙娜麗莎》、《自畫像》、《宮娥》。
教師講解:
文藝復興以后的西方繪畫,逐漸發(fā)展了一種借助形體、明暗、色彩、透視等要素來綜合造型,以再現(xiàn)可變光線條件下的客觀對象的表現(xiàn)方法,這種忽略清晰輪廓而在背景上凸現(xiàn)物象的表現(xiàn)形式,有人稱它為“圖繪方法”。
達-芬奇典范地運用了他所首創(chuàng)并且十分偏愛的“明暗轉移法”,畫面色調從明到暗徐徐過渡,沒有明顯的分界,而與美麗的五官結構自然融為一體,因而創(chuàng)造出更加符合視覺真實的表現(xiàn)形式。
《宮娥》這幅情節(jié)性的室內群像畫描繪了真實的西班牙內宮生活場景和歷史人物。變幻而統(tǒng)一的光線,豐富而又和諧的色彩,是典型的圖繪風格的名作。
倫勃朗非常善于表現(xiàn)集中光線下的人物,他常常讓情所獨鐘的光線滯留在自己歷盡滄桑的臉部,以便更加細膩深刻地揭示人的內心世界。
欣賞名畫家作品:《持太陽傘的女人》、《靜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師講解:
“印象主義”畫派著力于光彩、色彩變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們最主要的藝術表現(xiàn)語匯。由于明暗、色彩的變化都以體面結構為基礎,所以“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更熱衷于建構堅實的形體結構。而形體結構的分解與組合,則成了“立體主義”的藝術語言。
莫奈所著力表現(xiàn)的不是他夫人和兒子的個性形象,而好像是某個在陽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正在花草叢中漫步的年輕女子,他運用光和色的表現(xiàn)語言塑造出一種給人明快視覺愉悅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主張按錐、柱、球體來提煉物體的恒定結構,他畫的《靜物》以凝練的筆法和明確的體面,塑造出比實物更堅實的形體。
作為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要求打破傳統(tǒng)繪畫的視覺一致性,表現(xiàn)自己頭腦中重新組構而成的物象。畫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蘋果被不同的顏色分開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組織在室內外的混合空間之中。
第二課時
討論與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語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現(xiàn)意圖和表達方式。
2、你自己比較熟悉或喜歡哪種表現(xiàn)方法與形式。
教師講解:
單獨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規(guī)律的組合,才能構成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例如可以通過色彩的柔和對比來表現(xiàn)女性的清純美感,也可以通過色彩的強烈對比來表現(xiàn)畫家對人物的熱情感受。美術作品作為整體的審美對象,都有著自己整體的有機結構,而且其中蘊含著人類對形式美的規(guī)律的認識與運用。
欣賞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婦人》、《扎辨子的少婦》、《黃紅藍與黑的構圖》。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泥浮雕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知識: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類
2、技能:學習用陶泥制作一個浮雕作品。
3、情感:培養(yǎng)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并用自己雙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設計一個自己喜愛的泥浮雕。
教具學具準備:收集有關浮雕的資料、圖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ㄒ唬⿲耄
1、欣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雕塑館去參觀,想去嗎?
課件展示一起欣賞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唐朝的《昭陵六駿》,《人民英雄紀念碑》、非洲浮雕、青島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學生的浮雕作品
師:欣賞到了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師拿泥筆筒或完全立體的雕塑與我們欣賞的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種是完全立體的,一種是在平面的基礎上有一部分立體)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師:我們知道,從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稱為浮雕。根據凸出的程度不同,還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淺浮雕。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為什么我們說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呢?
生:因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樣是凸出的,但卻又和繪畫一樣只能從一個方向進行觀察,所以我們這樣說。
(二)新授:
學習制作泥版浮雕(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看書和師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學們也都躍躍欲試了,你們想做一個什么樣的浮雕呢?(生答:動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陽的`等)
2、制作步驟:
。1)揉泥
。2)拍泥板
(3)割邊
。4)畫形象:用鉛筆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畫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體:
注意看老師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壓、剪、刻、畫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體,并將他們按照剛才畫出的形象,利用水作為粘合劑,將他們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將自己已經制成的大的形體進行仔細的描繪,也要用到壓、剪、刻、畫等方法進行裝飾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評析作業(yè):小組互評
五、課堂:今天我們各小組的作品不僅創(chuàng)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學們能夠利用所學過的陶藝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來!
六、拓展:
1、嘗試創(chuàng)作一件帶有主題性的淺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嘗試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教學反思: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tǒng)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動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浮雕祖國民間藝術文化。欣賞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課上積極動手,動腦,能小組合作的完成作品。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揉、團、粘的方法制作成熟的葡萄。
2、體會手工制作葡萄的樂趣和美感。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材料:
1、豐收了的葡萄園圖片。
2、幾串葡萄實物。
3、皺紋紙若干。
4、膠水、畫有葡萄葉子的'畫紙每個幼兒一份。
核心要素:
嘗試、體驗、操作
活動過程:
1、導入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許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蘋果、香蕉、梨、山楂、桔子、桃子等等,今天,我要帶大家到美麗的葡萄園去看看。
2、誰來說一下,葡萄是什么顏色的?許多種:綠色、紫色、黑色等等
3、誰來說一下,葡萄是什么形狀的?圓圓的、橢圓形的,一顆顆葡萄都跟自己的好朋友緊緊地抱在一起
整串葡萄看起來: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三角。
4、師幼共同探討制作葡萄的方法
1)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班的葡萄架上也結滿葡萄?
2)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皺紋紙變成葡萄。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示范制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并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6、作品展示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延伸:
師幼共同把制作好的葡萄串用膠水或回形針固定在葡萄架上。
教學反思:
在美術活動中,激發(fā)幼兒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不同答案;顒又卸喽嘟o予肯定、鼓勵和贊賞。幼兒通過本次的活動,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對周圍的事物都有了較好的認識。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細致的觀察鳥兒飛翔時的不同動態(tài),嘗試運用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表征。
2、體驗作品中不同動態(tài)的鳥兒滿天飛的景象帶來的美感。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小鳥飛行視頻,圖片,鳥叫聲音樂。
2、水彩、A4畫紙若干。
活動要點:
1、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表現(xiàn),提示表現(xiàn)小鳥的各種變化。
2、要求畫中有大有小。
3、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豐富畫面內容。
活動過程:
一、傾聽小鳥叫音樂,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鳥兒叫聲的音樂,在優(yōu)美的音樂襯托下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猜一猜,鳥兒在干什么?(天空中許多小鳥聚在一起,嘰嘰喳喳,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在說悄悄話,還有的在睡覺……千姿百態(tài),好熱鬧,在這里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師:小朋友你們想過沒有,我們要是能變成會飛的小鳥,該多好啊!那就可以飛呀飛呀,飛過城市、大海、森林。飛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去和天上的彩云作朋友,去迷人的彩虹坐滑梯……
二、引導觀察:教師出示鳥的圖片、視頻引導幼兒觀察鳥兒飛翔時的各種各樣的動態(tài)。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視頻中的鳥,認真、細致的觀察鳥兒的不同外形特征。
2、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描述,并用身體動作模仿鳥兒飛行的不同形態(tài),加深印象,為幼兒繪畫作準備。(鳥兒在休息、鳴叫、飛行、交流時;正面、側面、頭、嘴巴、眼睛、翅膀、尾巴的位置分別是什么樣的)。
師:對了。我們現(xiàn)在就把鳥兒在天上飛的`模樣畫下來,等我們真的變成鳥的時候,看看到底誰飛的漂亮。
三、教師指導幼兒進行繪畫。
1、重點指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畫出形象中的鳥兒飛行時的各種形態(tài)。
2、指導幼兒在給作品涂色時主義色彩搭配和諧、美觀。
3、教師可根據幼兒的繪畫情況啟發(fā)幼兒進行添畫,是鳥兒滿天飛的畫面更加生動。
4、組織幼兒交流分享作品。
教師可引導幼兒講述畫面,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只鳥,為什么?
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繼續(xù)觀看視頻、圖片,進一步感知鳥兒在空中飛翔時的不同動態(tài),并用身體動作進行模仿。
活動反思:
鳥兒是孩子熟悉且喜歡的朋友,當他們看到五顏六色的鳥兒時,他們?yōu)橹@嘆:哇!麻雀、老鷹、還有天鵝……尤其對它們各種飛行的姿態(tài)充滿了好奇,所以他們觀察的仔細、認真。
在繪畫過程中,由于幼兒掌握了鳥兒飛翔的不同形態(tài)的經驗,所以整個畫面特別豐富,使“鳥兒滿天飛”變得更加生動。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32-33頁的瓶子變變變。
教學目的:認知領域:學會并熟練使用剪、刻、貼、畫等多項手工技能。
操作領域:按欣賞——討論——制作——課后拓展的過程進行教學。
情感領域: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不亂扔廢舊生活用品的習慣,認真制作的態(tài)度和樂觀、積極的學習精神。
教學準備:各種材料
教學重點:由于年齡段的要求,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想像力的培養(yǎng)上。
教學難點:通過討論,鼓勵學生做出富于創(chuàng)意的作品,避免雷同。
教學過程:
一、先讓學生欣賞“新奇的藝術品”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材料做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二、拆開范作,學生看到這么多可愛的藝術品,是用廢舊的.生活材料做成的,感到很驚奇,因勢利導:要愛護環(huán)境,不要亂扔垃圾,廢舊的生活的生活用品也能變廢為寶。
三、教師組織學生對單個或多個瓶子進行空間位置提問:它與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東西比較相似?
四、討論:學生利用其它材料的貼補或對瓶子進行切、割、粘加工,看看瓶子變成了什么?
五、比一比、賽一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與競爭意識。
六、師生互動對作品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愛護環(huán)境,是自己作為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七、鼓勵學生留意日常生活,嘗試用不同的廢舊材料進行手工制作,美化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教案模板 小班美術 教案05-11
美術的教案11-08
(經典)美術教案09-20
美術教案[經典]09-17
美術教案(經典)10-06
美術教案【經典】10-19
(經典)美術教案10-12
美術教案【精選】07-28
[經典]美術教案07-26
美術教案07-20